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1
版次: 1
ISBN: 9787561757208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2页
字数: 259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8人买过
  •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所收的都是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相关的同仁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所撰写或编辑的有关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的书籍。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分册,书中发具体包括了:“一体”与“仁”、恶与牺牲结构、“乐”观、定性与辩难、“动的时代精神”等内容。 陈立胜,山东莱阳胡城人,一九六五年生,南开大学哲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任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1999)、《西方哲学初步》(1999,与彭越合著)等。 黄序
    冯序
    引论: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一体”与“仁”
    第一节意义谱系
    第二节六个面向
    一、同此一气
    二、感应之几
    三、恻隐之心
    四、宗族谱系
    五、政治向度
    六、天人相与
    第三节儒家性格
    一、差等
    二、平天下
    第四节小结:仁-身体——体

    第二章恶与牺牲结构
    第一节恶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
    二、道德的恶
    (一)讲习成员:治身
    (二)草根阶层:治人
    第二节牺牲结构
    一、我与人
    二、人与物

    第三章“一体”与“乐”
    第一节家学与传统
    一、家学
    二、传统
    第二节“乐”观
    一、乐体
    (一)心体与心情
    (二)心体与仁体
    (三)敬畏与洒落
    (四)尽心与快心
    (五)快乐与苦难
    (六)安静与忧患
    二、乐态
    (一)悟道之乐
    (二)生机之乐
    (三)为善之乐
    (四)隐逸之乐
    (五)闲适之乐
    (六)讲习之乐
    第三节定性与辩难
    一、定性
    (一)三种途径
    (二)比较宗教的审视
    (三)“动的时代精神”
    二、辩难

    第四章语式与根喻
    第一节三个动词
    一、“视”
    二、“见”
    三、“知”
    第二节两个根喻
    一、种子
    二、身体
    结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内容简介: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所收的都是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相关的同仁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所撰写或编辑的有关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的书籍。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分册,书中发具体包括了:“一体”与“仁”、恶与牺牲结构、“乐”观、定性与辩难、“动的时代精神”等内容。
  • 作者简介:
    陈立胜,山东莱阳胡城人,一九六五年生,南开大学哲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任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1999)、《西方哲学初步》(1999,与彭越合著)等。
  • 目录:
    黄序
    冯序
    引论: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一体”与“仁”
    第一节意义谱系
    第二节六个面向
    一、同此一气
    二、感应之几
    三、恻隐之心
    四、宗族谱系
    五、政治向度
    六、天人相与
    第三节儒家性格
    一、差等
    二、平天下
    第四节小结:仁-身体——体

    第二章恶与牺牲结构
    第一节恶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
    二、道德的恶
    (一)讲习成员:治身
    (二)草根阶层:治人
    第二节牺牲结构
    一、我与人
    二、人与物

    第三章“一体”与“乐”
    第一节家学与传统
    一、家学
    二、传统
    第二节“乐”观
    一、乐体
    (一)心体与心情
    (二)心体与仁体
    (三)敬畏与洒落
    (四)尽心与快心
    (五)快乐与苦难
    (六)安静与忧患
    二、乐态
    (一)悟道之乐
    (二)生机之乐
    (三)为善之乐
    (四)隐逸之乐
    (五)闲适之乐
    (六)讲习之乐
    第三节定性与辩难
    一、定性
    (一)三种途径
    (二)比较宗教的审视
    (三)“动的时代精神”
    二、辩难

    第四章语式与根喻
    第一节三个动词
    一、“视”
    二、“见”
    三、“知”
    第二节两个根喻
    一、种子
    二、身体
    结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