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8
版次: 2
ISBN: 9787122143280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1页
字数: 657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18人买过
  •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共10章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地位,使用标准,国内外法规,分类,相关安全知识,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毒理学评价程序及监管问题,将截止到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第4号公告——按功能分类的GB ;2760—2011和GB ;14880—2012摘录、整理,方便读者查阅。并列出了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污染物、食品消毒剂等最新名单;下篇共23章,包括23类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应用。每章列有复习题,便于自学和检查学习情况。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政府监管人员、食品企业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第1章食品添加剂的地位和重要性
    1.1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1.2食品添加剂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3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现状
    1.3.1生产发展状况
    1.3.2进出口状况
    1.3.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4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1.3.5产业发展建议
    1.3.6产业发展趋势
    复习题

    第2章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1概述
    2.1.1前言
    2.1.2范围
    2.1.3术语和定义
    2.1.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1.5食品分类系统
    2.1.6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1.7营养强化剂
    2.1.8食品用香料
    2.1.9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1.10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2如何利用GB2760-2011查询食品添加剂
    2.3有关本书附录引用标准的说明
    复习题

    第3章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概述
    3.1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2美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3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4澳大利亚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5加拿大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6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7印度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8联合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复习题

    第4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4.1按来源分类
    4.2按功能分类
    4.3按安全性分类
    复习题

    第5章与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
    5.1食品及其安全的基本概念
    5.1.1安全、危害和风险的概念
    5.1.2食品安全的概念
    5.1.3与食品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4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5中国新资源食品名单
    5.1.6中国保健食品原料名单
    5.1.7中国食品污染物名单
    5.1.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1.9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名单(暂行)
    5.1.10食品危害的分类
    5.2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5.3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和亮点
    5.4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5.5食品安全学原理
    5.5.1“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念
    5.5.2风险分析
    5.5.3透明性原则
    5.5.4法规效应评估
    5.6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与技术体系
    5.6.1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体系
    5.6.2食品安全学的技术体系
    复习题

    第6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概论
    6.1食品添加剂的批准原则
    6.2CAC制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总原则
    6.3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规定
    6.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程序
    6.5食品添加剂风险分析框架
    6.6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6.7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
    相关规定
    复习题

    第7章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
    7.1危害识别
    7.2危害特征描述
    7.2.1限量终点
    7.2.2非限量终点
    7.2.3危害评估与数据来源
    7.3暴露量评估
    7.3.1用量数据
    7.3.2食物消费数据
    7.3.3估算摄入量概述
    7.3.4国家人均摄入量估算
    7.3.5欧盟预算法的摄入量估算
    7.3.6丹麦预算法在制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原则
    7.3.7基于个人食物消费数据的摄入量计算
    7.3.8随机摄入模型法
    7.4风险特征描述
    7.5风险评估的发展及结果不确定性
    7.6风险评估小结
    复习题

    第8章食品添加剂风险管理体系
    8.1风险管理
    8.1.1风险管理方法
    8.1.2消费者对风险的理解
    8.2风险交流
    8.3风险管理和交流小结
    8.4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
    8.4.1风险监测的必要性
    8.4.2美国风险监测及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8.4.3中国风险监测的规定
    复习题

    第9章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程序
    9.1受试物的要求
    9.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9.2.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9.2.2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天喂养试验
    9.2.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9.2.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9.3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
    9.4.1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9.4.2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9.5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9.5.1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9.5.2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
    9.5.3人的可能摄入量较大的受试物
    9.5.4时间毒性效应关系
    9.5.5人的可能摄入量
    9.5.6人体资料
    9.5.7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
    9.5.8安全系数
    9.5.9代谢试验的资料
    9.5.10综合评价
    复习题

    第10章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与对策
    10.1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掺假
    10.2基本国情
    10.3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10.4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10.5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黑名单
    10.6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存在的问题
    10.6.1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反应迟缓
    10.6.2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人才
    10.6.3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监管的体制问题
    10.7食品及添加剂安全监管对策
    复习题

    第11章酸度调节剂
    11.1定义和分类
    11.2在食品中的功效作用
    11.3安全性评价
    11.4酸味剂介绍
    11.4.1柠檬酸
    11.4.2磷酸
    11.4.3乳酸
    11.4.4酒石酸
    11.4.5苹果酸
    11.4.6乙酸
    11.4.7富马酸
    11.4.8己二酸
    11.4.9盐酸
    11.5碱性剂和盐类介绍
    11.5.1氢氧化钠
    11.5.2氢氧化钙
    11.5.3碳酸钠
    11.5.4柠檬酸钠
    11.5.5碳酸氢钠
    11.5.6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11.5.7乳酸钙
    复习题

    第12章抗结剂
    12.1定义和品种
    12.2安全性评价
    12.3品种介绍
    12.3.1亚铁氰化钾
    12.3.2硅酸钙
    12.3.3硅铝酸钠
    12.3.4磷酸三钙
    12.3.5二氧化硅
    12.3.6微晶纤维素
    12.3.7硬脂酸镁
    12.3.8滑石粉
    复习题

    第13章消泡剂
    13.1定义和原理
    13.2安全性评价
    13.3品种介绍
    13.3.1乳化硅油
    13.3.2醚类消泡剂
    13.3.3二甲基聚硅氧烷
    复习题

    第14章抗氧化剂
    14.1食品氧化变质的概念和预防措施
    14.2定义和分类
    14.3机理和使用方法
    14.4使用注意事项
    14.5安全性评价
    14.6品种介绍
    14.6.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14.6.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14.6.3没食子酸丙酯(PG)
    14.6.4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14.6.5异抗坏血酸钠
    14.6.6植酸与植酸钠
    14.6.7茶多酚
    14.6.8甘草抗氧物
    14.6.9抗坏血酸钙
    14.6.10磷脂
    14.6.1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14.6.12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14.6.134基间苯二酚
    14.6.14抗坏血酸
    14.6.15维生素E
    14.6.16迷迭香提取物
    14.6.17竹叶抗氧化物
    14.6.18其他天然抗氧化物
    复习题

    第15章漂白剂
    15.1定义和类别
    15.2亚硫酸盐类的用途和功效作用
    15.3用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15.4安全性评价
    15.5品种介绍
    15.5.1二氧化硫和硫黄
    15.5.2亚硫酸钠
    15.5.3焦亚硫酸钠及亚硫酸氢钠
    15.5.4低亚硫酸钠
    复习题

