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认知心理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编者 , 编者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30318043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467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1人买过
  •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本书全面介绍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其发展简史、研究方法衍变,并具体从人际认知、 道德认知、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等几大方面展开,内容涉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攻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社会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密关系、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判断与决策、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归因、推理、社会判断与决策等。 王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第四届学位评议小组成员(教育学科)。上海师范大学首批申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校级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委。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第一篇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国外社会认知研究发展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社会认知”概念的提出及早期研究沿革概略
    二、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范畴与走向
    三、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简评
    第二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
    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脉络
    第三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体系建构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第二章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衍变
    第一节外显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量表法
    二、社会测量法
    三、实验法
    第二节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基于反应时的间接测验法
    二、加工分离范式及其发展
    三、基于归因的间接测验法
    第三节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一、事件相关电位
    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三、其他方法
    第二篇对人际互动过程与行为的认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其研究内容
    一、社会知觉的界定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特征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知觉的信息加工视角
    二、社会知觉的生态理论视角
    三、社会知觉的建构性视角
    四、社会知觉的认知神经视角
    第三节自我知觉
    一、自我知觉的概念及分类
    二、自我知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知觉研究
    四、自我知觉的研究趋向
    第四节人际知觉:信息识别
    一、面部知觉
    二、言语知觉
    三、气味知觉
    四、形体知觉
    五、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脑机制
    六、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人际知觉: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
    二、第一印象形成及其认知神经研究
    三、印象形成的主要理论模型
    四、印象偏差
    五、印象形成的测量方式
    第六节群体知觉与群体印象形成
    一、群体知觉
    二、群体印象形成
    第七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二、印象管理过程分析
    三、减少刻板印象负效应的策略
    第四章攻击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攻击行为及其分类研究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二、攻击行为的分类
    三、攻击行为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信息加工的视角
    二、社会学习的视角
    三、整合的视角
    四、认知神经的视角
    第三节内隐攻击性及理论模型
    一、内隐攻击性的提出
    二、内隐攻击性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三、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展望
    第四节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一、传统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二、基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第五节影响攻击行为的认知因素
    一、攻击性注意偏向的加工模式
    二、攻击性归因偏向的加工模式
    三、攻击性记忆偏向的加工模式
    第六节攻击行为的调节与干预
    一、攻击性的影响因素
    二、攻击行为调节与干预的策略
    ……
    第五章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三篇群际认知
    第六章刻板印象
    第七章元刻板印象
  • 内容简介: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本书全面介绍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其发展简史、研究方法衍变,并具体从人际认知、 道德认知、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等几大方面展开,内容涉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攻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社会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密关系、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判断与决策、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归因、推理、社会判断与决策等。
  • 作者简介:
    王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第四届学位评议小组成员(教育学科)。上海师范大学首批申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校级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委。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 目录:
    第一篇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国外社会认知研究发展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社会认知”概念的提出及早期研究沿革概略
    二、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范畴与走向
    三、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简评
    第二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
    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脉络
    第三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体系建构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第二章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衍变
    第一节外显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量表法
    二、社会测量法
    三、实验法
    第二节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基于反应时的间接测验法
    二、加工分离范式及其发展
    三、基于归因的间接测验法
    第三节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一、事件相关电位
    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三、其他方法
    第二篇对人际互动过程与行为的认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其研究内容
    一、社会知觉的界定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特征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知觉的信息加工视角
    二、社会知觉的生态理论视角
    三、社会知觉的建构性视角
    四、社会知觉的认知神经视角
    第三节自我知觉
    一、自我知觉的概念及分类
    二、自我知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知觉研究
    四、自我知觉的研究趋向
    第四节人际知觉:信息识别
    一、面部知觉
    二、言语知觉
    三、气味知觉
    四、形体知觉
    五、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脑机制
    六、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人际知觉: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
    二、第一印象形成及其认知神经研究
    三、印象形成的主要理论模型
    四、印象偏差
    五、印象形成的测量方式
    第六节群体知觉与群体印象形成
    一、群体知觉
    二、群体印象形成
    第七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二、印象管理过程分析
    三、减少刻板印象负效应的策略
    第四章攻击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攻击行为及其分类研究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二、攻击行为的分类
    三、攻击行为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信息加工的视角
    二、社会学习的视角
    三、整合的视角
    四、认知神经的视角
    第三节内隐攻击性及理论模型
    一、内隐攻击性的提出
    二、内隐攻击性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三、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展望
    第四节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一、传统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二、基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第五节影响攻击行为的认知因素
    一、攻击性注意偏向的加工模式
    二、攻击性归因偏向的加工模式
    三、攻击性记忆偏向的加工模式
    第六节攻击行为的调节与干预
    一、攻击性的影响因素
    二、攻击行为调节与干预的策略
    ……
    第五章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三篇群际认知
    第六章刻板印象
    第七章元刻板印象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认知心理学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社会认知心理学
光学
王沛、鲁拥华 著
社会认知心理学
我国玉米生产节本增效问题研究
王沛、朱琳、王志丹、尹进 著
社会认知心理学
洛阳陶文
王沛、俞凉亘、王木铎 著
社会认知心理学
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王沛、刘永忠、王立 编
社会认知心理学
制药原理与设备/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王沛、任君刚、熊阳 编
社会认知心理学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学习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1)
王沛、雷钧涛、姜艳霞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