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4
版次: 1
ISBN: 9787811281811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0页
字数: 269千字
分类: 法律
8人买过
  • 本书将检察制度置于刑事司法的大系统之中进行分析,依此来阐述我国近代检察制度的引入背景、发展脉络,挖掘检察官与刑事警察、法院法官、监狱官吏以及律师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以及检察权制度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监督管理关系和外部行政保障制度。书中还特别着重阐释了检察权的权能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司法个案的实证分析,剖析侦查权、起诉权、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等具体检察权能的实际运行程序及其在处理司法个案中的实际运作,大大深化了对检察权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制度价值和制度功能的认知。     刘清生,1966年生,湖南耒阳人,湘潭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现任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等。近年在《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求索》、《湖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二、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与本书的研究素材    (一)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二)本书研究所使用的资料  三、基本结构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结构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性研究成果第一章  检察权制度引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模式选择  一、社会文化背景    (一)社会政治背景    (二)诉讼文化背景  二、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的引入    (一)中西诉讼制度的直观对比    (二)对西方检察制度的心理认同    (三)选择检察制度的参考样态第二章  检察权配置的制度建构  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法制初创    (一)制度雏形与天津试验    (二)权能逐步明晰与检察一体机制的确立    (三)检察权能和检察一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民国初期检察权立法的发展与变化    (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暂时沿用    (二)检察权制度的调整与规范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权配置    (一)普通刑事诉讼中检察制度的重大变化    (二)特种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    (三)军事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第三章  检察侦查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检察侦查权的确立与制度规范    (一)清末检察侦查权制度    (二)北洋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强化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规范  二、检察侦查权行使主体    (一)清末与民国初期的侦查机构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侦查机构  三、检察侦查行为规范    (一)侦查基本原则    (二)侦查程序提起    (三)侦查行为实施    (四)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四、检察侦查权的主要特点    (一)侦查主体的宽泛性    (二)侦查程序的多样性第四章检察公诉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公诉制度的引入与立法规范    (一)公诉制度的引入    (二)检察公诉权的立法规范  二、提起公诉和实行公诉    (一)提起公诉    (二)实行公诉  三、担当自诉和协助自诉    (一)检察官担当自诉的角色    (二)检察官协助自诉的职责承担第五章检察监督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审判监督权    (一)审判监督权的确立    (二)审判监督权的履行方式  二、监所监督权    (一)监、所分立与监所监督的确立    (二)监所监督的工作重点    (三)履行监所监督权的主要方法  三、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    (一)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概述    (二)指挥监督刑罚执行的内容与方法第六章地方司法制度及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与实践  一、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政审合一制度的法文化渊源    (二)行政兼理司法模式与检察权运行    (三)地方司法制度检察职能实践  二、预审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预审程序的法律性质    (二)法院预审中的检察权    (三)检察官主持预审及其调整    (四)预审并入检察侦查程序  三、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简易程序:检察官声请以命令处刑    (二)覆判程序:案件由检察官附具意见并转送第七章  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关系  一、检察机构内部的上下一体关系    (一)检察机构的层级设置    (二)检察人员职位的层级配置    (三)检察一体机制中的内部监督权    (四)检察一体机制中内部监督的主要特征  二、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外部关系    (一)从辅助到独立的检审关系    (二)以指挥和命令为内容的检警调度关系    (三)以监督与扶助为主要特色的检律关系第八章  检察权制度运行的内部行政保障  一、检察管理制度    (一)处务规则制定的依据与效力    (二)处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    (三)职员职责分工    (四)工作机构设置    (五)簿记制度  二、检察官考评制度    (一)办案业绩考核    (二)全面情况考核  三、检察官教育培训制度    (一)检察官任职前培训    (二)现任检察官在职培训  四、检察官惩戒制度    (一)职业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检察官惩戒条规及案例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制度  一、检察机构的建立与组织形式的演变    (一)工农革命根据地时期检察机构    (二)抗日战争时期检察机构    (三)解放战争时期检察机构  二、检察职能的确定与内容的完善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二)抗日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三)解放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三、检察理论的争议与制度走向    (一)关于检察独立问题的争议    (二)关于检察机关存废问题的争议    (三)关于检察机关要不要受法院领导的争议第十章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及其实践的法文化分析  一、当时社会语境的意义分析    (一)在诉讼法制上的变革与进步    (二)在诉讼构造上的调整与突破    (三)在法律技术上的进步与超越  二、现代法治视角下的缺陷分析    (一)法制变革存在与封建性因素的诸多妥协    (二)制度定位存在不少模糊地带    (三)权能配置存在有效性不足    (四)外部条件存在不当干扰  三、对中国当代检察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一)诉讼文化的规范功能    (二)诉讼构造的合理调整    (三)落实检察官客观义务    (四)完善检察一体机制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将检察制度置于刑事司法的大系统之中进行分析,依此来阐述我国近代检察制度的引入背景、发展脉络,挖掘检察官与刑事警察、法院法官、监狱官吏以及律师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以及检察权制度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监督管理关系和外部行政保障制度。书中还特别着重阐释了检察权的权能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司法个案的实证分析,剖析侦查权、起诉权、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等具体检察权能的实际运行程序及其在处理司法个案中的实际运作,大大深化了对检察权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制度价值和制度功能的认知。
