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4-11
版次: 2
ISBN: 978711147821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31人买过
  •   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作者针对软件工程的学科特点,注重结合实例讲解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避免抽象和枯燥的论述,在兼顾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同时,注重当前广为采用的面向对象方法。全书内容组织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工程概述;第二部分介绍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第三部分讲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第四部分讲解软件实现与测试;第五部分介绍软件维护与软件管理。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讲解由浅入深,既体现知识点的连贯性、完整性,又体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马素霞:1966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热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动力设备的瞬变特性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等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清华大学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篇左右。郑人杰,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计算数学专业、软件专业教师及清华大学软件中心副主任、清华同方公司副总工程师及顾问。现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软件过程改进分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荣获“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杰出人物”奖。多年来在软件工程、软件质量及测试、软件过程改进方面从事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编写《实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软件过程改进》等书。殷人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1985年赴日本国东京理科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软件产晶的质量评价。主要教学工作为计算机系大学本科“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研究生“软件工程设计与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负责人,主持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数据结构”的建设。曾与人合作或单独编写和出版教材20余部,其中,《数据结构》教材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5年获“北京市糟品教材”。曾在核心刊物和专业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参加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概述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1.1软件的概念及特性
    1.1.2软件的分类
    1.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1.2.1软件危机
    1.2.2软件工程
    1.3系统工程的目标
    1.4软件生存期
    1.5软件工程方法概述
    1.5.1传统方法
    1.5.2面向对象方法
    1.5.3形式化方法
    1.6软件工具概述
    1.6.1软件工具的概念
    1.6.2软件工具的发展
    1.6.3软件工具的分类
    1.6.4常用软件工具介绍
    1.7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知识域
    习题
    第2章软件生存期模型
    2.1瀑布模型
    2.2快速原型模型
    2.3增量模型
    2.4螺旋模型
    2.5喷泉模型
    2.6统一过程
    2.7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2.8敏捷过程
    习题

    第二部分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3章软件需求获取与结构化分析方法
    3.1需求获取与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3.1.1需求获取的任务和原则
    3.1.2需求获取的过程
    3.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3.2结构化分析方法
    3.2.1功能建模
    3.2.2数据建模
    3.2.3行为建模
    3.2.4数据字典
    3.2.5加工规格说明
    3.3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3.3.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3.3.2SRS和DRD的质量要求
    3.4需求评审
    3.4.1正式的需求评审
    3.4.2需求评审中的常见风险
    3.5需求管理
    3.5.1需求跟踪
    3.5.2需求变更管理
    习题
    第4章结构化设计方法
    4.1软件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4.1.1软件设计的概念
    4.1.2软件设计的原则
    4.2结构化设计
    4.2.1结构化软件设计的任务
    4.2.2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4.2.3模块结构及表示
    4.2.4数据结构及表示
    4.3体系结构设计
    4.3.1基于数据流方法的设计过程
