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八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0-02
版次: 1
ISBN: 9787300111414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1页
字数: 266千字
分类: 历史
8人买过
  •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二章主要讨论书籍的印刷史。这两章主要延续了西方汉学界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以及技术的革新为何未能投人实际运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作者以图表的方式详细列举了刻本、活字本和抄本在各个工序上的资费,从而总结出书籍的内容和印数所带来的成本才是决定采取何种方式的主要因素。另外,作者注意到刻本中广泛运用宋体字,由于笔画的标准化程度高,刻写速度大幅提高而资费低廉的诱惑战胜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喜好,宋体字迅速取代更“漂亮”的欧体和楷书成为最主要的刻写方式。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中国对活字印刷的冷落并非出自情感因素,新技术从出现到广泛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弹性空间,实际的社会经济状况应列人考虑之中。

      第三、四、五章讨论读书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克服获得书籍的困难。这三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把表面上出自个人兴趣的行为给予政抬、经济和文化的分析。一方面,把个人的行为提升为社会的共性;另一方面。对这种行为进行兴趣、道德之外的社会学解释。首先,清中期以前的学者之所以精熟于某几种书籍,并拥有超乎寻常的记诵能力,很可能是因为宫藏、私藏图书的难以接近,令他们对书籍的获得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第二,私家藏书之所以不愿意对外开放,除了保证书籍不会在借阅中流失之外,书籍还是家族荣誉、私人投资和知识特权的象征,在科举考试中落败的文人必须通过收藏各种善本来提升自己作为文人的声望,使自己有别于一般的读书人。第三,文人不对外公开书籍,但他们却对外“出售”自己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获得和收藏书籍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兴趣,而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论著及文献选译 

     作为满人王国的清帝国:八旗制的统治结构 

     对176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附款》的研究 

     晚清的土产鸦片观念 

     梁启超与晚清中国“种族”之概念化 

     百日维新在同乡关系与城市空间中的位置 

     集汉学家、商人和企业家于一身的米哈伊尔·舍韦廖夫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上海法租界资料选译 

    学术综述 

     俄罗斯档案馆藏部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全宗简介 

    图书评介 

     《景善日记》是伪造的 

     清代中国的新边疆与亚洲诸帝国的历史编纂学:综合书评 

     熊远报著《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地域、集团、网络和社会秩序》 

    论点摘编 

     明清科举旧问题之新回答清代思想的张力:17—18世纪中国思想中的“历史决定论” 

     清末中国的日常暴力 

     丑事:盛清的贞洁政治 

     晚清的灾荒与意识形态 

     Joseph P. Mcdermott,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Books and Literati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二章主要讨论书籍的印刷史。这两章主要延续了西方汉学界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以及技术的革新为何未能投人实际运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作者以图表的方式详细列举了刻本、活字本和抄本在各个工序上的资费,从而总结出书籍的内容和印数所带来的成本才是决定采取何种方式的主要因素。另外,作者注意到刻本中广泛运用宋体字,由于笔画的标准化程度高,刻写速度大幅提高而资费低廉的诱惑战胜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喜好,宋体字迅速取代更“漂亮”的欧体和楷书成为最主要的刻写方式。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中国对活字印刷的冷落并非出自情感因素,新技术从出现到广泛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弹性空间,实际的社会经济状况应列人考虑之中。

      第三、四、五章讨论读书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克服获得书籍的困难。这三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把表面上出自个人兴趣的行为给予政抬、经济和文化的分析。一方面,把个人的行为提升为社会的共性;另一方面。对这种行为进行兴趣、道德之外的社会学解释。首先,清中期以前的学者之所以精熟于某几种书籍,并拥有超乎寻常的记诵能力,很可能是因为宫藏、私藏图书的难以接近,令他们对书籍的获得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和紧张感;第二,私家藏书之所以不愿意对外开放,除了保证书籍不会在借阅中流失之外,书籍还是家族荣誉、私人投资和知识特权的象征,在科举考试中落败的文人必须通过收藏各种善本来提升自己作为文人的声望,使自己有别于一般的读书人。第三,文人不对外公开书籍,但他们却对外“出售”自己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获得和收藏书籍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兴趣,而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 目录:
    论著及文献选译 

     作为满人王国的清帝国:八旗制的统治结构 

     对176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附款》的研究 

     晚清的土产鸦片观念 

     梁启超与晚清中国“种族”之概念化 

     百日维新在同乡关系与城市空间中的位置 

     集汉学家、商人和企业家于一身的米哈伊尔·舍韦廖夫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上海法租界资料选译 

    学术综述 

     俄罗斯档案馆藏部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全宗简介 

    图书评介 

     《景善日记》是伪造的 

     清代中国的新边疆与亚洲诸帝国的历史编纂学:综合书评 

     熊远报著《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地域、集团、网络和社会秩序》 

    论点摘编 

     明清科举旧问题之新回答清代思想的张力:17—18世纪中国思想中的“历史决定论” 

     清末中国的日常暴力 

     丑事:盛清的贞洁政治 

     晚清的灾荒与意识形态 

     Joseph P. Mcdermott,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Books and Literati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其实超好看全4册细说大清全集清朝那些事儿中国历史书籍通史清史满清王朝康熙乾隆皇帝大清正史野史秘史艳史清史稿书籍
夏欣然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 著名明清史学家孟森先生扛鼎之作,考订清代世系源流,揭示八旗原貌
孟森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论丛(二〇二二年第一辑,总第四十三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述闻
朱师辙 著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论丛(二〇二一年第一辑,总第四十一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论丛(二〇二二年第二辑,总第四十四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十三辑
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 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
莫忆城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大事编年(清史学家阎崇年历时三年潜心编纂清朝二百年历史大事)
阎崇年 著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
戚学民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论丛(二〇二一年第二辑,总第四十二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列传(简体字本·全10册)
王钟翰 点校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11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十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十一辑):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十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九辑):罗威廉专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部分·中文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一辑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编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七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从(第六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五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四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八辑
清史译丛(第二辑)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