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20812766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3页
字数: 19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2人买过
  •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在政府机关及其所属企业、事业部门、人民团体、城市街道和农村中设置人员,监察公务人员的不良现象并向监察机关报告的制度,是一种反腐监督的有益实践。《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基于丰富、翔实的史料,详细考察了这一制度及其实践的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成效等,总结了这一制度实践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   邬思源,1966年生,江西萍乡人。先后获法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1997),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6)。现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等。曾担任“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教程”、“执政党建设概论”、“法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在《理论探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晋阳学刊》、《探索》、《理论导刊》、《理论与改革》等CSSCI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公共行政》等转载。主持上海市党校系统和上海市教委课题各一项,参加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级课题多项。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及其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状况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海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系统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理论及实践渊源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监督监察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监督监察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监督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
    (二)抗日根据地的监察制度建设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中的监察制度建设
    小结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的初创(1949年10月-1952年8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初创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环境及中国的“一边倒”政策
    (二)国内背景分析
    二、党的纪检机关与国家监察机关的建立
    (一)党的纪检机关的建立
    (二)国家监察机关的建立
    三、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动因
    (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类似做法的历史传承
    (二)在“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借鉴苏联的做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
    (四)执政党和政权面临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和贪污腐败的严峻形势
    四、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创设及其实践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初创
    (二)积极努力推进建立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工作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与成效
    小结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的大发展(1952年8月-1956年6月)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大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有利环境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二)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群众来信来访、公民控诉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三)国家监察机构建制调整及监察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四)“向苏联学习”运动的进一步深化
    (五)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度更为严密与完备
    二、有关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关于人民监察通讯员的设置范围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的产生方式及领导关系的规定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的任务和搜集、发现问题的方法
    (四)报告制度
    (五)会议制度
    (六)学习制度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发展及建设
    (一)建立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的一般步骤、程序及经验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队伍规模的壮大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的队伍建设
    四、人民监察通讯员开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揭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官僚主义、浪费国家资财等行为
    (二)揭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积极参与和配合监察机关的工作检查
    (四)加强和群众的联系,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和问题
    (五)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了工作,为国家建设节约大量资金
    小结

    第四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在曲折中前行(1956年6月-1959年4月)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的调整
    (一)《关于人民监察通讯员调整设置和加强领导的报告》的颁布及主要内容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调整的做法与步骤
    三、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规模的变化及成效
    (一)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规模的变化
    (二)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的成效
    四、1957年后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
    (一)整风运动、“大跃进”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
    (二)整风运动、反右扩大化及“大跃进”运动对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影响与后果
    (三)监察部的撤销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的终结
    小结

    第五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实践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监察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
    (二)党政领导对监察工作的重视,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开展工作的前提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结合中心任务和本身业务开展工作
    (四)重视监察工作的宣传教育,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重视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制度建设,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三、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实践的当代启示
    (一)必须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监督监察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实现群众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三)加强党和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为群众监督创设良好的条件与前提
    (四)加强监督文化的建设,为监察实践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在政府机关及其所属企业、事业部门、人民团体、城市街道和农村中设置人员,监察公务人员的不良现象并向监察机关报告的制度,是一种反腐监督的有益实践。《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基于丰富、翔实的史料,详细考察了这一制度及其实践的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成效等,总结了这一制度实践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启示。
  • 作者简介:
      邬思源,1966年生,江西萍乡人。先后获法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1997),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6)。现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等。曾担任“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教程”、“执政党建设概论”、“法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在《理论探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晋阳学刊》、《探索》、《理论导刊》、《理论与改革》等CSSCI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公共行政》等转载。主持上海市党校系统和上海市教委课题各一项,参加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级课题多项。
  • 目录: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及其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状况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海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系统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理论及实践渊源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监督监察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监督监察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监督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
    (二)抗日根据地的监察制度建设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中的监察制度建设
    小结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的初创(1949年10月-1952年8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初创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环境及中国的“一边倒”政策
    (二)国内背景分析
    二、党的纪检机关与国家监察机关的建立
    (一)党的纪检机关的建立
    (二)国家监察机关的建立
    三、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动因
    (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类似做法的历史传承
    (二)在“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借鉴苏联的做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
    (四)执政党和政权面临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和贪污腐败的严峻形势
    四、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创设及其实践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初创
    (二)积极努力推进建立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工作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与成效
    小结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的大发展(1952年8月-1956年6月)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大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有利环境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二)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群众来信来访、公民控诉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三)国家监察机构建制调整及监察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四)“向苏联学习”运动的进一步深化
    (五)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度更为严密与完备
    二、有关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关于人民监察通讯员的设置范围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的产生方式及领导关系的规定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的任务和搜集、发现问题的方法
    (四)报告制度
    (五)会议制度
    (六)学习制度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发展及建设
    (一)建立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的一般步骤、程序及经验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队伍规模的壮大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的队伍建设
    四、人民监察通讯员开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揭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官僚主义、浪费国家资财等行为
    (二)揭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积极参与和配合监察机关的工作检查
    (四)加强和群众的联系,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和问题
    (五)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了工作,为国家建设节约大量资金
    小结

    第四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在曲折中前行(1956年6月-1959年4月)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的调整
    (一)《关于人民监察通讯员调整设置和加强领导的报告》的颁布及主要内容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组织调整的做法与步骤
    三、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规模的变化及成效
    (一)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规模的变化
    (二)调整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的成效
    四、1957年后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
    (一)整风运动、“大跃进”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
    (二)整风运动、反右扩大化及“大跃进”运动对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影响与后果
    (三)监察部的撤销与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的终结
    小结

    第五章人民监察通讯员实践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监察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
    (二)党政领导对监察工作的重视,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开展工作的前提
    (三)人民监察通讯员结合中心任务和本身业务开展工作
    (四)重视监察工作的宣传教育,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重视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制度建设,是人民监察通讯员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三、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实践的当代启示
    (一)必须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监督监察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实现群众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三)加强党和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为群众监督创设良好的条件与前提
    (四)加强监督文化的建设,为监察实践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学者文库:商标权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研究
李亮、牛东芳 著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学者文库:上海近现代对外贸易史纲
夏斯云、张国义、瞿海涛、吕佳航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史述
彭崇谷 主编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中级汉语口语(第4版下册2)
黄为之 编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高级汉语口语(下第4版)
黄为之 编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英语综合教程
邢浩;李冰;董丽莉;顾琳芳;胡汶涛;李雄伟;尚静;宋海鹤;许涵;严宁莲;张泉;赵尊霞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西班牙语口译教程
刘鹏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强国:中国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
丁一志 余福茂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强国之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编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西班牙语教程
董杨;张笑寒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西班牙语阅读
姜云龙、岳琳 著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英语口译实训教程(第二版)
曾元胜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汉语阅读教程(第2版)
张小峰
经贸学者文库:20世纪50年代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经贸意大利语
张海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