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511734679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本书主要探讨社区治理的微循环何以可能和居民如何转变为公民。第二章,首先立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揭示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为后面四微机制的论述做好铺垫。第三章,重点阐述社区治理主体面临的三重困境、原因及其影响。第四章,从调整政府和居委会权力结构入手,通过多重赋权增能,摆脱社区治理的三重困境,促进社区居民向社区公民的转变。结合以上理论,第五章,进行实证的分析。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中,找出了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即居民从自助到助人,再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而促使社区居民转变为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公共精神、公共责任的公民。第六章,从上文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中,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四微机制。 刘晓丽,女,河南许昌人,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现在工作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1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1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7 
    四、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23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1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47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历程  50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50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轨迹  61 
    三、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演变过程  73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78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  78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原因  97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影响  104 
      
    第四章 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公民: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中的 
    多重赋权  110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110 
    二、政府赋权给社区居委会和居民  113 
    三、社区工作者赋权给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  115 
    四、治理主体的增能  116 
    第五章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案例分析: 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  143 
    一、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 月半弯单亲妈妈之家公益服务项目  143 
    二、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 “我爱我楼” 门栋自管组公益服务 
    项目  159 
    三、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 老“外” 缘圈志愿协会公益服务 
    项目  173 
    第六章 社区治理的微循环: 四微机制  190 
    一、微群体: 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组织基础  191 
    二、微项目: 居民参与生成的诱因和支撑  196 
    三、微社团: 社区公民生成的载体  209 
    四、微自治: 社区公民生成的目标  211 
    第七章 基本结论和讨论  214 
    一、基本结论  214 
    二、两个讨论  220 
    附录一 HB 省社区负担专项调查清单列表  225 
    附录二 社区工作者实务能力训练课程表  255 
    附录三 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3311” 工作模式相关制度及三字经 
    等作品摘选  258 
    参考文献  273 
    后 记  295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社区治理的微循环何以可能和居民如何转变为公民。第二章,首先立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揭示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为后面四微机制的论述做好铺垫。第三章,重点阐述社区治理主体面临的三重困境、原因及其影响。第四章,从调整政府和居委会权力结构入手,通过多重赋权增能,摆脱社区治理的三重困境,促进社区居民向社区公民的转变。结合以上理论,第五章,进行实证的分析。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中,找出了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即居民从自助到助人,再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而促使社区居民转变为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公共精神、公共责任的公民。第六章,从上文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中,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四微机制。
  • 作者简介:
    刘晓丽,女,河南许昌人,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现在工作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1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1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7 
    四、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23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1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47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历程  50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50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轨迹  61 
    三、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演变过程  73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78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  78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原因  97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影响  104 
      
    第四章 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公民: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中的 
    多重赋权  110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110 
    二、政府赋权给社区居委会和居民  113 
    三、社区工作者赋权给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  115 
    四、治理主体的增能  116 
    第五章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案例分析: 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  143 
    一、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 月半弯单亲妈妈之家公益服务项目  143 
    二、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 “我爱我楼” 门栋自管组公益服务 
    项目  159 
    三、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 老“外” 缘圈志愿协会公益服务 
    项目  173 
    第六章 社区治理的微循环: 四微机制  190 
    一、微群体: 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组织基础  191 
    二、微项目: 居民参与生成的诱因和支撑  196 
    三、微社团: 社区公民生成的载体  209 
    四、微自治: 社区公民生成的目标  211 
    第七章 基本结论和讨论  214 
    一、基本结论  214 
    二、两个讨论  220 
    附录一 HB 省社区负担专项调查清单列表  225 
    附录二 社区工作者实务能力训练课程表  255 
    附录三 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3311” 工作模式相关制度及三字经 
    等作品摘选  258 
    参考文献  273 
    后 记  295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湛江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系统构建
刘晓丽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刘晓丽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刘晓丽,谷莹莹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船舶动力装置生产设计
刘晓丽、吴璇璇 编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建筑工程经济(第二版)
刘晓丽;谷莹莹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
刘晓丽、戴武、吴璇璇 编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第3版)
刘晓丽、齐亚丽 编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第3版)
刘晓丽、赵红、刘志红 编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钱学森与相似论研究访谈
刘晓丽 著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刘晓丽;谷莹莹;尚华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当代山西70年口述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山西发展丛书
刘晓丽 著;杨茂林 编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1950年的中国妇女
刘晓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