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

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535964830
定价: 5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2页
分类: 医药卫生
19人买过
  •   《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为《岭南中医药文库·医家系列》中的一册,是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教授多年医疗经验的荟萃。全书共分为医家小传、术业精粹、临证经验、医案采菁、薪火传人、医家年谱6个部分,配合珍贵的图片,展现了何志雄在多年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方面的学术成就。
      沈创鹏,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

      张横柳,男,广东梅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广东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岭南医学会委员。
    琐言碎语数何公(志雄)——田传瑶代序 I
    前 言 IV
    目 录 VI
    第一章 生平与成才之路 1
    第一节 励志求学,始叩医扉 4
    第二节 悬壶济世,名闻遐迩 9
    第三节 结盟抗日,保卫华侨 12
    第四节 热心公益献青春,重视教育毕一生 15
    第五节 传承中医经典教育,奠定学科建设基础 18
    一、悉心岭南伤寒教学和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提高 18
    二、学术研究成果斐然,临床诊疗经验丰富 20
    三、文革期间不畏政治冲击,潜心治学埋头著书立说 21
    四、改革开放学验俱丰,荣誉声望栉比等身 21
    第六节 学术建树颇丰,临证精益求精 23
    一、阐发六经,颇有见地 23
    二、临证辨治,尤重胃气 23
    第七节 为人大公无私,临终嘱言遗志 25
    第二章 学术精华 29
    第一节 学本“内难”,融汇百家 29
    一、治学、临证均以“内难”为指导 29
    (一)治学、临证强调深研“内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9
    (二)重视“脏象学说”的指导作用 30
    (三)年近古稀于经典仍精勤不倦 32
    二、“内难”为源,伤寒为流 33
    (一)六经辨证方面 33
    (二)脏腑辨证方面 35
    (三)营卫理论方面 36
    三、虚怀若谷,善取百家之长 37
    第二节 深谙经典,尤重伤寒 39
    一、《伤寒论》六经实质和六经辨证 40
    (一)《伤寒论》六经实质 40
    1、太阳之气 42
    2、阳明之气 43
    3、少阳之气 44
    4、太阴之气 45
    5、少阴之气 45
    6、厥阴之气 46
    (二)《伤寒论》六经病的辨证论治 46
    1、太阳病的辨证论治 46

  • 内容简介:
      《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为《岭南中医药文库·医家系列》中的一册,是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教授多年医疗经验的荟萃。全书共分为医家小传、术业精粹、临证经验、医案采菁、薪火传人、医家年谱6个部分,配合珍贵的图片,展现了何志雄在多年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方面的学术成就。
  • 作者简介:
      沈创鹏,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

      张横柳,男,广东梅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广东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岭南医学会委员。
  • 目录:
    琐言碎语数何公(志雄)——田传瑶代序 I
    前 言 IV
    目 录 VI
    第一章 生平与成才之路 1
    第一节 励志求学,始叩医扉 4
    第二节 悬壶济世,名闻遐迩 9
    第三节 结盟抗日,保卫华侨 12
    第四节 热心公益献青春,重视教育毕一生 15
    第五节 传承中医经典教育,奠定学科建设基础 18
    一、悉心岭南伤寒教学和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提高 18
    二、学术研究成果斐然,临床诊疗经验丰富 20
    三、文革期间不畏政治冲击,潜心治学埋头著书立说 21
    四、改革开放学验俱丰,荣誉声望栉比等身 21
    第六节 学术建树颇丰,临证精益求精 23
    一、阐发六经,颇有见地 23
    二、临证辨治,尤重胃气 23
    第七节 为人大公无私,临终嘱言遗志 25
    第二章 学术精华 29
    第一节 学本“内难”,融汇百家 29
    一、治学、临证均以“内难”为指导 29
    (一)治学、临证强调深研“内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9
    (二)重视“脏象学说”的指导作用 30
    (三)年近古稀于经典仍精勤不倦 32
    二、“内难”为源,伤寒为流 33
    (一)六经辨证方面 33
    (二)脏腑辨证方面 35
    (三)营卫理论方面 36
    三、虚怀若谷,善取百家之长 37
    第二节 深谙经典,尤重伤寒 39
    一、《伤寒论》六经实质和六经辨证 40
    (一)《伤寒论》六经实质 40
    1、太阳之气 42
    2、阳明之气 43
    3、少阳之气 44
    4、太阴之气 45
    5、少阴之气 45
    6、厥阴之气 46
    (二)《伤寒论》六经病的辨证论治 46
    1、太阳病的辨证论治 4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