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1
版次: 1
ISBN: 9787305233166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9页
分类: 自然科学
2人买过
  • 本书从诠释学视角对四部中国科技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墨子》《淮南子》《梦溪笔谈》)的英译本进行分析,从中国科技典籍的本体根源性范畴、本体属性、文本特征、科技方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科技典籍与当代科技样式的异同,比较、分析和描写不同译者对该类文献的翻译和诠释,既分析研究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诠释的因素,又描述归纳译者翻译此类文献时采用的诠释策略,为此类文本的译介与传播提供有益借鉴。当下,国家大力助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构建有中国特质的古代科技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十分有必要对中国科技典籍展开翻译、诠释、叙事、出版、传播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本书可为译介和诠释中国科技典籍提供借鉴,促进对此类文献的海外传播,从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同其他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互动,并最终实现不同科技范式“互译、互释、互通、互益”的目标。 刘性峰,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翻译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理事会理事,曲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及校级项目6项,出版译著1部。研究领域为典籍英译、翻译学、术语翻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综述
      2.3  本研究所选语料翻译综述
      2.4  现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2.5  小结
    第三章  诠释学与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耦合
      3.1  引言
      3.2  诠释学:理解与解释的科学
      3.3  诠释学与翻译学的耦合
      3.4  本研究依据的诠释学理论
      3.5  本研究之诠释学框架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本体论维度
      4.1  引言
      4.2  本体论概念
      4.3  中国科技典籍本体研究
      4.4  中国科技典籍本体英译诠释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认识论维度
      5.1  引言
      5.2  本研究之认识论概念
      5.3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的客体
      5.4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的主体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方法论维度
      6.1  引言
      6.2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简介
      6.3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形式及其内涵
      6.4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英译诠释
      6.5  小结
    第七章  结 论
      7.1  本研究的发现
      7.2  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7.3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7.4  未来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诠释学视角对四部中国科技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墨子》《淮南子》《梦溪笔谈》)的英译本进行分析,从中国科技典籍的本体根源性范畴、本体属性、文本特征、科技方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科技典籍与当代科技样式的异同,比较、分析和描写不同译者对该类文献的翻译和诠释,既分析研究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诠释的因素,又描述归纳译者翻译此类文献时采用的诠释策略,为此类文本的译介与传播提供有益借鉴。当下,国家大力助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构建有中国特质的古代科技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十分有必要对中国科技典籍展开翻译、诠释、叙事、出版、传播等多学科的全方位研究。本书可为译介和诠释中国科技典籍提供借鉴,促进对此类文献的海外传播,从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同其他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互动,并最终实现不同科技范式“互译、互释、互通、互益”的目标。
  • 作者简介:
    刘性峰,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翻译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理事会理事,曲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及校级项目6项,出版译著1部。研究领域为典籍英译、翻译学、术语翻译。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综述
      2.3  本研究所选语料翻译综述
      2.4  现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2.5  小结
    第三章  诠释学与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耦合
      3.1  引言
      3.2  诠释学:理解与解释的科学
      3.3  诠释学与翻译学的耦合
      3.4  本研究依据的诠释学理论
      3.5  本研究之诠释学框架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本体论维度
      4.1  引言
      4.2  本体论概念
      4.3  中国科技典籍本体研究
      4.4  中国科技典籍本体英译诠释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认识论维度
      5.1  引言
      5.2  本研究之认识论概念
      5.3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的客体
      5.4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的主体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科技典籍英译诠释之方法论维度
      6.1  引言
      6.2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简介
      6.3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形式及其内涵
      6.4  中国古代科技方法英译诠释
      6.5  小结
    第七章  结 论
      7.1  本研究的发现
      7.2  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7.3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7.4  未来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与过度诠释
翁贝托·埃科 著;王宇根 译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体育精神与文化:高校团体操创编理论与实践
顾碧威 著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与人文科学——关于语言、行为与解释的论文集(新译本)(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 著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
里特尔 等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的定位和判断(解释学译丛)
鲁道夫·A. 马克瑞尔(Rudolf A. Makkreel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人性:如何用自然科学理解生命、爱与关系
姜帆 译;[英]卡米拉·庞(Camilla Pang)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与考证:中国现代史学大家的文学研究
郭士礼 严丹 著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三角:汉学、比较经学与跨文化神学的形成与互动
[法]魏明德(B. VERMANDER)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与他者的声音:重读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美]詹姆斯·里瑟尔 著;李建盛 译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建构:诠释理性批判(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德]汉斯·伦克(Hans Lenk)著 励洁丹 译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的突破:从经典诠释学到德行诠释学(诠释学文集)
傅永军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丁蔓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