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0-03
版次: 1
ISBN: 9787300069135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5页
字数: 362千字
7人买过
  •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我国自夏、商、周至近代三千多年的法律思想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人物的法律思想。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也可供高等教育自学考生阅读。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一,供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法律的理论与学说。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历史为依据,论述与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 人物的法律思想,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实行依法治国服务。   刘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会老庄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 导言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目的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节 周公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明德慎罚”思想  

      二、“礼治”思想  

      三、周公“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管仲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修旧法”与“令顺民心”  

     第二节 子产  

      一、注重人事,厉行改革  

      二、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三、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第三节 老子  

      一、崇尚自然法  

      二、抨击人定法  

      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与息讼思想  

     第四节 孔子  

      一、“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  

      二、“德主刑辅”思想  

      三、“为政在人”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墨子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法律起源论与刑赏论  

     第二节 孟子  

      一、仁政思想  

      二、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  

      三、“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  

      四、重教化,省刑罚  

      五、性善论  

     第三节 荀子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礼法起源论  

      二、重礼思想  

      三、重法思想  

      四、贤人治国论  

      五、性恶论  

     第四节 庄子  

      一、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  

      二、批判礼乐仁义  

      三、批判“圣者”与“知者”  

      四、批判君主与权势  

      五、“绝对无为”论与“至德之世”说  

     第五节 商鞅  

      一、变法思想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论  

      三、“刑无等级”思想  

      四、重刑思想与“以刑去刑”  

      五、“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六节 韩非  

      一、韩非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观与人性论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秦始皇与李斯  

      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二、维护极端君主专制  

      三、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  

      四、实行文化专制  

     第二节 贾谊  

      一、“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  

     第三节 刘恒(汉文帝)  

      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第四节 董仲舒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一统纪”、“明法度”  

      二、三纲五常说  

      三、德主刑辅说  

      四、《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  

     第五节 王符  

      一、为政之要,首在安民  

      二、重德化  

      三、明刑罚  

      四、用贤才  

     第六节 仲长统  

      一、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二、德教为本,刑罚为辅  

      三、变革制度,利时便物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曹操  

      一、“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二、“惟才是举”与“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三、赏罚分明与以法治军  

     第二节 诸葛亮  

      一、审势立法,厉行法治  

      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第三节 王弼  

      一、“名教本于自然”说  

      二、无为而治论  

      三、反对严刑峻罚  

     第四节 嵇康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说  

      二、“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  

      三、“刑本惩暴,今以胁贤”  

     第五节 杜预  

      一、“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立法“必审刑名”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第六节 张斐  

      一、“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二、《刑名篇》的内容与意义  

      三、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  

     第七节 刘颂  

      一、“复肉刑”论  

      二、“划一法律,简而不漏”的立法思想  

      三、“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的执法思想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杨坚(隋文帝)  

      一、抑制兼并,减轻赋税与徭役  

      二、“以轻代重”,削烦除苛  

      三、慎狱恤刑,秉公执法  

      四、整顿行政体制,选用良吏  

     第二节 李世民(唐太宗)  

      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三、纳谏任贤  

     第三节 柳宗元  

      一、国家、君主与法律起源论  

      二、反对天罚论和司法时令说  

      三、礼法统一论  

      四、定经界,核名实,均赋役  

     第四节 刘禹锡  

      一、依靠法制,人能胜天  

      二、法大行,则国大治  

     第五节 白居易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先富后教,止狱措刑  

      三、理大罪,赦小过  

      四、慎选司法官吏  

      五、废肉刑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包拯  

      一、立法当以恤民为本  

      二、肃吏治,选清官  

      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  

     第二节 王安石  

      一、革除弊政,因时立法  

      二、创立善法,抑制兼并  

      三、礼法兼用,德主刑辅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五、“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第三节 朱熹  

      一、“法者,天下之理”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三、变法改革与人治  

      四、义理决狱,明谨用刑  

      五、恤民与省赋  

     第四节 耶律楚材  

      一、崇尚儒学,标榜文治  

      二、立法定制,宽刑慎杀  

      三、赏罚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权贵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丘浚  

      一、德、礼、政、刑兼用,以教化为先  

      二、“应经合义”,因时立法  

      三、执法“坚如金石,信如四时”  

      四、慎刑恤狱  

      五、立法以便民为本  

     第二节 黄宗羲  

      一、批判君主专制  

      二、君臣共治  

      三、学校议政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五、工商皆本  

     第三节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一、“力行教化”,“尚德缓刑”  

      二、重视吏治,惩治贪蠹  

    第九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洪秀全与洪仁干  

      一、洪秀全反对封建,主张平等的法律思想  

      二、洪仁干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康有为  

      一、“公羊三世说”与变法思想  

      二、鼓吹君主立宪  

      三、《大同书》中的“治至刑措”论  

     第三节 梁启超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第四节 沈家本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第五节 孙中山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  

