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508089546
定价: 7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74人买过
  • 本书分两个线索来解明古代北西中国自身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形态,以及与汉族间的交涉和文化交流,实为一部古代蒙古、新疆史。 姚大中,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商学院政经系,后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政治经济所专职研究中国古代史。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国》

     

    【北方游牧势力的冲击】

    草原游牧社会与其独立文化的形成

    游牧民族大跃动的历史意义

    草原经济·游牧文化的特质

    骑马·游牧民族的起源

    北亚细亚青铜器时代与“胡人”

    欧亚大陆游牧文化圈连锁

    中国历史演进的双轨性

    长城内外的对立

    两个世界的分隔标志

    长城的最初性格——国境线

    汉朝攻势长城与后代防御长城

    游牧主动与其外向性

    与耕地相斥的草原历史路线

    匈奴—北亚细亚大风暴

    匈奴雄长的世界意义与其汉族依附性

    北亚细亚最早的统一

    婚姻·军事·经济·精神生活

    游牧封建与单于继承法

    匈奴联盟中的汉人集团

    战争与和平

    巨大游牧压力下的汉朝和亲政策

    由和到战十年间九次大远征

    从漠南无王庭到匈奴降伏

    和平波折与北匈奴西迁

    南匈奴进入长城后的质变

    东胡·西羌·前期突厥诸民族

    四至六世纪间新汉族诞生与草原新形势

    东胡·乌桓·鲜卑

    从鲜卑游牧帝国到投入长城后的北魏

    戎、羌、氐、月氏

    后汉政治痼疾——西羌问题

    草原“朝代”嬗代中的柔然

    丁零·高车·铁勒·突厥

    【汉族中国以西的世界】

    认识古代“西方”

    二千年前汉族世界眼光的扩大

    贵霜—大月氏与嚈哒

    中亚细亚古代历史的基本认识

    中国史料与所指“西域”范围

    新疆与河西走廊

    沃洲地理橱窗与人种博览会

    经济繁荣面下“新疆”政治的向上

    “新疆”历史命运

    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

    从“通西域”到“西域经营”

    中国西方事业起点的“凿空”

    汉朝的“新疆”—中亚细亚征服

    区域性共同防卫与都护统制体系

    “三通三绝”的后汉西域支配

    长史统治与高昌国成立意义

    考古—古代学上的“新疆”

    历史壮观复原与敦煌学

    汉朝西长城制度

    埋没沙中的鄯善王国

    南北道古代史闭幕

    东—西方文化、商品交流的早期形态

    中国对西方关系从混沌到开朗

    外国通商·外国商人

    世界性丝贸易与国际交通

    古代世界东—西大动脉“丝道”

    古代西方的“中国”认识

    中国容纳外来文化的源泉与内容

    中国文化传播西方

    主要参考书

     

    第三卷《南方的奋起》

    内容简介:

    自二世纪末到六世纪末的汉族中国四百年大分裂时期,中国在动荡纷乱之下的面貌并非全是破坏的,历史意义也非全是消极的,其间各存在其积极的一面。在积极的方面,即是迎接统一再现的准备诸分野,以及充满了新生命、新活力的新汉族孕育,江南文化的发达,与中国—东亚文明圈的坚实奠定。

    目录:

    历史曲线两次高峰间的低潮

    汉朝崩坏与分裂局面的持续

    外戚、宦官、党人

    黄巾之乱与所开启的英雄时代

    分而合·合而分

    五胡十六国连锁反应建国运动

    南方切离近三个世纪的南、北均衡形势

    大分裂末期新时代的孕育

    二至六世纪社会·经济问题总决算

    古代乡制破坏后世族中心社会的成立与式微

    世族门阀的历史评价

    大流亡潮期间的户口问题

    江南·南方开发与地方行政体系推移

    分裂期产业·流通诸面貌

    交通都市商税货币

    土地国有制从试验到完成

    农村社会生产秩序大变革与租税制度再编定

    四百年转型过渡期文化

    六朝文化根源的老庄思想与“清谈”

