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11
版次: 3
ISBN: 9787117335980
定价: 76.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7人买过
  •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会提出的原则和要求编写,内容涉及针灸学、推拿学的主题知识结构和临床实际,注重补充和吸收近年来临床中总结出的护理经验,建立并完善本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体现出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能够基本满足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需求。按照中医基础的推拿与针灸护理,讲述了人体穴位分布和主要的针灸穴位与功用,按照身体的功能分章,涵盖针刺法、灸法、拔罐法、推拿法等中医护理技术,配以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述了相关疾病的适应证、操作准备、操作方法及护理、操作后护理等知识点。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后备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负责人,省一流特色专业A类负责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推拿学》负责人,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负责人。兼职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 第一章 针灸学概述/ 2

    第一节 针灸学发展简史/ 3

    一、 针灸学理论体系萌芽/ 3

    二、 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 3

    三、 针灸学理论体系发展/ 3

    四、 针灸学理论体系衰退/ 4

    五、 针灸学理论体系复兴与繁荣/ 5

    六、 针灸学的国际交流/ 6

    第二节 针灸学学习方法/ 7

    一、 模型训练法/ 7

    二、 人体训练法/ 8

    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10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11

    一、 十二经脉/12

    二、 奇经八脉/13

    三、 十五络脉/14

    四、 十二经别/14

    五、 十二经筋/14

    六、 十二皮部/14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15

    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15

    二、 经络的临床应用/15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分类与治疗作用/16

    一、 腧穴的命名/16

    二、 腧穴的分类/16

    三、 腧穴的治疗作用/16

    第四节 特定穴/17

    一、 特定穴及分类/17

    二、 特定穴的分布及特点/17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18

    一、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8

    二、 骨度分寸定位法/19

    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20

    四、 简便定位法/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学各论/23

    第一节 十二经脉和常用经穴/24

    一、 手太阴肺经/24

    二、 手阳明大肠经/26

    三、 足阳明胃经/30

    四、 足太阴脾经/35

    五、 手少阴心经/38

    六、 手太阳小肠经/41

    七、 足太阳膀胱经/45

    八、 足少阴肾经/53

    九、 手厥阴心包经/56

    十、 手少阳三焦经/59

    十一、 足少阳胆经/63

    十二、 足厥阴肝经/69

    第二节 奇经八脉和常用经穴/72

    一、 督脉/72

    二、 任脉/77

    第三节 常用奇穴/81

    一、 头颈部穴/81

    二、 胸腹部穴/82

    三、 背腰部穴/83

    四、 上肢部穴/84

    五、 下肢部穴/85

    第四章 刺灸法/88

    第一节 毫针刺法/89

    一、 针刺训练/89

    二、 针刺前的准备/91

    三、 持针法与进针法/92

    四、 行针法与得气/95

    五、 毫针补泻法/98

    六、 留针法与出针法/ 102

    七、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102

    八、 针刺注意事项/ 104

    第二节 灸法/ 104

    一、 灸法的作用/ 104

    二、 灸法的种类/ 105

    三、 灸法的操作及应用/ 105

    四、 灸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09

    五、 灸法的注意事项/ 110

    第三节 拔罐法/ 111

    一、 拔罐法的作用/ 111

    二、 罐的种类/ 111

    三、 拔罐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12

    四、 拔罐法的操作及应用/ 112

    五、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113

    第四节 其他针法/ 113

    一、 电针法/ 113

    二、 水针法/ 115

    三、 耳针法/ 117

    四、 皮内针法/ 121

    五、 皮肤针法/ 122

    六、 头针法/ 123

    七、 穴位磁疗/ 127

    八、 穴位埋线法/ 130

    九、 穴位贴敷法/ 131

    推拿基础篇

    第五章 推拿概述/ 136

    第一节 推拿发展简史/ 137

    一、 推拿的起源/ 137

    二、 推拿发展简史/ 137

    第二节 推拿学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139

    一、 推拿学的特点/ 139

    二、 训练方法/ 140

    第三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140

    一、 推拿的作用原理/ 140

    二、 推拿的治疗原则/ 141

    第四节 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42

    一、 推拿的适应证/ 142

    二、 推拿的禁忌证/ 142

    三、 推拿的注意事项/ 143

    第五节 推拿与护理的关系/ 143

    第六章 成人推拿手法/ 145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146

    一、 ?法/ 146

    二、 揉法/ 147

    三、 一指禅推法/ 149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150

