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

新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2006-07
版次: 1
ISBN: 9787534741999
定价: 8.8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10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总体上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扩大民主、培育民智、激发民力的基本指导思想,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途径,依靠主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业的繁荣、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序言
    展望新愿景
    解读新政策
    一、农村文化建设政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新文化
    3.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5.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应坚持哪些原则
    6.国家将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7.建设新文化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8.国家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9.如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0.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怎样创新改革
    11.怎样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12.怎样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13.怎样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14.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5.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6.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17.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有哪些
    二、农村教育政策
    18.为什么说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什么是义务教育
    20.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吗
    2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2.县乡政府怎样担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
    23.什么是教育对口支援制度·:
    24.如何建立“以城带乡”的农村教育新机制
    2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什么意义
    26.怎样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回答新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27.什么是先进文化
    28.什么是新文化
    29.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特点
    30.农村新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1.为什么说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32.怎样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33.如何处理新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
    34.什么是文化阵地
    35.什么是农村文化大院
    36.农村文化大院有什么作用
    37.什么是文化产业
    38.什么是文化市场
    39.文化市场有哪几种类型
    40.怎样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
    41.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现状如何
    4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主力军作用
    43.国家如何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
    44.如何保证农民读书方便
    45.什么是“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志愿服务行动
    46.怎样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
    47.怎样提供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48.怎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
    49.怎样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50.怎样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
    51.如何在村镇规划中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新村镇
    二、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52.农村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53.什么是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54.我国正在加快组织实施哪三大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55.为什么各级政府新增的教育等
    ……
    聚焦新典型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总体上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扩大民主、培育民智、激发民力的基本指导思想,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途径,依靠主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业的繁荣、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 目录:
    序言
    展望新愿景
    解读新政策
    一、农村文化建设政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新文化
    3.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5.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应坚持哪些原则
    6.国家将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7.建设新文化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8.国家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9.如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0.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怎样创新改革
    11.怎样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12.怎样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13.怎样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14.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5.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6.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17.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有哪些
    二、农村教育政策
    18.为什么说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什么是义务教育
    20.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吗
    2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2.县乡政府怎样担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
    23.什么是教育对口支援制度·:
    24.如何建立“以城带乡”的农村教育新机制
    2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什么意义
    26.怎样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回答新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27.什么是先进文化
    28.什么是新文化
    29.农村文化活动有哪些特点
    30.农村新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1.为什么说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32.怎样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33.如何处理新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
    34.什么是文化阵地
    35.什么是农村文化大院
    36.农村文化大院有什么作用
    37.什么是文化产业
    38.什么是文化市场
    39.文化市场有哪几种类型
    40.怎样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
    41.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现状如何
    4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主力军作用
    43.国家如何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
    44.如何保证农民读书方便
    45.什么是“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志愿服务行动
    46.怎样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
    47.怎样提供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48.怎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
    49.怎样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50.怎样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
    51.如何在村镇规划中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新村镇
    二、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52.农村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53.什么是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54.我国正在加快组织实施哪三大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55.为什么各级政府新增的教育等
    ……
    聚焦新典型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新文化
新乡风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政策
陈全国 编
新文化
新农民
陈全国 著
新文化
新科技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卫生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型村庄规划与建设
李春亭、陈肖安、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编
新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0问
马俊哲、陈肖安 著;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编
新文化
新村镇
陈全国 编
新文化
现代农业科学新技术200问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编
新文化
农村金融建设概论
李玮玮、张蕙杰、蔡捷、王音 著
新文化
现代农户生产经营管理问答
马俊哲、张耀川、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编
新文化
乡村干部法律读本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组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文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新保障
陈全国、刘新民 编
新文化
《新时代·新农村·新希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新产业
陈全国 编
新文化
新科技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政策
陈全国 编
新文化
新村镇
陈全国 编
新文化
新乡风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卫生
陈全国、岳文海 编
新文化
新农民
陈全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