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义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3
版次: 1
ISBN: 9787802549777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4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39人买过
  •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的代表性经典,是传人中土的大量佛典中译出时间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
      南怀瑾先生说:“《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它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自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译出《金刚经》的1600余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汇入到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血液中,超越了佛教本身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学习《金刚经》,一方面是要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力图还原其作为佛教经典所蕴藏的深刻的修行证道义涵,以期契人《金则经》的究竟之义。包括儒家等经典在内,任何经典的学习只有还原它本身的真实义涵,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才能散发出纯净、纯粹的光芒而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说般若类经典。《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般若经典,乃是指导众生修行成佛的经典,是一切菩萨修行,走向觉悟、实现解脱、趣向圆满究竟成佛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这是《金刚经》及诸般若类经典于佛教的重大意义所在,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能于般若经典中准确把握住诸佛所依的成佛之路,是一切学人的根本目的和切实需求。
      《金刚经》在中土传播的1600余年,各类注疏、释义,汗牛充栋,精彩纷呈。一者,可见其重要,也可见大家之喜爱;二者,可见其法义深邃,非一二之述可定芸芸众生之意。言其重要,乃因诸佛之所依;言众喜爱,乃因译本言辞优美,信、达、雅具备,朗朗上口,这也是一切优秀经典广为传世的重要条件之一;言其法义深邃,实在是深不可测、妙不可言。非真实悟入者,难窥一斑,更多的只能于其文字表义而作种种思维臆想。可以说,各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金刚经》注解。魅力无穷,引人人胜。
      1300多年前,24岁的岭南青年惠能(638-713),于客栈卖柴,见一客人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意顿觉启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日金刚经”,惠能得知湖北黄梅五祖在东山主化,客人告诉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于是辞别老母亲,投奔东山弘忍大师。到了东山在磨坊干了八个月苦力后,惠能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得五祖所器。是夜三更时分,惠能人五祖祖室,“祖以袈裟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惠能因此开悟得五祖印可,遂将禅宗祖师之位传给了惠能,惠能就此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而此时的惠能尚是白衣之身。由此可见,《金刚经》与中国禅宗一脉有着多么密切的法缘关系。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惠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义到底是什么?惠能又悟到了什么?1300余年来,读过《金刚经》的人不计其数,了解惠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的人也不计其数,那么,我们为什么没能在读诵《金刚经》时言下大悟呢?这其中有着非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人们通常认为,《金刚经》重在言“扫相破执”、“无相无住”,意思是说,通过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要成就无上觉智,就得破除一切执着,扫除一切法相,而认识实相。所谓实相,乃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有以般若观照实相,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态度,才能认识真相,等等。
      这些关于《金刚经》的知见,的确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却无法道出般若的真实义涵,更无法显现出般若智慧。“飞鸟不识归时路,误将云峰当山峰”。“以般若观照实相”,那么什么是般若呢?般若是如何产生的呢?什么又是实相呢?如果实相就是所谓“空”的话,佛法不就是重重否定而终归于空了吗?显然这不符合佛法教义。
      如果《金刚经》所言,只是为了扫相破执的话,法会当机者,以须菩提为代表的“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有谁还没有实现扫相破执呢?惠能夜人五祖祖室前,如果没有实现扫相破执的话,能作出那样的偈语吗?显然,扫相破执,并不是《金刚经》的主旨。   齐云鹿,笔名摆渡老人。江苏涟水人,现居南京。自1991年起自学佛学,拜读佛典,辑成学习心得。
      著有《摆渡随想》、《心经微言》、《坛经大义》、《药师经中无尽药》、《十二因缘浅说》、《维摩诘经无尽意》等书。 前言住无住处

    第一篇《金刚经》的相关知识
    一、《金刚经》的译本
    二、经题略说
    三、译者介绍

    第二篇经文的学习与思考
    法会因由分第一
    (一)如是我闻
    (二)祗树给孤独园
    (三)大比丘
    (四)还至本处
    (五)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一)长老须菩提
    (二)善护念诸菩萨
    (三)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当为汝说
    (五)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大乘正宗分第三
    (一)一切众生之类
    (二)我皆令入
    (三)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妙行无住分第四
    (一)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二)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一)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二)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稀有分第六
    (一)持戒修福者
    (二)如来悉知悉见
    (三)以是义故
    无得无说分第七
    (一)如我解佛所说义
    (二)非法非非法
    (三)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二)其福胜彼
    (三)从此经出
    一相无相分第九
    ……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应如是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作如是观

