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田野研究

阅读教学田野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3
版次: 1
ISBN: 9787544419307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白马渊书系
分类: 社会文化
29人买过
  •   康德把世界分为“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讲世界“是什么”,价值讲“应该是什么”,也有哲人认为人类与客观事物的一切关系分为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大类,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了“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从这些认识出发,我以为要上好一堂课,除了对学情的分析外,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换言之,要从事实、技术、价值三个层面去思考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为了使阅读者对这三个层面引起更大的关注,我把这几十个案例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分别从三个层面来呈现,力求一个案例谈透一点。每个案例的标题旁,以一段文字显示该案例“观教对话”中相对重要的观点,以给阅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田野研究”是社会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研究领域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从田野研究的立场出发,我们应从“田野”与“文本”两个维度来高度重视研究的初始状态,从观课、记录、评课、反思、分析,直到研究的文本化。本书正是试图在对大量原生个案的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一方面突出对教学经验的感性描述,另一方面力求通过规范化的、理性的话语来呈现,把“教学现场”建构成一种特定的研究空间,去观察、思考,力争通过“观教对话”,发现研究对象本质性的规律。   谭轶斌1969年生,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上海市青语会会长,上海市首届名师后备成员,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学员。先后四次荣获上海市和全国课堂教学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赴珠海、西安、大连、玉溪、香港等十几个城市为同行作过二十多次公开教学及专题报告。专著有《教师的语言修养》,参与编写《教师人文读本》等,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基础型教材特约撰稿人。近几年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 序
    前言
    第一编事实层面——透过表象的世界
    有人会,登临意
    父亲都是高大、伟岸的吗?
    读书须知出入法
    自我觉醒的野百合
    舞蹈出生命的激情
    不必绷起脸来学鲁迅
    “形而上”与“形而下”
    文言文是一只难以下咽的馒头吗?
    知人论世是文本解读的钥匙
    感受魔力
    “有形”与“无形”
    “呐喊”之前是“寂寞”
    课有厚薄之分吗?
    垂直拓展与水平拓展
    天高任鸟飞
    开心就好?
    “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
    第二编技术层面——穿过交叉小径的花园
    勾画教学的蓝图
    细细把玩“紧要处”
    不可“得意”而“忘言”
    学生是上帝
    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诗歌教学岂可教条化
    看了又看
    语文课就应该是语文阅读
    发问得好也就是教得好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教室里的“低气压”
    互动,使课堂具有生命力
    语言不是无情物
    一草一木总关情
    从“莫名其妙”到“名其妙”
    让思维去碰撞
    第三编价值层面——拨开形而上学的迷雾
    文体意识不可无
    诗意小说,品出小说诗意
    淡化与深化
    “负价值”与“正价值”
    语文教师万不可与小贩为伍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
    感受具有中国元素的乡愁
    人乎诗内,出乎诗外
    难道形式也有意味?
    内容与形式——一枚硬币的两面
    把准科技作品的脉搏

    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一个金手指
    不妨让教育变得“野性”一些
    圣地在追求之中(代跋)
  • 内容简介:
      康德把世界分为“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讲世界“是什么”,价值讲“应该是什么”,也有哲人认为人类与客观事物的一切关系分为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大类,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了“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从这些认识出发,我以为要上好一堂课,除了对学情的分析外,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换言之,要从事实、技术、价值三个层面去思考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为了使阅读者对这三个层面引起更大的关注,我把这几十个案例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分别从三个层面来呈现,力求一个案例谈透一点。每个案例的标题旁,以一段文字显示该案例“观教对话”中相对重要的观点,以给阅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田野研究”是社会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研究领域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从田野研究的立场出发,我们应从“田野”与“文本”两个维度来高度重视研究的初始状态,从观课、记录、评课、反思、分析,直到研究的文本化。本书正是试图在对大量原生个案的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一方面突出对教学经验的感性描述,另一方面力求通过规范化的、理性的话语来呈现,把“教学现场”建构成一种特定的研究空间,去观察、思考,力争通过“观教对话”,发现研究对象本质性的规律。
  • 作者简介:
      谭轶斌1969年生,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上海市青语会会长,上海市首届名师后备成员,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学员。先后四次荣获上海市和全国课堂教学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赴珠海、西安、大连、玉溪、香港等十几个城市为同行作过二十多次公开教学及专题报告。专著有《教师的语言修养》,参与编写《教师人文读本》等,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基础型教材特约撰稿人。近几年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
  • 目录:

    前言
    第一编事实层面——透过表象的世界
    有人会,登临意
    父亲都是高大、伟岸的吗?
    读书须知出入法
    自我觉醒的野百合
    舞蹈出生命的激情
    不必绷起脸来学鲁迅
    “形而上”与“形而下”
    文言文是一只难以下咽的馒头吗?
    知人论世是文本解读的钥匙
    感受魔力
    “有形”与“无形”
    “呐喊”之前是“寂寞”
    课有厚薄之分吗?
    垂直拓展与水平拓展
    天高任鸟飞
    开心就好?
    “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
    第二编技术层面——穿过交叉小径的花园
    勾画教学的蓝图
    细细把玩“紧要处”
    不可“得意”而“忘言”
    学生是上帝
    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诗歌教学岂可教条化
    看了又看
    语文课就应该是语文阅读
    发问得好也就是教得好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教室里的“低气压”
    互动,使课堂具有生命力
    语言不是无情物
    一草一木总关情
    从“莫名其妙”到“名其妙”
    让思维去碰撞
    第三编价值层面——拨开形而上学的迷雾
    文体意识不可无
    诗意小说,品出小说诗意
    淡化与深化
    “负价值”与“正价值”
    语文教师万不可与小贩为伍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
    感受具有中国元素的乡愁
    人乎诗内,出乎诗外
    难道形式也有意味?
    内容与形式——一枚硬币的两面
    把准科技作品的脉搏

    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一个金手指
    不妨让教育变得“野性”一些
    圣地在追求之中(代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