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44456432
定价: 5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7人买过
  •   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心理学输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早在1872年,一位署名“执权居士”的中国人创制过“心理(学)”这一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学科名称。晚清传教士在心理学课程开设、著述翻译方面作出了拓荒性贡献。晚清新政之后,近代知识分子、留学生纷纷走上推动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铸就了一个“黄金时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批心理学者依然矢志不渝地展开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延续着心理学在中国的血脉,追逐着“中国心理学”的梦想。
      心理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心理学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传教士、留学生的引介和传播,亦有国外心理学者来华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还有一批心理学者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贡献。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秉持实证史学的宗旨,发掘和梳理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它们将改变或丰富学界对这一历程的许多认识,同时也使近代心理学者的追求为心理学事业后继者所铭记。   阎书昌,1970年12月生,河北省孟村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理学历史、文化心理学研究。1991-199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专业,1995-1998年师从中国心理学史专家邹大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6-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HistoryofPsychology、《心理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心理学史类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参编(译)著作11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指导思想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一、整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事实
    二、揭示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贡献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心理学家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1872-1902)
    第一节中国对西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一、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二、中国早期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会学校
    第二节颜永京与《肄业要览》、《心灵学》
    一、《肄业要览》
    二、《心灵学》
    三、颜永京与心理学早期术语创制
    第三节丁韪良与《性学举隅》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学知识
    二、《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
    三、《性学举隅》与《心灵学》的简要比较
    第四节晚清其他心理学著述
    一、《灵学略论》
    二、《格致汇编》的心理学知识介绍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总学启蒙》对心理学的介绍
    四、《治心免病法》
    第五节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的创制与传播
    一、“心理学”名称在日本的变迁及其确立
    二、康有为与“心理学”名词
    三、1902年的心理学
    四、“心理学”名称变迁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学科初创(1902-1918)
    第一节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学的输入
    一、京师大学堂与心理学
    二、近代师范教育与心理学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的间接输入
    一、服部宇之吉: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学心理学的教学活动
    二、王国维:多元途径输入西方心理学
    三、陈枧及其《心理易解》
    四、蒋维乔及其两部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先驱蔡元培与陈大齐
    一、蔡元培
    二、陈大齐
    第四节公众知识分子对心理学的传播
    一、谭嗣同
    二、梁启超
    三、孙中山
    第五节辛亥革命后心理学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和陈大齐的交往
    二、“壬子癸丑学制”确立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三、教育部审定心理学教材
    四、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作为思想武器的心理学

    第四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制度建设(1918-1937)
    第一节留学生与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一、留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
    二、留学生的心理学博士论文
    三、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组织
    一、中华心理学会
    二、中国心理学会
    三、中国测验学会
    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第三节心理学专业期刊
    一、《心理》
    二、《心理半年刊》
    三、《心理季刊》
    四、《中国心理学报》
    第四节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一、高校心理学系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第五节心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
    一、庄泽宣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二、赵演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第五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918-1937)
    第一节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一、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二、苏联心理学的输入与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探索
    第二节心理学基本理论建设成就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四、反本能论
    第三节心理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就
    一、汉字心理学
    二、儿童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
    五、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
    六、心理卫生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
    八、工业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理论心理学与历史
    第四节“中国心理学”与心理学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一、何谓“中国心理学”
    二、早期中国心理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探索
    三、面向中国人生活文化与实践的心理学考察
    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自省式考察
    五、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六章抗战时期的中国心理学(1937-1945)
    第一节抗战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及刊物
    一、心理学研究机构
    二、大学心理学系
    三、心理学刊物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抗日精神
    第二节心理学在军事与人事领域的发展
    一、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与思想
    二、萧孝嵘的人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实践与思想
    第三节抗战时期的心理卫生与指导工作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关注主题
    二、丁瓒的心理卫生实践及思想
    第四节抗战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艾伟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

    第七章抗战后中国心理学的恢复(1946-1949)
    第一节心理学组织制度的恢复性工作
    一、学会组织
    二、心理学系的复建
    三、心理学国际交流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延续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二、心理卫生与指导
    三、国防与人事心理学

    第八章东西方心理学的交流
    第一节来华的西方心理学家
    一、克雷顿、瓦尔科特、麦柯有
    二、塞勒(夏仁德)
    三、莱曼
    四、哈尔彭(韩芬)
    五、韦斯特布鲁克(汪宗海)
    六、克兰伯格
    七、莫
    八、鲍曼
    第二节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心理学家
    一、郭任远
    二、戴秉衡
    三、艾伟
    四、汪敬熙
    五、周先庚