    第16章膨松剂
    16.1定义和分类
    16.2安全性评价及含铝添加剂
    16.3品种介绍
    16.3.1碳酸氢钠
    16.3.2碳酸氢铵
    16.3.3硫酸铝钾
    16.3.4硫酸铝铵
    16.3.5磷酸氢钙
    16.3.6酒石酸氢钾
    16.3.7酸性磷酸铝钠
    16.3.8磷酸氢二铵
    复习题

    第17章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17.1定义和技术作用
    17.2安全性评价
    17.3品种介绍
    17.3.1丁苯橡胶
    17.3.2丁基橡胶
    17.3.3糖胶树胶
    17.3.4节路顿树胶
    17.3.5聚醋酸乙烯酯
    复习题

    第18章着色剂
    18.1色泽与食品的关系
    18.2食品中添加色素的原因
    18.3定义和分类
    18.4颜色的调配与测定
    18.4.1生色基和助色基的概念
    18.4.2颜色的调配
    18.4.3颜色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8.5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1合成色素的分类
    18.5.2食用级有机合成染料安全性评价总论
    18.5.3无机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4天然等同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5叶绿素铜钠(钾)盐安全性评价
    18.5.6葡萄糖酸亚铁安全性评价
    18.5.7对有机合成染料安全性的争议和矛盾
    18.5.8美国对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管理
    18.5.9英国对六种食品合成染料安全性的评价
    18.6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评价
    18.6.1天然食用色素发展简介
    18.6.2天然色素的分类
    18.6.3天然色素的优缺点
    18.6.4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
    18.6.5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18.7使用食用着色剂应注意的事项
    18.8食用合成色素品种介绍
    18.8.1苋菜红
    18.8.2胭脂红
    18.8.3赤藓红
    18.8.4新红
    18.8.5柠檬黄
    18.8.6日落黄
    18.8.7亮蓝
    18.8.8靛蓝
    18.8.9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18.8.10β胡萝卜素(合成)
    18.8.11二氧化钛
    18.8.12诱惑红
    18.8.13酸性红
    18.8.14氧化铁黑
    18.8.15氧化铁红
    18.8.16喹啉黄
    18.8.17番茄红素(合成)
    18.8.18葡萄糖酸亚铁
    18.9食用天然色素品种介绍
    18.9.1甜菜红
    18.9.2姜黄
    18.9.3红花黄
    18.9.4紫胶红
    18.9.5越橘红
    18.9.6辣椒红
    18.9.7辣椒橙
    18.9.8焦糖色
    18.9.9红米红
    18.9.10黑加仑红
    18.9.11菊花黄浸膏
    18.9.12黑豆红
    18.9.13高粱红
    18.9.14玉米黄
    18.9.15萝卜红
    18.9.16可可壳色
    18.9.17红曲米、红曲红
    18.9.18落葵红
    18.9.19栀子黄
    18.9.20栀子蓝
    18.9.21沙棘黄
    18.9.22玫瑰茄红
    18.9.23橡子壳棕
    18.9.24多穗柯棕
    18.9.25桑葚红
    18.9.26天然苋菜红
    18.9.27金樱子棕
    18.9.28姜黄素
    18.9.29酸枣色
    18.9.30花生衣红
    18.9.31葡萄皮红
    18.9.32蓝锭果红
    18.9.33藻蓝(淡、海水)
    18.9.34植物炭黑
    18.9.35密蒙黄
    18.9.36紫草红
    18.9.37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18.9.38柑橘黄
    18.9.39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18.9.40胭脂虫红
    18.9.41叶黄素
    18.9.42核黄素
    18.9.43杨梅红
    18.9.44番茄红素
    18.9.45天然胡萝卜素
    18.10非法色素类添加物品种介绍
    18.10.1工业硫酸铜
    18.10.2酸性橙Ⅱ
    18.10.3荧光增白剂
    18.10.4苏丹红一号
    18.10.5孔雀石绿
    18.10.6吊白块
    18.10.7工业钛白粉
    18.10.8结晶紫
    18.10.9美术绿
    18.10.10王金黄、块黄
    18.10.11碱性嫩黄
    18.10.12玫瑰红B
    18.10.13一氧化碳
    18.10.14硫化钠
    18.10.15工业染料
    复习题

    第19章护色剂
    19.1定义和类别
    19.2护色机理和作用
    19.3安全性评价
    19.4护色助剂
    19.5品种介绍
    19.5.1亚硝酸盐
    19.5.2硝酸盐
    复习题

    第20章乳化剂
    20.1食品胶体和乳化剂的基本概念
    20.2食品乳化剂的分类及含乳饮料应用案例
    20.3食品乳化剂的功能作用
    20.3.1食品乳化剂与淀粉的相互作用
    20.3.2食品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0.3.3食品乳化剂与脂肪的相互作用
    20.4食品乳化剂介晶理论及水合物制备
    20.4.1食品乳化剂制备水合物的必要性
    20.4.2食品乳化剂水合物制备方法
    20.4.3食品乳化剂水合物制备原理
    20.5食品乳化剂的应用研发动态
    20.6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
    20.7安全性评价
    20.8品种介绍
    20.8.1蔗糖脂肪酸酯
    20.8.2酪蛋白酸钠
    20.8.3斯盘和吐温
    20.8.4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
    20.8.5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20.8.6硬脂酰乳酸盐
    20.8.7氢化松香甘油酯
    20.8.8辛癸酸甘油酯
    20.8.9改性和酶解大豆磷脂
    20.8.10丙二醇脂肪酸酯
    20.8.11聚甘油脂肪酸酯
    20.8.12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20.8.13硬脂酸钾
    20.8.14聚甘油蓖麻醇酯
    20.8.15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复习题

