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研究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4
版次: 1
ISBN: 9787520103183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本书讲了一个学术版的故事,其在一定理论框架下的叙事,呈现了一个由个人发起的非营利组织—— W 组织(致力于西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从酝酿、诞生、发育、成长,到*后实现正式化的完整过程。 尚立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师。2009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访学一年。201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社区发展和家庭教育及非营利组织研究。近年来参与中宣部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课题等。1998~2003年,为了考察基础教育,尚立富博士曾骑自行车或徒步走访了全国22个省、直辖市,行程9万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上百家媒体报道。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 研究非营利组织的意义
        二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现状与发展机遇
        三 选择西部阳光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关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研究的述评
        二 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研究的述评
        三 关于非营利组织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非营利组织
        二 草根非营利组织
        三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
        四 组织发展模式
        五 组织环境、一般环境、人
        六 目标群体与目标群体环境
        七 合法性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案例简介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
        五 研究逻辑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不足
    第二章 西部阳光的发起及“起跳”之前
      第一节 西部阳光发起前的外部环境
        一 西部阳光发起之前的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
        二 目标群体的生存环境及其状况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三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业的组织群落环境
      第二节 “人”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一 发起人的自身经历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二 主要参与者的参与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第三节 新“组织”起来的西部阳光:非正式运作及特点
        一 组织价值追求和目标建立
        二 组织结构和管理非正式特征
        三 非正式的沟通与决策过程
        四 成本约束下西部阳光的运作
      第四节 西部阳光与组织环境的互动方式及效果
        一 对政策环境的利用
        二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一:直接与社会公众互动
        三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二:充分与媒体互动
        四 初期资源获取的过程
      第五节 “起跳”之前的困境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西部阳光的“一级跳”:获取行政合法性
      第一节 西部阳光“一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目标群体环境与西部阳光工作环境的关系
        三 非营利组织行业生态环境与西部阳光“一级跳”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一级跳”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第三节 “一级跳”后西部阳光目标和结构变化:提升对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一 组织目标具体化
        二 组织结构的正式化趋向
      第四节 组织成员分工的正式化趋向
        一 管理者决策过程的正式化趋向
        二 组织成员更替与分工细化
        三 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显现
        四 项目设计与组织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一级跳”后西部阳光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一 与政府互动的方式和技巧
        二 与媒体互动:战略更明晰,提升社会合法性
        三 加强同社会公众互动及可持续关系“网络”的拓展
        四 加强同其他组织的关系:获取资源并拓展网络
      第六节 “一级跳”后的困境
        一 组织身份的困境
        二 组织管理方式的困境
      第七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西部阳光“二级跳”:转变为基金会
      第一节 西部阳光“二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目标群体的教育环境与西部阳光的具体工作环境的关系
        三 政策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转变为基金会的关系
        四 非营利组织行业生态变化与西部阳光“二级跳”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跳级”为基金会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一 争取转变为基金会的原因
        二 西部阳光社会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的关系
        三 “变通”破解行政合法的“双重管理”要求
      第三节 “二级跳”后的目标和结构的变化:对制度环境的妥协及现实操作
        一 组织目标的变化:对制度环境的妥协与现实操作
        二 制度环境下西部阳光的“正式化”结构框架
      第四节 “二级跳”后西部阳光的运作
        一 组织发展理性化与内部分工科层化
        二 决策程序的变化:治理权和管理权博弈显现
        三 项目设计与组织技术的理性化发展
      第五节 “二级跳”后西部阳光与环境互动技术
        一 与政府合作的技术
        二 媒体战略技术提升:由简单宣传到创建品牌意识
        三 探索非营利组织参与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技术
        四 获取资源的技术创新
      第六节 “二级跳”后的困境
        一 成员心态和需求的变化与组织发展速度失调
        二 管理技能与机构发展速度失调
        三 治理权和管理权的冲突
      第七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西部阳光“三级跳”:组织正式化变革
      第一节 西部阳光“三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目标群体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具体工作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三 非营利组织行业发展与西部阳光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三级跳”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一 “三级跳”的原因
        二 “三级跳”的过程
      第三节 组织运作方式的“跳级”
        一 组织目标的“跳级”
        二 组织结构正式化的“跳级”
        三 决策程序的“跳级”:理事会治理权下的职业化管理
        四 管理方式的“跳级”:减少对非正式结构的依赖
      第四节 “三级跳”后与外部环境互动技术变化
        一 与政府合作方式更为广泛
        二 对媒体互动战略的继承与拓展
        三 与企业合作战略的全面拓展
        四 加深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五 全面深化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
