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手册

中医处方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8-03
版次: 1
ISBN: 9787811056341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47页
字数: 99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28人买过
  •   本书以21世纪最新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为蓝本,一改以药物功效和作用分类的体例,首创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病证及证型类集方药的体例,即内科病证处方按感冒、咳嗽、哮病、心悸、胃痛等列中医病证名52个,证型330多种,类集常用方剂400多个,供选中成药2040多种次;妇科病证处方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5类列病证61个,证型180多种,常用方剂260多个,供选中成药1311种次;儿科病证处方按新生儿病、夜啼、汗证等列病证名44个,证型180余种,类集常用方剂200多个,供选中成药1120多种次;外科病证处方按疮疡、乳房疾病、瘿、瘤与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其他外科疾病等9类,列病证86个,证型270多种,类集常用方剂400多个,供选中成药1290多种次。每一证型下均简述证候特点、治法、常用方剂,其中突出各证型的处方用药,编排醒目,好学好用。同时列出可供选择应用的中成药,并分别介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但在内科、妇科和外科病证处方中所列方药和供选成药的内服用量均为成人一日用量,如用于儿科病证治疗时应按规定进行折算。此外,有关成药服法,仅对姜汤、芦根煎水及黄酒等特殊送服方法作了必要说明,而以开水冲服及温开水送服等常规服法则均予省略。 第一章内科病证处方
    第一节感冒
    一、风寒束表证
    二、风热犯表证
    三、暑湿伤表证
    四、虚体感冒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二、内伤咳嗽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二、缓解期

    第四节喘证
    一、实口嵩
    二、虚喘

    第五节肺痈
    一、初期
    二、成痈期
    三、溃脓期
    四、恢复期

    第六节肺痨
    一、肺阴亏损证
    二、虚火灼肺证
    三、气阴耗伤证
    四、阴阳虚损证

    第七节肺胀
    一、痰浊壅肺证
    二、痰热郁肺证
    三、痰蒙神窍证
    四、阴虚水泛证
    五、肺肾气虚证

    第八节肺痿
    一、虚热证
    二、虚寒证

    第九节心悸
    一、心虚胆怯证
    二、心血不足证
    三、阴虚火旺证
    四、心阳不振证
    五、水饮凌心证
    六、瘀阻心脉证
    七、痰火扰心证

    第十节胸痹
    一、心血瘀阻证
    二、气滞心胸证
    三、痰浊闭阻证
    四、寒凝心脉证
    五、气阴两虚证
    六、心肾阴虚证
    七、心肾阳虚证

    第十一节不寐
    一、肝火扰心证
    二、痰热扰心证
    三、心脾两虚证
    四、心肾不交证
    五、心胆气虚证

    第十二节癫狂
    一、癫证
    二、狂证

    第十三节瘸病
    一、风痰闭阻证
    二、痰火扰神证
    三、瘀阻脑络证
    四、心脾两虚证
    五、心肾亏虚证

    第十四节痴呆
    一、髓海不足证
    二、脾肾两虚证
    三、痰浊蒙窍证
    四、瘀血内阻证

    第十五节厥证
    一、气厥
    二、血厥
    三、痰厥

    第十六节胃痛
    一、寒邪客胃证
    二、饮食伤胃证
    三、肝气犯胃证
    四、湿热中阻证
    五、瘀血停胃证
    六、胃阴亏耗证
    七、脾胃虚寒证