    4.3.2典型的数据流类型和系统结构
    4.3.3变换型映射方法
    4.3.4事务型映射方法
    4.3.5模块间的耦合与内聚
    4.3.6软件模块结构的改进方法
    4.4接口设计
    4.4.1接口设计概述
    4.4.2人机交互界面
    4.5数据设计
    4.5.1文件设计
    4.5.2数据库设计
    4.6过程设计
    4.6.1结构化程序设计
    4.6.2程序流程图
    4.6.3NS图
    4.6.4PAD图
    4.6.5伪代码
    4.6.6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过程
    4.7软件设计规格说明
    4.8软件设计评审
    4.8.1概要设计评审的检查内容
    4.8.2详细设计评审的检查内容
    习题

    第三部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5章面向对象方法与UML
    5.1面向对象的概念与开发方法
    5.1.1对象
    5.1.2类与封装
    5.1.3继承
    5.1.4多态
    5.1.5消息通信
    5.1.6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5.2UML简介
    5.2.1UML的产生和发展
    5.2.2UML的特点
    5.2.3UML的基本模型
    5.3UML的事物
    5.3.1结构事物
    5.3.2行为事物
    5.3.3分组事物
    5.3.4注释事物
    5.4UML的关系
    5.4.1依赖关系
    5.4.2关联关系
    5.4.3泛化关系
    5.4.4实现关系
    5.5UML的图
    5.5.1用例图
    5.5.2类图
    5.5.3顺序图与通信图
    5.5.4状态图
    5.5.5活动图
    5.5.6构件图与部署图
    习题
    第6章面向对象分析
    6.1面向对象分析概述
    6.1.1确定系统边界
    6.1.2面向对象分析的3种模型
    6.2建立用例模型
    6.2.1确定业务参与者
    6.2.2确定业务需求用例
    6.2.3创建用例图
    6.3建立对象模型
    6.3.1对象模型的5个层次
    6.3.2划分主题
    6.3.3确定类与对象
    6.3.4确定结构
    6.3.5确定属性
    6.3.6确定服务
    6.3.7建立类图
    6.4建立动态模型
    6.4.1顺序图
    6.4.2通信图
    6.4.3状态图
    习题
    第7章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7.1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7.1.1什么是体系结构
    7.1.2体系结构模式、风格和框架的概念
    7.1.3体系结构的重要作用
    7.2典型的体系结构风格
    7.2.1数据流风格
    7.2.2调用∕返回风格
    7.2.3仓库风格
    7.3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
    7.3.1类属模型
    7.3.2参考模型
    7.4分布式系统结构
    7.4.1多处理器体系结构
    7.4.2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7.4.3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
    7.4.4代理
    7.5体系结构框架
    7.5.1模型视图控制器
    7.5.2J2EE体系结构框架
    7.5.3PCMEF与PCBMER框架
    7.6设计模式
    7.6.1抽象工厂
    7.6.2单件
    7.6.3外观
    7.6.4适配器
    7.6.5职责链
    7.6.6中介者
    7.6.7观察者
    习题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
    8.1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与准则
    8.1.1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8.1.2面向对象设计准则
    8.2体系结构模块及依赖性
    8.2.1类及其依赖性
    8.2.2接口及其依赖性
    8.2.3包及其依赖性
    8.2.4构件及其依赖性
    8.3系统分解
    8.3.1子系统和类
    8.3.2服务和子系统接口
    8.3.3子系统分层和划分
    8.3.4Coad&Yourdon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8.3.5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8.3.6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8.4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8.5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8.5.1用户界面设计步骤
    8.5.2Web应用系统的界面设计
    8.6任务管理部分的设计
    8.7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
    8.8对象设计
    8.8.1使用模式设计对象
    8.8.2接口规格说明设计
    8.8.3重构对象设计模型
    8.9优化对象设计模型
    习题

    第四部分软件实现与测试
    第9章软件实现
    9.1程序设计语言
    9.1.1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能
    9.1.2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9.1.3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9.2程序设计风格
    9.2.1源程序文档化
    9.2.2数据说明标准化
    9.2.3语句结构简单化
    9.2.4输入/输出规范化
    9.3编码规范
    9.4程序效率与性能分析
    9.4.1算法对效率的影响
    9.4.2影响存储器效率的因素
    9.4.3影响输入/输出的因素
    习题
    第10章软件测试方法
    10.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0.1.1什么是软件测试
    10.1.2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10.1.3软件测试的对象
    10.1.4测试信息流
