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6
版次: 1
ISBN: 9787303079315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7页
字数: 498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6人买过
  •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是笔者近十余年有关论著的选辑,所讨论的,主要是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在哲学领域中,史和思、哲学和哲学史无法截然分离。无论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抑或西方哲学的演进中,现在被笔者们作为哲学史对象来考察、研究的体系,在其形成之际,更多地呈现为理论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它们在成为哲学的历史之前,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史和思、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如上联系,决定了笔者们既不能就史而论史,也不能离开史来从事哲学的思考。
    不过,肯定史与思的统一,并不是说,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从研究的过程看,不同的论题,往往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既可以通过“史”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展开为“思”的形态。与之相应,根据具体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侧重,《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也相应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下篇则首先关注于“思”。当然二者虽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相分:“史”的考察总是渗入了“思”的视域;“思”的展开,则始终以“史”为源。“史与思”和“思与史”,既试图展示上下篇的不同侧重,又同时肯定了二者的相关性。
    在“史与思”的总题下,所收论著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就问题而言,包括善与真的追问、为何“在”与如何“在”的反思、天与人的辨析、存在与境界的定位,等等;就学派而言,讨论的对象兼及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理学;就历史时期而言,所论之域涉及先秦、魏晋、宋明,以及近现代和当代。从考察的方式看,这里试图体现问题与思潮、人物与学派、古典与现代的互动与呼应;这一研究进路所努力展示的,是中国哲学的智慧历程。
    以“思与史”为篇目,论题更多地以哲学本身的理论为对象。从何为哲学的追问,到知性思维及主体间关系的阐释;从科学与人文的界定,到现代性的考察;从德性的讨论,到伦理的辨析;从形上之域的澄明,到文化与正义的关切;从扬弃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到走向真善美的统一,以“史”为背景的“思”从不同的方面回到人与人的世界,并由此走向真实的存在。
    从更广的视域看,蕴含“思”融,同时又涉及“思”与“所思”之“史”与本于“史”之“思”的互的关系。所思当然不限于“史”:在终极的意义上,它以人与人的世界为其本源,但“史”无疑又从一个方面将“思”引向存在本身。思与史所体现的思与所思的统一,赋予哲学的智慧以具体的内涵。
    当然,作为十余年问论著的辑录,《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在文献引征(包括所用文献的版本)、思想表述等方面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为存历史的原貌,此次收录时,对这些形式或实质的印记,基本上未作改动。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著作有《王学通论》《善的历程》《实汪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心学之思》《理性与价值》《伦理与存在》《存在之维》等十余种;其中八种著作先后在海外出版。另有论文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andWest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 上篇史与思
    善与价值系统
    “真”的文化意蕴
    古典哲学中的方法论
    何为人与人之“在”:从孔子的观点看
    伦理与治道:以孟子为中心的考察
    道通为一:形上的世界
    天人之辩与《庄子》哲学
    魏晋价值观的衍化
    罗从彦理学思想的历史意涵
    徘徊于形上与形下之间:王国维的哲学历程
    存在与境界:新理学的内在主题
    回到智慧

    下篇思与史
    理解哲学
    知性思维
    科学与人文
    存在与价值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路向
    现代性的内在维度
    说“道理”
    论德性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时代境域中的哲学问题
    本体论视域中的美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是笔者近十余年有关论著的选辑,所讨论的,主要是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如笔者一再强调的,在哲学领域中,史和思、哲学和哲学史无法截然分离。无论在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抑或西方哲学的演进中,现在被笔者们作为哲学史对象来考察、研究的体系,在其形成之际,更多地呈现为理论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它们在成为哲学的历史之前,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史和思、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如上联系,决定了笔者们既不能就史而论史,也不能离开史来从事哲学的思考。
    不过,肯定史与思的统一,并不是说,在具体的研究中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从研究的过程看,不同的论题,往往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既可以通过“史”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展开为“思”的形态。与之相应,根据具体对象与内容的不同侧重,《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也相应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史”,下篇则首先关注于“思”。当然二者虽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相分:“史”的考察总是渗入了“思”的视域;“思”的展开,则始终以“史”为源。“史与思”和“思与史”,既试图展示上下篇的不同侧重,又同时肯定了二者的相关性。
    在“史与思”的总题下,所收论著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就问题而言,包括善与真的追问、为何“在”与如何“在”的反思、天与人的辨析、存在与境界的定位,等等;就学派而言,讨论的对象兼及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理学;就历史时期而言,所论之域涉及先秦、魏晋、宋明,以及近现代和当代。从考察的方式看,这里试图体现问题与思潮、人物与学派、古典与现代的互动与呼应;这一研究进路所努力展示的,是中国哲学的智慧历程。
    以“思与史”为篇目,论题更多地以哲学本身的理论为对象。从何为哲学的追问,到知性思维及主体间关系的阐释;从科学与人文的界定,到现代性的考察;从德性的讨论,到伦理的辨析;从形上之域的澄明,到文化与正义的关切;从扬弃存在与价值的分离,到走向真善美的统一,以“史”为背景的“思”从不同的方面回到人与人的世界,并由此走向真实的存在。
    从更广的视域看,蕴含“思”融,同时又涉及“思”与“所思”之“史”与本于“史”之“思”的互的关系。所思当然不限于“史”:在终极的意义上,它以人与人的世界为其本源,但“史”无疑又从一个方面将“思”引向存在本身。思与史所体现的思与所思的统一,赋予哲学的智慧以具体的内涵。
    当然,作为十余年问论著的辑录,《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在文献引征(包括所用文献的版本)、思想表述等方面也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为存历史的原貌,此次收录时,对这些形式或实质的印记,基本上未作改动。
  •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著作有《王学通论》《善的历程》《实汪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心学之思》《理性与价值》《伦理与存在》《存在之维》等十余种;其中八种著作先后在海外出版。另有论文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andWest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
  • 目录:
    上篇史与思
    善与价值系统
    “真”的文化意蕴
    古典哲学中的方法论
    何为人与人之“在”:从孔子的观点看
    伦理与治道:以孟子为中心的考察
    道通为一:形上的世界
    天人之辩与《庄子》哲学
    魏晋价值观的衍化
    罗从彦理学思想的历史意涵
    徘徊于形上与形下之间:王国维的哲学历程
    存在与境界:新理学的内在主题
    回到智慧

    下篇思与史
    理解哲学
    知性思维
    科学与人文
    存在与价值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路向
    现代性的内在维度
    说“道理”
    论德性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时代境域中的哲学问题
    本体论视域中的美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诗的搏击
刘为钦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行的智慧 : 教师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赵其坤 编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悟
丁伟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诗:郁达夫研究
蒋成德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行——我当全国人大代表十五年
张兆安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路
齐扎拉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辨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
徐志啸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行(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集第1辑)
向运华、孟颖颖 编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悟:解密中国校长教师核心素养
许丽艳、张葳、王淑清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行
何新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
余虹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思与问: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特辑(2001-2005)
四川大学哲学系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哲学:走向历史的深层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史与思:面向具体的存在(学术中国文丛)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杨国荣著作集(增订版):哲学的视域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庄子内篇释义(平装)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哲学:思向何方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再思儒学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政治、伦理及其他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庄子的思想世界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科学的形上之维
杨国荣 著
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
杨国荣著作集·王学通论
杨国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