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

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6
版次: 1
ISBN: 9787565209789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9页
字数: 25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首先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功能和语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现代汉语动词,发掘现代汉语中表达或表现人类认知过程的动词。其次,从构式角度出发出发,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研究三类与认知相关的句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背景
    1.1 认知主义思潮的发展
    1.2 构式语法理论的提出
    1.3 动词研究的意义
    1.4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及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2.1 认知类动词研究综述
    2.2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
    3.1 本书的研究内容
    3.2 本书的研究意义
    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认知类动词研究
    第一节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
    1.1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依据
    1.2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标准
    1.3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的内部差异
    2.1 必须在下面两种格式中使用
    2.2 至少可以在下面的两个格式中做谓语
    2.3 可以在下列一种格式中做谓语
    2.4 小结
    第三节 认知类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3.1 认知类动词1
    3.2 认知类动词2
    3.3 认知类动词2
    3.4 小结

    第三章 认知类动词的下位分类
    第一节 认知类动词1的下位分类
    1.1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的句法特征
    1.2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构成的谓语句的句法分析
    1.3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构成的谓语句的语义分析
    1.4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2的下位分类
    2.1 叙实性认知类动词2
    2.2 非叙实性认知类动词2
    2.3 小结
    第三节 认知类动词。的下位分类
    3.1 述说类
    3.2 褒贬类
    3.3 小结

    第四章 认知类构式“V+个+明白”研究
    第一节 “V+个+明白”的语义分析
    1.1 “V+个+明白”的构式意义
    1.2 构式“V+个+明白”中动词V的语义类型
    1.3 小结
    第二节 “V+个+明白”与“V+得+明白”的对比分析
    2.1 有界与无界
    2.2 结果性与状态性
    2.3 未然性与已然性
    2.4 差异列表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能动获知义句式研究
    第一节 重叠式后面的“看”的句法语义功能
    1.1 “看”的研究概况
    1.2 “看”的语法意义和功能
    1.3 小结
    第二节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
    2.1 S+VV+看,X
    2.2 X,S+VV+看
    2.3 S+VV+看
    2.4 S+VV,看X2
    2.5 S+VV+(看),就知道
    第三节 能动获知义旬式的语义分析
    3.1 能动获知义句式1的句式义分析
    3.2 能动获知义句式2的句式义分析’
    3.3 小结
    第四节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功能分析
    4.1 说话者自己获取信息
    4.2 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并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后验证此信息
    4.3 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获得更多的信息
    4.4 说话者让听话者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说话者通过此动作过程获得信息
    4.5 说话者让听话者通过一定的动作传递信息,说话者获得并验证此信息
    4.6 小结

    附一 认知类构式“S+不是+X+的”的句式语义及焦点指派分析
    第一节 从事件句到事态句的派生过程
    第二节 否定事态句的焦点指派规律
    2.1 关于焦点问题的研究
    2.2 “S+不是+x+的”的全句焦点和否定焦点
    第三节 “S+不是+X+的”否定辖域内的焦点指派规律
    3.1 “S+不是+X+的”的表层结构的焦点指派分析
    3.2 “S+不是+X+的”的深层结构的焦点指派分析
    3.3 小结
    第四节 否定事态句的焦点特征和句式意义
    4.1 否定事态句中否定焦点的特征
    4.2 否定事态句的句式意义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二认知类动词词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首先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功能和语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现代汉语动词,发掘现代汉语中表达或表现人类认知过程的动词。其次,从构式角度出发出发,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研究三类与认知相关的句式。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背景
    1.1 认知主义思潮的发展
    1.2 构式语法理论的提出
    1.3 动词研究的意义
    1.4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及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2.1 认知类动词研究综述
    2.2 “构式语法”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
    3.1 本书的研究内容
    3.2 本书的研究意义
    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认知类动词研究
    第一节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
    1.1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依据
    1.2 认知类动词的界定标准
    1.3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的内部差异
    2.1 必须在下面两种格式中使用
    2.2 至少可以在下面的两个格式中做谓语
    2.3 可以在下列一种格式中做谓语
    2.4 小结
    第三节 认知类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3.1 认知类动词1
    3.2 认知类动词2
    3.3 认知类动词2
    3.4 小结

    第三章 认知类动词的下位分类
    第一节 认知类动词1的下位分类
    1.1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的句法特征
    1.2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构成的谓语句的句法分析
    1.3 特殊的认知类动词1构成的谓语句的语义分析
    1.4 小结
    第二节 认知类动词2的下位分类
    2.1 叙实性认知类动词2
    2.2 非叙实性认知类动词2
    2.3 小结
    第三节 认知类动词。的下位分类
    3.1 述说类
    3.2 褒贬类
    3.3 小结

    第四章 认知类构式“V+个+明白”研究
    第一节 “V+个+明白”的语义分析
    1.1 “V+个+明白”的构式意义
    1.2 构式“V+个+明白”中动词V的语义类型
    1.3 小结
    第二节 “V+个+明白”与“V+得+明白”的对比分析
    2.1 有界与无界
    2.2 结果性与状态性
    2.3 未然性与已然性
    2.4 差异列表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能动获知义句式研究
    第一节 重叠式后面的“看”的句法语义功能
    1.1 “看”的研究概况
    1.2 “看”的语法意义和功能
    1.3 小结
    第二节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结构分析
    2.1 S+VV+看,X
    2.2 X,S+VV+看
    2.3 S+VV+看
    2.4 S+VV,看X2
    2.5 S+VV+(看),就知道
    第三节 能动获知义旬式的语义分析
    3.1 能动获知义句式1的句式义分析
    3.2 能动获知义句式2的句式义分析’
    3.3 小结
    第四节 能动获知义句式的功能分析
    4.1 说话者自己获取信息
    4.2 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并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后验证此信息
    4.3 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让对方通过一定的动作过程获得更多的信息
    4.4 说话者让听话者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说话者通过此动作过程获得信息
    4.5 说话者让听话者通过一定的动作传递信息,说话者获得并验证此信息
    4.6 小结

    附一 认知类构式“S+不是+X+的”的句式语义及焦点指派分析
    第一节 从事件句到事态句的派生过程
    第二节 否定事态句的焦点指派规律
    2.1 关于焦点问题的研究
    2.2 “S+不是+x+的”的全句焦点和否定焦点
    第三节 “S+不是+X+的”否定辖域内的焦点指派规律
    3.1 “S+不是+X+的”的表层结构的焦点指派分析
    3.2 “S+不是+X+的”的深层结构的焦点指派分析
    3.3 小结
    第四节 否定事态句的焦点特征和句式意义
    4.1 否定事态句中否定焦点的特征
    4.2 否定事态句的句式意义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二认知类动词词表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