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1
版次: 1
ISBN: 9787534362149
定价: 16.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8页
字数: 141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14人买过
  •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成书于1986年,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伦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之后所撰写出的学术专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哲学中伦理思想比较丰富,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学派繁盛,纷纭错综。作者针对这种情形,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仁爱学说、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日臻成熟,同时也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指明了方向。 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1909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大学毕业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1937年抗战爆发,闭门著书。1943年,任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198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兼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当下,最能担当起“国学大师”称谓的,恐怕非张岱年、季羡林莫属。他们均属于“国宝”级人物,年龄分别为93岁、91岁。
    2002年9月28日,当记者走进蓝旗营张岱年家中的时候,他正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手捧一本书弯腰坐在沙发上,心无旁骛,显出学界宿儒独有的大气象。但岁月无情,这位享誉一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哲人,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也显得如此无奈。他须发皆白,体形瘦削,背有点驼,听力较弱,眼睛看起来有点茫然,似乎喧嚣俗世已在他视野之外。没有太多客套,记者直奔主题。“您认为自己这一生在学术研究上最满意、最显著的成果是什么?”张老沉思一会说:“我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接着,他谦逊地说:“我活了93岁,写了一些书,自己不太满意。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还是《中国哲学大纲》和《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这两本书也算是研究成果吧。” 序
    第一章总论
    一、哲学与伦理学
    二、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第二章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二、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第三章道德的层次序列
    一、道德的知与行
    二、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四、道德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道德的阶段性与继承性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二、道德的阶级性
    三、道德的普遍性形成与特殊性内容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第五章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三、人性善恶
    四、人性学说的评价

    第六章仁爱学说评价
    一、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
    二、道家对于儒、墨“仁爱”学说的批评
    三、“博爱”与“民胞物与”

    第七章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一、“义利”问题的演变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三、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
    四、“理”与“欲”的对立与统一

    第八章论所谓纲常
    一、先秦诸子的“君臣”观与“忠”的观念的演变
    二、“三纲”批判
    三、“五伦”与“五常”
    四、礼、智、信的分析
    五、其他道德规范
    第九章意志自由问题
    第十章天人关系论评析
    第十一章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第十二章整理伦理学说史料的方法
    附录一: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附录二:引用书目
    附录三:张岱年先生著作、论文存目(1983-1989)
  • 内容简介: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成书于1986年,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伦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之后所撰写出的学术专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哲学中伦理思想比较丰富,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学派繁盛,纷纭错综。作者针对这种情形,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仁爱学说、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日臻成熟,同时也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指明了方向。
  • 作者简介:
    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1909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大学毕业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1937年抗战爆发,闭门著书。1943年,任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198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兼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当下,最能担当起“国学大师”称谓的,恐怕非张岱年、季羡林莫属。他们均属于“国宝”级人物,年龄分别为93岁、91岁。
    2002年9月28日,当记者走进蓝旗营张岱年家中的时候,他正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手捧一本书弯腰坐在沙发上,心无旁骛,显出学界宿儒独有的大气象。但岁月无情,这位享誉一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哲人,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也显得如此无奈。他须发皆白,体形瘦削,背有点驼,听力较弱,眼睛看起来有点茫然,似乎喧嚣俗世已在他视野之外。没有太多客套,记者直奔主题。“您认为自己这一生在学术研究上最满意、最显著的成果是什么?”张老沉思一会说:“我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接着,他谦逊地说:“我活了93岁,写了一些书,自己不太满意。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还是《中国哲学大纲》和《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这两本书也算是研究成果吧。”
  •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哲学与伦理学
    二、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三、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
    四、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伦理学说

    第二章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伦理学说所讨论的理论问题
    二、关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更替
    四、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基本派别

    第三章道德的层次序列
    一、道德的知与行
    二、道德的纲领与条目
    三、道德与社会风尚
    四、道德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道德的阶段性与继承性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二、道德的阶级性
    三、道德的普遍性形成与特殊性内容
    四、道德的继承性--如何评价传统美德

    第五章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一、所谓人性的意义
    二、对于人性概念的剖析
    三、人性善恶
    四、人性学说的评价

    第六章仁爱学说评价
    一、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
    二、道家对于儒、墨“仁爱”学说的批评
    三、“博爱”与“民胞物与”

    第七章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
    一、“义利”问题的演变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三、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
    四、“理”与“欲”的对立与统一

    第八章论所谓纲常
    一、先秦诸子的“君臣”观与“忠”的观念的演变
    二、“三纲”批判
    三、“五伦”与“五常”
    四、礼、智、信的分析
    五、其他道德规范
    第九章意志自由问题
    第十章天人关系论评析
    第十一章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第十二章整理伦理学说史料的方法
    附录一: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附录二:引用书目
    附录三:张岱年先生著作、论文存目(1983-1989)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2)
党圣元 著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温州·瓯海卷
潘鲁生、邱运华、潘丁盛 、朱建波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小说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小说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鲁迅 等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德育研究大系
杜时忠 主编;檀传宝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
郑秉文 著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 魏晋南北朝教育论著选
吕达总主编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手册(第7版)
贺东风,沈波,戚学锋,钱仲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