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英] , [墨西哥]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030359223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0页
字数: 50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5人买过
  •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系统介绍植物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理育种总论,概括介绍育种实践中的生理学研究方向,探寻具增产潜力相关生理性状遗传资源的方法、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产量相关生理性状的筛选方法及小麦生理学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抗逆育种,讲述抗旱、耐盐、耐寒、耐热、耐涝及耐穗发芽育种的相关生理理论和技术;第三部分是营养高效育种,阐述作物的耐酸性,锌、氮、磷和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理论和技术,及其相关的根系遗传多样性检测理论与技术。指出了植物生理学应用于小麦育种的潜力,以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景蕊莲,博士,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研究。1998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抗旱节水植物新品种筛选与利用、国家“863”课题小麦抗旱、氮磷高效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小麦新型分子标记开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研究专项小麦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国家基础性工作和948等项目,参加国家“973”项目及农业部保种专项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翻译著作各一部。研究方向是作物种质资源抗旱节水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作物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小麦等作物抗旱节水机制,发掘、创新并利用作物抗旱节水优异基因资源。 译者的话

    生理育种总论
    导论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0.1评估生理指标在辅助育种策略上的应用潜力
    0.1.1育种的艺术、科学与经验
    0.1.2应用生理性状的理论基础
    0.1.3建立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
    0.2将生理指标整合进育种策略的标准程序
    0.2.1阶段1:鉴定产量相关性状
    0.2.2阶段2:评价性状的遗传力及选择响应
    0.3结论
    参考文献

    1从育种前景看生理学研究方向
    1.1应用生理学于植物育种
    1.1.1对产量限制因素的理解
    1.1.2选择试验所需环境条件的确定
    1.1.3把生理性状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标准
    1.1.4应用生理学理解确定基因导入目标
    1.2结论
    参考文献

    2探寻具增产潜力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资源
    2.1遗传资源
    2.2新遗传变异的探索
    2.2.1加强繁种圃的使用
    2.2.2增强抗病圃或“特殊性状”圃的使用
    2.2.3利用分子技术手段鉴定有用的遗传变异
    2.2.4如何使用已鉴定的性状
    2.2.5未来遗传资源的利用
    2.2.6提高灌溉区小麦产量潜力的相关性状
    2.2.7提高逆境条件下小麦产量潜力的相关性状
    2.3结论
    参考文献

    3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
    3.1染色体组
    3.1.1DNA分子
    3.1.2基因和染色体
    3.1.3小麦基因组
    3.2DNA标记
    3.2.1RFLP
    3.2.2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标记
    3.2.3DNA标记的用途
    3.2.4基因组学
    3.3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3.3.1指纹图谱
    3.3.2目标性状的基因作图
    3.3.3标记辅助选择
    参考文献

    4育种试验的田间管理
    4.1试验地的选择
    4.2轮作的影响
    4.3试验圃的准备
    4.4播种方法
    4.5统计的方法与考虑
    4.5.1格子设计
    4.5.2空间设计
    4.6施肥
    4.7灌溉
    4.8作物保护
    4.9倒伏
    4.10收获和取样
    4.11计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4.12倒伏作物生物量的取样
    4.13在田间测量单个产量构成因素
    4.13.1植株群体
    4.13.2穗数/m2
    4.13.3每穗小穗数
    4.13.4每小穗粒数
    4.13.5结实率
    4.13.6成熟期和灌浆期的千粒重
    4.13.7籽粒数(m2)
    4.14估产与测产
    4.14.1目测估产
    4.14.2根据产量构成因素估产
    4.14.3利用样本估产
    4.14.4产量中的含水量
    4.15估计收获后的作物残留物
    4.15.1直接测量
    4.15.2用线样法估算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百分率
    4.15.3辅助数据
    参考文献

    5决定产量的生理性状的新近筛选方法
    5.1鉴定作为筛选标准的生理性状
    5.2碳同位素分辨率
    5.2.1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5.2.2方法学方面的考虑
    5.2.3在植物育种中的含义
    5.2.4Δ替代品
    5.2.5营养体中的矿物质含量
    5.2.6成熟籽粒的矿物质含量可作为Δ的补充标准
    5.2.7叶片结构标准
    5.3光谱反射法
    5.3.1光谱反射指数
    5.3.2应用示例
    5.3.3测量技术
    5.4冠层反射指标的使用
    5.4.1使用植被指数评价冠层的光合作用规模
    5.4.2对色素的遥感
    5.4.3以PRI评价辐射利用效率
    5.4.4直接评价植物水分状态
    参考文献