    一、 推法/ 150

    二、 摩法/ 151

    三、 擦法/ 152

    四、 搓法/ 153

    五、 抹法/ 153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154

    一、 按法/ 154

    二、 点法/ 155

    三、 捏法/ 155

    四、 拿法/ 156

    五、 捻法/ 156

    六、 踩跷法/ 156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157

    一、 抖法/ 157

    二、 振法/ 158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158

    一、 叩法/ 158

    二、 击法/ 159

    三、 拍法/ 159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160

    一、 摇法/ 160

    二、 扳法/ 163

    三、 拔伸法/ 167

    第七节 其他类手法/ 169

    一、 拨法/ 169

    二、 勒法/ 170

    三、 插法/ 170

    第七章 小儿推拿/ 172

    第一节 小儿推拿概述/ 173

    一、 特色与优势/ 173

    二、 操作特点/ 173

    第二节 小儿推拿手法/ 175

    一、 推法/ 175

    二、 揉法/ 175

    三、 按法/ 177

    四、 摩法/ 177

    五、 掐法/ 178

    六、 运法/ 178

    七、 捣法/ 179

    八、 捏脊法/ 179

    第三节 小儿特定穴/ 180

    一、 头面部/ 180

    二、 胸腹部/ 183

    三、 肩背腰骶部/ 186

    四、 上肢部/ 187

    五、 下肢部/ 196

    第八章 保健推拿/ 199

    第一节 保健推拿概述/ 200

    第二节 保健推拿套路/ 201

    一、 保健推拿套路的编排原则/ 201

    二、 保健推拿套路的学习步骤/ 201

    三、 保健推拿套路示例/ 201

    第三节 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一、 头颈部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二、 躯干及四肢部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常见病证护理篇

    第九章 骨伤科病证/ 208

    第一节 颈椎病/ 209

    一、 病因病机/ 209

    二、 证候分类/ 209

    三、 症状与体征/ 20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09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10

    六、 护理/ 210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11

    一、 病因病机/ 211

    二、 证候分类/ 211

    三、 症状与体征/ 21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2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12

    六、 护理/ 212

    第三节 腰部扭挫伤/ 213

    一、 病因病机/ 213

    二、 症状与体征/ 213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4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4

    五、 护理/ 214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15

    一、 病因病机/ 215

    二、 症状与体征/ 216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6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6

    五、 护理/ 216

    第五节 踝关节扭伤/ 217

    一、 病因病机/ 217

    二、 症状与体征/ 217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7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7

    五、 护理/ 217

    第十章 内科病证/ 220

    第一节 高血压/ 221

    一、 病因病机/ 221

    二、 证候分类/ 221

    三、 症状与体征/ 22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2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2

    六、 护理/ 222

    第二节 失眠/ 223

    一、 病因病机/ 223

    二、 证候分类/ 223

    三、 症状与体征/ 223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3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4

    六、 护理/ 224

    第三节 中风后遗症/ 224

    一、 病因病机/ 224

    二、 证候分类/ 224

    三、 症状与体征/ 225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5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5

    六、 护理/ 225

    第四节 面瘫/ 226

    一、 病因病机/ 226

    二、 证候分类/ 226

    三、 症状与体征/ 226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7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7

    六、 护理/ 227

    第五节 头痛/ 227

    一、 病因病机/ 227

    二、 证候分类/ 228

    三、 症状与体征/ 228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8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8

    六、 护理/ 228

    第六节 便秘/ 229

    一、 病因病机/ 229

    二、 证候分类/ 229

    三、 症状与体征/ 22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0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0

    六、 护理/ 230

    第七节 呃逆/ 231

    一、 病因病机/ 231

    二、 证候分类/ 231

    三、 症状与体征/ 23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1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1