    结束语
  •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的代表性经典,是传人中土的大量佛典中译出时间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
      南怀瑾先生说:“《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它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自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译出《金刚经》的1600余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汇入到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血液中,超越了佛教本身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学习《金刚经》,一方面是要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力图还原其作为佛教经典所蕴藏的深刻的修行证道义涵,以期契人《金则经》的究竟之义。包括儒家等经典在内,任何经典的学习只有还原它本身的真实义涵,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才能散发出纯净、纯粹的光芒而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说般若类经典。《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般若经典,乃是指导众生修行成佛的经典,是一切菩萨修行,走向觉悟、实现解脱、趣向圆满究竟成佛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这是《金刚经》及诸般若类经典于佛教的重大意义所在,不可或缺,无可替代。能于般若经典中准确把握住诸佛所依的成佛之路,是一切学人的根本目的和切实需求。
      《金刚经》在中土传播的1600余年,各类注疏、释义,汗牛充栋,精彩纷呈。一者,可见其重要,也可见大家之喜爱;二者,可见其法义深邃,非一二之述可定芸芸众生之意。言其重要,乃因诸佛之所依;言众喜爱,乃因译本言辞优美,信、达、雅具备,朗朗上口,这也是一切优秀经典广为传世的重要条件之一;言其法义深邃,实在是深不可测、妙不可言。非真实悟入者,难窥一斑,更多的只能于其文字表义而作种种思维臆想。可以说,各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金刚经》注解。魅力无穷,引人人胜。
      1300多年前,24岁的岭南青年惠能(638-713),于客栈卖柴,见一客人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意顿觉启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日金刚经”,惠能得知湖北黄梅五祖在东山主化,客人告诉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于是辞别老母亲,投奔东山弘忍大师。到了东山在磨坊干了八个月苦力后,惠能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得五祖所器。是夜三更时分,惠能人五祖祖室,“祖以袈裟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惠能因此开悟得五祖印可,遂将禅宗祖师之位传给了惠能,惠能就此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而此时的惠能尚是白衣之身。由此可见,《金刚经》与中国禅宗一脉有着多么密切的法缘关系。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惠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义到底是什么?惠能又悟到了什么?1300余年来,读过《金刚经》的人不计其数,了解惠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的人也不计其数,那么,我们为什么没能在读诵《金刚经》时言下大悟呢?这其中有着非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人们通常认为,《金刚经》重在言“扫相破执”、“无相无住”,意思是说,通过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要成就无上觉智,就得破除一切执着,扫除一切法相,而认识实相。所谓实相,乃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有以般若观照实相,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态度,才能认识真相,等等。
      这些关于《金刚经》的知见,的确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却无法道出般若的真实义涵,更无法显现出般若智慧。“飞鸟不识归时路,误将云峰当山峰”。“以般若观照实相”,那么什么是般若呢?般若是如何产生的呢?什么又是实相呢?如果实相就是所谓“空”的话,佛法不就是重重否定而终归于空了吗?显然这不符合佛法教义。
      如果《金刚经》所言,只是为了扫相破执的话,法会当机者,以须菩提为代表的“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有谁还没有实现扫相破执呢?惠能夜人五祖祖室前,如果没有实现扫相破执的话,能作出那样的偈语吗?显然,扫相破执,并不是《金刚经》的主旨。
  • 作者简介:
      齐云鹿,笔名摆渡老人。江苏涟水人,现居南京。自1991年起自学佛学,拜读佛典,辑成学习心得。
      著有《摆渡随想》、《心经微言》、《坛经大义》、《药师经中无尽药》、《十二因缘浅说》、《维摩诘经无尽意》等书。
  • 目录:
    前言住无住处

    第一篇《金刚经》的相关知识
    一、《金刚经》的译本
    二、经题略说
    三、译者介绍

    第二篇经文的学习与思考
    法会因由分第一
    (一)如是我闻
    (二)祗树给孤独园
    (三)大比丘
    (四)还至本处
    (五)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一)长老须菩提
    (二)善护念诸菩萨
    (三)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四)当为汝说
    (五)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大乘正宗分第三
    (一)一切众生之类
    (二)我皆令入
    (三)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妙行无住分第四
    (一)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二)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一)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二)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稀有分第六
    (一)持戒修福者
    (二)如来悉知悉见
    (三)以是义故
    无得无说分第七
    (一)如我解佛所说义
    (二)非法非非法
    (三)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二)其福胜彼
    (三)从此经出
    一相无相分第九
    ……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应如是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作如是观

    结束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宗通箋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平装繁体竖排)
曾凤仪 撰;张培锋 笺注
金刚经义趣
金刚石半导体器件前沿技术
张金风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观行(上下)
齐云鹿 编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 著
金刚经义趣
金刚石膜粒子探测器材料
夏义本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结
顾乐生 著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心经(梵汉对照合集)
于晓非 编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
赵熊 著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集注校笺
[明]朱棣;李小荣;卢翠琬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国学经典典藏版全本布面精装
[后秦]鸠摩罗什、田茂志 译
金刚经义趣
金刚石膜的应用与抛光技术
苑泽伟
金刚经义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一法师 书写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金刚经义趣
金刚经观行(上下)
齐云鹿 编
金刚经义趣
草堂随笔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最上乘论探骊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维摩诘经无尽意(套装上中下册)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药师经中无尽药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心经微言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坛经大义
齐云鹿 著
金刚经义趣
摆渡随想
齐云鹿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