    第九章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心理学输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早在1872年,一位署名“执权居士”的中国人创制过“心理(学)”这一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学科名称。晚清传教士在心理学课程开设、著述翻译方面作出了拓荒性贡献。晚清新政之后,近代知识分子、留学生纷纷走上推动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铸就了一个“黄金时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批心理学者依然矢志不渝地展开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延续着心理学在中国的血脉,追逐着“中国心理学”的梦想。
      心理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心理学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传教士、留学生的引介和传播,亦有国外心理学者来华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还有一批心理学者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贡献。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秉持实证史学的宗旨,发掘和梳理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它们将改变或丰富学界对这一历程的许多认识,同时也使近代心理学者的追求为心理学事业后继者所铭记。
  • 作者简介:
      阎书昌,1970年12月生,河北省孟村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理学历史、文化心理学研究。1991-199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专业,1995-1998年师从中国心理学史专家邹大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06-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HistoryofPsychology、《心理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心理学史类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主编、参编(译)著作11部。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指导思想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一、整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事实
    二、揭示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贡献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心理学家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1872-1902)
    第一节中国对西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一、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二、中国早期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会学校
    第二节颜永京与《肄业要览》、《心灵学》
    一、《肄业要览》
    二、《心灵学》
    三、颜永京与心理学早期术语创制
    第三节丁韪良与《性学举隅》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学知识
    二、《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
    三、《性学举隅》与《心灵学》的简要比较
    第四节晚清其他心理学著述
    一、《灵学略论》
    二、《格致汇编》的心理学知识介绍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总学启蒙》对心理学的介绍
    四、《治心免病法》
    第五节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的创制与传播
    一、“心理学”名称在日本的变迁及其确立
    二、康有为与“心理学”名词
    三、1902年的心理学
    四、“心理学”名称变迁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学科初创(1902-1918)
    第一节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学的输入
    一、京师大学堂与心理学
    二、近代师范教育与心理学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的间接输入
    一、服部宇之吉: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学心理学的教学活动
    二、王国维:多元途径输入西方心理学
    三、陈枧及其《心理易解》
    四、蒋维乔及其两部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中国近代心理学先驱蔡元培与陈大齐
    一、蔡元培
    二、陈大齐
    第四节公众知识分子对心理学的传播
    一、谭嗣同
    二、梁启超
    三、孙中山
    第五节辛亥革命后心理学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和陈大齐的交往
    二、“壬子癸丑学制”确立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三、教育部审定心理学教材
    四、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作为思想武器的心理学

    第四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制度建设(1918-1937)
    第一节留学生与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一、留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
    二、留学生的心理学博士论文
    三、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组织
    一、中华心理学会
    二、中国心理学会
    三、中国测验学会
    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第三节心理学专业期刊
    一、《心理》
    二、《心理半年刊》
    三、《心理季刊》
    四、《中国心理学报》
    第四节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一、高校心理学系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第五节心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
    一、庄泽宣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二、赵演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第五章中国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918-1937)
    第一节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一、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二、苏联心理学的输入与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探索
    第二节心理学基本理论建设成就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四、反本能论
    第三节心理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就
    一、汉字心理学
    二、儿童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
    五、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
    六、心理卫生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
    八、工业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理论心理学与历史
    第四节“中国心理学”与心理学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一、何谓“中国心理学”
    二、早期中国心理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探索
    三、面向中国人生活文化与实践的心理学考察
    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自省式考察
    五、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六章抗战时期的中国心理学(1937-1945)
    第一节抗战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及刊物
    一、心理学研究机构
    二、大学心理学系
    三、心理学刊物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抗日精神
    第二节心理学在军事与人事领域的发展
    一、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与思想
    二、萧孝嵘的人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实践与思想
    第三节抗战时期的心理卫生与指导工作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关注主题
    二、丁瓒的心理卫生实践及思想
    第四节抗战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艾伟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

    第七章抗战后中国心理学的恢复(1946-1949)
    第一节心理学组织制度的恢复性工作
    一、学会组织
    二、心理学系的复建
    三、心理学国际交流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延续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二、心理卫生与指导
    三、国防与人事心理学

    第八章东西方心理学的交流
    第一节来华的西方心理学家
    一、克雷顿、瓦尔科特、麦柯有
    二、塞勒(夏仁德)
    三、莱曼
    四、哈尔彭(韩芬)
    五、韦斯特布鲁克(汪宗海)
    六、克兰伯格
    七、莫
    八、鲍曼
    第二节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心理学家
    一、郭任远
    二、戴秉衡
    三、艾伟
    四、汪敬熙
    五、周先庚

    第九章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2)
党圣元 著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温州·瓯海卷
潘鲁生、邱运华、潘丁盛 、朱建波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小说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小说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鲁迅 等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介绍读本
孔繁志 主编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
郑秉文 著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 魏晋南北朝教育论著选
吕达总主编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周先庚文集:卷一
阎书昌、周广业 编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
周先庚文集(卷二)
阎书昌、周广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