    6评价小麦育种项目中生理学作用的一些经济学问题
    6.1分析小麦育种项目的可能变更
    6.1.1最好是通过育种提出问题吗?
    6.1.2给予育种项目多大规模的投入是合适的?
    6.1.3采用何种育种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
    6.1.4可以向农户发布新品种的前提是什么?
    6.2与投资分析有关的重要经济学概念
    6.2.1经济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6.2.2经济学分析方法
    6.3评价将生理学用于育种项目的必要性
    6.3.1估算现有育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6.3.2估算项目的边缘成本与边缘收益
    6.3.3分析预期的成本与收益资金流
    6.3.4项目价值的计算方法
    6.3.5非经济学方面的因素
    6.4结论
    参考文献

    7改善干旱环境下的产量性状
    7.1干旱的范围与性质
    7.2干旱是干旱环境下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吗?
    7.3水分胁迫环境下的高产育种
    7.3.1性状鉴定
    7.3.2F2代选择
    7.4水分利用
    7.4.1水分利用效率
    7.4.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7.4.3改善定植状态
    7.4.4幼苗活力
    7.4.5较高蒸腾效率
    7.4.6碳同位素分辨率
    7.5收获指数
    7.5.1与干旱无关的收获指数
    7.5.2与干旱相关的收获指数
    7.6结束语
    参考文献

    8耐盐性
    8.1盐渍土的分布
    8.2盐渍土壤的分类
    8.3盐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8.3.1形态影响
    8.3.2生理效应
    8.3.3生化效应
    8.4耐盐机制
    8.4.1对盐分摄入的控制
    8.4.2降低离子过度摄入造成的损伤
    8.4.3渗透调节
    8.5耐盐育种策略
    8.5.1耐盐性的遗传多样性
    8.5.2耐盐性的筛选
    8.5.3田间和小区的研究
    8.5.4温室和实验室方法
    8.5.5生化技术
    8.6耐盐育种程序
    8.7提高育种效率
    8.7.1小麦远缘杂交
    8.7.2组织培养
    8.7.3数量性状位点途径
    8.7.4小麦×玉米双单倍体
    8.8结论
    参考文献

    9耐寒性
    9.1越冬死亡的胁迫因子
    9.2与小麦耐寒性相关的性状
    9.3育种方法
    9.4方法和技术
    9.4.1田间鉴定
    9.4.2提高田间冬季胁迫
    9.4.3人工模拟逆境鉴定
    9.4.4直接冷冻试验
    9.4.5间接抗寒性测验
    9.5结论
    参考文献

    10耐热性
    10.1CIMMYT与NARS在耐高温方面的合作研究
    10.2高温胁迫相关的生理性状
    10.3耐热生理育种
    10.3.1冠层温差
    10.3.2气孔导度
    10.3.3质膜的热稳定性
    10.4耐热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10.5减轻热胁迫影响的农艺对策
    10.6结论
    参考文献

    11耐涝性
    11.1与渍涝相关的条件和症状
    11.2涝害对土壤化学的影响
    11.3耐涝性的遗传改良
    11.4减少涝害的农艺措施
    11.5孟加拉国小麦耐涝性筛选
    11.6结论
    参考文献

    12穗发芽耐性
    12.1穗发芽的危害范围
    12.2穗发芽造成的损失
    12.3穗发芽耐性机制
    12.4鉴定方法和生理工具
    12.5结论
    参考文献

    13改善产量潜力的性状选择
    13.1环境和产量潜力
    13.2基因型和产量潜力
    13.2.1作物物候学
    13.2.2生理活动
    13.2.3形态学性状
    13.3有希望的高产潜力选择性状
    13.4性状描述和筛选方法
    13.4.1收获指数
    13.4.2开花期的物质分配
    13.4.3叶片活性性状
    13.4.4测量叶片活性性状的仪器
    13.4.5株高
    13.4.6叶片角度
    13.4.7叶片大小
    13.5结论
    参考文献

    14通过调控发育改善小麦的适应性
    14.1小麦的适应性
    14.1.1春小麦类型
    14.1.2冬小麦类型
    14.1.3地中海小麦类型
    14.2小麦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14.2.1环境信号
    14.2.2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14.2.3哪个阶段对每个因素都敏感?
    14.2.4影响生理反应的基因
    14.2.5改善适应性
    14.2.6关键物候期的鉴定
    14.3利用阶段发育(理论)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
    参考文献
    营养高效育种

