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109104853
定价: 1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4页
字数: 117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14人买过
  • 果蔗是供鲜吃的食用甘蔗,是一种单产高、经济价值也较高的农作物,主要在长江以南诸省份如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份种植,是我国冬春季节深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果品之一。果蔗风味独特,具有水分多(75%~80%)、糖分高(11%~15%)、纤维含量低(6%~8%)的特点;营养丰富,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以及大量的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体内合成的10种游离氨基酸;另外,果蔗的药用价值也较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蔗甘……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小肠,消痰止咳,除胸烦热,解酒毒,止呕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蔗汁可充饥解渴,有醒脑提神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人们消费需求扩大,果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有些省份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糖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在糖蔗方面,而果蔗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现实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无公害生产、周年供应、产品深加工技术等问题阻碍着果蔗生产的发展,影响着果蔗经济效益。2000年,在福建省科技厅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主持了“优质、高产、抗病的果蔗新良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并主持了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多用途的甘蔗优良新品系创新”,在前辈对果蔗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糖蔗深厚的研究基础,我们比较系统地开展了果蔗研究。本书就果蔗的生物学基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及阐述,既有传统的栽培经验,又有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果蔗生产者和科教工作者提供果蔗科研与生产有价值的信息与参考。 前言

    第一章果蔗概述
    一、营养成分及经济价值
    二、主要品种
    (一)引进果蔗品种
    (二)地方果蔗品种
    (三)糖果兼用果蔗品种
    三、栽培简史及主要蔗区
    (一)栽培简史
    (二)主要蔗区
    四、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存在问题
    (二)发展对策

    第二章果蔗优质、高产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在甘蔗属中的分类及主要特性
    (一)在甘蔗属中的分类
    (二)主要特性
    二、组成及形态特征
    (一)根
    (二)茎
    (三)叶
    三、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萌芽期
    (二)幼苗期
    (三)分蘖期
    (四)伸长期
    (五)成熟期
    四、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一)群体和个体的概念
    (二)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三)群体的生长特点

    第三章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二、选地、整地起畦
    (一)选地
    (二)整地起畦
    三、种植
    (一)种植期
    (二)蔗种处理
    (三)下种方式与种植密度
    四、地膜覆盖
    五、轮作及间套作
    六、科学施肥
    (一)营养特性和施肥原则
    (二)氮肥施用技术
    (三)磷肥施用技术
    (四)钾肥施用技术
    (五)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六)微量肥料施用技术
    七、科学用水
    (一)需水特点
    (二)灌水时期
    (三)排除蔗田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八、田间管理技术
    (一)田间管理的意义
    (二)各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
    (三)抗御自然灾害
    九、选留种
    (一)精选种苗的作用
    (二)精选种苗的方法
    十、组培脱毒技术
    (一)组培无病材料的培养和病毒检测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试管苗的种植与管理
    十一、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果蔗产品生产的现状和意义
    (二)无公害果蔗的栽培管理技术

    第四章果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花叶病(Mosaic)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二、凤梨病(Pineapplediseas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三、梢腐病(Pokkah1)oeng)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四、赤腐病(Reciro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五、黑穗病(Smu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六、虎斑病(Leafs}leafredro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七、褐条病(Brownstrip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八、宿根矮化病(Ratoonstuntingdiseas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九、线虫病(Rootknotofnematocl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第五章果蔗主要虫害及防治
    一、螟虫
    (一)二点螟
    (二)条螟
    (三)大螟
    (四)黄螟
    (五)台湾稻螟
    二、蚜虫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三、蔗粉蚧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四、蔗龟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五、蓟马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六、白蚁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
    (四)防治方法

    第六章果蔗的草害和鼠害及其防治
    一、草害
    (一)蔗地杂草的概念
    (二)杂草的分类
    (三)杂草的为害
    (四)蔗地杂草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五)蔗地杂草综合防治措施
    二、鼠害
    (一)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
    (二)防治鼠害的方法

