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2
版次: 1
ISBN: 9787500467991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7页
字数: 292千字
分类: 文学
13人买过
  • 本书旨在以林黛玉形象为视角透视《红楼梦》文化精神,指出并分析了诗性精神是进入《红楼梦》和林黛玉形象解读的文化语境。林黛玉秀外慧中、多愁善感和深情执著,主要禀赋了渊源于庄子、在优秀文人文学艺术中传承和发扬的诗意性格和自由的审美气质,体现了生命个体超越的启蒙精神。黛玉以其清纯的女儿之心,成为“金陵十二钗”的代表和《红楼梦》的诗意灵魂。林黛玉的出现必将在人的精神本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重要痕迹。     王海燕,生于1968年7月,河南新乡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南京河海大学任教。2000年至今在青岛大学任教,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韩国庆南情报大学任中文教师。在国内外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文学散文和随笔多篇。 红楼人物的新颖解读自序绪论  禀诗性精神而生——论《红楼梦》与林黛玉形象之本旨  (一)诗性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流脉  (二)中华玉女,红楼诗魂第一章  逸才仙品: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上)  (一)湘灵蝶梦:林黛玉性灵情韵美的原型  (二)逸才仙品:林黛玉精神自由型人格气质之源  (三)自然意象:林黛玉文人情操的外化第二章  才美女性: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下)  (一)浪漫传奇:感性情欲美女性人格的感召  (二)明清才女:新的女性人格的铺垫第三章  情痴情种:林黛玉之情  (一)《红楼梦》,情书也  (二)林黛玉,情史之丽姝第四章  感伤诗人:林黛玉之诗  (一)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二)林黛玉诗歌的生命体验与文化内涵  (三)林黛玉诗词的诗学境界  (四)林黛玉被赋予诗人身份的意义第五章  精神悲剧:宝黛合论  (一)贾宝玉、林黛玉的自然人性观  (二)贾宝玉、林黛玉感性人格特质  (三)痴病人格  (四)爱情追求  (五)悲剧意识  (六)宝黛精神悲剧及其意义第六章  花魂诗魄:黛玉与群钗(上)  (一)大观园空间叙事与以花意象为核心的表意系统  (二)书香氤氳,文采风流  (三)“人才-大都会”  (四)“诗结构”与十二钗群像塑造  (五)“诸艳之贯”  贾宝玉与  “花魂诗魄”林黛玉第七章  风流人格:金陵十二钗合论(下)  (一)立意为女性风流而著书  (二)中国古代“风流人格”  的历史命运  (三)《红楼梦》:女性风流的大观  (四)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金陵十二钗”风流人格的三例典型个案分析  (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风流人格描写的意义第八章  寄人篱下:从伦理学角度看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一)伦理社会与伦理人生  (二)贾宝玉是封建末世家族寄望的中心  (三)贾宝玉沉醉诗意与伦理人生相抗衡  (四)贾宝玉与封建家庭成才期待的冲突  (五)伦理社会中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六)对伦理人生弱点之反思第九章  系列形象:林黛玉和她的“影子”  (一)由“影子”说引出的问题  (二)林黛玉系列形象的构成  (三)林黛玉系列形象的开放性  (四)系列形象生成的艺术机制  (五)余论第十章  春兰秋菊:黛钗比较论  (一)评钗说黛——一个不会结束的话题  (二)黛钗两种性格塑造的价值  (三)薛宝钗为人之还原批评  (四)黛钗形象创造的主旨  (五)黛钗两种性格在当代的价值第十一章  悲金悼玉:论宝玉之诗  (一)贾宝玉诗文创作概况  (二)以 芙蓉女儿诔》为代表的宝玉诗文的光彩  (三)贾宝玉诗文的意义第十二章  审美迷狂:林黛玉形象接受史论略  (一)被理解与被误解的林黛玉:林黛玉接受史引言  (二)风靡一代的林黛玉:林黛玉在清代的接受结语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古典女性美的终结及其典范价值跋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以林黛玉形象为视角透视《红楼梦》文化精神,指出并分析了诗性精神是进入《红楼梦》和林黛玉形象解读的文化语境。林黛玉秀外慧中、多愁善感和深情执著,主要禀赋了渊源于庄子、在优秀文人文学艺术中传承和发扬的诗意性格和自由的审美气质,体现了生命个体超越的启蒙精神。黛玉以其清纯的女儿之心,成为“金陵十二钗”的代表和《红楼梦》的诗意灵魂。林黛玉的出现必将在人的精神本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重要痕迹。
  • 作者简介:
        王海燕,生于1968年7月,河南新乡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南京河海大学任教。2000年至今在青岛大学任教,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韩国庆南情报大学任中文教师。在国内外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文学散文和随笔多篇。