    第十七节痞满
    一、实痞
    二、虚痞

    第十八节呕吐
    一、实证
    二、虚证

    第十九节噎膈
    一、痰气交阻证
    二、瘀血内结证
    三、津亏热结证
    四、气虚阳微证

    第二十节呃逆
    一、胃中寒冷证
    二、胃火上逆证
    三、气机郁滞证
    四、脾胃阳虚证
    五、胃阴不足证

    第二十一节腹痛
    一、寒邪内阻证
    二、湿热壅滞证
    三、饮食积滞证
    四、肝郁气滞证
    五、瘀血内停证
    六、中虚脏寒证

    第二十二节泄泻
    一、暴泻
    二、久泻

    第二十三节痢疾
    一、湿热痢
    二、疫毒痢
    三、寒湿痢
    四、阴虚痢
    五、虚寒痢
    六、休息痢

    第二十四节便秘
    一、实秘
    二、虚秘

    第二十五节胁痛
    一、肝郁气滞证
    二、肝胆湿热证
    三、瘀血阻络证
    四、肝络失养证

    第二十六节黄痘
    一、阳黄
    二、阴黄

    第二十七节积聚
    一、聚证
    二、积证

    第二十八节鼓胀
    一、气滞湿阻证
    二、水湿困脾证
    三、水热蕴结证
    四、瘀结水留证
    五、阳虚水盛证
    六、阴虚水停证
    第二章妇科病证处方
    第三章儿科病证处方
    第四章外科病证处方
  • 内容简介:
      本书以21世纪最新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为蓝本,一改以药物功效和作用分类的体例,首创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病证及证型类集方药的体例,即内科病证处方按感冒、咳嗽、哮病、心悸、胃痛等列中医病证名52个,证型330多种,类集常用方剂400多个,供选中成药2040多种次;妇科病证处方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5类列病证61个,证型180多种,常用方剂260多个,供选中成药1311种次;儿科病证处方按新生儿病、夜啼、汗证等列病证名44个,证型180余种,类集常用方剂200多个,供选中成药1120多种次;外科病证处方按疮疡、乳房疾病、瘿、瘤与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其他外科疾病等9类,列病证86个,证型270多种,类集常用方剂400多个,供选中成药1290多种次。每一证型下均简述证候特点、治法、常用方剂,其中突出各证型的处方用药,编排醒目,好学好用。同时列出可供选择应用的中成药,并分别介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但在内科、妇科和外科病证处方中所列方药和供选成药的内服用量均为成人一日用量,如用于儿科病证治疗时应按规定进行折算。此外,有关成药服法,仅对姜汤、芦根煎水及黄酒等特殊送服方法作了必要说明,而以开水冲服及温开水送服等常规服法则均予省略。
  • 目录:
    第一章内科病证处方
    第一节感冒
    一、风寒束表证
    二、风热犯表证
    三、暑湿伤表证
    四、虚体感冒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二、内伤咳嗽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二、缓解期

    第四节喘证
    一、实口嵩
    二、虚喘

    第五节肺痈
    一、初期
    二、成痈期
    三、溃脓期
    四、恢复期

    第六节肺痨
    一、肺阴亏损证
    二、虚火灼肺证
    三、气阴耗伤证
    四、阴阳虚损证

    第七节肺胀
    一、痰浊壅肺证
    二、痰热郁肺证
    三、痰蒙神窍证
    四、阴虚水泛证
    五、肺肾气虚证

    第八节肺痿
    一、虚热证
    二、虚寒证

    第九节心悸
    一、心虚胆怯证
    二、心血不足证
    三、阴虚火旺证
    四、心阳不振证
    五、水饮凌心证
    六、瘀阻心脉证
    七、痰火扰心证

    第十节胸痹
    一、心血瘀阻证
    二、气滞心胸证
    三、痰浊闭阻证
    四、寒凝心脉证
    五、气阴两虚证
    六、心肾阴虚证
    七、心肾阳虚证

    第十一节不寐
    一、肝火扰心证
    二、痰热扰心证
    三、心脾两虚证
    四、心肾不交证
    五、心胆气虚证

    第十二节癫狂
    一、癫证
    二、狂证

    第十三节瘸病
    一、风痰闭阻证
    二、痰火扰神证
    三、瘀阻脑络证
    四、心脾两虚证
    五、心肾亏虚证

    第十四节痴呆
    一、髓海不足证
    二、脾肾两虚证
    三、痰浊蒙窍证
    四、瘀血内阻证

    第十五节厥证
    一、气厥
    二、血厥
    三、痰厥

    第十六节胃痛
    一、寒邪客胃证
    二、饮食伤胃证
    三、肝气犯胃证
    四、湿热中阻证
    五、瘀血停胃证
    六、胃阴亏耗证
    七、脾胃虚寒证

    第十七节痞满
    一、实痞
    二、虚痞

    第十八节呕吐
    一、实证
    二、虚证

    第十九节噎膈
    一、痰气交阻证
    二、瘀血内结证
    三、津亏热结证
    四、气虚阳微证

    第二十节呃逆
    一、胃中寒冷证
    二、胃火上逆证
    三、气机郁滞证
    四、脾胃阳虚证
    五、胃阴不足证

    第二十一节腹痛
    一、寒邪内阻证
    二、湿热壅滞证
    三、饮食积滞证
    四、肝郁气滞证
    五、瘀血内停证
    六、中虚脏寒证

    第二十二节泄泻
    一、暴泻
    二、久泻

    第二十三节痢疾
    一、湿热痢
    二、疫毒痢
    三、寒湿痢
    四、阴虚痢
    五、虚寒痢
    六、休息痢

    第二十四节便秘
    一、实秘
    二、虚秘

    第二十五节胁痛
    一、肝郁气滞证
    二、肝胆湿热证
    三、瘀血阻络证
    四、肝络失养证

    第二十六节黄痘
    一、阳黄
    二、阴黄

    第二十七节积聚
    一、聚证
    二、积证

    第二十八节鼓胀
    一、气滞湿阻证
    二、水湿困脾证
    三、水热蕴结证
    四、瘀结水留证
    五、阳虚水盛证
    六、阴虚水停证
    第二章妇科病证处方
    第三章儿科病证处方
    第四章外科病证处方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处方手册
中医临证处方手册
刘绍贵
中医处方手册
药道传真——名老药师刘绍贵妙谈中医药养生
刘绍贵、廖建萍 著
中医处方手册
中药药学服务手册
刘绍贵、欧阳荣 编
中医处方手册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
刘绍贵、欧阳荣、廖建萍、张裕民 编
中医处方手册
中药处方手册(第2版)
刘绍贵 编
中医处方手册
中草药中成药选用指南
刘绍贵、廖建萍 编
中医处方手册
乡村医生药物手册
刘绍贵、廖建萍 著
中医处方手册
山珍海味鉴别与服食宜忌
刘绍贵、欧阳荣 著
中医处方手册
中成药购药用药指南
刘绍贵 编
中医处方手册
现代中医院药事管理学
刘绍贵 主编
中医处方手册
中药处方手册
刘绍贵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