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040533774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7页
分类: 法律
4人买过
  •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以分专题、多角度、中外比较的研究路径,对近年来中国各地犯罪记录制度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细致的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散见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解释中的前科制度与犯罪记录证明条款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对学界关于犯罪记录、前科、前科消灭、犯罪记录与前科消灭的关系、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犯罪记录与“贴标签”效应、犯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界限、隐瞒犯罪记录自首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性偏差进行了体系化的解读和回应,对诸如未成年人前科证明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司法改革中网络公开裁判文书关涉犯罪记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从业禁止制度与犯罪记录制度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提出了警醒性见解。希望通过这些思索和研究,为整个司法改革中犯罪记录、前科、前科消灭等法律体系的改革和配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一方案。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可用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可供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人员学习与参考。   于志刚,男,1973年5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刑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网络刑法原理》等专著12部、合著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司法部科研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教学奖励。 第一章 犯罪记录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犯罪记录的概念误读与批判性反思

    第二节 犯罪记录制度的理论解读与立法实践

    第二章 犯罪记录的两种后果: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

    第一节 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犯罪记录两种评价的效果错位和误读

    第三章 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前科制度

    第一节 前科制度的法律现状

    第二节 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 前科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第四节 前科的法律后果

    第四章 犯罪记录规范性评价的立法错位与司法误读

    第一节 立法的错位:犯罪记录报告制度的批判性解读

    第二节 司法认识的偏差:以隐瞒犯罪记录的自首认定为视角

    第五章 犯罪记录和前科消灭制度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犯罪记录和前科消灭制度的关系辨析

    第二节 犯罪记录在前科消灭制度中的价值检视

    第三节 前科消灭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第六章 前科消灭制度司法探索模式的误区与批判

    第一节 司法与社会的觉醒: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理论审视与实践评估:现有探索和试行模式的批判性反思

    第七章 司法改革中网络公开裁判文书关涉犯罪记录的忧思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刑事裁判文书中犯罪人信息全面公开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犯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评价

    第三节 问题的展开:刑事裁判文书网络化实名公开引发的困境

    第四节 问题的解决:刑事裁判文书公开与犯罪记录制度的衔接

    第八章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探索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第一节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演变历程与梳理

    第二节 行贿犯罪档案的法律性质及其查询的正当性审视

    第三节 行贿犯罪档案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关系解读

    第九章 从业禁止制度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关系解读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从业禁止的主体条款解读:关于从业资格的剥夺

    第二节 从业禁止的后盾条款:违反从业禁止的惩罚性措施

    第三节 从业禁止的兼容性条款:与前科制度、犯罪记录制度的协调

    第四节 犯罪记录制度视野下从业资格限制的体系化梳理

    第十章 增设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之立法建议的错谬与批判

    第一节 增设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之缓刑观的东差西误

    第二节 现实的批判: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对我国刑法体系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基于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思索:缓刑犯是否存在前科和犯罪记录

    第十一章 前科消灭制度相关探索模式的问题实质与解决方案

    第一节 单一前科消灭制度的缺憾:无法消除对于犯罪记录的非规范性评价

    第二节 完善方向:构建犯罪记录制度并同步消灭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

    第三节 后盾保障:构建犯罪记录制度的配套制裁体系

    第十二章 消灭规范性评价:关于犯罪记录终止查询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设置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理念

    第二节 设置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现实根据

    第三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第四节 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具体设置建议

    第十三章 消灭非规范性评价:关于犯罪记录隐私权化保护的思索

    第一节 问题的症结:犯罪记录隐私权化保护的障碍因素解读

    第二节 解决的策略:犯罪记录由公共信息转向私人信息的性质转换

    第三节 对于犯罪记录加以隐私权化保护的模式思索

    第十四章 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设计

    第一节 犯罪记录的登记与数据维护

    第二节 犯罪记录查询的实质性要求

    第三节 犯罪记录查询的程序性要求

    第四节 犯罪记录的查询期限

    第五节 犯罪记录证明书的申请和发出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以分专题、多角度、中外比较的研究路径,对近年来中国各地犯罪记录制度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细致的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散见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解释中的前科制度与犯罪记录证明条款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对学界关于犯罪记录、前科、前科消灭、犯罪记录与前科消灭的关系、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犯罪记录与“贴标签”效应、犯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界限、隐瞒犯罪记录自首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性偏差进行了体系化的解读和回应,对诸如未成年人前科证明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司法改革中网络公开裁判文书关涉犯罪记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从业禁止制度与犯罪记录制度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提出了警醒性见解。希望通过这些思索和研究,为整个司法改革中犯罪记录、前科、前科消灭等法律体系的改革和配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一方案。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可用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可供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人员学习与参考。
  • 作者简介:
      于志刚,男,1973年5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刑法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网络刑法原理》等专著12部、合著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司法部科研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教学奖励。
  •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记录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犯罪记录的概念误读与批判性反思