    10.1.5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关系
    10.1.6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10.2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10.2.1逻辑覆盖
    10.2.2语句覆盖
    10.2.3判定覆盖
    10.2.4条件覆盖
    10.2.5判定条件覆盖
    10.2.6条件组合覆盖
    10.2.7路径覆盖
    10.3基本路径覆盖
    10.4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10.4.1等价类划分
    10.4.2边界值分析
    10.5软件测试的策略
    10.5.1单元测试
    10.5.2组装测试
    10.5.3确认测试
    10.5.4系统测试
    10.5.5测试的类型
    10.6人工测试
    10.6.1静态分析
    10.6.2人工测试方法
    10.7调试
    习题

    第五部分软件维护与软件管理
    第11章软件维护
    11.1软件维护的概念
    11.1.1软件维护的定义
    11.1.2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11.1.3软件维护的策略
    11.2软件维护活动
    11.2.1软件维护申请报告
    11.2.2软件维护工作流程
    11.2.3维护档案记录
    11.2.4维护评价
    11.3程序修改的步骤和修改的副作用
    11.3.1分析和理解程序
    11.3.2修改程序
    11.3.3修改程序的副作用及其控制
    11.3.4重新验证程序
    11.4软件的维护性
    11.4.1软件维护性定义
    11.4.2软件维护性度量
    11.5提高软件维护性的方法
    11.5.1使用提高软件维护性的开发技术和工具
    11.5.2实施开发阶段产品的维护性审查
    11.5.3改进文档
    习题
    第12章软件过程与软件过程改进
    12.1软件过程概述
    12.2软件生存期过程国际标准
    12.3软件过程成熟度
    12.3.1什么是软件过程成熟度
    12.3.2过程制度化
    12.4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2.4.1CMM与SEI
    12.4.2CMM的演化
    12.4.3CMM族和CMMI
    12.4.4CMMI1.3简介
    12.4.5CMMI评估
    12.5软件过程改进
    12.5.1软件过程改进的IDEAL模型
    12.5.2软件过程改进框架
    12.5.3有效的软件过程
    习题
    第13章软件项目管理
    13.1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13.1.1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
    13.1.2软件项目管理涉及的几个方面
    13.2项目估算
    13.2.1项目策划与项目估算
    13.2.2软件规模估算的功能点方法
    13.2.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13.3风险管理
    13.3.1什么是软件风险
    13.3.2风险管理的任务
    13.3.3风险评估
    13.3.4风险控制
    13.3.5做好风险管理的建议
    13.4进度管理
    13.4.1进度控制问题
    13.4.2甘特图
    13.4.3时标网状图
    13.4.4PERT图
    13.5需求管理
    13.5.1系统需求与软件需求
    13.5.2需求工程
    13.5.3需求变更
    13.5.4需求变更控制
    13.5.5可追溯性管理
    13.6配置管理
    13.6.1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13.6.2软件配置标识
    13.6.3变更管理
    13.6.4版本控制
    13.6.5系统建立
    13.6.6配置审核
    13.6.7配置状态报告
    习题
    第14章软件工程标准及软件文档
    14.1软件工程标准
    14.1.1标准的概念
    14.1.2软件标准化的意义
    14.1.3标准的分类与分级
    14.1.4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4.1.5软件组织内的标准化工作
    14.2软件文档
    14.2.1软件文档的作用和分类
    14.2.2软件基本文档的内容要求
    14.2.3对文档编制的质量要求
    14.2.4文档的管理和维护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作者针对软件工程的学科特点,注重结合实例讲解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避免抽象和枯燥的论述,在兼顾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同时,注重当前广为采用的面向对象方法。全书内容组织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工程概述;第二部分介绍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第三部分讲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第四部分讲解软件实现与测试;第五部分介绍软件维护与软件管理。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讲解由浅入深,既体现知识点的连贯性、完整性,又体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 作者简介:
      马素霞:1966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热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动力设备的瞬变特性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等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清华大学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篇左右。郑人杰,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计算数学专业、软件专业教师及清华大学软件中心副主任、清华同方公司副总工程师及顾问。现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软件过程改进分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荣获“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杰出人物”奖。多年来在软件工程、软件质量及测试、软件过程改进方面从事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编写《实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软件过程改进》等书。殷人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1985年赴日本国东京理科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软件产晶的质量评价。主要教学工作为计算机系大学本科“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研究生“软件工程设计与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负责人,主持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数据结构”的建设。曾与人合作或单独编写和出版教材20余部,其中,《数据结构》教材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5年获“北京市糟品教材”。曾在核心刊物和专业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参加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概述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1.1软件的概念及特性
    1.1.2软件的分类
    1.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1.2.1软件危机
    1.2.2软件工程
    1.3系统工程的目标
    1.4软件生存期
    1.5软件工程方法概述
    1.5.1传统方法
    1.5.2面向对象方法
    1.5.3形式化方法
    1.6软件工具概述
    1.6.1软件工具的概念
    1.6.2软件工具的发展
    1.6.3软件工具的分类
    1.6.4常用软件工具介绍
    1.7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知识域
    习题
    第2章软件生存期模型
    2.1瀑布模型
    2.2快速原型模型
    2.3增量模型
    2.4螺旋模型
    2.5喷泉模型
    2.6统一过程
    2.7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2.8敏捷过程
    习题

    第二部分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3章软件需求获取与结构化分析方法
    3.1需求获取与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3.1.1需求获取的任务和原则
    3.1.2需求获取的过程
    3.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3.2结构化分析方法
    3.2.1功能建模
    3.2.2数据建模
    3.2.3行为建模
    3.2.4数据字典
    3.2.5加工规格说明
    3.3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3.3.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3.3.2SRS和DRD的质量要求
    3.4需求评审
    3.4.1正式的需求评审
    3.4.2需求评审中的常见风险
    3.5需求管理
    3.5.1需求跟踪
    3.5.2需求变更管理
    习题
    第4章结构化设计方法
    4.1软件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4.1.1软件设计的概念
    4.1.2软件设计的原则
    4.2结构化设计
    4.2.1结构化软件设计的任务
    4.2.2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4.2.3模块结构及表示
    4.2.4数据结构及表示
    4.3体系结构设计
    4.3.1基于数据流方法的设计过程
    4.3.2典型的数据流类型和系统结构
    4.3.3变换型映射方法
    4.3.4事务型映射方法
    4.3.5模块间的耦合与内聚
    4.3.6软件模块结构的改进方法
    4.4接口设计
    4.4.1接口设计概述
    4.4.2人机交互界面
    4.5数据设计
    4.5.1文件设计
    4.5.2数据库设计
    4.6过程设计
    4.6.1结构化程序设计
    4.6.2程序流程图
    4.6.3NS图
    4.6.4PAD图
    4.6.5伪代码
    4.6.6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过程
    4.7软件设计规格说明
    4.8软件设计评审
    4.8.1概要设计评审的检查内容
    4.8.2详细设计评审的检查内容
    习题

    第三部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5章面向对象方法与UML
    5.1面向对象的概念与开发方法
    5.1.1对象
    5.1.2类与封装
    5.1.3继承
    5.1.4多态
    5.1.5消息通信
    5.1.6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5.2UML简介
    5.2.1UML的产生和发展
    5.2.2UML的特点
    5.2.3UML的基本模型
    5.3UML的事物
    5.3.1结构事物
    5.3.2行为事物
    5.3.3分组事物
    5.3.4注释事物
    5.4UML的关系
    5.4.1依赖关系
    5.4.2关联关系
    5.4.3泛化关系
    5.4.4实现关系
    5.5UML的图
    5.5.1用例图
    5.5.2类图
    5.5.3顺序图与通信图
    5.5.4状态图
    5.5.5活动图
    5.5.6构件图与部署图
    习题
    第6章面向对象分析
    6.1面向对象分析概述
    6.1.1确定系统边界
    6.1.2面向对象分析的3种模型
    6.2建立用例模型
    6.2.1确定业务参与者
    6.2.2确定业务需求用例
    6.2.3创建用例图
    6.3建立对象模型
    6.3.1对象模型的5个层次
    6.3.2划分主题
    6.3.3确定类与对象
    6.3.4确定结构
