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06-09
版次: 1
ISBN: 9787302132219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0页
字数: 636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4人买过
  • 本书以美国TI公司的TMS320C54x系列DSP为描述对象。TMS320C54x系列是定点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本书详细介绍了该系列DSP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包括总线结构、存储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寻址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流水线操作、片内外设、主机接口、串行接口、外部总线操作等。C54x DSP满足了实时嵌入式应用的一些要求,尤其适用于电信方面的应用。
      
      
      本书可供电子与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和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DSP应用系统开发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TMS320系列DSP简介 

      1.1.1  TMS320系列DSP的历史、发展和优势 

      1.1.2  TMS320系列DSP的典型应用 

     1.2  TMS320C54x DSP简介 

     1.3  TMS320C54x DSP的主要特征 

    第2章  TMS320C54x DSP体系结构总体介绍 

     2.1  总线结构 

     2.2  内部存储器组织 

      2.2.1  片内ROM 

      2.2.2  片内双存取RAM(DARAM) 

      2.2.3  片内单存取RAM(SARAM) 

      2.2.4  片内双向共享RAM 

      2.2.5  片内存储器保护 

      2.2.6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2.3  中央处理单元(CPU) 

      2.3.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2.3.2  累加器 

      2.3.3  桶形移位器 

      2.3.4  乘法器/加法器单元 

      2.3.5  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 

     2.4  数据寻址 

     2.5  程序存储器寻址 

     2.6  流水线操作 

     2.7  片内外设 

      2.7.1  通用的I/O引脚  

      2.7.2  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产生器 

      2.7.3  可编程的块切换逻辑 

      2.7.4  硬件定时器 

      2.7.5  时钟产生器 

      2.7.6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 

      2.7.7  主机接口(HPI) 

     2.8  串行口 

      2.8.1  同步串口 

      2.8.2  缓冲串口(BSP) 

      2.8.3  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  

      2.8.4  时分复用(TDM)串口 

     2.9  外部总线接口 

     2.10  IEEE 1149.1扫描逻辑标准 

    第3章  存储器 

     3.1  存储器空间 

     3.2  程序存储器 

      3.2.1  程序存储器配置 

      3.2.2  片内ROM组织 

      3.2.3  程序存储器地址映射和片内ROM内容 

      3.2.4  片内ROM代码内容和映射 

      3.2.5  扩展程序存储器 

     3.3  数据存储器 

      3.3.1  数据存储器配置 

      3.3.2  片内RAM组织 

      3.3.3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3.3.4  CPU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3.4  I/O存储器 

     3.5  程序和数据安全保护 

    第4章  中央处理器(CPU) 

     4.1  CPU状态与控制寄存器 

      4.1.1  状态寄存器(ST0与ST1) 

      4.1.2  处理器模式状态寄存器(PMST) 

     4.2  算术逻辑单元(ALU) 

      4.2.1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输入 

      4.2.2  溢出处理 

      4.2.3  进位位 

      4.2.4  双16位模式    

     4.3  累加器  

      4.3.1  存储累加器的内容 

      4.3.2  累加器移位和循环移位操作 

      4.3.3  累加器存储的饱和处理 

      4.3.4  专用指令 

     4.4  桶形移位器 

     4.5  乘/累加单元 

      4.5.1  乘法器输入来源 

      4.5.2  乘/累加(MAC)指令 

      4.5.3  MAC和MAS的乘法饱和处理 

     4.6  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 

     4.7  指数编码器 

    第5章  数据寻址 

     5.1  立即寻址 

     5.2  绝对寻址 

      5.2.1  数据存储器地址(dmad)寻址 

      5.2.2  程序存储器地址(pmad)寻址 

      5.2.3  口地址(PA)寻址 

      5.2.4  (lk)寻址 

     5.3  累加器寻址  

     5.4  直接寻址 

      5.4.1  以数据页指针(DP)为基准的直接寻址  

      5.4.2  以堆栈指针(SP)为基准的直接寻址 

     5.5  间接寻址59

      5.5.1  单操作数寻址60

      5.5.2  辅助寄存器算术单元(ARAU)和地址产生操作 

      5.5.3  单操作数地址的修改 

      5.5.4  双操作数地址修改 

      5.5.5  兼容(ARP)模式 

     5.6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寻址  

     5.7  堆栈寻址 

     5.8  存储器访问的数据类型 

    第6章  程序存储器寻址 

     6.1  程序存储器地址产生 

     6.2  程序计数器(PC) 

