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公共性到公共性的人:论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

从人的公共性到公共性的人:论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2
版次: 1
ISBN: 9787516156261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8页
字数: 324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8人买过
  •   人的公共性是人在共同体中形成的社会属性,其本质特征便是人与人的相互共享。它是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条件,特别是物质生产关系条件,以及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当私人家庭从原始共同体中独立出来、形成与共同体的公共领域相对的私人领域时,公私关系也就形成了。从此之后,公私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始终,并进一步影响到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当然,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也对人的公共性的塑形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而成为公共性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公共性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形成不同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公共性的现实载体,其基础便是共同体的公共精神。人的公共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必然随着人自身的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谭清华,湖南郴州市人。200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获哲学学士学 位;2004-200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公共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政治思想史。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各一项,主持完成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一项,参与编写专著两部,在《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学海》《内蒙古社会科学》《理论探讨》等期刊发表文章十几篇。

    导论 

    第一章 群、社会与公共性

     第一节 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一 群生活的本能指向 

      二 社会生活的自觉指向

      三 共同体的公共指向

     第二节 物质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

      一 社会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关系有机体

      二 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集合体

      三 西方思想家对物质生产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人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一 阿伦特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二 哈贝马斯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三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第四节 人的公共性的内涵和衡量尺度

      一 公共性概念的内涵

      二 公共(共同、普遍)利益

      三 存在的公共性和规范的公共性

      四 公共性发展程度的社会历史维度

    第二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

     第一节 作为社会条件的牛产关系

      一 生产关系的内涵

      二 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 物质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关系

      四 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关系

      五 生产关系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公共性的产生

      一 生产关系与原始家庭关系

      二 生产关系推动原始共同体关系发展

      三 生产关系推动了公私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生产关系对公共性的影响和制约

      一 生产关系决定了共同体的阶级结构

      二 生产关系决定了共同体中自由时间的分配

    第三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政治法律条件

     第一节 政治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 政治关系的产生

      二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

      三 政治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 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质

      二 法律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政治、法律关系及其制度与公共性

      一 政治、法律关系的制度化

      二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与社会秩序

      三 政治关系及其制度:规定人们参与公共权力的方式

      四 法律关系及其制度:明确人们参与共同体事务的权利义务 

    第四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文化精神条件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

      一 传统与人的存在

      二 文化与人的存在

     第二节 文化传统与公共性

      一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

     第三节 共同体精神

      一 共同体精神与人的公共性

      二 公民精神及其文化

    第五章 人类共同体与人的公共性形态

     第一节 原始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原始共同体

      二 原始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二节 城邦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古希腊城邦共同体

      二 古罗马城邦共同体

      三 城邦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三节 宗教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宗教共同体的兴起及其特点

      二 宗教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四节 城市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中世纪城市共同体

      二 现代社会的城市共同体

      三 城市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五节 民族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民族共同体的兴起及其特征

      二 民族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六节 国家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阶级共同体

      二 国家共同体

      三 国家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六章 人的公共性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 人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二 人的依赖关系

      三 人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第二节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外在的共同体

      二 物的依赖关系 

      三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自觉的共同体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 人的自由全面关系下的公共性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人的公共性是人在共同体中形成的社会属性,其本质特征便是人与人的相互共享。它是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条件,特别是物质生产关系条件,以及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当私人家庭从原始共同体中独立出来、形成与共同体的公共领域相对的私人领域时,公私关系也就形成了。从此之后,公私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始终,并进一步影响到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当然,政治、法律关系和文化传统也对人的公共性的塑形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而成为公共性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公共性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形成不同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公共性的现实载体,其基础便是共同体的公共精神。人的公共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必然随着人自身的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 作者简介:
      谭清华,湖南郴州市人。200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获哲学学士学 位;2004-200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公共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政治思想史。独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各一项,主持完成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一项,参与编写专著两部,在《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学海》《内蒙古社会科学》《理论探讨》等期刊发表文章十几篇。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群、社会与公共性

     第一节 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一 群生活的本能指向 

      二 社会生活的自觉指向

      三 共同体的公共指向

     第二节 物质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

      一 社会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关系有机体

      二 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集合体

      三 西方思想家对物质生产关系的论述

     第三节 人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一 阿伦特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二 哈贝马斯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三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第四节 人的公共性的内涵和衡量尺度

      一 公共性概念的内涵

      二 公共(共同、普遍)利益

      三 存在的公共性和规范的公共性

      四 公共性发展程度的社会历史维度

    第二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

     第一节 作为社会条件的牛产关系

      一 生产关系的内涵

      二 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 物质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关系

      四 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关系

      五 生产关系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公共性的产生

      一 生产关系与原始家庭关系

      二 生产关系推动原始共同体关系发展

      三 生产关系推动了公私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生产关系对公共性的影响和制约

      一 生产关系决定了共同体的阶级结构

      二 生产关系决定了共同体中自由时间的分配

    第三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政治法律条件

     第一节 政治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 政治关系的产生

      二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

      三 政治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 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质

      二 法律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政治、法律关系及其制度与公共性

      一 政治、法律关系的制度化

      二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与社会秩序

      三 政治关系及其制度:规定人们参与公共权力的方式

      四 法律关系及其制度:明确人们参与共同体事务的权利义务 

    第四章 人的公共性存在与发展的文化精神条件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

      一 传统与人的存在

      二 文化与人的存在

     第二节 文化传统与公共性

      一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

     第三节 共同体精神

      一 共同体精神与人的公共性

      二 公民精神及其文化

    第五章 人类共同体与人的公共性形态

     第一节 原始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原始共同体

      二 原始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二节 城邦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古希腊城邦共同体

      二 古罗马城邦共同体

      三 城邦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三节 宗教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宗教共同体的兴起及其特点

      二 宗教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四节 城市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中世纪城市共同体

      二 现代社会的城市共同体

      三 城市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五节 民族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民族共同体的兴起及其特征

      二 民族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六节 国家共同体及其人的公共性

      一 阶级共同体

      二 国家共同体

      三 国家共同体中人的公共性

    第六章 人的公共性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 人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二 人的依赖关系

      三 人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第二节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外在的共同体

      二 物的依赖关系 

      三 物的依赖关系下的公共性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关系下的公共性

      一 自觉的共同体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 人的自由全面关系下的公共性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