    文学、艺术与相关联的学问

    史地学、科学与技术

    地下史料所见魏晋南北朝人的生活形态与风俗

    宗教与宗教思想史展开

    道教的起源与诞生  

    佛教传入中国固定化的轮廓

    佛理·译经·中国佛教教义

    佛教艺术与南北朝造像运动

    乐浪时代结束前后远东新态势

    高句丽的从中国史转移入韩国史

    朝鲜半岛三国的南北朝文化浸润

    魏志倭人传·宋书倭国传。

    大和国家的形成与归化人

    主要参考书

     

    第四卷《中国世界的全盛》

    内容简介:

    汉族形成的充沛活力,带动了中国模式政治、文化为基底的东亚“中国世界”,自汉朝的时代塑定胚型。新汉族于隋唐时代再形成,又培育、提携“中国世界”成员,共同内耀博大而绚烂的中国文明之光。隋唐世界大帝国成立的意义,初非只中国史上的伟大朝代而已,也是关系东亚史全体的。这是本书叙述的主轴。

    目录:

    世界帝国的荣光

    隋唐新汉族·大统一成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

    “天可汗”国际秩序轴心

    国家规模的超越·政治平等的复活

    社会关系与均田法施行实况

    大运河与产业·经济发展

    开放性的生活、思想与文化

    大唐的荣华

    条条大道通长安

    外来宗教与佛教思想的百花齐放

    学问、科学与文学平民化

    有容乃大·东西吞吐(一)天竺·大食·新罗

    有容乃大·东西吞吐(二)日本

    中天之日换入斜阳期

    盛唐明暗面——八世纪前半

    盛世倾斜起点的安史之乱

    均田制堕坏期的变貌——八世纪后半

    藩镇/宦官/朋党

    九世纪社会·经济新境界

    巨大帝国崩裂的震力与转运期开创

    黄巢之乱前后的唐朝五十年暮运

    新时代诞生的阵痛期——五代十国

    八至十世纪的东方世界

    主要参考书

     

    第五卷《近代中国的成立》

    内容简介:

    十世纪中国,是个历史的大转捩时代。因此,横的方面,汉族朝代与征服朝代并行或交替存立;纵的方面,近代社会以宋朝建立为标志而设定。

    欧洲曾经历漫长的中世时代,但短短约三个世纪的近代欧洲,十八世纪后半以来便以产业革命成功,快速转换现代社会。中国领先欧洲快速通过中世时代,近代中国的历史分期,时间却停滞十个世纪,清朝之末,才在痛苦的、被迫的形势下勉强向现代化举步。

    本书便以如上诸课题为中心,说明“什么”以及探讨其“为什么”。

    目录:

    【中华民族大舞台全成员登场】

    亚洲内陆世界霸权推移

    北亚细亚突厥巨潮

    苍狼的子孙——文字的后期游牧国家

    突厥时代最后荣光

    回纥与游牧社会文明化

    中亚细亚突厥化

    大西南地区民族运动

    吐谷浑三百五十年

    吐蕃兴衰

    西藏佛教与喇嘛法王支配

    云南五个世纪独立时代——南诏、大理

    模写汉族中国两范本

    “海东盛国”渤海

    西夏“君子”

    征服朝代成立

    契丹·辽朝——二元支配体制的创始

    女真·金朝——中原化快速变容者

    世界史的最大征服

    从蒙古帝国到大元帝国

    元朝身份制社会与蒙古至上主义

    东西交通·文化交流最盛期

    北元以来草原封建制的成熟

    十七世纪后的清朝蒙古

    【汉族中国的近代化】

    绝对主义的时代

    宋朝历史的近代要素

    外侮最剧的汉族朝代

    文治主义与君主专制绝对化

    科举·学校·士大夫

    汉族光辉的明暗

    南方优位下的社会·经济

    诸产业的分化开发

    财政与社会结构再调整

    商品·货币经济时代的都市

    新文化的展开

    士人·庶民文化结合

    理学——儒家思想再出发

    宗教思想·学问的进展与停滞

    高峰科学·技术的终页

    主要参考书

    后语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个线索来解明古代北西中国自身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形态,以及与汉族间的交涉和文化交流,实为一部古代蒙古、新疆史。
  • 作者简介:
    姚大中,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商学院政经系,后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政治经济所专职研究中国古代史。
  • 目录: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国》