     6.3  跳转 

      6.3.1  无条件跳转 

      6.3.2  条件跳转 

      6.3.3  远程跳转 

     6.4  调用 

      6.4.1  无条件调用 

      6.4.2  条件调用 

      6.4.3  远程调用 

     6.5  返回 

      6.5.1  无条件返回 

      6.5.2  条件返回 

      6.5.3  远程返回 

     6.6  条件操作 

      6.6.1  多个条件的使用 

      6.6.2  条件执行指令(XC) 

      6.6.3  条件存储指令 

     6.7  单指令重复操作 

     6.8  指令块重复操作 

     6.9  复位操作 

     6.10  中断 

      6.10.1  中断标志寄存器(IFR) 

      6.10.2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6.10.3  阶段1:接收中断请求 

      6.10.4  阶段2:确认中断 

      6.10.5  阶段3:执行中断服务程序(ISR) 

      6.10.6  中断现场保护 

      6.10.7  中断延迟 

      6.10.8  中断操作总结 

      6.10.9  重新映射中断向量地址 

      6.10.10  中断表 

     6.11  节电模式(Power-Down) 

      6.11.1  IDLE1模式 

      6.11.2  IDLE2模式 

      6.11.3  IDLE3模式 

      6.11.4  保持(HOLD)模式 

      6.11.5  其他降低功耗的性能 

    第7章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 

     7.1  DMA概述 

     7.2  DMA操作和配置 

      7.2.1  寄存器子寻址方式 

      7.2.2  DMA通道优先级和使能控制寄存器 

      7.2.3  通道现场(channel-context)寄存器 

     7.3  扩展寻址   

     7.4  DMA存储器映射 

      7.4.1  C5402 DMA存储器映射 

      7.4.2  C5410 DMA存储器映射 

      7.4.3  C5420 DMA存储器映射 

     7.5  DMA传送延迟 

     7.6  通过DMA控制器的增强型主机接口的访问 

     7.7  C5420中处理器之间的FIFO通信  

     7.8  节电模式下的DMA操作 

     7.9  编程实例 

    第8章  流水线 

     8.1  流水线操作 

      8.1.1  流水线中的跳转指令 

      8.1.2  流水线中的调用指令 

      8.1.3  流水线中的返回指令 

      8.1.4  流水线中的条件执行指令 

      8.1.5  流水线中的条件调用指令和条件跳转指令  

     8.2  中断和流水线 

     8.3  双存取存储器和流水线 

      8.3.1  解决取指令和读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3.2  写操作数和读双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3.3  解决写操作数和读双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4  单存取存储器和流水线

     8.5  流水线延迟

      8.5.1  访问存储器映射寄存器的推荐指令

      8.5.2  修改ARx、BK或SP——一个可以自动解决的冲突

      8.5.3  确定DAGEN寄存器访问冲突的规则

      8.5.4  ARx和BK的延迟

      8.5.5  堆栈指针的延迟

      8.5.6  暂存器T的延迟

      8.5.7  访问状态寄存器的延迟

      8.5.8  块重复循环的延迟

      8.5.9  PMST的延迟

      8.5.10  对累加器进行存储器映射访问的延迟 

    第9章  片内外设 

     9.1  有效的片内外设 

     9.2  外设中的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9.3  通用的I/O引脚 

      9.3.1  跳转控制输入引脚(BIO) 

      9.3.2  外部标志输出引脚(XF) 

