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030667083
定价: 2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4页
分类: 工程技术
4人买过
  •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直接关系防洪安全、航道畅通、涉水工程运行安全、岸线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影响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系统介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 1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重要性 2 

    1.3 研究与实践历程 4 

    参考文献 7 

    *篇 河道整治基本理论 

    第2章 河道水沙运动规律 11 

    2.1 水流紊动特性 11 

    2.1.1 天然河流水流紊动观测概况 11 

    2.1.2 准定常、准平衡小偏离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14 

    2.1.3 非平衡大偏离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19 

    2.1.4 强潮非恒定、非平衡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22 

    2.1.5 紊流时均流速沿垂线的分布规律 24 

    2.2 水流阻力特性 27 

    2.3 泥沙起动规律 29 

    2.3.1 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 29 

    2.3.2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起动规律 31 

    2.4 水流挟沙能力 33 

    2.5 悬移质泥沙输移特性 34 

    2.6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移规律 35 

    2.6.1 水槽试验概况 35 

    2.6.2 水流强度对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沙率的影响 38 

    2.6.3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推移质输沙率 42 

    2.7 分汊型与弯曲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47 

    2.7.1 分汊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47 

    2.7.2 弯曲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56 

    第3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3.1 蜿蜒型与分汊型河道的形成条件 62 

    3.1.1 蜿蜒型河道形成条件 62 

    3.1.2 分汊型河道形成条件 63 

    3.2 河道冲淤变化规律 66 

    3.2.1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河道冲淤变化 66 

    3.2.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河道冲淤变化 70 

    3.2.3 河道冲淤变化趋势预测 74 

    3.3 不同河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92 

    3.3.1 顺直型河道演变规律 92 

    3.3.2 蜿蜒型河道演变规律 95 

    3.3.3 分汊型河道演变规律 97 

    3.4 河道平面形态指标与河床稳定性 107 

    3.4.1 河道平面形态指标 109 

    3.4.2 河床稳定性 113 

    第4章 近岸河床变化规律及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16 

    4.1 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16 

    4.1.1 自然条件下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16 

    4.1.2 守护条件下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21 

    4.2 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27 

    4.2.1 散粒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28 

    4.2.2 排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30 

    4.2.3 刚性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36 

    第5章 河道整治基本问题 138 

    5.1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原则、方向及主要工程措施 138 

    5.2 长江中下游河势与河势控制 140 

    5.2.1 河势与河势控制理论 140 

    5.2.2 河势控制工程治导线 141 

    5.2.3 不同河型河道的河势控制思路 142 

    参考文献 146 

    第二篇 河道整治关键技术 

    第6章 不同河型河道的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1 

    6.1 顺直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1 

    6.2 蜿蜒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4 

    6.2.1 河势控制基本参数 154 

    6.2.2 河势控制措施 155 

    6.2.3 河势控制实例 155 

    6.3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69 

    6.3.1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思路 169 

    6.3.2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参数 170 

    6.3.3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措施 173 

    6.3.4 典型河段河势控制实例 173 

    第7章 河道多目标协调综合整治 186 

    7.1 以防洪和航运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186 

    7.1.1 整治原则 186 

    7.1.2 整治措施 187 

    7.1.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193 

    7.2 以城市河段综合利用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201 

    7.2.1 整治原则 201 

    7.2.2 整治措施 202 

    7.2.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203 

    7.3 以洲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213 

    7.3.1 整治原则 213 

    7.3.2 整治措施 215 

    7.3.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220 

    7.4 “清水”冲刷条件下河道的河势控制 234 

    7.4.1 “清水”冲刷条件下沙质河床抑制冲刷技术 234 

    7.4.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河势控制 247 

    第8章 护岸工程关键技术 256 

    8.1 护岸工程布置 256 

    8.1.1 平面布置 256 

    8.1.2 断面布置 257 

    8.2 护坡工程关键技术 261 

    8.2.1 砌石护坡 261 

    8.2.2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262 

    8.2.3 生态型护坡 262 

    8.2.4 其他护坡工程 264 

    8.2.5 淤泥质岸坡的治理 264 

    8.3 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66 

    8.3.1 散粒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67 

    8.3.2 排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75 

    8.3.3 刚性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80 

    参考文献 283 

    第三篇 河道整治工程实践 

    第9章 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89 

    9.1 顺直型和弯曲型河道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89 

    9.1.1 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与效果 290 

    9.1.2 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92 

    9.1.3 下荆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实施与效果 295 

    9.1.4 下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实施与效果 298 

    9.2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312 

    9.2.1 马鞍山河段河势控制工程整治效果 312 

    9.2.2 南京新济洲河段河势控制工程整治效果 315 

    第10章 重点河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18 

    10.1 以防洪和航运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18 

    10.1.1 治理的指导思想 318 

    10.1.2 工程治理方案 319 

    10.1.3 工程实施情况 319 

    10.1.4 工程效果 320 

    10.2 以城市河段综合利用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21 

    10.2.1 武汉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1 

    10.2.2 汉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5 

    10.2.3 澄通河段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8 

    10.3 以洲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32 

    10.3.1 镇扬河段整治工程实施情况 332 

    10.3.2 工程效果 337 

    第11章 护岸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 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1 砌石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2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2 

    11.1.3 淤泥质岸坡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 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1 散粒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2 排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5 

    11.2.3 刚性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53 

    第12章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基本经验及展望 354 

    12.1 河道整治基本经验 354 

    12.1.1 对河道特性的深入认识是河道整治的基础 354 

    12.1.2 制订科学统一的河道治理规划是河道整治的前提 355 

    12.1.3 论证拟定科学可行的整治方案是河道整治成功的前提 356 

    12.1.4 整治时机是河道整治事半功倍的关键要素 357 

    12.1.5 整治工程标准也是决定河道整治成效的重要因素 358 

    12.1.6 河道整治是河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359 

    12.1.7 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河道整治水平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359 

    12.2 河道整治展望 361 

    参考文献 363
  • 内容简介: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直接关系防洪安全、航道畅通、涉水工程运行安全、岸线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影响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系统介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 1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重要性 2 

