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
2009-05
版次: 1
ISBN: 9787300105390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6页
字数: 24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湛庐文化
分类: 经济
1641人买过
  •   《未来是湿的》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从事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写作、教学与咨询,特别关注社会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交叉地带。目前在纽约大学的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
      多年来,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和《IEEE计算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广受读者追捧,并经常在技术会议上充当主题演讲者。 第1章从一场“人肉搜索”说开去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关键词:原本的受众群体行动机构困境

    第2章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
    “美人鱼游行”、“伦敦爆炸案”、“印度洋海啸”、“泰国军事政变”……Flickr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造成了深刻的挑战。
    关键词:科斯理论交易成本共享合作集体行动

    第3章这是“人人皆记”的时代
    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摄影师?请别再使用这落伍的称谓!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性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旧的障碍,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皆记”的时代。
    关键词:专业人士资源稀缺大规模业余化

    第4章先出版,后过滤的游戏规则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15个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样,在阿猫阿狗都能写博客、拍视频的网络时代,名人还是会诞生,只不过游戏规则变了。诸如博客、论坛类的社会性媒体已经铲平了出版的门槛,却也伴生着残忍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关键词:用户产生的内容通信媒体广播媒体实践社区

    第5章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大型赌场。为什么不采用商业模式,维基百科还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百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为什么没有报酬,人们仍愿意为维基百科做事情?在新的社会性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为了爱做出大事情。
    关键词:协同生产维基百科幂律分布

    第6章集体行动给机构带来的挑战
    1992年,《波士顿环球报》爆出天主教牧师波特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丑闻,最终主教劳把波特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便草草收场。2002年,类似的丑闻再次由《波士顿环球报》引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媒体,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罪犯盖根被绳之以法,试图包庇的主教迫于公众压力也引咎辞职。正是社会性工具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关键词:集体行动端到端的通信群体形成

    第7章越来越快的行动能力
    快闪族、恐怖分子、闪电战、愤怒旅客和学生的维权行动、中东的激进分子……由于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已经瓦解,这些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越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立即可见。
    关键词:共享的认识实时协调消费者军团

    第8章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在一个社会交往日益复杂,而社会资本不断衰减的时代,怎么才能让参与变简单?怎样让想法相同的人们拥有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网络化的组织所具备的韧性,一定是好事情吗?
    关键词:囚徒困境未来的影子社会资本

    第9章亲爱的小世界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小世界网络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让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先稠密,后疏松的联结模式。而社会性工具的创新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吗?
    关键词:六度分隔理论小世界网络团结型资本桥接型资本

    第10章没有代价的失败
    几名开发人员,一些偶然的贡献者,为什么这些人捣腾出来的Linux系统能成功到抢下家大业大的微软的半壁江山?因为Linux以微软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发现并吸收好想法的门槛。它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甚至不牵涉决策。它对于失败出奇地宽容。开源并不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败的成本:它实际上免费收获了失败。
    关键词:开源运动适应度景观分布式探索

    第11章承诺、工具、协议
    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出来。承诺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参与的问题;工具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期望你做什么。
    关键词:群体悖论适合度群体的智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未来是湿的》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 作者简介: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从事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写作、教学与咨询,特别关注社会网络和技术网络的交叉地带。目前在纽约大学的互动电信项目中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公司等。
      多年来,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和《IEEE计算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广受读者追捧,并经常在技术会议上充当主题演讲者。
  • 目录:
    第1章从一场“人肉搜索”说开去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个捡到别人手机不还的举动,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大搜索运动,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CNN和纽约警察局。多媒体手机、电子邮件、博客、论坛……拥有了新技术和新工具,群体行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我们能做的远不止找回一部丢失的手机。
    关键词:原本的受众群体行动机构困境

    第2章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
    “美人鱼游行”、“伦敦爆炸案”、“印度洋海啸”、“泰国军事政变”……Flickr网站上由用户分享的照片永远比传统机构和媒体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没有管理成本,Flickr网站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机构性群体已经对传统组织造成了深刻的挑战。
    关键词:科斯理论交易成本共享合作集体行动

    第3章这是“人人皆记”的时代
    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职业摄影师?请别再使用这落伍的称谓!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性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旧的障碍,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皆记”的时代。
    关键词:专业人士资源稀缺大规模业余化