     9.4  定时器 

      9.4.1  定时器寄存器 

      9.4.2  定时器的操作 

     9.5  时钟产生器 

      9.5.1  硬件配置的PLL 

      9.5.2  软件可编程PLL 

    第10章  主机接口 

     10.1  标准主机接口概述 

      10.1.1  标准主机接口基本功能描述 

      10.1.2  标准主机接口的操作 

      10.1.3  主机对HPI的读/写访问 

      10.1.4  DSPINT和HINT功能操作 

      10.1.5  改变HPI存储器访问模式(SAM/HOM)和使用IDLE2/3的考虑 

      10.1.6  在复位过程中的HPI存储器访问 

     10.2  增强型8位主机接口(HPI-8)242

      10.2.1  增强型8位主机接口(HPI-8)简介242

      10.2.2  HPI-8的基本功能描述243

      10.2.3  HPI-8操作的详细描述244

      10.2.4  主机对HPI-8的读/写访问 

      10.2.5  DSPINT和HINT操作 

      10.2.6  改变时钟模式时HPI-8传送的注意事项 

      10.2.7  使用IDLE时的注意事项 

      10.2.8  复位对HPI操作的影响 

      10.2.9  用作通用输入/输出引脚的HPI-8数据引脚(不适用于C5410) 

     10.3  增强型16位主机接口(HPI-16) 

      10.3.1  HPI-16操作概述 

      10.3.2  复用模式 

      10.3.3  非复用模式 

      10.3.4  HPI-16的存储器映射 

      10.3.5  HPI-16与DMA的相互作用 

      10.3.6  复位时HPI-16的操作 

      10.3.7  IDLEn期间的HPI-16操作 

      10.3.8  影响HPI-16的DSP时钟模式变化 

    第11章  串行口 

     11.1  串行口简介 

     11.2  串行接口 

      11.2.1  串行口寄存器 

      11.2.2  串行口操作 

      11.2.3  串行口配置 

      11.2.4  突发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11.2.5  连续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11.2.6  串行口故障条件 

      11.2.7  串口操作的实例 

     11.3  缓冲串口(BSP) 

      11.3.1  标准模式下的BSP操作 

      11.3.2  自动缓冲单元(ABU)操作 

      11.3.3  BSP操作的系统考虑 

      11.3.4  缓冲区未对准中断(BMINT)(仅适用于C549) 

      11.3.5  节电(power-down)模式的BSP操作 

     11.4  时分复用(TDM)串行接口 

      11.4.1  基本的时分复用操作 

      11.4.2  TDM串行接口寄存器 

      11.4.3  TDM串行口操作 

      11.4.4  TDM模式发送和接收操作 

      11.4.5  TDM串行口的故障条件 

      11.4.6  TDM串口操作实例 

    第12章  多通道缓冲串行口 

     12.1  McBSP特征 

     12.2  McBSP概述 

      12.2.1  串行口结构 

      12.2.2  接收和发送控制寄存器:RCR[1,2]和XCR[1,2] 