    1.3 研究与实践历程 4 

    参考文献 7 

    *篇 河道整治基本理论 

    第2章 河道水沙运动规律 11 

    2.1 水流紊动特性 11 

    2.1.1 天然河流水流紊动观测概况 11 

    2.1.2 准定常、准平衡小偏离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14 

    2.1.3 非平衡大偏离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19 

    2.1.4 强潮非恒定、非平衡水流状态的紊动特性 22 

    2.1.5 紊流时均流速沿垂线的分布规律 24 

    2.2 水流阻力特性 27 

    2.3 泥沙起动规律 29 

    2.3.1 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 29 

    2.3.2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起动规律 31 

    2.4 水流挟沙能力 33 

    2.5 悬移质泥沙输移特性 34 

    2.6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移规律 35 

    2.6.1 水槽试验概况 35 

    2.6.2 水流强度对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沙率的影响 38 

    2.6.3 不连续宽级配床沙推移质输沙率 42 

    2.7 分汊型与弯曲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47 

    2.7.1 分汊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47 

    2.7.2 弯曲型河道水沙运动特性 56 

    第3章 河道演变规律 62 

    3.1 蜿蜒型与分汊型河道的形成条件 62 

    3.1.1 蜿蜒型河道形成条件 62 

    3.1.2 分汊型河道形成条件 63 

    3.2 河道冲淤变化规律 66 

    3.2.1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河道冲淤变化 66 

    3.2.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河道冲淤变化 70 

    3.2.3 河道冲淤变化趋势预测 74 

    3.3 不同河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92 

    3.3.1 顺直型河道演变规律 92 

    3.3.2 蜿蜒型河道演变规律 95 

    3.3.3 分汊型河道演变规律 97 

    3.4 河道平面形态指标与河床稳定性 107 

    3.4.1 河道平面形态指标 109 

    3.4.2 河床稳定性 113 

    第4章 近岸河床变化规律及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16 

    4.1 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16 

    4.1.1 自然条件下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16 

    4.1.2 守护条件下近岸河床变化规律 121 

    4.2 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27 

    4.2.1 散粒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28 

    4.2.2 排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30 

    4.2.3 刚性体护岸工程破坏机理 136 

    第5章 河道整治基本问题 138 

    5.1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原则、方向及主要工程措施 138 

    5.2 长江中下游河势与河势控制 140 

    5.2.1 河势与河势控制理论 140 

    5.2.2 河势控制工程治导线 141 

    5.2.3 不同河型河道的河势控制思路 142 

    参考文献 146 

    第二篇 河道整治关键技术 

    第6章 不同河型河道的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1 

    6.1 顺直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1 

    6.2 蜿蜒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54 

    6.2.1 河势控制基本参数 154 

    6.2.2 河势控制措施 155 

    6.2.3 河势控制实例 155 

    6.3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技术 169 

    6.3.1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思路 169 

    6.3.2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关键参数 170 

    6.3.3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措施 173 

    6.3.4 典型河段河势控制实例 173 

    第7章 河道多目标协调综合整治 186 

    7.1 以防洪和航运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186 

    7.1.1 整治原则 186 

    7.1.2 整治措施 187 

    7.1.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193 

    7.2 以城市河段综合利用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201 

    7.2.1 整治原则 201 

    7.2.2 整治措施 202 

    7.2.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203 

    7.3 以洲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 213 

    7.3.1 整治原则 213 

    7.3.2 整治措施 215 

    7.3.3 典型河段整治实例 220 

    7.4 “清水”冲刷条件下河道的河势控制 234 

    7.4.1 “清水”冲刷条件下沙质河床抑制冲刷技术 234 

    7.4.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荆江河势控制 247 

    第8章 护岸工程关键技术 256 

    8.1 护岸工程布置 256 

    8.1.1 平面布置 256 

    8.1.2 断面布置 257 

    8.2 护坡工程关键技术 261 

    8.2.1 砌石护坡 261 

    8.2.2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262 

