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自传

我的精神自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563369171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8页
字数: 350千字
分类: 历史
638人买过
  •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我的精神自传。 钱理群男,l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5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5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60年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任教,1974年在安顺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生班,1981年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已退休。著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与鲁迅相遇》、《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合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随笔集《拒绝遗忘》、《压在心上的坟》等。 上篇我的回顾与反思
    引言“以不切题为宗旨”
    一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上)
    二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中)
    三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下)
    四、知识分子自我独立性与主体性问题
    五、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问题
    六、关于启蒙主义的反思
    七、关于理想主义的反思
    八、关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九、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
    十、最后的话题:关于大学教育与北大传统

    下篇我的精神自传
    引言
    一、历史的中间物
    二、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三、幸存者
    四、学者、教师、精神界战士
    五、真的知识阶级
    六、思想者与实践者
    七、漂泊者与困守者
    后记
  • 内容简介:
    《我的精神自传》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我的精神自传》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该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我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我的精神自传。
  • 作者简介:
    钱理群男,l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5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5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60年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任教,1974年在安顺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生班,1981年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已退休。著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与鲁迅相遇》、《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合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随笔集《拒绝遗忘》、《压在心上的坟》等。
  • 目录:
    上篇我的回顾与反思
    引言“以不切题为宗旨”
    一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上)
    二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中)
    三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下)
    四、知识分子自我独立性与主体性问题
    五、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问题
    六、关于启蒙主义的反思
    七、关于理想主义的反思
    八、关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九、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
    十、最后的话题:关于大学教育与北大传统

    下篇我的精神自传
    引言
    一、历史的中间物
    二、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三、幸存者
    四、学者、教师、精神界战士
    五、真的知识阶级
    六、思想者与实践者
    七、漂泊者与困守者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