     12.3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流程  

      12.3.1  串口复位:(R/X)RST和RESET  

      12.3.2  确定准备就绪状态

      12.3.3  CPU中断:(R/X)INT

      12.3.4  帧和时钟的配置

      12.3.5  McBSP标准操作

      12.3.6  帧同步忽略

      12.3.7  串口错误条件

      12.3.8  接收数据调整和符号扩展:RJUST

     12.4  μ律/A律压扩硬件操作:(R/X)COMPAND

      12.4.1  压扩内部数据

      12.4.2  位排序

     12.5  可编程的时钟和帧信号 

      12.5.1  采样率产生器的时钟与帧信号

      12.5.2  数据时钟的产生

      12.5.3  帧同步信号的产生

      12.5.4  定时举例

     12.6  多通道选择操作

      12.6.1  多通道操作控制寄存器

      12.6.2  使能多通道选择

      12.6.3  通道的使能和屏蔽

      12.6.4  A-bis接口功能(仅适用于C5410)

     12.7  SPI协议:McBSP时钟停止模式

      12.7.1  时钟停止模式配置和信号描述

      12.7.2  作为SPI主设备的McBSP操作

      12.7.3  作为SPI从设备的McBSP操作

      12.7.4  SPI模式的McBSP初始化

     12.8  仿真Free和Soft位

     12.9  McBSP引脚用作通用I/O

     12.10  节电模式下McBSP的操作

     12.11  McBSP编程代码实例

    第13章  外部总线操作

     13.1  外部总线接口

     13.2  外部总线优先级

     13.3  外部总线控制

      13.3.1  等待状态产生器

      13.3.2  块切换逻辑

     13.4  外部总线接口时序

      13.4.1  存储器存取时序

      13.4.2  I/O存取时序

      13.4.3  存储器和I/O存取时序

     13.5  启动存取时序

      13.5.1  复位

      13.5.2  IDLE3

     13.6  保持模式

      13.6.1  保持模式期间的中断

      13.6.2  保持模式和复位

     13.7  增强型外部总线接口

      13.7.1  增强型外部并行接口(XIO2)简介

      13.7.2  总线时序

    第14章  处理器之间的通信

     14.1  多核DSP内部的通信

     14.2  双向FIFO

     14.3  从外部存储器空间访问HPI-16

     14.4  使用McBSP的子系统通信

     14.5  处理器之间的中断

    附录A  使用XDS510仿真器时的设计考虑

    附录B  开发支持和零件订购信息

    附录C  向TI提交ROM代码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TI公司的TMS320C54x系列DSP为描述对象。TMS320C54x系列是定点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本书详细介绍了该系列DSP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包括总线结构、存储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寻址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流水线操作、片内外设、主机接口、串行接口、外部总线操作等。C54x DSP满足了实时嵌入式应用的一些要求,尤其适用于电信方面的应用。
      
      
      本书可供电子与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和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DSP应用系统开发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参考。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TMS320系列DSP简介 

      1.1.1  TMS320系列DSP的历史、发展和优势 

      1.1.2  TMS320系列DSP的典型应用 

     1.2  TMS320C54x DSP简介 

     1.3  TMS320C54x DSP的主要特征 

    第2章  TMS320C54x DSP体系结构总体介绍 

     2.1  总线结构 

     2.2  内部存储器组织 

      2.2.1  片内ROM 

      2.2.2  片内双存取RAM(DARAM) 

      2.2.3  片内单存取RAM(SARAM) 

      2.2.4  片内双向共享RAM 

      2.2.5  片内存储器保护 

      2.2.6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2.3  中央处理单元(CPU) 

      2.3.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2.3.2  累加器 

      2.3.3  桶形移位器 

      2.3.4  乘法器/加法器单元 

      2.3.5  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 

     2.4  数据寻址 

     2.5  程序存储器寻址 

     2.6  流水线操作 

     2.7  片内外设 

      2.7.1  通用的I/O引脚  

      2.7.2  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产生器 

      2.7.3  可编程的块切换逻辑 

      2.7.4  硬件定时器 

      2.7.5  时钟产生器 

      2.7.6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 

      2.7.7  主机接口(HPI) 

     2.8  串行口 

      2.8.1  同步串口 

      2.8.2  缓冲串口(BSP) 

      2.8.3  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  

      2.8.4  时分复用(TDM)串口 

     2.9  外部总线接口 

     2.10  IEEE 1149.1扫描逻辑标准 

    第3章  存储器 

     3.1  存储器空间 

     3.2  程序存储器 

      3.2.1  程序存储器配置 

      3.2.2  片内ROM组织 

      3.2.3  程序存储器地址映射和片内ROM内容 

      3.2.4  片内ROM代码内容和映射 

      3.2.5  扩展程序存储器 

     3.3  数据存储器 

      3.3.1  数据存储器配置 

      3.3.2  片内RAM组织 

      3.3.3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3.3.4  CPU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3.4  I/O存储器 

     3.5  程序和数据安全保护 

    第4章  中央处理器(CPU) 

     4.1  CPU状态与控制寄存器 

      4.1.1  状态寄存器(ST0与ST1) 