    第二节 犯罪记录制度的理论解读与立法实践

    第二章 犯罪记录的两种后果: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

    第一节 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犯罪记录两种评价的效果错位和误读

    第三章 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前科制度

    第一节 前科制度的法律现状

    第二节 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 前科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第四节 前科的法律后果

    第四章 犯罪记录规范性评价的立法错位与司法误读

    第一节 立法的错位:犯罪记录报告制度的批判性解读

    第二节 司法认识的偏差:以隐瞒犯罪记录的自首认定为视角

    第五章 犯罪记录和前科消灭制度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犯罪记录和前科消灭制度的关系辨析

    第二节 犯罪记录在前科消灭制度中的价值检视

    第三节 前科消灭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第六章 前科消灭制度司法探索模式的误区与批判

    第一节 司法与社会的觉醒: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理论审视与实践评估:现有探索和试行模式的批判性反思

    第七章 司法改革中网络公开裁判文书关涉犯罪记录的忧思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刑事裁判文书中犯罪人信息全面公开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犯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评价

    第三节 问题的展开:刑事裁判文书网络化实名公开引发的困境

    第四节 问题的解决:刑事裁判文书公开与犯罪记录制度的衔接

    第八章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探索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第一节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演变历程与梳理

    第二节 行贿犯罪档案的法律性质及其查询的正当性审视

    第三节 行贿犯罪档案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关系解读

    第九章 从业禁止制度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关系解读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从业禁止的主体条款解读:关于从业资格的剥夺

    第二节 从业禁止的后盾条款:违反从业禁止的惩罚性措施

    第三节 从业禁止的兼容性条款:与前科制度、犯罪记录制度的协调

    第四节 犯罪记录制度视野下从业资格限制的体系化梳理

    第十章 增设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之立法建议的错谬与批判

    第一节 增设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之缓刑观的东差西误

    第二节 现实的批判:消除犯罪记录的缓刑对我国刑法体系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基于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思索:缓刑犯是否存在前科和犯罪记录

    第十一章 前科消灭制度相关探索模式的问题实质与解决方案

    第一节 单一前科消灭制度的缺憾:无法消除对于犯罪记录的非规范性评价

    第二节 完善方向:构建犯罪记录制度并同步消灭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

    第三节 后盾保障:构建犯罪记录制度的配套制裁体系

    第十二章 消灭规范性评价:关于犯罪记录终止查询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设置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理念

    第二节 设置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现实根据

    第三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第四节 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具体设置建议

    第十三章 消灭非规范性评价:关于犯罪记录隐私权化保护的思索

    第一节 问题的症结:犯罪记录隐私权化保护的障碍因素解读

    第二节 解决的策略:犯罪记录由公共信息转向私人信息的性质转换

    第三节 对于犯罪记录加以隐私权化保护的模式思索

    第十四章 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设计

    第一节 犯罪记录的登记与数据维护

    第二节 犯罪记录查询的实质性要求

    第三节 犯罪记录查询的程序性要求

    第四节 犯罪记录的查询期限

    第五节 犯罪记录证明书的申请和发出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目前没有书店销售此书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编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之美
郭文斌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山川故事和藏在山川里的333个小秘密
恩友 文;陈亚非;冯忆南;黄冠余;侯国良;洪涛;倪绍勇;于友善;王晓明;王祖民;周翔;天舒;李一婧;陈翩翩;张心如;冷风;王学颖;邓淑贤/绘。印姗姗;邓淑贤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刘海戏金蟾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李寄斩蛇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周处除害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玄鸟生商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蚕神传说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鲧化黄龙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杜宇化鹃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经典民间传统故事立体书 伏羲画卦 小学生国学启蒙 幼儿3D体翻翻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