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3
版次: 1
ISBN: 9787309128802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3页
字数: 22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9人买过
  •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从历史文献、话语文本等研究对象出发,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努力谋求国际话语权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国际话语权的理论内涵和对于中国消除和平发展外部阻碍的意义,从而论证了国际话语权思想的价值所在。该书紧扣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联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军事领域探索国际话语表述的实践,尝试排列权力结构和动态语境中的若干要素,深入剖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背后成因,指出国际话语权力构建是扩展趋势和转化趋势的统一。   吴贤军,福建福州人。1982年12月生,副教授、博士,就职于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担任助理编导。主编《企业公关》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撰写著作《生态公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上取得一等奖、二等奖、总决赛铜奖;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本书涉及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分析与理论来源
    第一节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一、话语与话语权研究
    二、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及辨析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国际关系思想和话语学说
    二、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理论
    三、习近平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新思想
    四、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相关理论借鉴

    第二章 中国和平发展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和平发展的外部挑战亟待话语权构建
    一、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关系的复杂调整
    二、政治多极化下意识形态斗争依旧激烈
    三、区域集团化下周边安全形势日趋紧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盛巩固需要话语权构建
    一、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兴起与话语权
    二、20世纪初俄共(布)党的两条话语战线
    三、二战以来社会主义阵营内外的话语之争
    第三节 竞争崛起产生的分歧管控依赖话语权构建
    一、改变中国国际舆论地位的有效手段
    二、促进中国国家利益拓展的合理途径
    三、对倡导世界和平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积极诠释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毛泽东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一、基于共产国际关系的中共早期话语权实践
    二、抗日时期国际统一战线中的话语权探索
    三、建国后毛泽东主动定位国际话语的尝试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一、邓小平维护独立自主的实践
    二、邓小平塑造国际合作形象的实践
    三、邓小平国际话语实践的几点启示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共领导人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
    一、江泽民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二、胡锦涛构建国际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
    三、习近平开创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新起点

    第四章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现实态势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五大领域构成
    一、国际政治话语权态势
    二、国际经济话语权态势
    三、国际文化话语权态势
    四、国际生态话语权态势
    五、国际军事话语权态势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扩展任务
    一、话语权要呈现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二、话语权要突破既有层次实现递进
    第三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转化任务
    一、对话语权要分清不同场景,灵活变换
    二、话语权要克制和平衡正反作用力
    三、话语权要实现国内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双向涵化

    第五章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要素结构及薄弱环节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双元结构分析
    一、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静态结构
    二、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动态结构
    三、从习近平外交演讲看如何实现静态与动态结构的转换
    第二节 从话语权的基础构建看形象认知单一
    一、对于文化中国形象认知的调研分析(2007年)
    二、2013年对于中国人形象认知的调研分析
    三、对于两份调研报告的比较总结
    第三节 从话语权的战术构建看议题生产匮乏
    一、中国外宣议程与西方关注议题的异同比较
    二、中国话语议题生产的外在劣势
    第四节 从话语权的战略构建看组织建设的不足
    一、中国政府组织的国际参与能力低
    二、中国媒介组织的国际报道思维陈旧
    三、中国企业组织的国际制度应变慢
    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合作程度浅

    第六章 完善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原则与路径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应遵守的原则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二、充分阐述“中国梦”的原则
    三、勇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原则
    四、秉承“韬光养晦”方针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应强化的机制路径
    一、形成大国对话与博弈的常态机制
    二、开辟制度创新与安排的供给机制
    三、推动多层次全球治理的合作机制
    第三节 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应采取的措施路径
    一、深化地缘政治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二、塑造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
    三、重视与话语权内容相关的人才和智库培育
    四、促进民间公共外交的合理对接
    五、加强中国国际传播平台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从历史文献、话语文本等研究对象出发,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努力谋求国际话语权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国际话语权的理论内涵和对于中国消除和平发展外部阻碍的意义,从而论证了国际话语权思想的价值所在。该书紧扣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联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军事领域探索国际话语表述的实践,尝试排列权力结构和动态语境中的若干要素,深入剖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背后成因,指出国际话语权力构建是扩展趋势和转化趋势的统一。
  • 作者简介:
      吴贤军,福建福州人。1982年12月生,副教授、博士,就职于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担任助理编导。主编《企业公关》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撰写著作《生态公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上取得一等奖、二等奖、总决赛铜奖;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 目录: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本书涉及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分析与理论来源
    第一节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一、话语与话语权研究
    二、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及辨析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国际关系思想和话语学说
    二、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理论
    三、习近平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新思想
    四、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相关理论借鉴

    第二章 中国和平发展背景下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和平发展的外部挑战亟待话语权构建
    一、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关系的复杂调整
    二、政治多极化下意识形态斗争依旧激烈
    三、区域集团化下周边安全形势日趋紧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盛巩固需要话语权构建
    一、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兴起与话语权
    二、20世纪初俄共(布)党的两条话语战线
    三、二战以来社会主义阵营内外的话语之争
    第三节 竞争崛起产生的分歧管控依赖话语权构建
    一、改变中国国际舆论地位的有效手段
    二、促进中国国家利益拓展的合理途径
    三、对倡导世界和平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积极诠释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毛泽东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一、基于共产国际关系的中共早期话语权实践
    二、抗日时期国际统一战线中的话语权探索
    三、建国后毛泽东主动定位国际话语的尝试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一、邓小平维护独立自主的实践
    二、邓小平塑造国际合作形象的实践
    三、邓小平国际话语实践的几点启示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共领导人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进程
    一、江泽民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及启示
    二、胡锦涛构建国际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
    三、习近平开创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新起点

    第四章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现实态势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五大领域构成
    一、国际政治话语权态势
    二、国际经济话语权态势
    三、国际文化话语权态势
    四、国际生态话语权态势
    五、国际军事话语权态势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扩展任务
    一、话语权要呈现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二、话语权要突破既有层次实现递进
    第三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转化任务
    一、对话语权要分清不同场景,灵活变换
    二、话语权要克制和平衡正反作用力
    三、话语权要实现国内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双向涵化

    第五章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要素结构及薄弱环节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双元结构分析
    一、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静态结构
    二、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动态结构
    三、从习近平外交演讲看如何实现静态与动态结构的转换
    第二节 从话语权的基础构建看形象认知单一
    一、对于文化中国形象认知的调研分析(2007年)
    二、2013年对于中国人形象认知的调研分析
    三、对于两份调研报告的比较总结
    第三节 从话语权的战术构建看议题生产匮乏
    一、中国外宣议程与西方关注议题的异同比较
    二、中国话语议题生产的外在劣势
    第四节 从话语权的战略构建看组织建设的不足
    一、中国政府组织的国际参与能力低
    二、中国媒介组织的国际报道思维陈旧
    三、中国企业组织的国际制度应变慢
    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合作程度浅

    第六章 完善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原则与路径
    第一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应遵守的原则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二、充分阐述“中国梦”的原则
    三、勇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原则
    四、秉承“韬光养晦”方针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应强化的机制路径
    一、形成大国对话与博弈的常态机制
    二、开辟制度创新与安排的供给机制
    三、推动多层次全球治理的合作机制
    第三节 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应采取的措施路径
    一、深化地缘政治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二、塑造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
    三、重视与话语权内容相关的人才和智库培育
    四、促进民间公共外交的合理对接
    五、加强中国国际传播平台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
生态公关
吴贤军 编
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理论、现状和路径
企业公关
吴贤军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