    第21章酶制剂
    21.1定义、分类及通用质量标准
    21.2酶的特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1.3法规管理及安全性评价
    21.4品种介绍
    21.4.1淀粉酶类
    21.4.2葡糖异构酶(木糖异构酶)
    21.4.3果胶酶类
    21.4.4纤维素酶类
    21.4.5半纤维素酶类
    21.4.6α半乳糖苷酶
    21.4.7乳糖酶(β半乳糖苷酶)
    21.4.8菊糖酶
    21.4.9蛋白酶类
    21.4.10谷氨酰胺转氨酶
    21.4.11天冬酰胺酶
    21.4.12谷氨酰胺酶
    21.4.13脂酶
    21.4.14己糖氧化酶
    21.4.15葡糖氧化酶
    21.4.16漆酶
    21.4.17过氧化氢酶
    21.4.18α乙酰乳酸脱羧酶
    21.4.19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复习题

    第22章增味剂
    22.1定义和类别
    22.2安全性评价
    22.3品种介绍
    22.3.1谷氨酸钠
    22.3.25呈味核苷酸二钠
    22.3.3琥珀酸二钠
    22.3.4L丙氨酸
    22.3.5氨基乙酸
    22.3.6辣椒油树脂
    复习题

    第23章面粉处理剂
    23.1定义、类别和作用机理
    23.2安全性评价
    23.3品种介绍
    23.3.1L半胱氨酸盐酸盐
    23.3.2偶氮甲酰胺
    23.3.3碳酸镁
    23.3.4碳酸钙
    23.4非法添加物
    23.4.1溴酸钾
    23.4.2过氧化钙
    23.4.3过氧化苯甲酰
    复习题

    第24章被膜剂
    24.1定义、类别和作用机理
    24.2安全性评价
    24.3品种介绍
    24.3.1紫胶
    24.3.2白油
    24.3.3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24.3.4松香季戊四醇酯
    24.3.5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24.3.6巴西棕榈蜡
    24.3.7硬脂酸
    24.3.8聚乙烯醇
    24.3.9普鲁蓝多糖
    24.3.10聚乙二醇
    24.3.11蜂蜡
    复习题

    第25章水分保持剂
    25.1定义和类别
    25.2磷酸盐类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25.3安全性评价
    25.4品种介绍
    25.4.1磷酸三钠
    25.4.2六偏磷酸钠
    25.4.3三聚磷酸钠
    25.4.4焦磷酸钠
    25.4.5磷酸二氢钠
    25.4.6磷酸氢二钠
    25.4.7磷酸二氢钙
    25.4.8焦磷酸二氢二钠
    25.4.9磷酸氢二钾
    25.4.10磷酸二氢钾
    25.4.11乳酸钠
    25.4.12甘油
    复习题

    第26章营养强化剂
    26.1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26.1.1范围
    26.1.2术语和定义
    26.1.3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
    26.1.4使用营养强化剂的要求
    26.1.5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
    26.1.6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26.1.7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26.1.8营养强化剂质量标准
    26.1.9有关本书附录2引用标准的说明
    26.2营养强化剂的类别
    26.3用途与使用原则
    26.4安全性评价
    26.5品种介绍
    26.5.1赖氨酸
    26.5.2牛磺酸
    26.5.3左旋蛋氨酸
    26.5.4维生素A
    26.5.5维生素B
    26.5.6维生素B
    26.5.7维生素B
    26.5.8维生素B
    26.5.9维生素C
    26.5.10维生素D
    26.5.11维生素E
    26.5.12烟酸、烟酰胺
    26.5.13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维生素K1)
    26.5.14生物素
    26.5.15叶酸
    26.5.16泛酸
    26.5.17L肉碱
    26.5.18胆碱
    26.5.19肌醇
    26.5.20钙
    26.5.21铁
    26.5.22锌
    26.5.23镁
    26.5.24铜
    26.5.25锰
    26.5.26硒
    26.5.27氟
    26.5.28碘
    26.5.29钾
    26.5.30必需脂肪酸类
    26.5.31核甘酸类
    26.5.32叶黄素
    26.5.33益生元低聚糖
    复习题

    第27章防腐剂
    27.1概念和分类
    27.2防腐剂作用机理
    27.3防腐剂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27.4安全性评价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7.4.1防腐剂在食品防腐技术上确有必要
    27.4.2适量摄入防腐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安全风险
    27.4.3每日嗜好含苯甲酸钠饮料可能引起怪病
    27.4.4严防二氧化氯的滥用
    27.4.5严防药用果蔬保鲜剂的滥用
    27.4.6严防死守乱用非法防腐剂
    27.4.7远离垃圾劣质食品
    27.4.8鉴别食品中可能添加非法防腐剂的简单方法
    27.5品种介绍
    27.5.1苯甲酸及其钠盐
    27.5.2山梨酸及其钾盐
    27.5.3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27.5.4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
    27.5.5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27.5.6乙氧基喹
    27.5.7仲丁胺
    27.5.8桂醛
    27.5.9双乙酸钠
    27.5.10二氧化碳
    27.5.11溶菌酶
    27.5.12乳酸链球菌素
    27.5.13乙萘酚
    27.5.14联苯醚
    27.5.152苯基苯酚钠盐
    27.5.164苯基苯酚
    27.5.172,4二氯苯氧乙酸
    27.5.18稳定态二氧化氯
    27.5.19纳他霉素
    27.5.20单辛酸甘油酯
    27.5.21二甲基二碳酸盐
    复习题

    第28章稳定剂和凝固剂
    28.1定义、类别和技术作用
    28.2安全性评价
    28.3品种介绍
    28.3.1硫酸钙
    28.3.2氯化钙
    28.3.3氯化镁
    28.3.4丙二醇
    28.3.5EDTA盐
    28.3.6柠檬酸亚锡二钠
    28.3.7葡萄糖酸δ内酯
    28.3.8薪草提取物
    复习题

    第29章甜味剂
    29.1定义、分类和功能作用
    29.1.1食品味感和甜度的概念
    29.1.2甜味剂的定义和分类
    29.1.3作为普通食品配料的糖类
    29.1.4高倍甜味剂的功能用途及选择使用原则
    29.1.5糖醇的功能用途及其优缺点
    29.2安全性评价
    29.3品种介绍
    29.3.1糖精钠
    29.3.2甜蜜素
    29.3.3异麦芽酮糖醇
    29.3.4阿斯巴甜
    29.3.5麦芽糖醇
    29.3.6山梨糖醇(液)
    29.3.7木糖醇
    29.3.8甜菊糖苷
    29.3.9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29.3.10乙酰磺胺酸钾
    29.3.11阿力甜
    29.3.12乳糖醇
    29.3.13罗汉果甜苷
    29.3.14三氯蔗糖
    29.3.15D甘露糖醇
    29.3.16赤藓糖醇
    29.3.17纽甜
    29.3.18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
    复习题