    15酸性土壤和铝毒性
    15.1全球酸性土壤面积
    15.2土壤酸性的化学
    15.2.1酸性土壤的形成
    15.2.2中和土壤酸性
    15.3导致酸性土壤贫瘠的因素
    15.4植物的耐铝性机制
    15.5耐铝性的遗传机制
    15.5.1小麦耐铝机制的遗传基础
    15.5.2黑麦耐铝机制的遗传基础
    15.5.3小黑麦的耐铝遗传机制
    15.5.4大麦耐铝的遗传机制
    15.6提高作物耐铝性的遗传资源
    15.7筛选耐铝性的策略
    15.7.1营养液培养
    15.7.2苏木精染色法
    15.7.3根生长法
    15.7.4苏木精染色法和根生长法的比较
    15.7.5细胞和组织培养
    15.7.6土壤生物测定
    15.7.7田间评价
    15.8小结
    参考文献

    16锌效率的基因型变异
    16.1缺锌土壤的分布
    16.2导致植物缺锌的土壤和气候因素
    16.3通过土壤分析预测缺锌
    16.4改善缺锌的方法
    16.4.1土壤施锌
    16.4.2叶面施锌
    16.4.3播种含锌量高的种子
    16.5锌的细胞学功能
    16.6缺锌的诊断
    16.6.1缺锌症状
    16.6.2植物的锌临界浓度
    16.7锌高效基因型筛选
    16.7.1叶片症状
    16.7.2苗和根的生长
    16.7.3锌吸收的基因型差异
    16.7.4根茎之间锌的运转
    16.7.5组织中锌的浓度
    16.7.6根形态特征
    16.7.7锌吸收的膜效应
    16.7.8植物铁载体
    16.7.9内在利用
    16.7.10盆栽和田间筛选应当考虑的事项
    16.8普通小麦锌高效的遗传
    16.9植酸和锌的生物可利用性
    16.10结论
    参考文献

    17氮和磷利用效率
    17.1氮
    17.1.1氮吸收与氮利用效率
    17.1.2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策略
    17.2磷
    17.2.1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17.2.2提高磷利用效率的策略
    17.3养分吸收效率的计算
    17.4养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17.5结论
    参考文献

    18测量根系遗传多样性的技术
    18.1根系研究范围
    18.2小麦根系形态学
    18.3根系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多样性
    18.4根性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8.4.1养分利用效率
    18.4.2耐旱性
    18.5根参数及其检测方法
    18.5.1测量根系分布的描述性方法
    18.5.2定量方法
    18.5.3使用容器和网袋的研究
    18.5.4在营养液中的根系研究
    18.6结论
    参考文献

    19微量营养元素
    19.1养分利用效率的定义
    19.2育种项目实例
    19.3种子高营养元素储量
    19.4籽粒的矿物质品质
    19.5微量养分性状的遗传学
    19.5.1铜效率
    19.5.2锌效率
    19.5.3锰效率
    19.5.4硼效率与毒性耐性
    19.6筛选技术
    19.6.1田间检测
    19.6.2在控制环境下的筛选
    19.6.3微量营养元素高效筛选中种子质量的重要性
    19.7育种家的方法
    19.7.1早代筛选
    19.7.2高代筛选
    19.8使用分子标记筛选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基因型
    19.8.1分子标记简化了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基因型筛选
    19.8.2加倍单倍体在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利用品种筛选中的作用
    19.8.3用于阐明分子标记的加倍单倍体
    19.9结论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系统介绍植物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理育种总论,概括介绍育种实践中的生理学研究方向,探寻具增产潜力相关生理性状遗传资源的方法、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产量相关生理性状的筛选方法及小麦生理学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抗逆育种,讲述抗旱、耐盐、耐寒、耐热、耐涝及耐穗发芽育种的相关生理理论和技术;第三部分是营养高效育种,阐述作物的耐酸性,锌、氮、磷和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理论和技术,及其相关的根系遗传多样性检测理论与技术。指出了植物生理学应用于小麦育种的潜力,以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作者简介:
      景蕊莲,博士,研究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研究。1998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抗旱节水植物新品种筛选与利用、国家“863”课题小麦抗旱、氮磷高效的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小麦新型分子标记开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研究专项小麦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国家基础性工作和948等项目,参加国家“973”项目及农业部保种专项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翻译著作各一部。研究方向是作物种质资源抗旱节水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作物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小麦等作物抗旱节水机制,发掘、创新并利用作物抗旱节水优异基因资源。
  • 目录:
    译者的话