      4.1.2  处理器模式状态寄存器(PMST) 

     4.2  算术逻辑单元(ALU) 

      4.2.1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输入 

      4.2.2  溢出处理 

      4.2.3  进位位 

      4.2.4  双16位模式    

     4.3  累加器  

      4.3.1  存储累加器的内容 

      4.3.2  累加器移位和循环移位操作 

      4.3.3  累加器存储的饱和处理 

      4.3.4  专用指令 

     4.4  桶形移位器 

     4.5  乘/累加单元 

      4.5.1  乘法器输入来源 

      4.5.2  乘/累加(MAC)指令 

      4.5.3  MAC和MAS的乘法饱和处理 

     4.6  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CSSU) 

     4.7  指数编码器 

    第5章  数据寻址 

     5.1  立即寻址 

     5.2  绝对寻址 

      5.2.1  数据存储器地址(dmad)寻址 

      5.2.2  程序存储器地址(pmad)寻址 

      5.2.3  口地址(PA)寻址 

      5.2.4  (lk)寻址 

     5.3  累加器寻址  

     5.4  直接寻址 

      5.4.1  以数据页指针(DP)为基准的直接寻址  

      5.4.2  以堆栈指针(SP)为基准的直接寻址 

     5.5  间接寻址59

      5.5.1  单操作数寻址60

      5.5.2  辅助寄存器算术单元(ARAU)和地址产生操作 

      5.5.3  单操作数地址的修改 

      5.5.4  双操作数地址修改 

      5.5.5  兼容(ARP)模式 

     5.6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寻址  

     5.7  堆栈寻址 

     5.8  存储器访问的数据类型 

    第6章  程序存储器寻址 

     6.1  程序存储器地址产生 

     6.2  程序计数器(PC) 

     6.3  跳转 

      6.3.1  无条件跳转 

      6.3.2  条件跳转 

      6.3.3  远程跳转 

     6.4  调用 

      6.4.1  无条件调用 

      6.4.2  条件调用 

      6.4.3  远程调用 

     6.5  返回 

      6.5.1  无条件返回 

      6.5.2  条件返回 

      6.5.3  远程返回 

     6.6  条件操作 

      6.6.1  多个条件的使用 

      6.6.2  条件执行指令(XC) 

      6.6.3  条件存储指令 

     6.7  单指令重复操作 

     6.8  指令块重复操作 

     6.9  复位操作 

     6.10  中断 

      6.10.1  中断标志寄存器(IFR) 

      6.10.2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6.10.3  阶段1:接收中断请求 

      6.10.4  阶段2:确认中断 

      6.10.5  阶段3:执行中断服务程序(ISR) 

      6.10.6  中断现场保护 

      6.10.7  中断延迟 

      6.10.8  中断操作总结 

      6.10.9  重新映射中断向量地址 

      6.10.10  中断表 

     6.11  节电模式(Power-Down) 

      6.11.1  IDLE1模式 

      6.11.2  IDLE2模式 

      6.11.3  IDLE3模式 

      6.11.4  保持(HOLD)模式 

      6.11.5  其他降低功耗的性能 

    第7章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器 

     7.1  DMA概述 

     7.2  DMA操作和配置 

      7.2.1  寄存器子寻址方式 

      7.2.2  DMA通道优先级和使能控制寄存器 

      7.2.3  通道现场(channel-context)寄存器 

     7.3  扩展寻址   

     7.4  DMA存储器映射 

      7.4.1  C5402 DMA存储器映射 

      7.4.2  C5410 DMA存储器映射 

      7.4.3  C5420 DMA存储器映射 

     7.5  DMA传送延迟 

     7.6  通过DMA控制器的增强型主机接口的访问 

     7.7  C5420中处理器之间的FIFO通信  

     7.8  节电模式下的DMA操作 

     7.9  编程实例 

    第8章  流水线 

     8.1  流水线操作 

      8.1.1  流水线中的跳转指令 

      8.1.2  流水线中的调用指令 

      8.1.3  流水线中的返回指令 

      8.1.4  流水线中的条件执行指令 

      8.1.5  流水线中的条件调用指令和条件跳转指令  

     8.2  中断和流水线 

     8.3  双存取存储器和流水线 

      8.3.1  解决取指令和读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3.2  写操作数和读双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3.3  解决写操作数和读双操作数之间的冲突