    第30章增稠剂
    30.1定义
    30.2分类
    30.3功能作用
    30.4增稠剂的选择和复配
    30.5安全性评价
    30.6品种介绍
    30.6.1琼脂
    30.6.2明胶
    30.6.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30.6.4海藻酸钠(钾)
    30.6.5果胶
    30.6.6卡拉胶
    30.6.7阿拉伯胶
    30.6.8黄原胶
    30.6.9海藻酸丙二醇酯
    30.6.10罗望子多糖胶
    30.6.11淀粉衍生物
    30.6.12甲壳素和脱乙酰甲壳素
    30.6.13黄蜀葵胶
    30.6.14亚麻籽胶
    30.6.15田菁胶
    30.6.16聚葡萄糖
    30.6.17槐豆胶
    30.6.18瓜尔胶
    30.6.19结冷胶
    30.6.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30.6.21皂荚糖胶
    30.6.22葫芦巴胶
    30.6.23聚丙烯酸钠
    30.6.24沙蒿胶
    30.6.25海萝胶
    30.6.26刺云实胶
    30.6.27可得然胶
    30.6.28甲基纤维素
    30.6.29可溶性大豆多糖
    30.6.30刺梧桐胶
    30.6.31决明胶
    30.6.32魔芋胶
    复习题

    第31章食品用香料
    31.1香精香料知识简述
    31.1.1香原料、香精、香气的特性
    31.1.2香气的特征
    31.1.3香料香精的分类
    31.1.4香料香精的组成
    31.1.5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31.1.6食品香精的使用及保存
    31.2冷冻饮品的香精选择
    31.3香精复配技术
    31.4食品用香精质量标准
    31.5GB2760对食品用香料的有关规定
    31.6安全性评价
    复习题

    第32章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32.1定义和使用原则
    32.2安全性评价
    32.3品种简介
    32.3.1氨水
    32.3.2丙三醇
    32.3.3丙酮
    32.3.4丙烷
    32.3.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32.3.6氮气
    32.3.7二氧化硅
    32.3.8二氧化碳
    32.3.9硅藻土
    32.3.10活性炭
    32.3.11磷脂
    32.3.12硫酸钙
    32.3.13硫酸镁
    32.3.14硫酸钠
    32.3.15氯化铵
    32.3.16氯化钙
    32.3.17氯化钾
    32.3.18柠檬酸
    32.3.19氢气
    32.3.20氢氧化钙
    32.3.21氢氧化钾
    32.3.22氢氧化钠
    32.3.23乳酸
    32.3.24硅酸镁
    32.3.25碳酸钙
    32.3.26碳酸钾
    32.3.27碳酸镁
    32.3.28碳酸钠
    32.3.29碳酸氢钾
    32.3.30碳酸氢钠
    32.3.31纤维素
    32.3.32盐酸
    32.3.33氧化钙
    32.3.34氧化镁
    32.3.35乙醇
    32.3.36乙酸
    32.3.37植物活性炭
    32.3.381,2丙二醇
    32.3.391,2二氯乙烷
    32.3.401丁醇
    32.3.416号轻汽油
    32.3.42D甘露糖醇
    32.3.43阿拉伯胶
    32.3.44凹凸棒黏土
    32.3.45巴西棕榈蜡
    32.3.46钯
    32.3.47白油
    32.3.48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32.3.49丁烷
    32.3.50蜂蜡
    32.3.51高岭土
    32.3.52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32.3.53固化单宁
    32.3.54硅胶
    32.3.55滑石粉
    32.3.56活性白土
    32.3.57甲醇
    32.3.58酒石酸氢钾
    32.3.59聚苯乙烯
    32.3.60聚丙烯酰胺
    32.3.61二甲基聚硅氧烷
    32.3.62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32.3.63吐温
    32.3.64聚氧丙烯甘油醚
    32.3.65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32.3.6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
    32.3.6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
    32.3.68卡拉胶
    32.3.69矿物油
    32.3.70离子交换树脂
    32.3.71磷酸
    32.3.72磷酸氢二铵
    32.3.73磷酸二氢钾
    32.3.74磷酸二氢钠
    32.3.75磷酸钙
    32.3.76磷酸氢二钠
    32.3.77磷酸三钠
    32.3.78硫黄
    32.3.79硫酸
    32.3.80硫酸铵
    32.3.81硫酸铜
    32.3.82硫酸锌
    32.3.83硫酸亚铁
    32.3.84氯化镁
    32.3.85明胶
    32.3.86镍
    32.3.87苹果酸
    32.3.88膨润土
    32.3.89乳化硅油
    32.3.90石蜡
    32.3.91石油醚
    32.3.92食用单宁
    32.3.93松香甘油酯
    32.3.94维生素B族
    32.3.95辛,癸酸甘油酯
    32.3.96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32.3.9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2.3.98乙醚
    32.3.99乙酸钠
    32.3.100乙酸乙酯
    32.3.101月桂酸
    32.3.102蔗糖聚丙烯醚
    32.3.103蔗糖脂肪酸酯
    32.3.104珍珠岩
    复习题
    第33章其他食品添加剂
    33.1定义和分类
    33.2安全性评价
    33.3品种简介
    33.3.1高锰酸钾
    33.3.2异构化乳糖液
    33.3.3咖啡因
    33.3.4氯化钾
    33.3.5月桂酸
    33.3.6辣椒油树脂
    33.3.7乙酸钠
    33.3.8半乳甘露聚糖
    33.3.9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
    33.3.10羟基硬脂精
    33.3.11硫酸锌
    33.3.12乳铁蛋白
    33.3.13冰结构蛋白