    六、 护理/ 231

    第十一章 常见妇、儿、五官科病证/ 234

    第一节 痛经/ 235

    一、 病因病机/ 235

    二、 证候分类/ 235

    三、 症状与体征/ 235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5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5

    六、 护理/ 235

    第二节 月经不调/ 236

    一、 病因病机/ 236

    二、 证候分类/ 237

    三、 症状与体征/ 237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7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7

    六、 护理/ 238

    第三节 胎位不正/ 238

    一、 病因病机/ 238

    二、 证候分类/ 238

    三、 症状与体征/ 23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9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9

    六、 护理/ 239

    第四节 小儿发热/ 240

    一、 病因病机/ 240

    二、 证候分类/ 240

    三、 症状与体征/ 240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0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41

    六、 护理/ 241

    第五节 小儿腹泻/ 242

    一、 病因病机/ 242

    二、 证候分类/ 242

    三、 症状与体征/ 242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3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43

    六、 护理/ 243

    第六节 小儿肌性斜颈/ 244

    一、 病因病机/ 244

    二、 症状与体征/ 244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4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4

    五、 护理/ 244

    第七节 小儿脑性瘫痪/ 245

    一、 病因病机/ 245

    二、 症状与体征/ 245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6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6

    五、 护理/ 246

    第八节 小儿多动症/ 247

    一、 病因病机/ 247

    二、 症状与体征/ 247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7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7

    五、 护理/ 248

    第九节 咽喉肿痛/ 249

    一、 病因病机/ 249

    二、 症状与体征/ 249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9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9

    五、 护理/ 249

    第十节 牙痛/ 250

    一、 病因病机/ 250

    二、 症状与体征/ 250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50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50

    五、 护理/ 250

    参考文献/ 253
  • 内容简介: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会提出的原则和要求编写,内容涉及针灸学、推拿学的主题知识结构和临床实际,注重补充和吸收近年来临床中总结出的护理经验,建立并完善本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体现出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能够基本满足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需求。按照中医基础的推拿与针灸护理,讲述了人体穴位分布和主要的针灸穴位与功用,按照身体的功能分章,涵盖针刺法、灸法、拔罐法、推拿法等中医护理技术,配以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述了相关疾病的适应证、操作准备、操作方法及护理、操作后护理等知识点。
  •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后备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负责人,省一流特色专业A类负责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推拿学》负责人,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负责人。兼职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
  • 目录:
    第一章 针灸学概述/ 2

    第一节 针灸学发展简史/ 3

    一、 针灸学理论体系萌芽/ 3

    二、 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 3

    三、 针灸学理论体系发展/ 3

    四、 针灸学理论体系衰退/ 4

    五、 针灸学理论体系复兴与繁荣/ 5

    六、 针灸学的国际交流/ 6

    第二节 针灸学学习方法/ 7

    一、 模型训练法/ 7

    二、 人体训练法/ 8

    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10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11