    生理育种总论
    导论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0.1评估生理指标在辅助育种策略上的应用潜力
    0.1.1育种的艺术、科学与经验
    0.1.2应用生理性状的理论基础
    0.1.3建立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
    0.2将生理指标整合进育种策略的标准程序
    0.2.1阶段1:鉴定产量相关性状
    0.2.2阶段2:评价性状的遗传力及选择响应
    0.3结论
    参考文献

    1从育种前景看生理学研究方向
    1.1应用生理学于植物育种
    1.1.1对产量限制因素的理解
    1.1.2选择试验所需环境条件的确定
    1.1.3把生理性状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标准
    1.1.4应用生理学理解确定基因导入目标
    1.2结论
    参考文献

    2探寻具增产潜力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资源
    2.1遗传资源
    2.2新遗传变异的探索
    2.2.1加强繁种圃的使用
    2.2.2增强抗病圃或“特殊性状”圃的使用
    2.2.3利用分子技术手段鉴定有用的遗传变异
    2.2.4如何使用已鉴定的性状
    2.2.5未来遗传资源的利用
    2.2.6提高灌溉区小麦产量潜力的相关性状
    2.2.7提高逆境条件下小麦产量潜力的相关性状
    2.3结论
    参考文献

    3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
    3.1染色体组
    3.1.1DNA分子
    3.1.2基因和染色体
    3.1.3小麦基因组
    3.2DNA标记
    3.2.1RFLP
    3.2.2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标记
    3.2.3DNA标记的用途
    3.2.4基因组学
    3.3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3.3.1指纹图谱
    3.3.2目标性状的基因作图
    3.3.3标记辅助选择
    参考文献

    4育种试验的田间管理
    4.1试验地的选择
    4.2轮作的影响
    4.3试验圃的准备
    4.4播种方法
    4.5统计的方法与考虑
    4.5.1格子设计
    4.5.2空间设计
    4.6施肥
    4.7灌溉
    4.8作物保护
    4.9倒伏
    4.10收获和取样
    4.11计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4.12倒伏作物生物量的取样
    4.13在田间测量单个产量构成因素
    4.13.1植株群体
    4.13.2穗数/m2
    4.13.3每穗小穗数
    4.13.4每小穗粒数
    4.13.5结实率
    4.13.6成熟期和灌浆期的千粒重
    4.13.7籽粒数(m2)
    4.14估产与测产
    4.14.1目测估产
    4.14.2根据产量构成因素估产
    4.14.3利用样本估产
    4.14.4产量中的含水量
    4.15估计收获后的作物残留物
    4.15.1直接测量
    4.15.2用线样法估算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百分率
    4.15.3辅助数据
    参考文献

    5决定产量的生理性状的新近筛选方法
    5.1鉴定作为筛选标准的生理性状
    5.2碳同位素分辨率
    5.2.1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5.2.2方法学方面的考虑
    5.2.3在植物育种中的含义
    5.2.4Δ替代品
    5.2.5营养体中的矿物质含量
    5.2.6成熟籽粒的矿物质含量可作为Δ的补充标准
    5.2.7叶片结构标准
    5.3光谱反射法
    5.3.1光谱反射指数
    5.3.2应用示例
    5.3.3测量技术
    5.4冠层反射指标的使用
    5.4.1使用植被指数评价冠层的光合作用规模
    5.4.2对色素的遥感
    5.4.3以PRI评价辐射利用效率
    5.4.4直接评价植物水分状态
    参考文献

    6评价小麦育种项目中生理学作用的一些经济学问题
    6.1分析小麦育种项目的可能变更
    6.1.1最好是通过育种提出问题吗?
    6.1.2给予育种项目多大规模的投入是合适的?
    6.1.3采用何种育种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
    6.1.4可以向农户发布新品种的前提是什么?
    6.2与投资分析有关的重要经济学概念
    6.2.1经济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6.2.2经济学分析方法
    6.3评价将生理学用于育种项目的必要性
    6.3.1估算现有育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6.3.2估算项目的边缘成本与边缘收益
    6.3.3分析预期的成本与收益资金流
    6.3.4项目价值的计算方法
    6.3.5非经济学方面的因素
    6.4结论
    参考文献

    7改善干旱环境下的产量性状
    7.1干旱的范围与性质
    7.2干旱是干旱环境下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吗?
    7.3水分胁迫环境下的高产育种
    7.3.1性状鉴定
    7.3.2F2代选择
    7.4水分利用
    7.4.1水分利用效率
    7.4.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7.4.3改善定植状态
    7.4.4幼苗活力
    7.4.5较高蒸腾效率
    7.4.6碳同位素分辨率
    7.5收获指数
    7.5.1与干旱无关的收获指数
    7.5.2与干旱相关的收获指数
    7.6结束语
    参考文献