    复习题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表A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名称(代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表A.3表A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附录C(规范性附录)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表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表C.3食品用酶制剂名单
    附录D(规范性附录)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表D.1胶基及其配料允许使用的物质名单
    附录E(资料性附录)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附录F(资料性附录)食品分类系统
    表F.1食品分类系统
    附录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
    附录G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表G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允许使用品种范围及使用量
    表H运动营养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共10章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地位,使用标准,国内外法规,分类,相关安全知识,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毒理学评价程序及监管问题,将截止到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第4号公告——按功能分类的GB ;2760—2011和GB ;14880—2012摘录、整理,方便读者查阅。并列出了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污染物、食品消毒剂等最新名单;下篇共23章,包括23类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应用。每章列有复习题,便于自学和检查学习情况。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政府监管人员、食品企业技术人员查阅和参考。
  • 目录:
    第1章食品添加剂的地位和重要性
    1.1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1.2食品添加剂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3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现状
    1.3.1生产发展状况
    1.3.2进出口状况
    1.3.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4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1.3.5产业发展建议
    1.3.6产业发展趋势
    复习题

    第2章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1概述
    2.1.1前言
    2.1.2范围
    2.1.3术语和定义
    2.1.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1.5食品分类系统
    2.1.6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1.7营养强化剂
    2.1.8食品用香料
    2.1.9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1.10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2如何利用GB2760-2011查询食品添加剂
    2.3有关本书附录引用标准的说明
    复习题

    第3章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概述
    3.1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2美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3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4澳大利亚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5加拿大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6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7印度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3.8联合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复习题

    第4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4.1按来源分类
    4.2按功能分类
    4.3按安全性分类
    复习题

    第5章与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
    5.1食品及其安全的基本概念
    5.1.1安全、危害和风险的概念
    5.1.2食品安全的概念
    5.1.3与食品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4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
    5.1.5中国新资源食品名单
    5.1.6中国保健食品原料名单
    5.1.7中国食品污染物名单
    5.1.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1.9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名单(暂行)
    5.1.10食品危害的分类
    5.2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5.3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和亮点
    5.4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5.5食品安全学原理
    5.5.1“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念
    5.5.2风险分析
    5.5.3透明性原则
    5.5.4法规效应评估
    5.6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与技术体系
    5.6.1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体系
    5.6.2食品安全学的技术体系
    复习题

    第6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概论
    6.1食品添加剂的批准原则
    6.2CAC制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总原则
    6.3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规定
    6.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程序
    6.5食品添加剂风险分析框架
    6.6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6.7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
    相关规定
    复习题

    第7章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
    7.1危害识别
    7.2危害特征描述
    7.2.1限量终点
    7.2.2非限量终点
    7.2.3危害评估与数据来源
    7.3暴露量评估
    7.3.1用量数据
    7.3.2食物消费数据
    7.3.3估算摄入量概述
    7.3.4国家人均摄入量估算
    7.3.5欧盟预算法的摄入量估算
    7.3.6丹麦预算法在制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原则
    7.3.7基于个人食物消费数据的摄入量计算
    7.3.8随机摄入模型法
    7.4风险特征描述
    7.5风险评估的发展及结果不确定性
    7.6风险评估小结
    复习题

    第8章食品添加剂风险管理体系
    8.1风险管理
    8.1.1风险管理方法
    8.1.2消费者对风险的理解
    8.2风险交流
    8.3风险管理和交流小结
    8.4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
    8.4.1风险监测的必要性
    8.4.2美国风险监测及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8.4.3中国风险监测的规定
    复习题

    第9章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程序
    9.1受试物的要求
    9.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9.2.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9.2.2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天喂养试验
    9.2.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9.2.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9.3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
    9.4.1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9.4.2各项毒理学试验结果的判定
    9.5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9.5.1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9.5.2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
    9.5.3人的可能摄入量较大的受试物
    9.5.4时间毒性效应关系
    9.5.5人的可能摄入量
    9.5.6人体资料
    9.5.7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
    9.5.8安全系数
    9.5.9代谢试验的资料
    9.5.10综合评价
    复习题

    第10章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与对策
    10.1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掺假
    10.2基本国情
    10.3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10.4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10.5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黑名单
    10.6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存在的问题
    10.6.1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反应迟缓
    10.6.2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人才
    10.6.3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监管的体制问题
    10.7食品及添加剂安全监管对策
    复习题

    第11章酸度调节剂
    11.1定义和分类
    11.2在食品中的功效作用
    11.3安全性评价
    11.4酸味剂介绍
    11.4.1柠檬酸
    11.4.2磷酸
    11.4.3乳酸
    11.4.4酒石酸
    11.4.5苹果酸
    11.4.6乙酸
    11.4.7富马酸
    11.4.8己二酸
    11.4.9盐酸
    11.5碱性剂和盐类介绍
    11.5.1氢氧化钠
    11.5.2氢氧化钙
    11.5.3碳酸钠
    11.5.4柠檬酸钠
    11.5.5碳酸氢钠
    11.5.6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
    11.5.7乳酸钙
    复习题

    第12章抗结剂
    12.1定义和品种
    12.2安全性评价
    12.3品种介绍
    12.3.1亚铁氰化钾
    12.3.2硅酸钙
    12.3.3硅铝酸钠
    12.3.4磷酸三钙
    12.3.5二氧化硅
    12.3.6微晶纤维素
    12.3.7硬脂酸镁
    12.3.8滑石粉
    复习题

    第13章消泡剂
    13.1定义和原理
    13.2安全性评价
    13.3品种介绍
    13.3.1乳化硅油
    13.3.2醚类消泡剂
    13.3.3二甲基聚硅氧烷
    复习题

    第14章抗氧化剂
    14.1食品氧化变质的概念和预防措施
    14.2定义和分类
    14.3机理和使用方法
    14.4使用注意事项
    14.5安全性评价
    14.6品种介绍
    14.6.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14.6.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14.6.3没食子酸丙酯(PG)
    14.6.4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14.6.5异抗坏血酸钠
    14.6.6植酸与植酸钠
    14.6.7茶多酚
    14.6.8甘草抗氧物
    14.6.9抗坏血酸钙
    14.6.10磷脂
    14.6.1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14.6.12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14.6.134基间苯二酚
    14.6.14抗坏血酸
    14.6.15维生素E
    14.6.16迷迭香提取物
    14.6.17竹叶抗氧化物
    14.6.18其他天然抗氧化物
    复习题

    第15章漂白剂
    15.1定义和类别
    15.2亚硫酸盐类的用途和功效作用
    15.3用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15.4安全性评价
    15.5品种介绍
    15.5.1二氧化硫和硫黄
    15.5.2亚硫酸钠
    15.5.3焦亚硫酸钠及亚硫酸氢钠
    15.5.4低亚硫酸钠
    复习题