    8.2.3 生态型护坡 262 

    8.2.4 其他护坡工程 264 

    8.2.5 淤泥质岸坡的治理 264 

    8.3 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66 

    8.3.1 散粒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67 

    8.3.2 排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75 

    8.3.3 刚性体护脚工程关键技术 280 

    参考文献 283 

    第三篇 河道整治工程实践 

    第9章 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89 

    9.1 顺直型和弯曲型河道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89 

    9.1.1 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与效果 290 

    9.1.2 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292 

    9.1.3 下荆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实施与效果 295 

    9.1.4 下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实施与效果 298 

    9.2 分汊型河道河势控制工程实施与效果 312 

    9.2.1 马鞍山河段河势控制工程整治效果 312 

    9.2.2 南京新济洲河段河势控制工程整治效果 315 

    第10章 重点河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18 

    10.1 以防洪和航运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18 

    10.1.1 治理的指导思想 318 

    10.1.2 工程治理方案 319 

    10.1.3 工程实施情况 319 

    10.1.4 工程效果 320 

    10.2 以城市河段综合利用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21 

    10.2.1 武汉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1 

    10.2.2 汉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5 

    10.2.3 澄通河段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 328 

    10.3 以洲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效果 332 

    10.3.1 镇扬河段整治工程实施情况 332 

    10.3.2 工程效果 337 

    第11章 护岸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 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1 砌石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1 

    11.1.2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2 

    11.1.3 淤泥质岸坡护坡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 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1 散粒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3 

    11.2.2 排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45 

    11.2.3 刚性体护脚工程实施与效果 353 

    第12章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基本经验及展望 354 

    12.1 河道整治基本经验 354 

    12.1.1 对河道特性的深入认识是河道整治的基础 354 

    12.1.2 制订科学统一的河道治理规划是河道整治的前提 355 

    12.1.3 论证拟定科学可行的整治方案是河道整治成功的前提 356 

    12.1.4 整治时机是河道整治事半功倍的关键要素 357 

    12.1.5 整治工程标准也是决定河道整治成效的重要因素 358 

    12.1.6 河道整治是河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359 

    12.1.7 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河道整治水平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359 

    12.2 河道整治展望 361 

    参考文献 36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经济带发展
高国力 刘保奎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 李国平 刘秉镰 冯奎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1经济卷)/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史安娜 著;张兵、潘海英 编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三峡赋写意山水百米长卷
萧中胤 著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经济带统计年鉴(附光盘2022汉英对照)(精)
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珍稀水生动物手绘图鉴 科技民生报告
中国水产学会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生态与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张玉蓉,郑涛,樊信友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周毅仁 刘波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小史
许倬云 著,博集天卷 出品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大保护中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担与资产证券化研究
贺正齐,黄德春,张长征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下游地区常见硅藻图集
王全喜,尤庆敏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理论与技术
长江这10年
李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