    第4章先出版,后过滤的游戏规则
    在未来,到底是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还是每个人都会变成15个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样,在阿猫阿狗都能写博客、拍视频的网络时代,名人还是会诞生,只不过游戏规则变了。诸如博客、论坛类的社会性媒体已经铲平了出版的门槛,却也伴生着残忍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关键词:用户产生的内容通信媒体广播媒体实践社区

    第5章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大型赌场。为什么不采用商业模式,维基百科还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百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为什么没有报酬,人们仍愿意为维基百科做事情?在新的社会性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为了爱做出大事情。
    关键词:协同生产维基百科幂律分布

    第6章集体行动给机构带来的挑战
    1992年,《波士顿环球报》爆出天主教牧师波特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丑闻,最终主教劳把波特从一个教区调到另一个教区便草草收场。2002年,类似的丑闻再次由《波士顿环球报》引爆,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媒体,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罪犯盖根被绳之以法,试图包庇的主教迫于公众压力也引咎辞职。正是社会性工具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关键词:集体行动端到端的通信群体形成

    第7章越来越快的行动能力
    快闪族、恐怖分子、闪电战、愤怒旅客和学生的维权行动、中东的激进分子……由于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已经瓦解,这些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越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立即可见。
    关键词:共享的认识实时协调消费者军团

    第8章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当你生病了,你的邻居会帮你遛狗;当你忘带钱了,柜台里面那个人相信你会下次付钱给他,这种美好而单纯的信任现在还会存在吗?在一个社会交往日益复杂,而社会资本不断衰减的时代,怎么才能让参与变简单?怎样让想法相同的人们拥有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网络化的组织所具备的韧性,一定是好事情吗?
    关键词:囚徒困境未来的影子社会资本

    第9章亲爱的小世界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小世界网络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让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一种先稠密,后疏松的联结模式。而社会性工具的创新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吗?
    关键词:六度分隔理论小世界网络团结型资本桥接型资本

    第10章没有代价的失败
    几名开发人员,一些偶然的贡献者,为什么这些人捣腾出来的Linux系统能成功到抢下家大业大的微软的半壁江山?因为Linux以微软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发现并吸收好想法的门槛。它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甚至不牵涉决策。它对于失败出奇地宽容。开源并不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败的成本:它实际上免费收获了失败。
    关键词:开源运动适应度景观分布式探索

    第11章承诺、工具、协议
    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出来。承诺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参与的问题;工具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期望你做什么。
    关键词:群体悖论适合度群体的智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肯尼思·库克耶 著;周涛 译;[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盛杨燕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干法
[日]稻盛和夫 著;曹岫云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影响力(经典版)
[美]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 著;闾佳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30而励: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
芮成钢 著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决胜移动终端:移动互联时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6大关键
[美]查克·马丁(Chuck Martin) 著;张伟晶 编;向坤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美]弗兰克 著;闾佳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的养成
林正刚 著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美]戴维·凯里(David Carey)约翰·莫里斯(John E. Morris) 著;巴曙松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牛奶可乐经济学
[美]弗兰克 著;闾佳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翻转世界:互联网思维与新技术如何改变未来
[美]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 著;王惟芬、黄柏恒、杨雅婷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著;马慧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微力无边
杜子建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阿曼达·蒙特尔/著李辛/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爵士乐史(精装本)
[美]泰德·乔亚 著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作家榜名著:菊与刀全译本(一本书讲透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全新未删节插图版《菊与刀》!特别收录4000多字导读 +12幅彩插!)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作家榜经典名 著;何谦 译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哈利·波特解析生物设定
[美]乔迪·雷文森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大学技术转移与学术创业:芝加哥手册(精装典藏版)
[美]艾伯特·N. 林克(Albert N. Link);[美]唐纳德·S. 西格尔(Donald S. Siegel);[英]麦克·赖特(Mike Wright)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加勒比之梦:旅游、帝国扩张与全球流动
[美]布莱克·C. 斯科特 (Blake C. Scott)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读懂经济学:提升“财商”、塑造价值观念的经济学读本,一本书参破瞬息万变的经济世界底层逻辑!
[美]霍华德·亚鲁斯 著;赵善江 译;斯坦威 出品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数学侦探 神秘路线上的连环追踪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陶瓷创意造型新技法(陶艺学习系列丛书)
[美]黛布·施瓦茨科夫 著,张靖靖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