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超越资本主义与帝制传统

中国道路:超越资本主义与帝制传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43226135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2页
字数: 31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China's Development Capitalism and Empire
分类: 政治
29人买过
  •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评价与分析。通过历史研究与经济学分析,本书提出中国将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改革30年时间里,不了解中国的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反复声称中国必崩溃。他们或者预言中国将回到国家计划,或者预言中国会像苏联那样走向政权的分崩离析。这些经济学家对中国政策和绩效的评估,通常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无限个人理性和完美可预见的市场均衡模型。然而,过去三十多年中国蓬勃发展的现实对这些有缺陷的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并不是一个向理论化标准概念中较优经济均衡收敛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制度共生演化的过程。   白果,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战略管理专业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任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经济金融专员,啥佛大学访问学者。是巴黎高商(HEC)的博士候选人。 
      
      米歇尔?阿格列塔(Michel Aglietta)调节学派创始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第十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巴黎大学荣誉教授,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经济与预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兰西学术院荣誉成员。
    引言:从中华历史到自成一格的发展模式
    0.1 资本主义:包括非市场社会制度的权力关系系统
    0.2 历史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多样性
    0.3 中国: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0.4 中国改革的辩证法:自成一格的发展模式

    第1篇 历史视角下的当代中国
    第1章 历史和文化对中国制度框架韧性的作用
    1.1 中华帝国早期
    1.2 基于家庭的社会结构
    1.3 绝对中央权威与分权化行政管理并存的政治制度
    1.4 社会声望与财富的垂直流动性
    1.5 小结
    第2章 资本主义历史中的增长体制
    2.1 中国经济史的五个世纪
    2.2 从中国经济史到增长理论
    2.3 小结:改革前夕的中国

    第2篇 理解中国过去30年改革
    第3章 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3.1 改革的基础:1949-1978年间的中国
    3.2 中国改革第一阶段的政治过程
    3.3 小结
    第4章 中国改革的第二阶段
    4.1 中央政府加强政治控制
    4.2 经济的行政控制增加
    4.3 以保持快速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来确保总体福利水平
    4.4 出口对中国快速增长的重要性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
    5.1 贸易开放与外商投资
    5.2 中国的外币政策与全球不平衡
    5.3 小结

    第3篇 面向可持续性的改革新阶段
    第6章 可持续增长的起源
    6.1 可持续增长:中国新阶段包罗万象的概念
    6.2 劳动力和服务市场改革
    6.3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6.4 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
    6.5 小结
    第7章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
    7.1 解决改革第二阶段(1994-2008)的核心矛盾
    7.2 中国经济再平衡关键在于服务业的发展
    7.3 继续推进未完成的财税改革
    7.4 社会福利:强化社会归属感
    7.5 小结
    第8章 从政策到政治
    8.1 民主与社会福利
    8.2 伦理与好政府
    8.3 中国的政治学
    8.4 中国与世界
    8.5 小结:从霸权到国际制度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评价与分析。通过历史研究与经济学分析,本书提出中国将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改革30年时间里,不了解中国的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反复声称中国必崩溃。他们或者预言中国将回到国家计划,或者预言中国会像苏联那样走向政权的分崩离析。这些经济学家对中国政策和绩效的评估,通常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无限个人理性和完美可预见的市场均衡模型。然而,过去三十多年中国蓬勃发展的现实对这些有缺陷的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并不是一个向理论化标准概念中较优经济均衡收敛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制度共生演化的过程。
  • 作者简介:
      白果,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战略管理专业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任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经济金融专员,啥佛大学访问学者。是巴黎高商(HEC)的博士候选人。 
      
      米歇尔?阿格列塔(Michel Aglietta)调节学派创始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第十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巴黎大学荣誉教授,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经济与预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兰西学术院荣誉成员。
  • 目录:
    引言:从中华历史到自成一格的发展模式
    0.1 资本主义:包括非市场社会制度的权力关系系统
    0.2 历史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多样性
    0.3 中国: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0.4 中国改革的辩证法:自成一格的发展模式

    第1篇 历史视角下的当代中国
    第1章 历史和文化对中国制度框架韧性的作用
    1.1 中华帝国早期
    1.2 基于家庭的社会结构
    1.3 绝对中央权威与分权化行政管理并存的政治制度
    1.4 社会声望与财富的垂直流动性
    1.5 小结
    第2章 资本主义历史中的增长体制
    2.1 中国经济史的五个世纪
    2.2 从中国经济史到增长理论
    2.3 小结:改革前夕的中国

    第2篇 理解中国过去30年改革
    第3章 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3.1 改革的基础:1949-1978年间的中国
    3.2 中国改革第一阶段的政治过程
    3.3 小结
    第4章 中国改革的第二阶段
    4.1 中央政府加强政治控制
    4.2 经济的行政控制增加
    4.3 以保持快速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来确保总体福利水平
    4.4 出口对中国快速增长的重要性
    4.5 小结
    第5章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
    5.1 贸易开放与外商投资
    5.2 中国的外币政策与全球不平衡
    5.3 小结

    第3篇 面向可持续性的改革新阶段
    第6章 可持续增长的起源
    6.1 可持续增长:中国新阶段包罗万象的概念
    6.2 劳动力和服务市场改革
    6.3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6.4 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
    6.5 小结
    第7章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
    7.1 解决改革第二阶段(1994-2008)的核心矛盾
    7.2 中国经济再平衡关键在于服务业的发展
    7.3 继续推进未完成的财税改革
    7.4 社会福利:强化社会归属感
    7.5 小结
    第8章 从政策到政治
    8.1 民主与社会福利
    8.2 伦理与好政府
    8.3 中国的政治学
    8.4 中国与世界
    8.5 小结:从霸权到国际制度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