    6.3.5确定属性
    6.3.6确定服务
    6.3.7建立类图
    6.4建立动态模型
    6.4.1顺序图
    6.4.2通信图
    6.4.3状态图
    习题
    第7章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7.1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7.1.1什么是体系结构
    7.1.2体系结构模式、风格和框架的概念
    7.1.3体系结构的重要作用
    7.2典型的体系结构风格
    7.2.1数据流风格
    7.2.2调用∕返回风格
    7.2.3仓库风格
    7.3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
    7.3.1类属模型
    7.3.2参考模型
    7.4分布式系统结构
    7.4.1多处理器体系结构
    7.4.2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7.4.3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
    7.4.4代理
    7.5体系结构框架
    7.5.1模型视图控制器
    7.5.2J2EE体系结构框架
    7.5.3PCMEF与PCBMER框架
    7.6设计模式
    7.6.1抽象工厂
    7.6.2单件
    7.6.3外观
    7.6.4适配器
    7.6.5职责链
    7.6.6中介者
    7.6.7观察者
    习题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
    8.1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与准则
    8.1.1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8.1.2面向对象设计准则
    8.2体系结构模块及依赖性
    8.2.1类及其依赖性
    8.2.2接口及其依赖性
    8.2.3包及其依赖性
    8.2.4构件及其依赖性
    8.3系统分解
    8.3.1子系统和类
    8.3.2服务和子系统接口
    8.3.3子系统分层和划分
    8.3.4Coad&Yourdon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8.3.5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8.3.6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8.4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8.5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8.5.1用户界面设计步骤
    8.5.2Web应用系统的界面设计
    8.6任务管理部分的设计
    8.7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
    8.8对象设计
    8.8.1使用模式设计对象
    8.8.2接口规格说明设计
    8.8.3重构对象设计模型
    8.9优化对象设计模型
    习题

    第四部分软件实现与测试
    第9章软件实现
    9.1程序设计语言
    9.1.1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能
    9.1.2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9.1.3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9.2程序设计风格
    9.2.1源程序文档化
    9.2.2数据说明标准化
    9.2.3语句结构简单化
    9.2.4输入/输出规范化
    9.3编码规范
    9.4程序效率与性能分析
    9.4.1算法对效率的影响
    9.4.2影响存储器效率的因素
    9.4.3影响输入/输出的因素
    习题
    第10章软件测试方法
    10.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0.1.1什么是软件测试
    10.1.2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10.1.3软件测试的对象
    10.1.4测试信息流
    10.1.5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关系
    10.1.6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10.2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10.2.1逻辑覆盖
    10.2.2语句覆盖
    10.2.3判定覆盖
    10.2.4条件覆盖
    10.2.5判定条件覆盖
    10.2.6条件组合覆盖
    10.2.7路径覆盖
    10.3基本路径覆盖
    10.4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
    10.4.1等价类划分
    10.4.2边界值分析
    10.5软件测试的策略
    10.5.1单元测试
    10.5.2组装测试
    10.5.3确认测试
    10.5.4系统测试
    10.5.5测试的类型
    10.6人工测试
    10.6.1静态分析
    10.6.2人工测试方法
    10.7调试
    习题

    第五部分软件维护与软件管理
    第11章软件维护
    11.1软件维护的概念
    11.1.1软件维护的定义
    11.1.2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11.1.3软件维护的策略
    11.2软件维护活动
    11.2.1软件维护申请报告
    11.2.2软件维护工作流程
    11.2.3维护档案记录
    11.2.4维护评价
    11.3程序修改的步骤和修改的副作用
    11.3.1分析和理解程序
    11.3.2修改程序
    11.3.3修改程序的副作用及其控制
    11.3.4重新验证程序
    11.4软件的维护性
    11.4.1软件维护性定义
    11.4.2软件维护性度量
    11.5提高软件维护性的方法
    11.5.1使用提高软件维护性的开发技术和工具
    11.5.2实施开发阶段产品的维护性审查
    11.5.3改进文档
    习题
    第12章软件过程与软件过程改进
    12.1软件过程概述
    12.2软件生存期过程国际标准
    12.3软件过程成熟度
    12.3.1什么是软件过程成熟度
    12.3.2过程制度化
