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8
版次: 1
ISBN: 9787309115512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4页
字数: 186千字
分类: 历史
92人买过
  •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收入朱维铮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论文共十一篇,作者生前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时,都曾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现据其生前校订文本,汇为一集,以方便学界和学者参考使用。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顾问、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顾问、孔子基金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徐光启研究会会长、香港城市大学课座教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九州学林》常务编辑、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外名校担任课座教授,并曾任台北驻市学者。
    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在经学领域,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承续钱玄同、周予同一脉,是中国经学史研究的重要传承者。他整理编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是经学史领域的重要文献。他先后受邀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献,担任《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所做工作为后来者指引门径。他在《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等文章和《中国经学史十讲》一书中提出,经学史是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经学演变有明显的“学随术变”特征,经学史与我国边疆历史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这些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思想,别有创见。
    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朱维铮继承了陈寅恪、陈守实一脉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他领衔承担了课题“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并先后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班昭考》等论文,并为《中国十大史学家》一书撰写了高质量的“司马迁篇”,体现出在史学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朱维铮重视明末以来传教士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蜕变及其在传统政治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他推动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的中西交通史、基督教在华史、宗教史等领域的研究,也为晚明以来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引入了新视角。1993年,他主持召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一书。他还先后主持了《马相伯集》(1996年)、《利玛窦中文著译集》(2001年)、《徐光启全集》(2011年)等重要文献的整理出版,为相关领域研究奠定了权威性的资料基础。
    晚清及近代学术史研究,是朱维铮毕生致力的领域之一。他对晚清经今文学旗手康有为、经古文学殿军章太炎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编校了《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1996年),与人合作编选、注释《章太炎选集》(1981年),为《章太炎全集》收集整理了第三卷《訄书》(1984年),对《訄书》三次结集诸问题的研究获得突破性成果。他精校详注的《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1985年)成为当代入门读物。他与钱锺书先生合作,主编了《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一辑十种,1998年),并为每种著作撰写长篇导论。十篇导论和相关论著结集为《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代表了他在清学史领域的成就。为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他与台湾作家龙应台合作编辑了《维新旧梦录》(2000年),成为活动期间的最畅销著作。
    1980年,他和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他和庞朴教授合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1986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这是1976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上世纪80、90年代,他组织编纂了五辑《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贤佳文,至今嘉惠后学。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走出中世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1995)、《走出中世纪(二集)》(2008)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功力深湛,影响了几代学人。《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在国际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在先生的最后几年,他结合半个世纪的治学经验勉力写作,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有系统性的发覆,并结集出版了《重读近代史》(2010年)。作者通过考证、发微和总括的笔触,揭示出中国近代困境的根源,很多观点令人深省。
    此外,他还撰写了文化史普及著作《壶里春秋》(2002年),参与编撰了《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第一卷)、《孔子思想体系》等作品,并曾担任《学术集林》、《九州学林》的编委工作。
    朱维铮先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
    2012年3月10日,朱维铮先生逝世,享年76岁。 史学史三题

    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

    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

    司马迁

    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

    班昭考

    王沈《魏书》的考证

    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

    论“三通”

    “乾嘉史学”:方法与争论

    唯物史观在中国萌芽形态的历史考察——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 内容简介: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收入朱维铮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论文共十一篇,作者生前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时,都曾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现据其生前校订文本,汇为一集,以方便学界和学者参考使用。
  • 作者简介: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顾问、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顾问、孔子基金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徐光启研究会会长、香港城市大学课座教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九州学林》常务编辑、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外名校担任课座教授,并曾任台北驻市学者。
    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在经学领域,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承续钱玄同、周予同一脉,是中国经学史研究的重要传承者。他整理编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是经学史领域的重要文献。他先后受邀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献,担任《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所做工作为后来者指引门径。他在《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等文章和《中国经学史十讲》一书中提出,经学史是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经学演变有明显的“学随术变”特征,经学史与我国边疆历史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这些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思想,别有创见。
    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朱维铮继承了陈寅恪、陈守实一脉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他领衔承担了课题“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并先后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班昭考》等论文,并为《中国十大史学家》一书撰写了高质量的“司马迁篇”,体现出在史学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朱维铮重视明末以来传教士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蜕变及其在传统政治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他推动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的中西交通史、基督教在华史、宗教史等领域的研究,也为晚明以来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引入了新视角。1993年,他主持召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一书。他还先后主持了《马相伯集》(1996年)、《利玛窦中文著译集》(2001年)、《徐光启全集》(2011年)等重要文献的整理出版,为相关领域研究奠定了权威性的资料基础。
    晚清及近代学术史研究,是朱维铮毕生致力的领域之一。他对晚清经今文学旗手康有为、经古文学殿军章太炎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编校了《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1996年),与人合作编选、注释《章太炎选集》(1981年),为《章太炎全集》收集整理了第三卷《訄书》(1984年),对《訄书》三次结集诸问题的研究获得突破性成果。他精校详注的《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1985年)成为当代入门读物。他与钱锺书先生合作,主编了《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一辑十种,1998年),并为每种著作撰写长篇导论。十篇导论和相关论著结集为《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代表了他在清学史领域的成就。为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他与台湾作家龙应台合作编辑了《维新旧梦录》(2000年),成为活动期间的最畅销著作。
    1980年,他和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他和庞朴教授合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1986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这是1976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上世纪80、90年代,他组织编纂了五辑《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贤佳文,至今嘉惠后学。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走出中世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1995)、《走出中世纪(二集)》(2008)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功力深湛,影响了几代学人。《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在国际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在先生的最后几年,他结合半个世纪的治学经验勉力写作,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有系统性的发覆,并结集出版了《重读近代史》(2010年)。作者通过考证、发微和总括的笔触,揭示出中国近代困境的根源,很多观点令人深省。
    此外,他还撰写了文化史普及著作《壶里春秋》(2002年),参与编撰了《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第一卷)、《孔子思想体系》等作品,并曾担任《学术集林》、《九州学林》的编委工作。
    朱维铮先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
    2012年3月10日,朱维铮先生逝世,享年76岁。
  • 目录:
    史学史三题

    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

    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

    司马迁

    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

    班昭考

    王沈《魏书》的考证

    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

    论“三通”

    “乾嘉史学”:方法与争论

    唯物史观在中国萌芽形态的历史考察——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章太炎与近代学术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朱维铮学术讲演录
朱维铮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壶里春秋二集(朱维铮作品)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中国经学史十讲(朱维铮思想文化经典系列)中信出版社
朱维铮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帝制中国初期的儒术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走出中世纪(增订本)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中国史学史讲义稿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近代学术导论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音调未定的传统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重读近代史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走出中世纪
朱维铮 著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马相伯传略
朱维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