  • 目录:
    红楼人物的新颖解读自序绪论  禀诗性精神而生——论《红楼梦》与林黛玉形象之本旨  (一)诗性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流脉  (二)中华玉女,红楼诗魂第一章  逸才仙品: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上)  (一)湘灵蝶梦:林黛玉性灵情韵美的原型  (二)逸才仙品:林黛玉精神自由型人格气质之源  (三)自然意象:林黛玉文人情操的外化第二章  才美女性: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探源(下)  (一)浪漫传奇:感性情欲美女性人格的感召  (二)明清才女:新的女性人格的铺垫第三章  情痴情种:林黛玉之情  (一)《红楼梦》,情书也  (二)林黛玉,情史之丽姝第四章  感伤诗人:林黛玉之诗  (一)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二)林黛玉诗歌的生命体验与文化内涵  (三)林黛玉诗词的诗学境界  (四)林黛玉被赋予诗人身份的意义第五章  精神悲剧:宝黛合论  (一)贾宝玉、林黛玉的自然人性观  (二)贾宝玉、林黛玉感性人格特质  (三)痴病人格  (四)爱情追求  (五)悲剧意识  (六)宝黛精神悲剧及其意义第六章  花魂诗魄:黛玉与群钗(上)  (一)大观园空间叙事与以花意象为核心的表意系统  (二)书香氤氳,文采风流  (三)“人才-大都会”  (四)“诗结构”与十二钗群像塑造  (五)“诸艳之贯”  贾宝玉与  “花魂诗魄”林黛玉第七章  风流人格:金陵十二钗合论(下)  (一)立意为女性风流而著书  (二)中国古代“风流人格”  的历史命运  (三)《红楼梦》:女性风流的大观  (四)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金陵十二钗”风流人格的三例典型个案分析  (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风流人格描写的意义第八章  寄人篱下:从伦理学角度看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一)伦理社会与伦理人生  (二)贾宝玉是封建末世家族寄望的中心  (三)贾宝玉沉醉诗意与伦理人生相抗衡  (四)贾宝玉与封建家庭成才期待的冲突  (五)伦理社会中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六)对伦理人生弱点之反思第九章  系列形象:林黛玉和她的“影子”  (一)由“影子”说引出的问题  (二)林黛玉系列形象的构成  (三)林黛玉系列形象的开放性  (四)系列形象生成的艺术机制  (五)余论第十章  春兰秋菊:黛钗比较论  (一)评钗说黛——一个不会结束的话题  (二)黛钗两种性格塑造的价值  (三)薛宝钗为人之还原批评  (四)黛钗形象创造的主旨  (五)黛钗两种性格在当代的价值第十一章  悲金悼玉:论宝玉之诗  (一)贾宝玉诗文创作概况  (二)以 芙蓉女儿诔》为代表的宝玉诗文的光彩  (三)贾宝玉诗文的意义第十二章  审美迷狂:林黛玉形象接受史论略  (一)被理解与被误解的林黛玉:林黛玉接受史引言  (二)风靡一代的林黛玉:林黛玉在清代的接受结语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古典女性美的终结及其典范价值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花魂 花语
程党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食品质量安全治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王海燕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食药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王海燕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术语解读
王海燕 著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教材设计原理:从内容到形式
王海燕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鲁迅的黑暗体验与书写研究
王海燕 著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英国文学教程:阅读与视角
王海燕 著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五年级<论语>》
王海燕 编著;舒大刚 主编;吕 培铭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三年级<幼学琼林>》
王海燕 编著;舒大刚 主编;吕 毅然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幼儿园<弟子规>》
王海燕 编著;舒大刚 主编;董 碧云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午后的阳光
王海燕 著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大漠红颜
王海燕 著
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
文坛季节风:中国当代文学专论辑览
王海燕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