    12.4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2.4.1CMM与SEI
    12.4.2CMM的演化
    12.4.3CMM族和CMMI
    12.4.4CMMI1.3简介
    12.4.5CMMI评估
    12.5软件过程改进
    12.5.1软件过程改进的IDEAL模型
    12.5.2软件过程改进框架
    12.5.3有效的软件过程
    习题
    第13章软件项目管理
    13.1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13.1.1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
    13.1.2软件项目管理涉及的几个方面
    13.2项目估算
    13.2.1项目策划与项目估算
    13.2.2软件规模估算的功能点方法
    13.2.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13.3风险管理
    13.3.1什么是软件风险
    13.3.2风险管理的任务
    13.3.3风险评估
    13.3.4风险控制
    13.3.5做好风险管理的建议
    13.4进度管理
    13.4.1进度控制问题
    13.4.2甘特图
    13.4.3时标网状图
    13.4.4PERT图
    13.5需求管理
    13.5.1系统需求与软件需求
    13.5.2需求工程
    13.5.3需求变更
    13.5.4需求变更控制
    13.5.5可追溯性管理
    13.6配置管理
    13.6.1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13.6.2软件配置标识
    13.6.3变更管理
    13.6.4版本控制
    13.6.5系统建立
    13.6.6配置审核
    13.6.7配置状态报告
    习题
    第14章软件工程标准及软件文档
    14.1软件工程标准
    14.1.1标准的概念
    14.1.2软件标准化的意义
    14.1.3标准的分类与分级
    14.1.4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4.1.5软件组织内的标准化工作
    14.2软件文档
    14.2.1软件文档的作用和分类
    14.2.2软件基本文档的内容要求
    14.2.3对文档编制的质量要求
    14.2.4文档的管理和维护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语言描述
裘宗燕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数字图像处理(第3版)
姚敏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导论:基于IoT和机器人的可视化编程实践方法(第2版)
陈以农、陈文智、韩德强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计算机组成基础(第2版)
孙德文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面向CS2013计算机专业规划教材: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
俞建新、王健、宋健建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数理逻辑十二讲
宋方敏、吴骏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算法设计与分析
黄宇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计算机图形学(第3版)
何援军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大数据时代新型数据库技术(第2版)
于戈、申德荣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经典、现代和前沿
孙艳春 主编, 黄罡,邓水光 编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利润流 英文限量版
(美)杰森·坦纳(Jason Tanner)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鲁宏伟 陈凯 邓贤君 许雷永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性能测试实战教程(LoadRunner与JMeter)
周百顺 主编;张伟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
宋晓涛 谢红薇 郭晓红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
毛新军 董威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需求分析(微课版)
李美蓉 何中海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自动化测试入门攻略
杨定佳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第4版 英文版)
(美) 莎丽·劳伦斯·弗里格(Shari Lawrence Pfleeger)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性能测试、分析与调优实践之路(第2版)
张永清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灵活性设计:如何避免陷入编程困境 [美]克里斯·汉森
(美)克里斯·汉森 (美)杰拉尔德·杰伊·萨斯曼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开发珠玑:穿越50年软件往事的60条戒律
(美)Karl Wiegers(卡尔·魏格斯)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概论(第3版)
郑人杰、马素霞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测试
郑人杰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概论
郑人杰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名家系列:软件工程
郑人杰 著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与实施
郑人杰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软件工程概论
郑人杰等 编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
实用软件工程
郑人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