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49583171
定价: 6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2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62人买过
  • 本书由作者近年陆续写成并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而成,我们选取其中关涉“晚清民国政治、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的文章共计十四篇独立成书,主要篇目有《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等文,汇集了近代史相关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晚清民国这阶段中国社会的转型有重要的启发。  用后来的特定分科观念眼界考察并不按照分科发生演化的历史问题,如何顾及历史上人事本身具有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联系,而不至于为了将就分科的范围先入为主地取舍材料以致肢解了事实,或者说,如何才能善用分科的长处,同时又不受其局限而导致偏蔽,尽可能依据各类相关材料,梳理史事本来的时空联系,由全过程和各层面*大限度地展现历史本相与前人本意,实在是治史能否得法的一大关键。 ——桑兵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绪论:不分科的专题研究 一 专题与专家 二 问题与系统 三 专门与总汇 四 贯通与专精 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 一 教育与“教”“育” 二 新学堂与旧学校 三 纳科举于学堂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一 “中等社会”的出现 二 两种解读 三 激进路线的凸显 四 应用与争议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 一 风潮前史 二 风潮起因 三 曲突徙薪 四 调停失败 五 影响深远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 一 千丝万缕保皇会 二 不知不觉革命党 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 一 文本来源 二 取材准则 三 看法各异 四 影响预测 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 一 “ 城镇”的地位及其结构变化 二 罢市的类型与影响 三 罢市的效应与趋向 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 一 逊位还是退位 二 帝制与共和 三 单一制与联邦制 四 总统制与内阁制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 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三 “ 北洋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四 “ 北洋军阀”的谱系 五 奉系的加入与北洋正统 六 北洋与北洋政府 七 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一 外来影响 二 内部响应 三 分歧与一致 孙中山与科举制 一 无缘科第 二 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三 变科举为专门之学 四 科举制与单立考选权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 一 南浔与国民党 二 湖社与南浔 三 湖社与国民党 四 几点议论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一 华南概念的晚出与限定 二 “ 华南”的涵盖与演化 三 日本的南进政策凸显华南 四 广州为华南中心的初显 五 区域研究的本旨与流弊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 一 相煎何太急 二 校园烽烟 三 河东河西 四 国共进退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一 学潮与倒王 二 朱家骅与王星拱 三 朱家骅与CC派  人名索引 征引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近年陆续写成并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而成,我们选取其中关涉“晚清民国政治、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的文章共计十四篇独立成书,主要篇目有《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等文,汇集了近代史相关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晚清民国这阶段中国社会的转型有重要的启发。  用后来的特定分科观念眼界考察并不按照分科发生演化的历史问题,如何顾及历史上人事本身具有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联系,而不至于为了将就分科的范围先入为主地取舍材料以致肢解了事实,或者说,如何才能善用分科的长处,同时又不受其局限而导致偏蔽,尽可能依据各类相关材料,梳理史事本来的时空联系,由全过程和各层面*大限度地展现历史本相与前人本意,实在是治史能否得法的一大关键。 ——桑兵 
  •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 目录:
    绪论:不分科的专题研究 一 专题与专家 二 问题与系统 三 专门与总汇 四 贯通与专精 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 一 教育与“教”“育” 二 新学堂与旧学校 三 纳科举于学堂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一 “中等社会”的出现 二 两种解读 三 激进路线的凸显 四 应用与争议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 一 风潮前史 二 风潮起因 三 曲突徙薪 四 调停失败 五 影响深远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 一 千丝万缕保皇会 二 不知不觉革命党 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 一 文本来源 二 取材准则 三 看法各异 四 影响预测 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 一 “ 城镇”的地位及其结构变化 二 罢市的类型与影响 三 罢市的效应与趋向 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 一 逊位还是退位 二 帝制与共和 三 单一制与联邦制 四 总统制与内阁制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 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三 “ 北洋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四 “ 北洋军阀”的谱系 五 奉系的加入与北洋正统 六 北洋与北洋政府 七 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一 外来影响 二 内部响应 三 分歧与一致 孙中山与科举制 一 无缘科第 二 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三 变科举为专门之学 四 科举制与单立考选权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 一 南浔与国民党 二 湖社与南浔 三 湖社与国民党 四 几点议论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一 华南概念的晚出与限定 二 “ 华南”的涵盖与演化 三 日本的南进政策凸显华南 四 广州为华南中心的初显 五 区域研究的本旨与流弊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 一 相煎何太急 二 校园烽烟 三 河东河西 四 国共进退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一 学潮与倒王 二 朱家骅与王星拱 三 朱家骅与CC派  人名索引 征引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的镜子
吴晗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的角落:用有趣的故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从吃喝玩乐中看博弈之术)
诗展 著 人天兀鲁思 出品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的帘子2(起底刘邦、张良、韩信、曹等十九人名留青史的奋斗之路) 中国历史 胡策陌 新华正版
胡策陌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知识的建构
李良玉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王汎森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100讲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上的非洲裔名人
(英) 丹·皮尔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十年
张卓元、林兆木 主编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少年 奇幻历史冒险小说(全6册)
明小叔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高屹 著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的偏见
伊恩·莫里斯
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历史尘烟中的奇女子
罗倩仪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