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4-04
版次: 1
ISBN: 9787511862143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82页
字数: 7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Institutiones Novae
2966人买过
  •   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本书具有普通法律教科书的特点。由于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全书将宪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与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度。在内容上,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论,其中包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以及宪法审查机制三章。之所以将审查机制作为概论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宪政经验普遍表明,宪政审查是宪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没有某种形式的宪政审查,宪法就失去了实际效力,宪法学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头理论。因此,和前两章一样,这部分内容具有基本与普遍意义。第二与第三部分是关于宪法学实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结构的划分,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产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讨论公民权利,包括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宪法保障两章。之所以把公民权利放在国家机构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渐进的考虑,因为“宪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义毕竟是指政府的组织法;部分则是因为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宪法保障,实际上是指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宪法对公民权利实施的保障。 张千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及北大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评论240余篇。 序言1
    第一部分概论
    第一章宪法(学)是什么?
    第一节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
    第二节基本概念
    一、法与法治
    二、宪法与宪政
    第三节宪法的结构与特征
    一、宪法结构
    二、宪法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宪法学是一门“科学”
    一、宪法与宪法学
    二、宪法学的三个层面
    三、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五节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
    一、法治与分权
    二、民主
    三、权利与自由
    四、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
    五、为了人的尊严——走向宪政价值的统一
    第二章宪政制度及其思想渊源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思想渊源
    一、“宪法”一词的来历
    二、契约与宪法——英国《大宪章》及其发展
    三、社会契约论的发展
    四、政治多元主义与美国宪政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西方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从章程到宪法:公法的私法起源
    二、美国宪法
    三、法国宪法
    四、联邦德国
    五、走向一个欧洲联邦?
    六、第三波民主——转型宪政的前景
    第三节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预备立宪(1895—1911)
    二、尝试立宪(1912—1926)
    三、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8)
    四、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第四节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一、宪法的制定程序
    二、宪法修正的可能性
    三、宪法修正的程序
    四、法院的作用
    第三章宪政审查与宪法效力
    第一节司法审查的起源
    一、“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的起因
    二、马伯里案的推理
    三、马伯里的遗产:宪法的“司法化”
    第二节宪法效力与“司法化”
    一、法国宪法的“司法化”
    二、中国宪法的“司法化”?
    第三节宪法审查的模式
    一、审查机构
    二、审查程序
    三、审查范围
    四、诉讼主体
    五、中国宪法审查模式之探讨
    第四节宪法解释的方法
    一、文字
    二、结构
    三、历史
    四、目的
    第五节法院与民主——司法审查的政治含义、问题及启示
    一、司法审查的政治含义
    二、欧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
    第四章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邦联制与联邦制
    第一节联邦制度
    一、联邦制的思想渊源
    二、联邦制的基本原则
    三、联邦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四、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划分
    第二节邦联制
    一、欧洲联盟
    二、联合国
    第三节单一制
    一、法国
    二、中国
    第五章政府组织形式——立法、执法与司法权力的分配
    第一节分权的理论基础
    一、议会至上
    二、三权分立
    第二节立法机构
    一、斗争与妥协——议会制度的起源
    二、议会的结构与组成
    三、议会程序
    四、议会的职权
    五、中国的立法机构
    第三节国家元首与行政机构
    一、一元首脑制——美国总统
    二、双元首脑制——法国模式
    三、双元首脑制——德国模式
    四、中国
    第四节司法机构
    一、普通法体系——以美国为例
    二、欧洲大陆法体系——法国和德国
    三、邦联制下的司法控制——欧洲法院
    四、中国的司法机构
    第六章政党与选举
    第一节民主、选举与政党制度
    一、民主是什么?
    二、政党的性质与职能
    三、政党与选举
    第二节政党与宪法
    一、美国
    二、欧洲——以联邦德国为例
    三、中国
    第三节宪法与选举
    一、美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中国
    第三部分公民基本权利
    第七章权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权利是什么?
    一、权利的主体:个体还是集体?
    二、权利的属性:积极与消极
    三、权利的对象:绝对还是相对?
    四、权利保障的范围:有限还是无限?
    五、权利的形式:自由与平等
    第二节权利的作用和分类
    一、个人层面的权利
    二、体制层面的权利——以言论自由为例
    三、平等权
    四、权利保障的共同基础——对“人格尊严”的尊重?