    第七章果蔗的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
    一、收获
    (一)收获别
    (二)砍收技术
    二、蔗种贮藏
    (一)窖藏蔗种
    (二)窖藏蔗种期间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三)短期贮种
    三、商品蔗贮藏
    (一)堆藏
    (二)窖藏
    四、商品蔗保鲜及加工利用
    (一)保鲜技术
    (二)加工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果蔗是供鲜吃的食用甘蔗,是一种单产高、经济价值也较高的农作物,主要在长江以南诸省份如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份种植,是我国冬春季节深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果品之一。果蔗风味独特,具有水分多(75%~80%)、糖分高(11%~15%)、纤维含量低(6%~8%)的特点;营养丰富,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以及大量的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体内合成的10种游离氨基酸;另外,果蔗的药用价值也较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蔗甘……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小肠,消痰止咳,除胸烦热,解酒毒,止呕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蔗汁可充饥解渴,有醒脑提神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人们消费需求扩大,果蔗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有些省份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糖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在糖蔗方面,而果蔗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现实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无公害生产、周年供应、产品深加工技术等问题阻碍着果蔗生产的发展,影响着果蔗经济效益。2000年,在福建省科技厅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主持了“优质、高产、抗病的果蔗新良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并主持了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多用途的甘蔗优良新品系创新”,在前辈对果蔗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糖蔗深厚的研究基础,我们比较系统地开展了果蔗研究。本书就果蔗的生物学基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其防治、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及阐述,既有传统的栽培经验,又有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果蔗生产者和科教工作者提供果蔗科研与生产有价值的信息与参考。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果蔗概述
    一、营养成分及经济价值
    二、主要品种
    (一)引进果蔗品种
    (二)地方果蔗品种
    (三)糖果兼用果蔗品种
    三、栽培简史及主要蔗区
    (一)栽培简史
    (二)主要蔗区
    四、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存在问题
    (二)发展对策

    第二章果蔗优质、高产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在甘蔗属中的分类及主要特性
    (一)在甘蔗属中的分类
    (二)主要特性
    二、组成及形态特征
    (一)根
    (二)茎
    (三)叶
    三、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萌芽期
    (二)幼苗期
    (三)分蘖期
    (四)伸长期
    (五)成熟期
    四、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一)群体和个体的概念
    (二)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三)群体的生长特点

    第三章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二、选地、整地起畦
    (一)选地
    (二)整地起畦
    三、种植
    (一)种植期
    (二)蔗种处理
    (三)下种方式与种植密度
    四、地膜覆盖
    五、轮作及间套作
    六、科学施肥
    (一)营养特性和施肥原则
    (二)氮肥施用技术
    (三)磷肥施用技术
    (四)钾肥施用技术
    (五)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六)微量肥料施用技术
    七、科学用水
    (一)需水特点
    (二)灌水时期
    (三)排除蔗田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八、田间管理技术
    (一)田间管理的意义
    (二)各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
    (三)抗御自然灾害
    九、选留种
    (一)精选种苗的作用
    (二)精选种苗的方法
    十、组培脱毒技术
    (一)组培无病材料的培养和病毒检测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试管苗的种植与管理
    十一、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果蔗产品生产的现状和意义
    (二)无公害果蔗的栽培管理技术

    第四章果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花叶病(Mosaic)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二、凤梨病(Pineapplediseas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三、梢腐病(Pokkah1)oeng)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四、赤腐病(Reciro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五、黑穗病(Smu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六、虎斑病(Leafs}leafredrot)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七、褐条病(Brownstrip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八、宿根矮化病(Ratoonstuntingdiseas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九、线虫病(Rootknotofnematocle)
    (一)病原
    (二)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措施

    第五章果蔗主要虫害及防治
    一、螟虫
    (一)二点螟
    (二)条螟
    (三)大螟
    (四)黄螟
    (五)台湾稻螟
    二、蚜虫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三、蔗粉蚧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四、蔗龟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五、蓟马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为害情况
    (四)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
    (五)防治措施
    六、白蚁
    (一)种类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
    (四)防治方法

    第六章果蔗的草害和鼠害及其防治
    一、草害
    (一)蔗地杂草的概念
    (二)杂草的分类
    (三)杂草的为害
    (四)蔗地杂草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五)蔗地杂草综合防治措施
    二、鼠害
    (一)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
    (二)防治鼠害的方法

    第七章果蔗的收获贮藏及保鲜加工
    一、收获
    (一)收获别
    (二)砍收技术
    二、蔗种贮藏
    (一)窖藏蔗种
    (二)窖藏蔗种期间的管理及注意事项
    (三)短期贮种
    三、商品蔗贮藏
    (一)堆藏
    (二)窖藏
    四、商品蔗保鲜及加工利用
    (一)保鲜技术
    (二)加工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成功挂牌新三板
汤浩、韩骁 著
果蔗优质高产栽培
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世界设计简史
汤浩、胡涓涓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