  • 作者简介:
        刘清生,1966年生,湖南耒阳人,湘潭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现任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等。近年在《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求索》、《湖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二、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与本书的研究素材    (一)以往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二)本书研究所使用的资料  三、基本结构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结构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性研究成果第一章  检察权制度引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模式选择  一、社会文化背景    (一)社会政治背景    (二)诉讼文化背景  二、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的引入    (一)中西诉讼制度的直观对比    (二)对西方检察制度的心理认同    (三)选择检察制度的参考样态第二章  检察权配置的制度建构  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法制初创    (一)制度雏形与天津试验    (二)权能逐步明晰与检察一体机制的确立    (三)检察权能和检察一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民国初期检察权立法的发展与变化    (一)清末检察权制度的暂时沿用    (二)检察权制度的调整与规范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权配置    (一)普通刑事诉讼中检察制度的重大变化    (二)特种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    (三)军事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配置第三章  检察侦查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检察侦查权的确立与制度规范    (一)清末检察侦查权制度    (二)北洋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强化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侦查权能的进一步规范  二、检察侦查权行使主体    (一)清末与民国初期的侦查机构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侦查机构  三、检察侦查行为规范    (一)侦查基本原则    (二)侦查程序提起    (三)侦查行为实施    (四)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四、检察侦查权的主要特点    (一)侦查主体的宽泛性    (二)侦查程序的多样性第四章检察公诉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公诉制度的引入与立法规范    (一)公诉制度的引入    (二)检察公诉权的立法规范  二、提起公诉和实行公诉    (一)提起公诉    (二)实行公诉  三、担当自诉和协助自诉    (一)检察官担当自诉的角色    (二)检察官协助自诉的职责承担第五章检察监督权的权能与实践  一、审判监督权    (一)审判监督权的确立    (二)审判监督权的履行方式  二、监所监督权    (一)监、所分立与监所监督的确立    (二)监所监督的工作重点    (三)履行监所监督权的主要方法  三、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    (一)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权概述    (二)指挥监督刑罚执行的内容与方法第六章地方司法制度及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与实践  一、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政审合一制度的法文化渊源    (二)行政兼理司法模式与检察权运行    (三)地方司法制度检察职能实践  二、预审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预审程序的法律性质    (二)法院预审中的检察权    (三)检察官主持预审及其调整    (四)预审并入检察侦查程序  三、特别诉讼程序中检察权配置及其实践    (一)简易程序:检察官声请以命令处刑    (二)覆判程序:案件由检察官附具意见并转送第七章  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关系  一、检察机构内部的上下一体关系    (一)检察机构的层级设置    (二)检察人员职位的层级配置    (三)检察一体机制中的内部监督权    (四)检察一体机制中内部监督的主要特征  二、检察权运行实践中的重要外部关系    (一)从辅助到独立的检审关系    (二)以指挥和命令为内容的检警调度关系    (三)以监督与扶助为主要特色的检律关系第八章  检察权制度运行的内部行政保障  一、检察管理制度    (一)处务规则制定的依据与效力    (二)处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    (三)职员职责分工    (四)工作机构设置    (五)簿记制度  二、检察官考评制度    (一)办案业绩考核    (二)全面情况考核  三、检察官教育培训制度    (一)检察官任职前培训    (二)现任检察官在职培训  四、检察官惩戒制度    (一)职业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检察官惩戒条规及案例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检察制度  一、检察机构的建立与组织形式的演变    (一)工农革命根据地时期检察机构    (二)抗日战争时期检察机构    (三)解放战争时期检察机构  二、检察职能的确定与内容的完善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二)抗日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三)解放战争时期检察职能  三、检察理论的争议与制度走向    (一)关于检察独立问题的争议    (二)关于检察机关存废问题的争议    (三)关于检察机关要不要受法院领导的争议第十章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及其实践的法文化分析  一、当时社会语境的意义分析    (一)在诉讼法制上的变革与进步    (二)在诉讼构造上的调整与突破    (三)在法律技术上的进步与超越  二、现代法治视角下的缺陷分析    (一)法制变革存在与封建性因素的诸多妥协    (二)制度定位存在不少模糊地带    (三)权能配置存在有效性不足    (四)外部条件存在不当干扰  三、对中国当代检察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一)诉讼文化的规范功能    (二)诉讼构造的合理调整    (三)落实检察官客观义务    (四)完善检察一体机制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国有资本管理学:探索与构建
綦好东,朱炜 等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端午节(精装)
武建华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的节日(文学大家冰心笔下的节日绘本,感受中国传统节俗之美。新锐画家贵图子倾情绘制中国风插画。)
冰心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册)
王泽龙、李遇春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过勇等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琴史演义
殷伟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与石油国家关系
(俄罗斯)安娜·库捷列娃|责编:尹璐|译者: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古典文房插花:重新发现中国古典插花美学
张传伦 著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社会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构建
杨涛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之旅--让世界知道的宝藏(立体百科书)
陈颖/主编,高晓青/文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通史 : 精编典藏本
吕思勉 著,天河世纪 出品
中国近代检察权制度研究
中国文化的精神
许倬云 著;理想国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