     

    【北方游牧势力的冲击】

    草原游牧社会与其独立文化的形成

    游牧民族大跃动的历史意义

    草原经济·游牧文化的特质

    骑马·游牧民族的起源

    北亚细亚青铜器时代与“胡人”

    欧亚大陆游牧文化圈连锁

    中国历史演进的双轨性

    长城内外的对立

    两个世界的分隔标志

    长城的最初性格——国境线

    汉朝攻势长城与后代防御长城

    游牧主动与其外向性

    与耕地相斥的草原历史路线

    匈奴—北亚细亚大风暴

    匈奴雄长的世界意义与其汉族依附性

    北亚细亚最早的统一

    婚姻·军事·经济·精神生活

    游牧封建与单于继承法

    匈奴联盟中的汉人集团

    战争与和平

    巨大游牧压力下的汉朝和亲政策

    由和到战十年间九次大远征

    从漠南无王庭到匈奴降伏

    和平波折与北匈奴西迁

    南匈奴进入长城后的质变

    东胡·西羌·前期突厥诸民族

    四至六世纪间新汉族诞生与草原新形势

    东胡·乌桓·鲜卑

    从鲜卑游牧帝国到投入长城后的北魏

    戎、羌、氐、月氏

    后汉政治痼疾——西羌问题

    草原“朝代”嬗代中的柔然

    丁零·高车·铁勒·突厥

    【汉族中国以西的世界】

    认识古代“西方”

    二千年前汉族世界眼光的扩大

    贵霜—大月氏与嚈哒

    中亚细亚古代历史的基本认识

    中国史料与所指“西域”范围

    新疆与河西走廊

    沃洲地理橱窗与人种博览会

    经济繁荣面下“新疆”政治的向上

    “新疆”历史命运

    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

    从“通西域”到“西域经营”

    中国西方事业起点的“凿空”

    汉朝的“新疆”—中亚细亚征服

    区域性共同防卫与都护统制体系

    “三通三绝”的后汉西域支配

    长史统治与高昌国成立意义

    考古—古代学上的“新疆”

    历史壮观复原与敦煌学

    汉朝西长城制度

    埋没沙中的鄯善王国

    南北道古代史闭幕

    东—西方文化、商品交流的早期形态

    中国对西方关系从混沌到开朗

    外国通商·外国商人

    世界性丝贸易与国际交通

    古代世界东—西大动脉“丝道”

    古代西方的“中国”认识

    中国容纳外来文化的源泉与内容

    中国文化传播西方

    主要参考书

     

    第三卷《南方的奋起》

    内容简介:

    自二世纪末到六世纪末的汉族中国四百年大分裂时期,中国在动荡纷乱之下的面貌并非全是破坏的,历史意义也非全是消极的,其间各存在其积极的一面。在积极的方面,即是迎接统一再现的准备诸分野,以及充满了新生命、新活力的新汉族孕育,江南文化的发达,与中国—东亚文明圈的坚实奠定。

    目录:

    历史曲线两次高峰间的低潮

    汉朝崩坏与分裂局面的持续

    外戚、宦官、党人

    黄巾之乱与所开启的英雄时代

    分而合·合而分

    五胡十六国连锁反应建国运动

    南方切离近三个世纪的南、北均衡形势

    大分裂末期新时代的孕育

    二至六世纪社会·经济问题总决算

    古代乡制破坏后世族中心社会的成立与式微

    世族门阀的历史评价

    大流亡潮期间的户口问题

    江南·南方开发与地方行政体系推移

    分裂期产业·流通诸面貌

    交通都市商税货币

    土地国有制从试验到完成

    农村社会生产秩序大变革与租税制度再编定

    四百年转型过渡期文化

    六朝文化根源的老庄思想与“清谈”

    文学、艺术与相关联的学问

    史地学、科学与技术

    地下史料所见魏晋南北朝人的生活形态与风俗

    宗教与宗教思想史展开

    道教的起源与诞生  

    佛教传入中国固定化的轮廓

    佛理·译经·中国佛教教义

    佛教艺术与南北朝造像运动

    乐浪时代结束前后远东新态势

    高句丽的从中国史转移入韩国史

    朝鲜半岛三国的南北朝文化浸润

    魏志倭人传·宋书倭国传。

    大和国家的形成与归化人

    主要参考书

     