    一、 十二经脉/12

    二、 奇经八脉/13

    三、 十五络脉/14

    四、 十二经别/14

    五、 十二经筋/14

    六、 十二皮部/14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15

    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15

    二、 经络的临床应用/15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分类与治疗作用/16

    一、 腧穴的命名/16

    二、 腧穴的分类/16

    三、 腧穴的治疗作用/16

    第四节 特定穴/17

    一、 特定穴及分类/17

    二、 特定穴的分布及特点/17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18

    一、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8

    二、 骨度分寸定位法/19

    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20

    四、 简便定位法/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学各论/23

    第一节 十二经脉和常用经穴/24

    一、 手太阴肺经/24

    二、 手阳明大肠经/26

    三、 足阳明胃经/30

    四、 足太阴脾经/35

    五、 手少阴心经/38

    六、 手太阳小肠经/41

    七、 足太阳膀胱经/45

    八、 足少阴肾经/53

    九、 手厥阴心包经/56

    十、 手少阳三焦经/59

    十一、 足少阳胆经/63

    十二、 足厥阴肝经/69

    第二节 奇经八脉和常用经穴/72

    一、 督脉/72

    二、 任脉/77

    第三节 常用奇穴/81

    一、 头颈部穴/81

    二、 胸腹部穴/82

    三、 背腰部穴/83

    四、 上肢部穴/84

    五、 下肢部穴/85

    第四章 刺灸法/88

    第一节 毫针刺法/89

    一、 针刺训练/89

    二、 针刺前的准备/91

    三、 持针法与进针法/92

    四、 行针法与得气/95

    五、 毫针补泻法/98

    六、 留针法与出针法/ 102

    七、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102

    八、 针刺注意事项/ 104

    第二节 灸法/ 104

    一、 灸法的作用/ 104

    二、 灸法的种类/ 105

    三、 灸法的操作及应用/ 105

    四、 灸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09

    五、 灸法的注意事项/ 110

    第三节 拔罐法/ 111

    一、 拔罐法的作用/ 111

    二、 罐的种类/ 111

    三、 拔罐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12

    四、 拔罐法的操作及应用/ 112

    五、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113

    第四节 其他针法/ 113

    一、 电针法/ 113

    二、 水针法/ 115

    三、 耳针法/ 117

    四、 皮内针法/ 121

    五、 皮肤针法/ 122

    六、 头针法/ 123

    七、 穴位磁疗/ 127

    八、 穴位埋线法/ 130

    九、 穴位贴敷法/ 131

    推拿基础篇

    第五章 推拿概述/ 136

    第一节 推拿发展简史/ 137

    一、 推拿的起源/ 137

    二、 推拿发展简史/ 137

    第二节 推拿学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139

    一、 推拿学的特点/ 139

    二、 训练方法/ 140

    第三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140

    一、 推拿的作用原理/ 140

    二、 推拿的治疗原则/ 141

    第四节 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42

    一、 推拿的适应证/ 142

    二、 推拿的禁忌证/ 142

    三、 推拿的注意事项/ 143

    第五节 推拿与护理的关系/ 143

    第六章 成人推拿手法/ 145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146

    一、 ?法/ 146

    二、 揉法/ 147

    三、 一指禅推法/ 149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150

    一、 推法/ 150

    二、 摩法/ 151

    三、 擦法/ 152

    四、 搓法/ 153

    五、 抹法/ 153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154

    一、 按法/ 154

    二、 点法/ 155

    三、 捏法/ 155

    四、 拿法/ 156

    五、 捻法/ 156

    六、 踩跷法/ 156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157

    一、 抖法/ 157

    二、 振法/ 158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158

    一、 叩法/ 158

    二、 击法/ 159

    三、 拍法/ 159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160

    一、 摇法/ 160

    二、 扳法/ 163

    三、 拔伸法/ 167

    第七节 其他类手法/ 169

    一、 拨法/ 169

    二、 勒法/ 170

    三、 插法/ 170

    第七章 小儿推拿/ 172

    第一节 小儿推拿概述/ 173

    一、 特色与优势/ 173

    二、 操作特点/ 173

    第二节 小儿推拿手法/ 175

    一、 推法/ 175

    二、 揉法/ 175

    三、 按法/ 177

    四、 摩法/ 177

    五、 掐法/ 178

    六、 运法/ 178

    七、 捣法/ 179

    八、 捏脊法/ 179

    第三节 小儿特定穴/ 180

    一、 头面部/ 180

    二、 胸腹部/ 183

    三、 肩背腰骶部/ 186

    四、 上肢部/ 187

    五、 下肢部/ 196

    第八章 保健推拿/ 199

    第一节 保健推拿概述/ 200

    第二节 保健推拿套路/ 201

    一、 保健推拿套路的编排原则/ 201

    二、 保健推拿套路的学习步骤/ 201

    三、 保健推拿套路示例/ 201

    第三节 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一、 头颈部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二、 躯干及四肢部自我保健推拿程序/ 204

    常见病证护理篇

    第九章 骨伤科病证/ 208

    第一节 颈椎病/ 209

    一、 病因病机/ 209

    二、 证候分类/ 209

    三、 症状与体征/ 20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09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10

    六、 护理/ 210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11

    一、 病因病机/ 211

    二、 证候分类/ 211

    三、 症状与体征/ 21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2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12