     8.4  单存取存储器和流水线

     8.5  流水线延迟

      8.5.1  访问存储器映射寄存器的推荐指令

      8.5.2  修改ARx、BK或SP——一个可以自动解决的冲突

      8.5.3  确定DAGEN寄存器访问冲突的规则

      8.5.4  ARx和BK的延迟

      8.5.5  堆栈指针的延迟

      8.5.6  暂存器T的延迟

      8.5.7  访问状态寄存器的延迟

      8.5.8  块重复循环的延迟

      8.5.9  PMST的延迟

      8.5.10  对累加器进行存储器映射访问的延迟 

    第9章  片内外设 

     9.1  有效的片内外设 

     9.2  外设中的存储器映射寄存器 

     9.3  通用的I/O引脚 

      9.3.1  跳转控制输入引脚(BIO) 

      9.3.2  外部标志输出引脚(XF) 

     9.4  定时器 

      9.4.1  定时器寄存器 

      9.4.2  定时器的操作 

     9.5  时钟产生器 

      9.5.1  硬件配置的PLL 

      9.5.2  软件可编程PLL 

    第10章  主机接口 

     10.1  标准主机接口概述 

      10.1.1  标准主机接口基本功能描述 

      10.1.2  标准主机接口的操作 

      10.1.3  主机对HPI的读/写访问 

      10.1.4  DSPINT和HINT功能操作 

      10.1.5  改变HPI存储器访问模式(SAM/HOM)和使用IDLE2/3的考虑 

      10.1.6  在复位过程中的HPI存储器访问 

     10.2  增强型8位主机接口(HPI-8)242

      10.2.1  增强型8位主机接口(HPI-8)简介242

      10.2.2  HPI-8的基本功能描述243

      10.2.3  HPI-8操作的详细描述244

      10.2.4  主机对HPI-8的读/写访问 

      10.2.5  DSPINT和HINT操作 

      10.2.6  改变时钟模式时HPI-8传送的注意事项 

      10.2.7  使用IDLE时的注意事项 

      10.2.8  复位对HPI操作的影响 

      10.2.9  用作通用输入/输出引脚的HPI-8数据引脚(不适用于C5410) 

     10.3  增强型16位主机接口(HPI-16) 

      10.3.1  HPI-16操作概述 

      10.3.2  复用模式 

      10.3.3  非复用模式 

      10.3.4  HPI-16的存储器映射 

      10.3.5  HPI-16与DMA的相互作用 

      10.3.6  复位时HPI-16的操作 

      10.3.7  IDLEn期间的HPI-16操作 

      10.3.8  影响HPI-16的DSP时钟模式变化 

    第11章  串行口 

     11.1  串行口简介 

     11.2  串行接口 

      11.2.1  串行口寄存器 

      11.2.2  串行口操作 

      11.2.3  串行口配置 

      11.2.4  突发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11.2.5  连续模式下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11.2.6  串行口故障条件 

      11.2.7  串口操作的实例 

     11.3  缓冲串口(BSP) 

      11.3.1  标准模式下的BSP操作 

      11.3.2  自动缓冲单元(ABU)操作 

      11.3.3  BSP操作的系统考虑 

      11.3.4  缓冲区未对准中断(BMINT)(仅适用于C549) 

      11.3.5  节电(power-down)模式的BSP操作 

     11.4  时分复用(TDM)串行接口 

      11.4.1  基本的时分复用操作 

      11.4.2  TDM串行接口寄存器 

      11.4.3  TDM串行口操作 

      11.4.4  TDM模式发送和接收操作 

      11.4.5  TDM串行口的故障条件 

      11.4.6  TDM串口操作实例 

    第12章  多通道缓冲串行口 

     12.1  McBSP特征 

     12.2  McBSP概述 

      12.2.1  串行口结构 

      12.2.2  接收和发送控制寄存器:RCR[1,2]和XCR[1,2] 

