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精装·繁体横排)

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精装·繁体横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20-11
版次: 1
ISBN: 9787101141344
定价: 5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精装・繁体横排)》分为三辑,第一辑“香港文学细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香港作家关于记忆的书写。第一部分把姚克的反吸毒剧作《陋巷》回置于60年代香港的社会文化脉络,讨论其艺术特质和其于香港话剧发展史中的位置。第二部分从“边缘与核心”的角度出发,讨论李碧华的纪实小说《烟花三月》中的历史创伤与文化记忆,以求在一个较广大的脉络中,探讨回归后香港文学的特质。第三部分探析黄碧云小说中的温柔与暴烈,并讨论当中罪与救赎的主题。
      第二辑“意象、叙事与数据”尝试以统计辅助文学分析,讨论五四和台湾的作品。第一部分以胡适剧作《终身大事》为起点,讨论五四剧作中家的意象,指出五四剧作中的家,并不纯粹是个有待打破的笼牢。五四剧作在批判旧式家庭制度之余,仍透露着对家和旧文化的依恋。第二部分从叙事学出发,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结构,并探讨以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五四小说的启示和限制。第三部分借助数据讨论余光中散文的设色,以剖析各色彩意象的意涵,并考察余光中对其散文理论的实践。
      第三辑“接受研究”关注文学的“旅行”和“接受”。第一部分讨论巴金如何接受和转化俄国诗人爱罗先珂的作品,并重新考察巴金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位置。第二部分探讨香港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在东亚地区鲁迅学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提出香港作为鲁迅研究资源的方法,并考察香港在国际学术流动中的位置。第三部分关注台湾作家和台湾文学如何旅行到香港,讨论的议题包括台湾作家在香港的行迹如何影响其写作,以及台湾作家和作品在香港的接受情况。 序
    第一辑 香港文学细读
    姚克《陋巷》初探 
    一、引言
    二、《陋巷》的创作及公演
    三、《陋巷》对社会的反映及对香港剧坛发展的折射
    四、《陋巷》的艺术特色与创作限制
    五、结语
    历史创伤与记忆探寻:李碧华《烟花三月》中的文化沉淀
    一、引言
    二、历史创伤
    三、记忆探寻
    四、怀旧他者与时间鬼魅
    五、结语
    为人所能有的委屈与希望而写
    ――黄碧云探论
    一、引言
    二、轻快是我不懂得的
    三、一刹那的反省与启悟
    四、因着明白所以静默
    五、对知识与卓越的执迷
    七、结语

    第二辑 意象、叙事与数据
    中国现代戏剧中家的意象
    一以胡适《终身大事》和丁西林《一只马蜂》为例
    一、引言
    二、胡适《终身大事》
    三、丁西林《一只马蜂》
    四、结语
    论沈从文短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一、引言
    二、沈从文短篇小说研究概论
    三、从叙事学角度重读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四、结语:叙事学文本分析进路再思
    论余光中散文的设色
    一、引言
    二、余光中散文的色彩感
    三、颜色意象分论
    四、设色与余光中散文理论的实践
    五、余光中散文设色的前后期转变
    六、结语
    附录
    ……
    第三辑 接受研究
  • 内容简介:
      《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精装・繁体横排)》分为三辑,第一辑“香港文学细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香港作家关于记忆的书写。第一部分把姚克的反吸毒剧作《陋巷》回置于60年代香港的社会文化脉络,讨论其艺术特质和其于香港话剧发展史中的位置。第二部分从“边缘与核心”的角度出发,讨论李碧华的纪实小说《烟花三月》中的历史创伤与文化记忆,以求在一个较广大的脉络中,探讨回归后香港文学的特质。第三部分探析黄碧云小说中的温柔与暴烈,并讨论当中罪与救赎的主题。
      第二辑“意象、叙事与数据”尝试以统计辅助文学分析,讨论五四和台湾的作品。第一部分以胡适剧作《终身大事》为起点,讨论五四剧作中家的意象,指出五四剧作中的家,并不纯粹是个有待打破的笼牢。五四剧作在批判旧式家庭制度之余,仍透露着对家和旧文化的依恋。第二部分从叙事学出发,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结构,并探讨以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五四小说的启示和限制。第三部分借助数据讨论余光中散文的设色,以剖析各色彩意象的意涵,并考察余光中对其散文理论的实践。
      第三辑“接受研究”关注文学的“旅行”和“接受”。第一部分讨论巴金如何接受和转化俄国诗人爱罗先珂的作品,并重新考察巴金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位置。第二部分探讨香港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在东亚地区鲁迅学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提出香港作为鲁迅研究资源的方法,并考察香港在国际学术流动中的位置。第三部分关注台湾作家和台湾文学如何旅行到香港,讨论的议题包括台湾作家在香港的行迹如何影响其写作,以及台湾作家和作品在香港的接受情况。
  • 目录:

    第一辑 香港文学细读
    姚克《陋巷》初探 
    一、引言
    二、《陋巷》的创作及公演
    三、《陋巷》对社会的反映及对香港剧坛发展的折射
    四、《陋巷》的艺术特色与创作限制
    五、结语
    历史创伤与记忆探寻:李碧华《烟花三月》中的文化沉淀
    一、引言
    二、历史创伤
    三、记忆探寻
    四、怀旧他者与时间鬼魅
    五、结语
    为人所能有的委屈与希望而写
    ――黄碧云探论
    一、引言
    二、轻快是我不懂得的
    三、一刹那的反省与启悟
    四、因着明白所以静默
    五、对知识与卓越的执迷
    七、结语

    第二辑 意象、叙事与数据
    中国现代戏剧中家的意象
    一以胡适《终身大事》和丁西林《一只马蜂》为例
    一、引言
    二、胡适《终身大事》
    三、丁西林《一只马蜂》
    四、结语
    论沈从文短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一、引言
    二、沈从文短篇小说研究概论
    三、从叙事学角度重读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四、结语:叙事学文本分析进路再思
    论余光中散文的设色
    一、引言
    二、余光中散文的色彩感
    三、颜色意象分论
    四、设色与余光中散文理论的实践
    五、余光中散文设色的前后期转变
    六、结语
    附录
    ……
    第三辑 接受研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