    第16章膨松剂
    16.1定义和分类
    16.2安全性评价及含铝添加剂
    16.3品种介绍
    16.3.1碳酸氢钠
    16.3.2碳酸氢铵
    16.3.3硫酸铝钾
    16.3.4硫酸铝铵
    16.3.5磷酸氢钙
    16.3.6酒石酸氢钾
    16.3.7酸性磷酸铝钠
    16.3.8磷酸氢二铵
    复习题

    第17章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
    17.1定义和技术作用
    17.2安全性评价
    17.3品种介绍
    17.3.1丁苯橡胶
    17.3.2丁基橡胶
    17.3.3糖胶树胶
    17.3.4节路顿树胶
    17.3.5聚醋酸乙烯酯
    复习题

    第18章着色剂
    18.1色泽与食品的关系
    18.2食品中添加色素的原因
    18.3定义和分类
    18.4颜色的调配与测定
    18.4.1生色基和助色基的概念
    18.4.2颜色的调配
    18.4.3颜色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8.5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1合成色素的分类
    18.5.2食用级有机合成染料安全性评价总论
    18.5.3无机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4天然等同合成色素安全性评价
    18.5.5叶绿素铜钠(钾)盐安全性评价
    18.5.6葡萄糖酸亚铁安全性评价
    18.5.7对有机合成染料安全性的争议和矛盾
    18.5.8美国对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管理
    18.5.9英国对六种食品合成染料安全性的评价
    18.6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性评价
    18.6.1天然食用色素发展简介
    18.6.2天然色素的分类
    18.6.3天然色素的优缺点
    18.6.4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
    18.6.5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18.7使用食用着色剂应注意的事项
    18.8食用合成色素品种介绍
    18.8.1苋菜红
    18.8.2胭脂红
    18.8.3赤藓红
    18.8.4新红
    18.8.5柠檬黄
    18.8.6日落黄
    18.8.7亮蓝
    18.8.8靛蓝
    18.8.9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18.8.10β胡萝卜素(合成)
    18.8.11二氧化钛
    18.8.12诱惑红
    18.8.13酸性红
    18.8.14氧化铁黑
    18.8.15氧化铁红
    18.8.16喹啉黄
    18.8.17番茄红素(合成)
    18.8.18葡萄糖酸亚铁
    18.9食用天然色素品种介绍
    18.9.1甜菜红
    18.9.2姜黄
    18.9.3红花黄
    18.9.4紫胶红
    18.9.5越橘红
    18.9.6辣椒红
    18.9.7辣椒橙
    18.9.8焦糖色
    18.9.9红米红
    18.9.10黑加仑红
    18.9.11菊花黄浸膏
    18.9.12黑豆红
    18.9.13高粱红
    18.9.14玉米黄
    18.9.15萝卜红
    18.9.16可可壳色
    18.9.17红曲米、红曲红
    18.9.18落葵红
    18.9.19栀子黄
    18.9.20栀子蓝
    18.9.21沙棘黄
    18.9.22玫瑰茄红
    18.9.23橡子壳棕
    18.9.24多穗柯棕
    18.9.25桑葚红
    18.9.26天然苋菜红
    18.9.27金樱子棕
    18.9.28姜黄素
    18.9.29酸枣色
    18.9.30花生衣红
    18.9.31葡萄皮红
    18.9.32蓝锭果红
    18.9.33藻蓝(淡、海水)
    18.9.34植物炭黑
    18.9.35密蒙黄
    18.9.36紫草红
    18.9.37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18.9.38柑橘黄
    18.9.39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18.9.40胭脂虫红
    18.9.41叶黄素
    18.9.42核黄素
    18.9.43杨梅红
    18.9.44番茄红素
    18.9.45天然胡萝卜素
    18.10非法色素类添加物品种介绍
    18.10.1工业硫酸铜
    18.10.2酸性橙Ⅱ
    18.10.3荧光增白剂
    18.10.4苏丹红一号
    18.10.5孔雀石绿
    18.10.6吊白块
    18.10.7工业钛白粉
    18.10.8结晶紫
    18.10.9美术绿
    18.10.10王金黄、块黄
    18.10.11碱性嫩黄
    18.10.12玫瑰红B
    18.10.13一氧化碳
    18.10.14硫化钠
    18.10.15工业染料
    复习题

    第19章护色剂
    19.1定义和类别
    19.2护色机理和作用
    19.3安全性评价
    19.4护色助剂
    19.5品种介绍
    19.5.1亚硝酸盐
    19.5.2硝酸盐
    复习题

    第20章乳化剂
    20.1食品胶体和乳化剂的基本概念
    20.2食品乳化剂的分类及含乳饮料应用案例
    20.3食品乳化剂的功能作用
    20.3.1食品乳化剂与淀粉的相互作用
    20.3.2食品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0.3.3食品乳化剂与脂肪的相互作用
    20.4食品乳化剂介晶理论及水合物制备
    20.4.1食品乳化剂制备水合物的必要性
    20.4.2食品乳化剂水合物制备方法
    20.4.3食品乳化剂水合物制备原理
    20.5食品乳化剂的应用研发动态
    20.6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
    20.7安全性评价
    20.8品种介绍
    20.8.1蔗糖脂肪酸酯
    20.8.2酪蛋白酸钠
    20.8.3斯盘和吐温
    20.8.4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
    20.8.5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20.8.6硬脂酰乳酸盐
    20.8.7氢化松香甘油酯
    20.8.8辛癸酸甘油酯
    20.8.9改性和酶解大豆磷脂
    20.8.10丙二醇脂肪酸酯
    20.8.11聚甘油脂肪酸酯
    20.8.12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20.8.13硬脂酸钾
    20.8.14聚甘油蓖麻醇酯
    20.8.15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复习题