     12.3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流程  

      12.3.1  串口复位:(R/X)RST和RESET  

      12.3.2  确定准备就绪状态

      12.3.3  CPU中断:(R/X)INT

      12.3.4  帧和时钟的配置

      12.3.5  McBSP标准操作

      12.3.6  帧同步忽略

      12.3.7  串口错误条件

      12.3.8  接收数据调整和符号扩展:RJUST

     12.4  μ律/A律压扩硬件操作:(R/X)COMPAND

      12.4.1  压扩内部数据

      12.4.2  位排序

     12.5  可编程的时钟和帧信号 

      12.5.1  采样率产生器的时钟与帧信号

      12.5.2  数据时钟的产生

      12.5.3  帧同步信号的产生

      12.5.4  定时举例

     12.6  多通道选择操作

      12.6.1  多通道操作控制寄存器

      12.6.2  使能多通道选择

      12.6.3  通道的使能和屏蔽

      12.6.4  A-bis接口功能(仅适用于C5410)

     12.7  SPI协议:McBSP时钟停止模式

      12.7.1  时钟停止模式配置和信号描述

      12.7.2  作为SPI主设备的McBSP操作

      12.7.3  作为SPI从设备的McBSP操作

      12.7.4  SPI模式的McBSP初始化

     12.8  仿真Free和Soft位

     12.9  McBSP引脚用作通用I/O

     12.10  节电模式下McBSP的操作

     12.11  McBSP编程代码实例

    第13章  外部总线操作

     13.1  外部总线接口

     13.2  外部总线优先级

     13.3  外部总线控制

      13.3.1  等待状态产生器

      13.3.2  块切换逻辑

     13.4  外部总线接口时序

      13.4.1  存储器存取时序

      13.4.2  I/O存取时序

      13.4.3  存储器和I/O存取时序

     13.5  启动存取时序

      13.5.1  复位

      13.5.2  IDLE3

     13.6  保持模式

      13.6.1  保持模式期间的中断

      13.6.2  保持模式和复位

     13.7  增强型外部总线接口

      13.7.1  增强型外部并行接口(XIO2)简介

      13.7.2  总线时序

    第14章  处理器之间的通信

     14.1  多核DSP内部的通信

     14.2  双向FIFO

     14.3  从外部存储器空间访问HPI-16

     14.4  使用McBSP的子系统通信

     14.5  处理器之间的中断

    附录A  使用XDS510仿真器时的设计考虑

    附录B  开发支持和零件订购信息

    附录C  向TI提交ROM代码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F28335原理及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巫付专、但永平、王海泉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F28X系列:DSP芯片原理与应用设计
曹旭东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6748 DSP原理与实践
王斌、熊谷辉、曹琳峰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55x DSP原理及应用(第5版)
汪春梅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F28335 DSP原理、开发及应用(电子设计与嵌入式开发实践丛书)
符晓、朱洪顺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2000 DSP应用实例精讲
刘明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5000系列DSP原理及应用
乔瑞萍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2009138thAnnualMeetingandExhibition,GeneralPaperSelections(Volume3)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The Minerals(TMS) 著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Mi精华 目标驱动的测试过程改进
[荷兰]埃里克·范·温尼戴尔(Erik Van Veenedaal) 简·雅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F2812原理
谢永华 主编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55x DSP原理及应用(第6版)
汪春梅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4C123系列微控制器原理与实验
谢永强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6000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编;卞红雨 译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 DSP算法标准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著;胡剑凌 编;徐盛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I DSP/BIOS用户手册与驱动开发
美国德州仪器 编;王军宁 译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C6000系列DSP编程工具与指南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TMS320VC547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著;梁晓雯 编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未来的社区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 编;魏青江 译
TMS320C54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
未来的组织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 编;方海洁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