    8耐盐性
    8.1盐渍土的分布
    8.2盐渍土壤的分类
    8.3盐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8.3.1形态影响
    8.3.2生理效应
    8.3.3生化效应
    8.4耐盐机制
    8.4.1对盐分摄入的控制
    8.4.2降低离子过度摄入造成的损伤
    8.4.3渗透调节
    8.5耐盐育种策略
    8.5.1耐盐性的遗传多样性
    8.5.2耐盐性的筛选
    8.5.3田间和小区的研究
    8.5.4温室和实验室方法
    8.5.5生化技术
    8.6耐盐育种程序
    8.7提高育种效率
    8.7.1小麦远缘杂交
    8.7.2组织培养
    8.7.3数量性状位点途径
    8.7.4小麦×玉米双单倍体
    8.8结论
    参考文献

    9耐寒性
    9.1越冬死亡的胁迫因子
    9.2与小麦耐寒性相关的性状
    9.3育种方法
    9.4方法和技术
    9.4.1田间鉴定
    9.4.2提高田间冬季胁迫
    9.4.3人工模拟逆境鉴定
    9.4.4直接冷冻试验
    9.4.5间接抗寒性测验
    9.5结论
    参考文献

    10耐热性
    10.1CIMMYT与NARS在耐高温方面的合作研究
    10.2高温胁迫相关的生理性状
    10.3耐热生理育种
    10.3.1冠层温差
    10.3.2气孔导度
    10.3.3质膜的热稳定性
    10.4耐热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10.5减轻热胁迫影响的农艺对策
    10.6结论
    参考文献

    11耐涝性
    11.1与渍涝相关的条件和症状
    11.2涝害对土壤化学的影响
    11.3耐涝性的遗传改良
    11.4减少涝害的农艺措施
    11.5孟加拉国小麦耐涝性筛选
    11.6结论
    参考文献

    12穗发芽耐性
    12.1穗发芽的危害范围
    12.2穗发芽造成的损失
    12.3穗发芽耐性机制
    12.4鉴定方法和生理工具
    12.5结论
    参考文献

    13改善产量潜力的性状选择
    13.1环境和产量潜力
    13.2基因型和产量潜力
    13.2.1作物物候学
    13.2.2生理活动
    13.2.3形态学性状
    13.3有希望的高产潜力选择性状
    13.4性状描述和筛选方法
    13.4.1收获指数
    13.4.2开花期的物质分配
    13.4.3叶片活性性状
    13.4.4测量叶片活性性状的仪器
    13.4.5株高
    13.4.6叶片角度
    13.4.7叶片大小
    13.5结论
    参考文献

    14通过调控发育改善小麦的适应性
    14.1小麦的适应性
    14.1.1春小麦类型
    14.1.2冬小麦类型
    14.1.3地中海小麦类型
    14.2小麦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14.2.1环境信号
    14.2.2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14.2.3哪个阶段对每个因素都敏感?
    14.2.4影响生理反应的基因
    14.2.5改善适应性
    14.2.6关键物候期的鉴定
    14.3利用阶段发育(理论)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
    参考文献
    营养高效育种

    15酸性土壤和铝毒性
    15.1全球酸性土壤面积
    15.2土壤酸性的化学
    15.2.1酸性土壤的形成
    15.2.2中和土壤酸性
    15.3导致酸性土壤贫瘠的因素
    15.4植物的耐铝性机制
    15.5耐铝性的遗传机制
    15.5.1小麦耐铝机制的遗传基础
    15.5.2黑麦耐铝机制的遗传基础
    15.5.3小黑麦的耐铝遗传机制
    15.5.4大麦耐铝的遗传机制
    15.6提高作物耐铝性的遗传资源
    15.7筛选耐铝性的策略
    15.7.1营养液培养
    15.7.2苏木精染色法
    15.7.3根生长法
    15.7.4苏木精染色法和根生长法的比较
    15.7.5细胞和组织培养
    15.7.6土壤生物测定
    15.7.7田间评价
    15.8小结
    参考文献

