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蟪吟馆诗钞

秋蟪吟馆诗钞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书店
2008-01
版次: 1
ISBN: 9787805680330
装帧: 线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10人买过
  • 《秋蟪吟馆诗钞》,诗集,清代金和着。《秋蟪吟馆诗钞》七卷,分别爲《然灰集》、《椒雨集》(上下)、《残冷集》、《壹弦集》、《南楼集》和《奇零集》,所收者爲作者于一八三八至一八八五年所作诗文。
      《然灰集》收道光戊戌(十八年,一八三八年)至咸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十五年间诗作,本有二千余首,然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南京,金和诗作均失,后其据“记忆一二,辄録出之”,因取韩安国之言“死灰不能复然乎?”取名曰《然灰集》。
      《椒雨集》上下两卷,收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二月至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年)二月间所作诗文,凡百五十余首。太平军攻陷南京时,金和全家陷于城内,其极力谋求维系清廷统治,联合城内一些人欲与清廷官军相应,结果失败,差点丢了性命。是年七月,其母又亡。“计此一年之中,泪难頮愧,声不副愁”。金和喜饮椒,“椒,辛物也”,其“成此诗,半在椒陵听雨时”,因名之《椒雨集》。
      《残冷集》收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年)八月至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年)十月,金和居泰州、清河、松江时诗,凡百余首。作者将这三年视与乞食同,“残杯冷炙”。但残冷,“未有如余诗者矣”。
      《壹弦集》收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年)十月至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冬赴杭州时所作诗,凡二百余首。作者感慨“事在簿书钱谷之间,日与驵侩吏胥爲伍”与“风雅道隔”,有“虫鸟之吟”,“亦独弦之哀歌”。
      《南楼集》收咸丰十年庚申(一八六○年)闰三月之后七八年间之诗。一八六○年金和南下避于潮州,此集便收“未至粤以前及在粤余诗”,因“簿书期会之烦,刑狱榷算之琐”,使得“文章之事,束之高阁”,因名之《南楼集》。
      《奇零集》收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年)至光绪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年)诸诗,“虽甚寥寥,犹汇写之”。
      梁啓超爲《秋蟪吟馆诗钞》作序曰:“其格律无一不轨于古,而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并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金和有《来云阁诗稿》六卷,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丹阳束氏刊本。又有《秋蟪吟馆诗钞》六卷,《来云阁诗钞》一卷,《文钞》一卷,诗集部分全同《来云阁诗稿》。作者之子金遗、金还跋略谓“世所传《来云阁诗》,什九皆乱后之作,爲丹阳束先生允泰所刻本”,“实则来云阁者,先君自署词稿之名”,“男遗、还敬谋重刻……敬更正诗稿之名曰《秋蟪吟馆诗钞》,而以来云阁之名仍归之词,题曰《来云阁词》,文一卷,无题名,附于词钞之后,均从先志也”。此后诗钞又增一卷爲七卷本,最足。 金和(一八一八—一八八五年),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诸生。他亲身经历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在诗歌创作中对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均有反映。他对太平天国持反对态度,写了一些咒骂太平天国运动的作品,但也从另一侧面相当深刻地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以及残害、蹂躏人民的罪行。他的诗长于叙事,工于描写和对话,有以文爲诗的特点;笔调轻松、幽默,寓锋芒于叙事之中,颇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
  • 内容简介:
    《秋蟪吟馆诗钞》,诗集,清代金和着。《秋蟪吟馆诗钞》七卷,分别爲《然灰集》、《椒雨集》(上下)、《残冷集》、《壹弦集》、《南楼集》和《奇零集》,所收者爲作者于一八三八至一八八五年所作诗文。
      《然灰集》收道光戊戌(十八年,一八三八年)至咸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十五年间诗作,本有二千余首,然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南京,金和诗作均失,后其据“记忆一二,辄録出之”,因取韩安国之言“死灰不能复然乎?”取名曰《然灰集》。
      《椒雨集》上下两卷,收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二月至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年)二月间所作诗文,凡百五十余首。太平军攻陷南京时,金和全家陷于城内,其极力谋求维系清廷统治,联合城内一些人欲与清廷官军相应,结果失败,差点丢了性命。是年七月,其母又亡。“计此一年之中,泪难頮愧,声不副愁”。金和喜饮椒,“椒,辛物也”,其“成此诗,半在椒陵听雨时”,因名之《椒雨集》。
      《残冷集》收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年)八月至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年)十月,金和居泰州、清河、松江时诗,凡百余首。作者将这三年视与乞食同,“残杯冷炙”。但残冷,“未有如余诗者矣”。
      《壹弦集》收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年)十月至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冬赴杭州时所作诗,凡二百余首。作者感慨“事在簿书钱谷之间,日与驵侩吏胥爲伍”与“风雅道隔”,有“虫鸟之吟”,“亦独弦之哀歌”。
      《南楼集》收咸丰十年庚申(一八六○年)闰三月之后七八年间之诗。一八六○年金和南下避于潮州,此集便收“未至粤以前及在粤余诗”,因“簿书期会之烦,刑狱榷算之琐”,使得“文章之事,束之高阁”,因名之《南楼集》。
      《奇零集》收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年)至光绪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年)诸诗,“虽甚寥寥,犹汇写之”。
      梁啓超爲《秋蟪吟馆诗钞》作序曰:“其格律无一不轨于古,而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并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金和有《来云阁诗稿》六卷,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丹阳束氏刊本。又有《秋蟪吟馆诗钞》六卷,《来云阁诗钞》一卷,《文钞》一卷,诗集部分全同《来云阁诗稿》。作者之子金遗、金还跋略谓“世所传《来云阁诗》,什九皆乱后之作,爲丹阳束先生允泰所刻本”,“实则来云阁者,先君自署词稿之名”,“男遗、还敬谋重刻……敬更正诗稿之名曰《秋蟪吟馆诗钞》,而以来云阁之名仍归之词,题曰《来云阁词》,文一卷,无题名,附于词钞之后,均从先志也”。此后诗钞又增一卷爲七卷本,最足。
  • 作者简介:
    金和(一八一八—一八八五年),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诸生。他亲身经历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在诗歌创作中对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均有反映。他对太平天国持反对态度,写了一些咒骂太平天国运动的作品,但也从另一侧面相当深刻地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以及残害、蹂躏人民的罪行。他的诗长于叙事,工于描写和对话,有以文爲诗的特点;笔调轻松、幽默,寓锋芒于叙事之中,颇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秋蟪吟馆诗钞
秋蟪吟馆诗钞: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清]金和 著;胡露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