      二、五权宪法思想  

      三、锐意改革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我国自夏、商、周至近代三千多年的法律思想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人物的法律思想。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也可供高等教育自学考生阅读。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一,供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法律的理论与学说。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历史为依据,论述与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 人物的法律思想,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实行依法治国服务。
  • 作者简介:
      刘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会老庄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
  • 目录:
    导言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目的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节 周公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明德慎罚”思想  

      二、“礼治”思想  

      三、周公“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管仲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修旧法”与“令顺民心”  

     第二节 子产  

      一、注重人事,厉行改革  

      二、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三、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第三节 老子  

      一、崇尚自然法  

      二、抨击人定法  

      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与息讼思想  

     第四节 孔子  

      一、“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  

      二、“德主刑辅”思想  

      三、“为政在人”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墨子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法律起源论与刑赏论  

     第二节 孟子  

      一、仁政思想  

      二、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  

      三、“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  

      四、重教化,省刑罚  

      五、性善论  

     第三节 荀子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礼法起源论  

      二、重礼思想  

      三、重法思想  

      四、贤人治国论  

      五、性恶论  

     第四节 庄子  

      一、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  

      二、批判礼乐仁义  

      三、批判“圣者”与“知者”  

      四、批判君主与权势  

      五、“绝对无为”论与“至德之世”说  

     第五节 商鞅  

      一、变法思想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论  

      三、“刑无等级”思想  

      四、重刑思想与“以刑去刑”  

      五、“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六节 韩非  

      一、韩非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观与人性论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秦始皇与李斯  

      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二、维护极端君主专制  

      三、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  

      四、实行文化专制  

     第二节 贾谊  

      一、“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  

     第三节 刘恒(汉文帝)  

      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第四节 董仲舒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一统纪”、“明法度”  

      二、三纲五常说  

      三、德主刑辅说  

      四、《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  

     第五节 王符  

      一、为政之要,首在安民  

      二、重德化  

      三、明刑罚  

      四、用贤才  

     第六节 仲长统  

      一、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二、德教为本,刑罚为辅  

      三、变革制度,利时便物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曹操  

      一、“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二、“惟才是举”与“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三、赏罚分明与以法治军  

     第二节 诸葛亮  

      一、审势立法,厉行法治  

      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第三节 王弼  

      一、“名教本于自然”说  

      二、无为而治论  

      三、反对严刑峻罚  

     第四节 嵇康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说  

      二、“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  

      三、“刑本惩暴,今以胁贤”  

     第五节 杜预  

      一、“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立法“必审刑名”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第六节 张斐  

      一、“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  

      二、《刑名篇》的内容与意义  

      三、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  

     第七节 刘颂  

      一、“复肉刑”论  

      二、“划一法律,简而不漏”的立法思想  

      三、“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的执法思想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杨坚(隋文帝)  

      一、抑制兼并,减轻赋税与徭役  

      二、“以轻代重”,削烦除苛  

      三、慎狱恤刑,秉公执法  

      四、整顿行政体制,选用良吏  

     第二节 李世民(唐太宗)  

      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三、纳谏任贤  

     第三节 柳宗元  

      一、国家、君主与法律起源论  

      二、反对天罚论和司法时令说  

      三、礼法统一论  

      四、定经界,核名实,均赋役  

     第四节 刘禹锡  

      一、依靠法制,人能胜天  

      二、法大行,则国大治  

     第五节 白居易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先富后教,止狱措刑  

      三、理大罪,赦小过  

      四、慎选司法官吏  

      五、废肉刑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包拯  

      一、立法当以恤民为本  

      二、肃吏治,选清官  

      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  

     第二节 王安石  

      一、革除弊政,因时立法  

      二、创立善法,抑制兼并  

      三、礼法兼用,德主刑辅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五、“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第三节 朱熹  

      一、“法者,天下之理”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三、变法改革与人治  

      四、义理决狱,明谨用刑  

      五、恤民与省赋  

     第四节 耶律楚材  

      一、崇尚儒学,标榜文治  

      二、立法定制,宽刑慎杀  

      三、赏罚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权贵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丘浚  

      一、德、礼、政、刑兼用,以教化为先  

      二、“应经合义”,因时立法  

      三、执法“坚如金石,信如四时”  

      四、慎刑恤狱  

      五、立法以便民为本  

     第二节 黄宗羲  

      一、批判君主专制  

      二、君臣共治  

      三、学校议政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五、工商皆本  

     第三节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一、“力行教化”,“尚德缓刑”  

      二、重视吏治,惩治贪蠹  

    第九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洪秀全与洪仁干  

      一、洪秀全反对封建,主张平等的法律思想  

      二、洪仁干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康有为  

      一、“公羊三世说”与变法思想  

      二、鼓吹君主立宪  

      三、《大同书》中的“治至刑措”论  

     第三节 梁启超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第四节 沈家本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第五节 孙中山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  

      二、五权宪法思想  

      三、锐意改革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