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双语教育规划论

民汉双语教育规划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513062558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8页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本书首次从语言规划的视角,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进行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历史回顾、政策解读和实践考察,提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规划应从“问题解决”“权利保障”转向“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以及在双语教育领域中“树立科学的语言资源观”的理论命题,这对丰富我国民汉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内涵和研究视角,正确认识和总结我国民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规划和指导我国民汉双语教育的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适合教育学、民族学、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教师阅读。 

    海路,回族,人类学博士,双语教育学博士后,《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民族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育人类学通论》等多部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壮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滕星,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十多项国内外民族教育研究重要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教育人类学研究书系”。研究成果曾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陈立鹏,苗族,民族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论》等著作多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30余项,曾应邀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民委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国家重要文献的调研起草工作。 

    目录 
    理 论 篇 
    第一章语言规划视角下的双语教育 
    一、语言规划取向下的三种语言观 
    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语言规划取向下双语教育政策价值逻辑分析 
    一、“语言问题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二、“语言权利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三、“语言资源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第三章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双重性特征探析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标的双重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认识的双重性:工具性和情感性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双重性:群体文化传承与个人前途发展 
    历 史 篇 
    第四章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语言规划及其实践 
    一、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规划的背景 
    二、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扫盲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其他社会领域中的使用 
    四、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规划的实践意义及不足 
    五、结语 
    第五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一、新时期平等化和规范化的双语教育探索(1979—1999年) 
    二、新世纪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2000—2011年) 
    三、新节点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2012—2016年) 
    四、新时代的双语教育发展与前瞻(2017年至今) 
    五、结语 
    第六章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进展和主要问题——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1998—2015年)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载文的基本情况 
    二、宏观层面的双语教育 
    三、微观层面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四、对双语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 
    第七章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起步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 
    二、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曲折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三、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恢复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四、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科学发展(2000年至今) 
    五、结语 
    第八章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60年变迁及启示 
    一、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初步发展(1957—1965年) 
    二、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曲折发展(1966—1976年) 
    三、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改革发展(1977年至今) 
    四、结语 
    政 策 篇 
    第九章关于推进“民汉”双语教育的战略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双语教育中的责任 
    二、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 
    四、明确双语教育经费投入方向 
    五、建立完善适宜于各民族地区的不同双语教育模式 
    六、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招生就业制度 
    第十章民汉双语教育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 
    一、相关文献述评 
    二、民汉双语教育之于国家安全的意义 
    三、国家安全视角下民汉双语教育的功能 
    四、国家安全视角下民汉双语教育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民汉双语教育:从顶层设计至基层管理 
    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省区层面的中层管理 
    三、州县层面的基层管理 
    四、学校层面的高效落实 
    第十二章中国促进语言教育平等法规的研究——基于民族教育条例的文本分析 
    一、民族平等与语言立法(1949—1983年) 
    二、民族区域自治与语言教育立法(1984—1999年) 
    三、推广国家通用语与语言教育法规调整(2000—2009年) 
    四、加强双语教育与完善语言教育法规(2010年至今) 
    五、延伸讨论 
    实 践 篇 
    第十三章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 
    一、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述略 
    二、壮汉双语教育改革的背景 
    三、壮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壮汉双语教育的三大转向 
    五、结语:从双语教学到多元文化教育 
    第十四章壮汉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三所壮文实验学校为个案 
    一、田野调查点概况 
    二、武鸣县壮汉双语教育实施现状及主要问题 
    三、武鸣县壮汉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四、促进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第十五章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一、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 
    二、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 
    三、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 
    四、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第十六章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变迁论 
    一、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主要类型 
    二、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特征 
    三、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结语 
    第十七章从政策文本到学校行动: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个案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三、双语教育政策文本 
    四、学校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执行 
    五、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从语言规划的视角,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进行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历史回顾、政策解读和实践考察,提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规划应从“问题解决”“权利保障”转向“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以及在双语教育领域中“树立科学的语言资源观”的理论命题,这对丰富我国民汉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内涵和研究视角,正确认识和总结我国民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规划和指导我国民汉双语教育的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适合教育学、民族学、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教师阅读。 

  • 作者简介:
    海路,回族,人类学博士,双语教育学博士后,《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民族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教育人类学通论》等多部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壮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滕星,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十多项国内外民族教育研究重要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教育人类学研究书系”。研究成果曾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陈立鹏,苗族,民族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论》等著作多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30余项,曾应邀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民委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国家重要文献的调研起草工作。 

  • 目录:
    目录 
    理 论 篇 
    第一章语言规划视角下的双语教育 
    一、语言规划取向下的三种语言观 
    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语言规划取向下双语教育政策价值逻辑分析 
    一、“语言问题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二、“语言权利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三、“语言资源观”逻辑中的双语教育政策 
    第三章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双重性特征探析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标的双重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认识的双重性:工具性和情感性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双重性:群体文化传承与个人前途发展 
    历 史 篇 
    第四章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语言规划及其实践 
    一、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规划的背景 
    二、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扫盲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其他社会领域中的使用 
    四、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规划的实践意义及不足 
    五、结语 
    第五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一、新时期平等化和规范化的双语教育探索(1979—1999年) 
    二、新世纪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2000—2011年) 
    三、新节点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2012—2016年) 
    四、新时代的双语教育发展与前瞻(2017年至今) 
    五、结语 
    第六章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进展和主要问题——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1998—2015年)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载文的基本情况 
    二、宏观层面的双语教育 
    三、微观层面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四、对双语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 
    第七章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起步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 
    二、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曲折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三、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恢复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四、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建设的科学发展(2000年至今) 
    五、结语 
    第八章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60年变迁及启示 
    一、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初步发展(1957—1965年) 
    二、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曲折发展(1966—1976年) 
    三、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改革发展(1977年至今) 
    四、结语 
    政 策 篇 
    第九章关于推进“民汉”双语教育的战略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双语教育中的责任 
    二、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 
    四、明确双语教育经费投入方向 
    五、建立完善适宜于各民族地区的不同双语教育模式 
    六、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招生就业制度 
    第十章民汉双语教育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 
    一、相关文献述评 
    二、民汉双语教育之于国家安全的意义 
    三、国家安全视角下民汉双语教育的功能 
    四、国家安全视角下民汉双语教育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民汉双语教育:从顶层设计至基层管理 
    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省区层面的中层管理 
    三、州县层面的基层管理 
    四、学校层面的高效落实 
    第十二章中国促进语言教育平等法规的研究——基于民族教育条例的文本分析 
    一、民族平等与语言立法(1949—1983年) 
    二、民族区域自治与语言教育立法(1984—1999年) 
    三、推广国家通用语与语言教育法规调整(2000—2009年) 
    四、加强双语教育与完善语言教育法规(2010年至今) 
    五、延伸讨论 
    实 践 篇 
    第十三章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 
    一、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述略 
    二、壮汉双语教育改革的背景 
    三、壮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壮汉双语教育的三大转向 
    五、结语:从双语教学到多元文化教育 
    第十四章壮汉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三所壮文实验学校为个案 
    一、田野调查点概况 
    二、武鸣县壮汉双语教育实施现状及主要问题 
    三、武鸣县壮汉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四、促进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第十五章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一、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 
    二、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 
    三、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 
    四、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第十六章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变迁论 
    一、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主要类型 
    二、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特征 
    三、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结语 
    第十七章从政策文本到学校行动: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个案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三、双语教育政策文本 
    四、学校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执行 
    五、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民汉双语教育规划论
民汉诗学比较研究
王佑夫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