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有病,我没药

技术有病,我没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21-06
ISBN: 9787542674098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自然科学
11人买过
  • 享用技术的后果,还是放弃技术的便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恐怕没有选择权。 
    在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自处,技术的开发者又该如何思虑和布局? 

     
    从手机到孟婆汤,从忘忧枣到性爱机器人,从技术拒绝到人类增强,从海德格尔到斯蒂格勒,本书由四位科技哲学的研究者,联合澎湃·思想市场,用8个现实问题,挑起科技到底是人类社会的毒药还是解药之争。他们说:技术有病,我没药。             我们无意也不可能为科技时代的人类指点迷津,而旨在通过对技术的价值反思,透视充斥着人类欲望的技术所挑起的生活话题,用不那么学术化的轻哲学,相对轻松地探究技术时代的生活智慧。 

     
    先是我们创造工具,然后是工具创造我们。 

     
    当代增强技术是强调对人之有限性的突破,其内在逻辑依然是现代技术的逻辑延伸,更加超越人的时间性存在,忽略了人之有限性的存在,而人文主义哲学反思却是让人不断意识到这两个界限。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为社会广泛接受,需要构建一种机制,形成一个从算法可解释转化为可信任的自动呈现过程。 

    杨庆峰,复旦大学教授 
    闫宏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目录】 
      
    科技世代与人类未来(代序) 
    1.面对技术拒绝,一笑而过? 
    被技术拒绝: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技术拒绝的究竟是什么? 
    技术拒绝后的人类境遇 
    科技智人何以愉快地与技术拒绝周旋 
    2.机器“北鼻”,不香吗? 
    人与机器人环抱的“距离” 
    吞噬人性的机器性爱 
    为爱遗恨的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当真你就输了? 
    3. 科技附体,人人都成钢铁侠? 
    人类增强有边界吗? 
    “大家增强,可别落下我!” 
    给我一颗忘忧枣 
    人类与机器的合体之路可以走多远? 
    4. TA最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隔屏望,何以善? 
    我们为什么爱刷手机? 
    装满秘密的黑匣子 
    作为后视镜和数据夹具的手机 
    5.斯蒂格勒与技术哲学的未来 
    技-艺反思的“法国潮” 
    数字技术突变与一般器官学药方 
    斯蒂格勒、数字人文主义与人类增强 
    技术与时间中的记忆线 
    6. 技术时代的哲学“梦” 
    哲学何以解码技术:技术哲学的未来路向 
    面向深度科技化时代的中国智慧 
    技术哲学现状与未来生长点 
    技治社会的治理变革 
    7.与技术缠斗的命运 
    智能化数据解析社会的政治伦理考量 
    智能革命与机器乌托邦 
    智能革命与人类记忆 
    用信任解码人工智能伦理 
    8.虚拟生活的自我伦理 
    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智慧 
    重新认识自己:在技术之力与伦理校勘中找寻自我 
    以柔克刚:以伦理建构的方式对抗技术理性 
    在无知中缠斗 

  • 内容简介:
    享用技术的后果,还是放弃技术的便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恐怕没有选择权。 
    在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自处,技术的开发者又该如何思虑和布局? 

     
    从手机到孟婆汤,从忘忧枣到性爱机器人,从技术拒绝到人类增强,从海德格尔到斯蒂格勒,本书由四位科技哲学的研究者,联合澎湃·思想市场,用8个现实问题,挑起科技到底是人类社会的毒药还是解药之争。他们说:技术有病,我没药。             我们无意也不可能为科技时代的人类指点迷津,而旨在通过对技术的价值反思,透视充斥着人类欲望的技术所挑起的生活话题,用不那么学术化的轻哲学,相对轻松地探究技术时代的生活智慧。 

     
    先是我们创造工具,然后是工具创造我们。 

     
    当代增强技术是强调对人之有限性的突破,其内在逻辑依然是现代技术的逻辑延伸,更加超越人的时间性存在,忽略了人之有限性的存在,而人文主义哲学反思却是让人不断意识到这两个界限。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为社会广泛接受,需要构建一种机制,形成一个从算法可解释转化为可信任的自动呈现过程。 

  • 作者简介:
    杨庆峰,复旦大学教授 
    闫宏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目录:
    目录】 
      
    科技世代与人类未来(代序) 
    1.面对技术拒绝,一笑而过? 
    被技术拒绝: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技术拒绝的究竟是什么? 
    技术拒绝后的人类境遇 
    科技智人何以愉快地与技术拒绝周旋 
    2.机器“北鼻”,不香吗? 
    人与机器人环抱的“距离” 
    吞噬人性的机器性爱 
    为爱遗恨的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当真你就输了? 
    3. 科技附体,人人都成钢铁侠? 
    人类增强有边界吗? 
    “大家增强,可别落下我!” 
    给我一颗忘忧枣 
    人类与机器的合体之路可以走多远? 
    4. TA最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隔屏望,何以善? 
    我们为什么爱刷手机? 
    装满秘密的黑匣子 
    作为后视镜和数据夹具的手机 
    5.斯蒂格勒与技术哲学的未来 
    技-艺反思的“法国潮” 
    数字技术突变与一般器官学药方 
    斯蒂格勒、数字人文主义与人类增强 
    技术与时间中的记忆线 
    6. 技术时代的哲学“梦” 
    哲学何以解码技术:技术哲学的未来路向 
    面向深度科技化时代的中国智慧 
    技术哲学现状与未来生长点 
    技治社会的治理变革 
    7.与技术缠斗的命运 
    智能化数据解析社会的政治伦理考量 
    智能革命与机器乌托邦 
    智能革命与人类记忆 
    用信任解码人工智能伦理 
    8.虚拟生活的自我伦理 
    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智慧 
    重新认识自己:在技术之力与伦理校勘中找寻自我 
    以柔克刚:以伦理建构的方式对抗技术理性 
    在无知中缠斗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技术有病,我没药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杨庆峰 著
技术有病,我没药
翱翔的信天翁: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研究
杨庆峰 著
技术有病,我没药
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
杨庆峰 著
技术有病,我没药
精明的温州人
杨庆峰 编
技术有病,我没药
技术现象学初探
杨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