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命哲学研究

庄子生命哲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01020049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27人买过
  •   庄子生命哲学主要是将生命个体置于宇宙万物和自然生态之中加以整体关切,并把生命个体心灵或精神融入其中。
      《庄子生命哲学研究》指出,庄子生命哲学有其内在的逻辑形式和理论体系,道、德是生命的根源,生命的本性既是根源于道、德而生成的“终点”,又是通过生命的修养而返归于道、德的“起点”,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庄子生命哲学研究》认为,生命本性丧失所带来的不幸的生命境遇,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重建,而化解不幸的生命境遇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则需要生命个体的修养进而复性、返德、体道,这正是庄子生命哲学给予我们的启示。   经纶,安徽金寨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在《中国哲学史》、《中州学刊》、《心理学探新》、《深圳大学学报》、《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其中部分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摘。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生命的根源
    第一节 道与德:生命的根源
    第二节 气与化:生命的构成与机制
    第三节 通与和:生命生成的条件与基础
    第四节 形与神:生命的生理结构

    第二章 生命的本性
    第一节 本性的地位
    第二节 本性的特征
    第三节 本性的内涵
    第四节 本性的丧失

    第三章 生命的境遇
    第一节 故与命
    第二节 死与生
    第三节 梦与觉
    第四节 刑与解
    第五节 累与休

    第四章 生命的价值
    第一节 生命价值的依据与建构
    第二节 保身、全生与尽年
    第三节 养亲、事君与均调天下
    第四节 善、美、乐与真

    第五章 生命的修养
    第一节 成和之修
    第二节 无为之为
    第三节 以道观之
    第四节 养生
    第五节 性修反德
    第六节 反其真

    第六章 生命的理想境界
    第一节 理想境界
    第二节 理想境界的超升
    第三节 理想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庄子生命哲学主要是将生命个体置于宇宙万物和自然生态之中加以整体关切,并把生命个体心灵或精神融入其中。
      《庄子生命哲学研究》指出,庄子生命哲学有其内在的逻辑形式和理论体系,道、德是生命的根源,生命的本性既是根源于道、德而生成的“终点”,又是通过生命的修养而返归于道、德的“起点”,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庄子生命哲学研究》认为,生命本性丧失所带来的不幸的生命境遇,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重建,而化解不幸的生命境遇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则需要生命个体的修养进而复性、返德、体道,这正是庄子生命哲学给予我们的启示。
  • 作者简介:
      经纶,安徽金寨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在《中国哲学史》、《中州学刊》、《心理学探新》、《深圳大学学报》、《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其中部分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摘。
  •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生命的根源
    第一节 道与德:生命的根源
    第二节 气与化:生命的构成与机制
    第三节 通与和:生命生成的条件与基础
    第四节 形与神:生命的生理结构

    第二章 生命的本性
    第一节 本性的地位
    第二节 本性的特征
    第三节 本性的内涵
    第四节 本性的丧失

    第三章 生命的境遇
    第一节 故与命
    第二节 死与生
    第三节 梦与觉
    第四节 刑与解
    第五节 累与休

    第四章 生命的价值
    第一节 生命价值的依据与建构
    第二节 保身、全生与尽年
    第三节 养亲、事君与均调天下
    第四节 善、美、乐与真

    第五章 生命的修养
    第一节 成和之修
    第二节 无为之为
    第三节 以道观之
    第四节 养生
    第五节 性修反德
    第六节 反其真

    第六章 生命的理想境界
    第一节 理想境界
    第二节 理想境界的超升
    第三节 理想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