    第21章酶制剂
    21.1定义、分类及通用质量标准
    21.2酶的特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1.3法规管理及安全性评价
    21.4品种介绍
    21.4.1淀粉酶类
    21.4.2葡糖异构酶(木糖异构酶)
    21.4.3果胶酶类
    21.4.4纤维素酶类
    21.4.5半纤维素酶类
    21.4.6α半乳糖苷酶
    21.4.7乳糖酶(β半乳糖苷酶)
    21.4.8菊糖酶
    21.4.9蛋白酶类
    21.4.10谷氨酰胺转氨酶
    21.4.11天冬酰胺酶
    21.4.12谷氨酰胺酶
    21.4.13脂酶
    21.4.14己糖氧化酶
    21.4.15葡糖氧化酶
    21.4.16漆酶
    21.4.17过氧化氢酶
    21.4.18α乙酰乳酸脱羧酶
    21.4.19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复习题

    第22章增味剂
    22.1定义和类别
    22.2安全性评价
    22.3品种介绍
    22.3.1谷氨酸钠
    22.3.25呈味核苷酸二钠
    22.3.3琥珀酸二钠
    22.3.4L丙氨酸
    22.3.5氨基乙酸
    22.3.6辣椒油树脂
    复习题

    第23章面粉处理剂
    23.1定义、类别和作用机理
    23.2安全性评价
    23.3品种介绍
    23.3.1L半胱氨酸盐酸盐
    23.3.2偶氮甲酰胺
    23.3.3碳酸镁
    23.3.4碳酸钙
    23.4非法添加物
    23.4.1溴酸钾
    23.4.2过氧化钙
    23.4.3过氧化苯甲酰
    复习题

    第24章被膜剂
    24.1定义、类别和作用机理
    24.2安全性评价
    24.3品种介绍
    24.3.1紫胶
    24.3.2白油
    24.3.3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24.3.4松香季戊四醇酯
    24.3.5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24.3.6巴西棕榈蜡
    24.3.7硬脂酸
    24.3.8聚乙烯醇
    24.3.9普鲁蓝多糖
    24.3.10聚乙二醇
    24.3.11蜂蜡
    复习题

    第25章水分保持剂
    25.1定义和类别
    25.2磷酸盐类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25.3安全性评价
    25.4品种介绍
    25.4.1磷酸三钠
    25.4.2六偏磷酸钠
    25.4.3三聚磷酸钠
    25.4.4焦磷酸钠
    25.4.5磷酸二氢钠
    25.4.6磷酸氢二钠
    25.4.7磷酸二氢钙
    25.4.8焦磷酸二氢二钠
    25.4.9磷酸氢二钾
    25.4.10磷酸二氢钾
    25.4.11乳酸钠
    25.4.12甘油
    复习题

    第26章营养强化剂
    26.1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26.1.1范围
    26.1.2术语和定义
    26.1.3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
    26.1.4使用营养强化剂的要求
    26.1.5可强化食品类别的选择要求
    26.1.6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26.1.7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26.1.8营养强化剂质量标准
    26.1.9有关本书附录2引用标准的说明
    26.2营养强化剂的类别
    26.3用途与使用原则
    26.4安全性评价
    26.5品种介绍
    26.5.1赖氨酸
    26.5.2牛磺酸
    26.5.3左旋蛋氨酸
    26.5.4维生素A
    26.5.5维生素B
    26.5.6维生素B
    26.5.7维生素B
    26.5.8维生素B
    26.5.9维生素C
    26.5.10维生素D
    26.5.11维生素E
    26.5.12烟酸、烟酰胺
    26.5.13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维生素K1)
    26.5.14生物素
    26.5.15叶酸
    26.5.16泛酸
    26.5.17L肉碱
    26.5.18胆碱
    26.5.19肌醇
    26.5.20钙
    26.5.21铁
    26.5.22锌
    26.5.23镁
    26.5.24铜
    26.5.25锰
    26.5.26硒
    26.5.27氟
    26.5.28碘
    26.5.29钾
    26.5.30必需脂肪酸类
    26.5.31核甘酸类
    26.5.32叶黄素
    26.5.33益生元低聚糖
    复习题

    第27章防腐剂
    27.1概念和分类
    27.2防腐剂作用机理
    27.3防腐剂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27.4安全性评价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7.4.1防腐剂在食品防腐技术上确有必要
    27.4.2适量摄入防腐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安全风险
    27.4.3每日嗜好含苯甲酸钠饮料可能引起怪病
    27.4.4严防二氧化氯的滥用
    27.4.5严防药用果蔬保鲜剂的滥用
    27.4.6严防死守乱用非法防腐剂
    27.4.7远离垃圾劣质食品
    27.4.8鉴别食品中可能添加非法防腐剂的简单方法
    27.5品种介绍
    27.5.1苯甲酸及其钠盐
    27.5.2山梨酸及其钾盐
    27.5.3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27.5.4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
    27.5.5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27.5.6乙氧基喹
    27.5.7仲丁胺
    27.5.8桂醛
    27.5.9双乙酸钠
    27.5.10二氧化碳
    27.5.11溶菌酶
    27.5.12乳酸链球菌素
    27.5.13乙萘酚
    27.5.14联苯醚
    27.5.152苯基苯酚钠盐
    27.5.164苯基苯酚
    27.5.172,4二氯苯氧乙酸
    27.5.18稳定态二氧化氯
    27.5.19纳他霉素
    27.5.20单辛酸甘油酯
    27.5.21二甲基二碳酸盐
    复习题

    第28章稳定剂和凝固剂
    28.1定义、类别和技术作用
    28.2安全性评价
    28.3品种介绍
    28.3.1硫酸钙
    28.3.2氯化钙
    28.3.3氯化镁
    28.3.4丙二醇
    28.3.5EDTA盐
    28.3.6柠檬酸亚锡二钠
    28.3.7葡萄糖酸δ内酯
    28.3.8薪草提取物
    复习题

    第29章甜味剂
    29.1定义、分类和功能作用
    29.1.1食品味感和甜度的概念
    29.1.2甜味剂的定义和分类
    29.1.3作为普通食品配料的糖类
    29.1.4高倍甜味剂的功能用途及选择使用原则
    29.1.5糖醇的功能用途及其优缺点
    29.2安全性评价
    29.3品种介绍
    29.3.1糖精钠
    29.3.2甜蜜素
    29.3.3异麦芽酮糖醇
    29.3.4阿斯巴甜
    29.3.5麦芽糖醇
    29.3.6山梨糖醇(液)
    29.3.7木糖醇
    29.3.8甜菊糖苷
    29.3.9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29.3.10乙酰磺胺酸钾
    29.3.11阿力甜
    29.3.12乳糖醇
    29.3.13罗汉果甜苷
    29.3.14三氯蔗糖
    29.3.15D甘露糖醇
    29.3.16赤藓糖醇
    29.3.17纽甜
    29.3.18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
    复习题

