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7
版次: 1
ISBN: 9787300319261
定价: 8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0页
字数: 332千字
分类: 历史
26人买过
  •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翻检我们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已经是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全球华人的共同使命。
      中国人的近代从何时开始?戊戌变法因何失败?“华洋分居”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个“殖民地”并失去主权?它又是怎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们的近代记忆中却也不乏来自民间的精彩、荣耀和辉煌。
      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以及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专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中国宗教以及上海文化研究。著有《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2017)、《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 (2009)、《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2007)、 《人文上海》(2004)、《文化上海》(1998)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1998)等,编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2014)、《徐光启全集》(2011)、《万国公报文选》(1998)等 1793: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1817:马礼逊“看中国”

    1835: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1842:《南京条约》的祭奠

    1853:从“种族隔离”到“华洋杂居”

    1862:“京师同文馆”的困厄

    1864:湘、淮的崛起与大清的板结

    1867:王韬与“天下一道”论

    1868:“启蒙”的发端——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896:李鸿章的挫败

    1897:经世学的近代转向

    1898:“变法”何以夭折

    1900:躁动的南方

    1903:语言民族主义or文化世界主义

    1905:科举制的幻灭

    1912:函夏考文苑——民初的学术理想

    1914:不作不死的孔教

    1916:金融中心的故事

    1927: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

    附录一:关于中国的“早期近代性”

    附录二:重新书写近代史——序李天纲《年代记忆》郑培凯

    后记一

    后记二
  • 内容简介: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翻检我们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已经是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全球华人的共同使命。
      中国人的近代从何时开始?戊戌变法因何失败?“华洋分居”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个“殖民地”并失去主权?它又是怎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们的近代记忆中却也不乏来自民间的精彩、荣耀和辉煌。
      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以及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
  • 作者简介: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专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中国宗教以及上海文化研究。著有《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2017)、《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 (2009)、《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2007)、 《人文上海》(2004)、《文化上海》(1998)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1998)等,编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2014)、《徐光启全集》(2011)、《万国公报文选》(1998)等
  • 目录:
    1793: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1817:马礼逊“看中国”

    1835: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1842:《南京条约》的祭奠

    1853:从“种族隔离”到“华洋杂居”

    1862:“京师同文馆”的困厄

    1864:湘、淮的崛起与大清的板结

    1867:王韬与“天下一道”论

    1868:“启蒙”的发端——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896:李鸿章的挫败

    1897:经世学的近代转向

    1898:“变法”何以夭折

    1900:躁动的南方

    1903:语言民族主义or文化世界主义

    1905:科举制的幻灭

    1912:函夏考文苑——民初的学术理想

    1914:不作不死的孔教

    1916:金融中心的故事

    1927: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

    附录一:关于中国的“早期近代性”

    附录二:重新书写近代史——序李天纲《年代记忆》郑培凯

    后记一

    后记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地层与古海洋环境/南海西科1井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沉积学
翟世奎 著;邵磊、朱伟林、邓成龙、张迎朝、谢玉洪、王振峰、张道军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剧内心戏
黄集伟 著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学
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Birnoaum) 著;尹晟、张秀峰 译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记忆:华侨城·核电城·旧新闻
欧阳佳 著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
严曦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三部曲:知青变形记
韩东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秀之那些事那些年
《年代秀》栏目组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野说
卢鑫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三部曲:扎根
韩东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从“永嘉之学”到“瑞安新学”
李天纲;项宇;陈锦海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与阁老为邻(论衡系列)
李天纲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乍浦路
李天纲、王启元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虹口源
李天纲、王启元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虹口港
李天纲、王启元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徐光启诗文集(徐光启全集)
李天纲、[明]徐光启撰、朱维铮、李天纲、李天纲 编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徐氏庖言(外四种)(徐光启全集)
李天纲 主编;邓志峰 点校;[明]徐光启 撰;朱维铮;李天纲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毛诗六帖讲意(全二册)(徐光启全集)
李天纲 主编;邓志峰 点校;[明]徐光启 撰;朱维铮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农政全书(全三册)(徐光启全集)
李天纲 主编;石声汉 点校;[明]徐光启 撰;朱维铮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历史活着(增订本)
李天纲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历史活着
李天纲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文化上海
李天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