    第八章权利的宪法保障
    第一节表达自由
    一、言论自由
    二、新闻与出版自由
    三、游行示威和集会自由
    四、结社自由
    第二节宗教与信仰自由
    一、“立教条款”
    二、“自由活动条款”
    第三节社会经济权利
    一、经济活动自由
    二、财产权
    三、“新财产”与社会福利
    四、国家资助与受教育权
    第四节人身权利
    一、隐私权与人身自由
    二、迁徙自由
    三、刑事正当程序
    四、个人隐私与信息自决权利
    五、道德规范对权利的限制
    第五节集体权利——生存权与发展权

    参考文献676
    第一版后记681
    第二版后记683
    第三版后记684
  • 内容简介:
      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本书具有普通法律教科书的特点。由于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全书将宪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与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度。在内容上,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论,其中包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以及宪法审查机制三章。之所以将审查机制作为概论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宪政经验普遍表明,宪政审查是宪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没有某种形式的宪政审查,宪法就失去了实际效力,宪法学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头理论。因此,和前两章一样,这部分内容具有基本与普遍意义。第二与第三部分是关于宪法学实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结构的划分,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产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讨论公民权利,包括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宪法保障两章。之所以把公民权利放在国家机构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渐进的考虑,因为“宪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义毕竟是指政府的组织法;部分则是因为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宪法保障,实际上是指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宪法对公民权利实施的保障。
  • 作者简介:
    张千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及北大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评论240余篇。
  • 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概论
    第一章宪法(学)是什么?
    第一节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
    第二节基本概念
    一、法与法治
    二、宪法与宪政
    第三节宪法的结构与特征
    一、宪法结构
    二、宪法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宪法学是一门“科学”
    一、宪法与宪法学
    二、宪法学的三个层面
    三、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五节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
    一、法治与分权
    二、民主
    三、权利与自由
    四、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
    五、为了人的尊严——走向宪政价值的统一
    第二章宪政制度及其思想渊源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思想渊源
    一、“宪法”一词的来历
    二、契约与宪法——英国《大宪章》及其发展
    三、社会契约论的发展
    四、政治多元主义与美国宪政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西方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从章程到宪法:公法的私法起源
    二、美国宪法
    三、法国宪法
    四、联邦德国
    五、走向一个欧洲联邦?
    六、第三波民主——转型宪政的前景
    第三节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预备立宪(1895—1911)
    二、尝试立宪(1912—1926)
    三、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8)
    四、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第四节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一、宪法的制定程序
    二、宪法修正的可能性
    三、宪法修正的程序
    四、法院的作用
    第三章宪政审查与宪法效力
    第一节司法审查的起源
    一、“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的起因
    二、马伯里案的推理
    三、马伯里的遗产:宪法的“司法化”
    第二节宪法效力与“司法化”
    一、法国宪法的“司法化”
    二、中国宪法的“司法化”?
    第三节宪法审查的模式
    一、审查机构
    二、审查程序
    三、审查范围
    四、诉讼主体
    五、中国宪法审查模式之探讨
    第四节宪法解释的方法
    一、文字
    二、结构
    三、历史
    四、目的
    第五节法院与民主——司法审查的政治含义、问题及启示
    一、司法审查的政治含义
    二、欧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国家权力的结构与组织
    第四章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邦联制与联邦制
    第一节联邦制度
    一、联邦制的思想渊源
    二、联邦制的基本原则
    三、联邦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四、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划分
    第二节邦联制
    一、欧洲联盟
    二、联合国
    第三节单一制
    一、法国
    二、中国
    第五章政府组织形式——立法、执法与司法权力的分配
    第一节分权的理论基础
    一、议会至上
    二、三权分立
    第二节立法机构
    一、斗争与妥协——议会制度的起源
    二、议会的结构与组成
    三、议会程序
    四、议会的职权
    五、中国的立法机构
    第三节国家元首与行政机构
    一、一元首脑制——美国总统
    二、双元首脑制——法国模式
    三、双元首脑制——德国模式
    四、中国
    第四节司法机构
    一、普通法体系——以美国为例
    二、欧洲大陆法体系——法国和德国
    三、邦联制下的司法控制——欧洲法院
    四、中国的司法机构
    第六章政党与选举
    第一节民主、选举与政党制度
    一、民主是什么?
    二、政党的性质与职能
    三、政党与选举
    第二节政党与宪法
    一、美国
    二、欧洲——以联邦德国为例
    三、中国
    第三节宪法与选举
    一、美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中国
    第三部分公民基本权利
    第七章权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权利是什么?
    一、权利的主体:个体还是集体?
    二、权利的属性:积极与消极
    三、权利的对象:绝对还是相对?
    四、权利保障的范围:有限还是无限?
    五、权利的形式:自由与平等
    第二节权利的作用和分类
    一、个人层面的权利
    二、体制层面的权利——以言论自由为例
    三、平等权
    四、权利保障的共同基础——对“人格尊严”的尊重?
    第八章权利的宪法保障
    第一节表达自由
    一、言论自由
    二、新闻与出版自由
    三、游行示威和集会自由
    四、结社自由
    第二节宗教与信仰自由
    一、“立教条款”
    二、“自由活动条款”
    第三节社会经济权利
    一、经济活动自由
    二、财产权
    三、“新财产”与社会福利
    四、国家资助与受教育权
    第四节人身权利
    一、隐私权与人身自由
    二、迁徙自由
    三、刑事正当程序
    四、个人隐私与信息自决权利
    五、道德规范对权利的限制
    第五节集体权利——生存权与发展权

    参考文献676
    第一版后记681
    第二版后记683
    第三版后记684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