    第30章增稠剂
    30.1定义
    30.2分类
    30.3功能作用
    30.4增稠剂的选择和复配
    30.5安全性评价
    30.6品种介绍
    30.6.1琼脂
    30.6.2明胶
    30.6.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30.6.4海藻酸钠(钾)
    30.6.5果胶
    30.6.6卡拉胶
    30.6.7阿拉伯胶
    30.6.8黄原胶
    30.6.9海藻酸丙二醇酯
    30.6.10罗望子多糖胶
    30.6.11淀粉衍生物
    30.6.12甲壳素和脱乙酰甲壳素
    30.6.13黄蜀葵胶
    30.6.14亚麻籽胶
    30.6.15田菁胶
    30.6.16聚葡萄糖
    30.6.17槐豆胶
    30.6.18瓜尔胶
    30.6.19结冷胶
    30.6.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30.6.21皂荚糖胶
    30.6.22葫芦巴胶
    30.6.23聚丙烯酸钠
    30.6.24沙蒿胶
    30.6.25海萝胶
    30.6.26刺云实胶
    30.6.27可得然胶
    30.6.28甲基纤维素
    30.6.29可溶性大豆多糖
    30.6.30刺梧桐胶
    30.6.31决明胶
    30.6.32魔芋胶
    复习题

    第31章食品用香料
    31.1香精香料知识简述
    31.1.1香原料、香精、香气的特性
    31.1.2香气的特征
    31.1.3香料香精的分类
    31.1.4香料香精的组成
    31.1.5香料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31.1.6食品香精的使用及保存
    31.2冷冻饮品的香精选择
    31.3香精复配技术
    31.4食品用香精质量标准
    31.5GB2760对食品用香料的有关规定
    31.6安全性评价
    复习题

    第32章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32.1定义和使用原则
    32.2安全性评价
    32.3品种简介
    32.3.1氨水
    32.3.2丙三醇
    32.3.3丙酮
    32.3.4丙烷
    32.3.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32.3.6氮气
    32.3.7二氧化硅
    32.3.8二氧化碳
    32.3.9硅藻土
    32.3.10活性炭
    32.3.11磷脂
    32.3.12硫酸钙
    32.3.13硫酸镁
    32.3.14硫酸钠
    32.3.15氯化铵
    32.3.16氯化钙
    32.3.17氯化钾
    32.3.18柠檬酸
    32.3.19氢气
    32.3.20氢氧化钙
    32.3.21氢氧化钾
    32.3.22氢氧化钠
    32.3.23乳酸
    32.3.24硅酸镁
    32.3.25碳酸钙
    32.3.26碳酸钾
    32.3.27碳酸镁
    32.3.28碳酸钠
    32.3.29碳酸氢钾
    32.3.30碳酸氢钠
    32.3.31纤维素
    32.3.32盐酸
    32.3.33氧化钙
    32.3.34氧化镁
    32.3.35乙醇
    32.3.36乙酸
    32.3.37植物活性炭
    32.3.381,2丙二醇
    32.3.391,2二氯乙烷
    32.3.401丁醇
    32.3.416号轻汽油
    32.3.42D甘露糖醇
    32.3.43阿拉伯胶
    32.3.44凹凸棒黏土
    32.3.45巴西棕榈蜡
    32.3.46钯
    32.3.47白油
    32.3.48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32.3.49丁烷
    32.3.50蜂蜡
    32.3.51高岭土
    32.3.52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32.3.53固化单宁
    32.3.54硅胶
    32.3.55滑石粉
    32.3.56活性白土
    32.3.57甲醇
    32.3.58酒石酸氢钾
    32.3.59聚苯乙烯
    32.3.60聚丙烯酰胺
    32.3.61二甲基聚硅氧烷
    32.3.62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32.3.63吐温
    32.3.64聚氧丙烯甘油醚
    32.3.65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32.3.6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
    32.3.6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
    32.3.68卡拉胶
    32.3.69矿物油
    32.3.70离子交换树脂
    32.3.71磷酸
    32.3.72磷酸氢二铵
    32.3.73磷酸二氢钾
    32.3.74磷酸二氢钠
    32.3.75磷酸钙
    32.3.76磷酸氢二钠
    32.3.77磷酸三钠
    32.3.78硫黄
    32.3.79硫酸
    32.3.80硫酸铵
    32.3.81硫酸铜
    32.3.82硫酸锌
    32.3.83硫酸亚铁
    32.3.84氯化镁
    32.3.85明胶
    32.3.86镍
    32.3.87苹果酸
    32.3.88膨润土
    32.3.89乳化硅油
    32.3.90石蜡
    32.3.91石油醚
    32.3.92食用单宁
    32.3.93松香甘油酯
    32.3.94维生素B族
    32.3.95辛,癸酸甘油酯
    32.3.96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32.3.9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2.3.98乙醚
    32.3.99乙酸钠
    32.3.100乙酸乙酯
    32.3.101月桂酸
    32.3.102蔗糖聚丙烯醚
    32.3.103蔗糖脂肪酸酯
    32.3.104珍珠岩
    复习题
    第33章其他食品添加剂
    33.1定义和分类
    33.2安全性评价
    33.3品种简介
    33.3.1高锰酸钾
    33.3.2异构化乳糖液
    33.3.3咖啡因
    33.3.4氯化钾
    33.3.5月桂酸
    33.3.6辣椒油树脂
    33.3.7乙酸钠
    33.3.8半乳甘露聚糖
    33.3.9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
    33.3.10羟基硬脂精
    33.3.11硫酸锌
    33.3.12乳铁蛋白
    33.3.13冰结构蛋白

    复习题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表A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名称(代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表A.3表A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附录C(规范性附录)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表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表C.3食品用酶制剂名单
    附录D(规范性附录)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表D.1胶基及其配料允许使用的物质名单
    附录E(资料性附录)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附录F(资料性附录)食品分类系统
    表F.1食品分类系统
    附录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
    附录G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表G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允许使用品种范围及使用量
    表H运动营养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