    六、 护理/ 212

    第三节 腰部扭挫伤/ 213

    一、 病因病机/ 213

    二、 症状与体征/ 213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4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4

    五、 护理/ 214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15

    一、 病因病机/ 215

    二、 症状与体征/ 216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6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6

    五、 护理/ 216

    第五节 踝关节扭伤/ 217

    一、 病因病机/ 217

    二、 症状与体征/ 217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17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17

    五、 护理/ 217

    第十章 内科病证/ 220

    第一节 高血压/ 221

    一、 病因病机/ 221

    二、 证候分类/ 221

    三、 症状与体征/ 22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2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2

    六、 护理/ 222

    第二节 失眠/ 223

    一、 病因病机/ 223

    二、 证候分类/ 223

    三、 症状与体征/ 223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3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4

    六、 护理/ 224

    第三节 中风后遗症/ 224

    一、 病因病机/ 224

    二、 证候分类/ 224

    三、 症状与体征/ 225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5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5

    六、 护理/ 225

    第四节 面瘫/ 226

    一、 病因病机/ 226

    二、 证候分类/ 226

    三、 症状与体征/ 226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7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7

    六、 护理/ 227

    第五节 头痛/ 227

    一、 病因病机/ 227

    二、 证候分类/ 228

    三、 症状与体征/ 228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28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28

    六、 护理/ 228

    第六节 便秘/ 229

    一、 病因病机/ 229

    二、 证候分类/ 229

    三、 症状与体征/ 22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0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0

    六、 护理/ 230

    第七节 呃逆/ 231

    一、 病因病机/ 231

    二、 证候分类/ 231

    三、 症状与体征/ 231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1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1

    六、 护理/ 231

    第十一章 常见妇、儿、五官科病证/ 234

    第一节 痛经/ 235

    一、 病因病机/ 235

    二、 证候分类/ 235

    三、 症状与体征/ 235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5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5

    六、 护理/ 235

    第二节 月经不调/ 236

    一、 病因病机/ 236

    二、 证候分类/ 237

    三、 症状与体征/ 237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7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7

    六、 护理/ 238

    第三节 胎位不正/ 238

    一、 病因病机/ 238

    二、 证候分类/ 238

    三、 症状与体征/ 239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39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39

    六、 护理/ 239

    第四节 小儿发热/ 240

    一、 病因病机/ 240

    二、 证候分类/ 240

    三、 症状与体征/ 240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0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41

    六、 护理/ 241

    第五节 小儿腹泻/ 242

    一、 病因病机/ 242

    二、 证候分类/ 242

    三、 症状与体征/ 242

    四、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3

    五、 常用推拿手法/ 243

    六、 护理/ 243

    第六节 小儿肌性斜颈/ 244

    一、 病因病机/ 244

    二、 症状与体征/ 244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4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4

    五、 护理/ 244

    第七节 小儿脑性瘫痪/ 245

    一、 病因病机/ 245

    二、 症状与体征/ 245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6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6

    五、 护理/ 246

    第八节 小儿多动症/ 247

    一、 病因病机/ 247

    二、 症状与体征/ 247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7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7

    五、 护理/ 248

    第九节 咽喉肿痛/ 249

    一、 病因病机/ 249

    二、 症状与体征/ 249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49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49

    五、 护理/ 249

    第十节 牙痛/ 250

    一、 病因病机/ 250

    二、 症状与体征/ 250

    三、 常用针灸推拿穴位/ 250

    四、 常用推拿手法/ 250

    五、 护理/ 250

    参考文献/ 25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临证心悟
程海英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穴名解析
欧阳八四 著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梁繁荣, 王华主编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临证随笔
彭荣琛;万文蓉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刘明军 主编;梁繁荣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杂悟 : 创新百孝针灸疗法
赵百孝 著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推拿穴位实用速记手册
黄泳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学(第5版/高职针灸推拿)
胡蓉;张贵锋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歌赋选按
欧阳八四 著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特定穴临床与应试
郑萍主编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取穴法:英文
杨甲三
针灸推拿与护理(中医特色)(第3版/本科护理)
针灸大成校注
[明]杨继洲 著;刘从明 校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