    16锌效率的基因型变异
    16.1缺锌土壤的分布
    16.2导致植物缺锌的土壤和气候因素
    16.3通过土壤分析预测缺锌
    16.4改善缺锌的方法
    16.4.1土壤施锌
    16.4.2叶面施锌
    16.4.3播种含锌量高的种子
    16.5锌的细胞学功能
    16.6缺锌的诊断
    16.6.1缺锌症状
    16.6.2植物的锌临界浓度
    16.7锌高效基因型筛选
    16.7.1叶片症状
    16.7.2苗和根的生长
    16.7.3锌吸收的基因型差异
    16.7.4根茎之间锌的运转
    16.7.5组织中锌的浓度
    16.7.6根形态特征
    16.7.7锌吸收的膜效应
    16.7.8植物铁载体
    16.7.9内在利用
    16.7.10盆栽和田间筛选应当考虑的事项
    16.8普通小麦锌高效的遗传
    16.9植酸和锌的生物可利用性
    16.10结论
    参考文献

    17氮和磷利用效率
    17.1氮
    17.1.1氮吸收与氮利用效率
    17.1.2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策略
    17.2磷
    17.2.1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17.2.2提高磷利用效率的策略
    17.3养分吸收效率的计算
    17.4养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17.5结论
    参考文献

    18测量根系遗传多样性的技术
    18.1根系研究范围
    18.2小麦根系形态学
    18.3根系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多样性
    18.4根性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8.4.1养分利用效率
    18.4.2耐旱性
    18.5根参数及其检测方法
    18.5.1测量根系分布的描述性方法
    18.5.2定量方法
    18.5.3使用容器和网袋的研究
    18.5.4在营养液中的根系研究
    18.6结论
    参考文献

    19微量营养元素
    19.1养分利用效率的定义
    19.2育种项目实例
    19.3种子高营养元素储量
    19.4籽粒的矿物质品质
    19.5微量养分性状的遗传学
    19.5.1铜效率
    19.5.2锌效率
    19.5.3锰效率
    19.5.4硼效率与毒性耐性
    19.6筛选技术
    19.6.1田间检测
    19.6.2在控制环境下的筛选
    19.6.3微量营养元素高效筛选中种子质量的重要性
    19.7育种家的方法
    19.7.1早代筛选
    19.7.2高代筛选
    19.8使用分子标记筛选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基因型
    19.8.1分子标记简化了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基因型筛选
    19.8.2加倍单倍体在微量营养元素高效利用品种筛选中的作用
    19.8.3用于阐明分子标记的加倍单倍体
    19.9结论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备考笔记与习题集(第2版)
郭健;杜联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
林雪霞;黄伏连;杨艳梅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彭华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徐颖 主编;朱大诚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第5版) 高明灿著
高明灿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基础学习指导(中职护理配教)
程兆东;牟敏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基础(第2版)
宫国仁主编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第3版) 杨宏静著
杨宏静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第5版)
唐晓伟,刘海霞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
编者:何叶成//郝玲|责编:郭新宇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本科护理配教)
唐四元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生理学
汪晓凯 著;汪晓凯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汗青堂丛书137·君士坦丁堡:举世向往之城,1453—1924
[英]菲利普·曼塞尔 后浪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好望角丛书·辉煌与苦难:伊拉克6000年
[英]约翰·罗伯逊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福柯最后十年 《性史》计划的产生与转变 作者 :【英】斯图尔特·埃尔登 文津出版社 ISBN: 9787805548807 鲍磊、刘北成 译
[英]斯图尔特·埃尔登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重启吧!我的健康人生:休息 + 饮食 + 运动 + 睡眠,风靡全球的4项健康微习惯打卡计划
[英]兰根·查特吉 博士(Dr Rangan Chatterjee) 著;王琳 译;[英]苏珊·贝尔(Susan Bell) 摄影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心世界-天生不理性(如何识别无处不在的非理性陷阱)
[英]斯图尔特·萨瑟兰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平装)利德尔哈特 二战世界战争史 军事历史书籍
[英]利德尔·哈特 后浪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新民说·诗歌小史
[英]约翰·凯里,新民说出品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把孩子变成鸟的女人
[英]大卫·阿尔蒙德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如何驱动一座核反应堆
[英]科林·塔克 后浪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宇宙体系(精装典藏版)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
[英]牛顿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不断晋升:识别晋升“拦路虎”,实现事业持续进阶(精装典藏版) 企鹅管理能力提升“口袋课“
[英]尼亚姆·奥基夫(Niamh O’Keeffe)
生理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自信演讲:掌握魅力演讲技巧,打造个人影响力(精装典藏版) 企鹅管理能力提升“口袋课”
[英] 尼克·戈尔德(Nick G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