    第四卷《中国世界的全盛》

    内容简介:

    汉族形成的充沛活力,带动了中国模式政治、文化为基底的东亚“中国世界”,自汉朝的时代塑定胚型。新汉族于隋唐时代再形成,又培育、提携“中国世界”成员,共同内耀博大而绚烂的中国文明之光。隋唐世界大帝国成立的意义,初非只中国史上的伟大朝代而已,也是关系东亚史全体的。这是本书叙述的主轴。

    目录:

    世界帝国的荣光

    隋唐新汉族·大统一成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

    “天可汗”国际秩序轴心

    国家规模的超越·政治平等的复活

    社会关系与均田法施行实况

    大运河与产业·经济发展

    开放性的生活、思想与文化

    大唐的荣华

    条条大道通长安

    外来宗教与佛教思想的百花齐放

    学问、科学与文学平民化

    有容乃大·东西吞吐(一)天竺·大食·新罗

    有容乃大·东西吞吐(二)日本

    中天之日换入斜阳期

    盛唐明暗面——八世纪前半

    盛世倾斜起点的安史之乱

    均田制堕坏期的变貌——八世纪后半

    藩镇/宦官/朋党

    九世纪社会·经济新境界

    巨大帝国崩裂的震力与转运期开创

    黄巢之乱前后的唐朝五十年暮运

    新时代诞生的阵痛期——五代十国

    八至十世纪的东方世界

    主要参考书

     

    第五卷《近代中国的成立》

    内容简介:

    十世纪中国,是个历史的大转捩时代。因此,横的方面,汉族朝代与征服朝代并行或交替存立;纵的方面,近代社会以宋朝建立为标志而设定。

    欧洲曾经历漫长的中世时代,但短短约三个世纪的近代欧洲,十八世纪后半以来便以产业革命成功,快速转换现代社会。中国领先欧洲快速通过中世时代,近代中国的历史分期,时间却停滞十个世纪,清朝之末,才在痛苦的、被迫的形势下勉强向现代化举步。

    本书便以如上诸课题为中心,说明“什么”以及探讨其“为什么”。

    目录:

    【中华民族大舞台全成员登场】

    亚洲内陆世界霸权推移

    北亚细亚突厥巨潮

    苍狼的子孙——文字的后期游牧国家

    突厥时代最后荣光

    回纥与游牧社会文明化

    中亚细亚突厥化

    大西南地区民族运动

    吐谷浑三百五十年

    吐蕃兴衰

    西藏佛教与喇嘛法王支配

    云南五个世纪独立时代——南诏、大理

    模写汉族中国两范本

    “海东盛国”渤海

    西夏“君子”

    征服朝代成立

    契丹·辽朝——二元支配体制的创始

    女真·金朝——中原化快速变容者

    世界史的最大征服

    从蒙古帝国到大元帝国

    元朝身份制社会与蒙古至上主义

    东西交通·文化交流最盛期

    北元以来草原封建制的成熟

    十七世纪后的清朝蒙古

    【汉族中国的近代化】

    绝对主义的时代

    宋朝历史的近代要素

    外侮最剧的汉族朝代

    文治主义与君主专制绝对化

    科举·学校·士大夫

    汉族光辉的明暗

    南方优位下的社会·经济

    诸产业的分化开发

    财政与社会结构再调整

    商品·货币经济时代的都市

    新文化的展开

    士人·庶民文化结合

    理学——儒家思想再出发

    宗教思想·学问的进展与停滞

    高峰科学·技术的终页

    主要参考书

    后语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全五册)
姚大中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套装全5卷)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5:近代中国的成立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1:黄河文明之光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3:南方的奋起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4:中国世界的全盛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
姚大中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全五册)
姚大中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套装全5卷)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5:近代中国的成立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1:黄河文明之光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3:南方的奋起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4:中国世界的全盛
姚大中 著
姚著中国史2:古代北西中国
姚著中国史
姚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