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研究

地方性知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100199681
定价: 9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4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地方性知识研究》一书收录了2019年11月27日到11月29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在广州组织召开的“地方性知识专题研讨会”与会者的18篇论文,其中16篇在会议上报告。为了清晰地反映会议跨学科的性质以及各项议题,本文集分上下两编,每编分两部分。上篇“地方性知识的哲学研究”包含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关系两个议题。下篇“地方性知识的人类学研究”包括地方性知识的搜集与分析、地方性知识的当代意义两个议题。 鞠实儿,男,1953年9月生于杭州市。1982年起,先后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在中山大学从讲师直接破格提升为教授;先后在美国Columbia大学、Pittsburgh大学和Stanford大学哲学系访问;研究领域涉及:逻辑学、人工智能、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文化与认知。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逻辑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科学哲学专业和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点导师、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社会学属下文化与认知二级博士点导师。兼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第六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届,第二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会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

    刘兵,男,汉族,1958年生。198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1985-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传播等。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16种专著,《刘兵自选集》等10种个人文集,《超导史话》等6种科普著作,《正直者的困境》等8种译著,主编《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等多套丛书,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他报刊文章400余篇。 001 鞠实儿 刘 兵 前言

    上篇 地方性知识的哲学研究

     003 陈少明 鞠实儿 上篇前言

    部分 地方性知识概念

     009 鞠实儿 地方性知识vs.普遍性知识

     024 刘 兵 究竟何为地方性知识:一些误读与对概念的厘清

     038 吴国盛 地方性知识的哲学和社会学

     045 吴 彤 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地方性知识观——三论“地方性知识”

    第二部分 地方性与普遍性

     057 陈嘉映 会不会有人类通用的语言

     071 陈少明 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

     088 郦全民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099 田 松 从时间维度重述地方性与普遍性

     116 吴克峰 先秦“医易汇通”的地方性知识向度解读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方法再认识

    下篇 地方性知识的人类学研究

     145 刘 兵 王建新 下篇前言

    部分 地方性知识的采集、分析与比较

     151 王建新 人类学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及其采集利用

     164 张文义 “一切都在流动”:中国西南景颇族自然和气候变迁的文化模式

     179 陈 晋 法的地方知识与实践:三个民族志案例的比较研究

     197 刘宏涛 植根于生活形式的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灵魂及其文化含义

    第二部分 当代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及其意义

     215 龚浩群 灵性政治:新自由主义语境下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

     232 章梅芳 刘 兵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坐月子”传统及其意义——基于北京某高校女教师群体的深度访谈

     245 包红梅 蒙医中的身体:地方性知识与多元的身体观

     259 麦劲恒 吴小花 鞠实儿 广义论证视域下的祭祀说理研究——以贵州丹寨“八寨苗”祭祀“请神”环节为例

     292 顺 真 杨发荣 贵州苗族“族鼓禮”与中华古史重建
  • 内容简介:
    《地方性知识研究》一书收录了2019年11月27日到11月29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在广州组织召开的“地方性知识专题研讨会”与会者的18篇论文,其中16篇在会议上报告。为了清晰地反映会议跨学科的性质以及各项议题,本文集分上下两编,每编分两部分。上篇“地方性知识的哲学研究”包含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关系两个议题。下篇“地方性知识的人类学研究”包括地方性知识的搜集与分析、地方性知识的当代意义两个议题。
  • 作者简介:
    鞠实儿,男,1953年9月生于杭州市。1982年起,先后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在中山大学从讲师直接破格提升为教授;先后在美国Columbia大学、Pittsburgh大学和Stanford大学哲学系访问;研究领域涉及:逻辑学、人工智能、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文化与认知。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逻辑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科学哲学专业和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点导师、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社会学属下文化与认知二级博士点导师。兼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第六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届,第二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会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

    刘兵,男,汉族,1958年生。198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8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1985-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传播等。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16种专著,《刘兵自选集》等10种个人文集,《超导史话》等6种科普著作,《正直者的困境》等8种译著,主编《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等多套丛书,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他报刊文章400余篇。
  • 目录:
    001 鞠实儿 刘 兵 前言

    上篇 地方性知识的哲学研究

     003 陈少明 鞠实儿 上篇前言

    部分 地方性知识概念

     009 鞠实儿 地方性知识vs.普遍性知识

     024 刘 兵 究竟何为地方性知识:一些误读与对概念的厘清

     038 吴国盛 地方性知识的哲学和社会学

     045 吴 彤 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地方性知识观——三论“地方性知识”

    第二部分 地方性与普遍性

     057 陈嘉映 会不会有人类通用的语言

     071 陈少明 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

     088 郦全民 中国传统技术的认知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099 田 松 从时间维度重述地方性与普遍性

     116 吴克峰 先秦“医易汇通”的地方性知识向度解读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方法再认识

    下篇 地方性知识的人类学研究

     145 刘 兵 王建新 下篇前言

    部分 地方性知识的采集、分析与比较

     151 王建新 人类学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及其采集利用

     164 张文义 “一切都在流动”:中国西南景颇族自然和气候变迁的文化模式

     179 陈 晋 法的地方知识与实践:三个民族志案例的比较研究

     197 刘宏涛 植根于生活形式的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灵魂及其文化含义

    第二部分 当代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及其意义

     215 龚浩群 灵性政治:新自由主义语境下泰国城市中产阶层的修行实践

     232 章梅芳 刘 兵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坐月子”传统及其意义——基于北京某高校女教师群体的深度访谈

     245 包红梅 蒙医中的身体:地方性知识与多元的身体观

     259 麦劲恒 吴小花 鞠实儿 广义论证视域下的祭祀说理研究——以贵州丹寨“八寨苗”祭祀“请神”环节为例

     292 顺 真 杨发荣 贵州苗族“族鼓禮”与中华古史重建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