        六 品牌效应产生对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 “三级跳”后的困境与挑战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 内容简介:
    本书讲了一个学术版的故事,其在一定理论框架下的叙事,呈现了一个由个人发起的非营利组织—— W 组织(致力于西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从酝酿、诞生、发育、成长,到*后实现正式化的完整过程。
  • 作者简介:
    尚立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师。2009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访学一年。201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社区发展和家庭教育及非营利组织研究。近年来参与中宣部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课题等。1998~2003年,为了考察基础教育,尚立富博士曾骑自行车或徒步走访了全国22个省、直辖市,行程9万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上百家媒体报道。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 研究非营利组织的意义
        二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现状与发展机遇
        三 选择西部阳光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关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研究的述评
        二 关于人与组织关系研究的述评
        三 关于非营利组织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非营利组织
        二 草根非营利组织
        三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
        四 组织发展模式
        五 组织环境、一般环境、人
        六 目标群体与目标群体环境
        七 合法性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案例简介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过程
        五 研究逻辑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不足
    第二章 西部阳光的发起及“起跳”之前
      第一节 西部阳光发起前的外部环境
        一 西部阳光发起之前的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
        二 目标群体的生存环境及其状况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三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业的组织群落环境
      第二节 “人”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一 发起人的自身经历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二 主要参与者的参与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第三节 新“组织”起来的西部阳光:非正式运作及特点
        一 组织价值追求和目标建立
        二 组织结构和管理非正式特征
        三 非正式的沟通与决策过程
        四 成本约束下西部阳光的运作
      第四节 西部阳光与组织环境的互动方式及效果
        一 对政策环境的利用
        二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一:直接与社会公众互动
        三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二:充分与媒体互动
        四 初期资源获取的过程
      第五节 “起跳”之前的困境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西部阳光的“一级跳”:获取行政合法性
      第一节 西部阳光“一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目标群体环境与西部阳光工作环境的关系
        三 非营利组织行业生态环境与西部阳光“一级跳”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一级跳”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第三节 “一级跳”后西部阳光目标和结构变化:提升对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一 组织目标具体化
        二 组织结构的正式化趋向
      第四节 组织成员分工的正式化趋向
        一 管理者决策过程的正式化趋向
        二 组织成员更替与分工细化
        三 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显现
        四 项目设计与组织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一级跳”后西部阳光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一 与政府互动的方式和技巧
        二 与媒体互动:战略更明晰,提升社会合法性
        三 加强同社会公众互动及可持续关系“网络”的拓展
        四 加强同其他组织的关系:获取资源并拓展网络
      第六节 “一级跳”后的困境
        一 组织身份的困境
        二 组织管理方式的困境
      第七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西部阳光“二级跳”:转变为基金会
      第一节 西部阳光“二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目标群体的教育环境与西部阳光的具体工作环境的关系
        三 政策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转变为基金会的关系
        四 非营利组织行业生态变化与西部阳光“二级跳”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跳级”为基金会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一 争取转变为基金会的原因
        二 西部阳光社会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的关系
        三 “变通”破解行政合法的“双重管理”要求
      第三节 “二级跳”后的目标和结构的变化:对制度环境的妥协及现实操作
        一 组织目标的变化:对制度环境的妥协与现实操作
        二 制度环境下西部阳光的“正式化”结构框架
      第四节 “二级跳”后西部阳光的运作
        一 组织发展理性化与内部分工科层化
        二 决策程序的变化:治理权和管理权博弈显现
        三 项目设计与组织技术的理性化发展
      第五节 “二级跳”后西部阳光与环境互动技术
        一 与政府合作的技术
        二 媒体战略技术提升:由简单宣传到创建品牌意识
        三 探索非营利组织参与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技术
        四 获取资源的技术创新
      第六节 “二级跳”后的困境
        一 成员心态和需求的变化与组织发展速度失调
        二 管理技能与机构发展速度失调
        三 治理权和管理权的冲突
      第七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西部阳光“三级跳”:组织正式化变革
      第一节 西部阳光“三级跳”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 目标群体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二 具体工作环境的变化与西部阳光的关系
        三 非营利组织行业发展与西部阳光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西部阳光“三级跳”的原因及成功过程
        一 “三级跳”的原因
        二 “三级跳”的过程
      第三节 组织运作方式的“跳级”
        一 组织目标的“跳级”
        二 组织结构正式化的“跳级”
        三 决策程序的“跳级”:理事会治理权下的职业化管理
        四 管理方式的“跳级”:减少对非正式结构的依赖
      第四节 “三级跳”后与外部环境互动技术变化
        一 与政府合作方式更为广泛
        二 对媒体互动战略的继承与拓展
        三 与企业合作战略的全面拓展
        四 加深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五 全面深化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
        六 品牌效应产生对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 “三级跳”后的困境与挑战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