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2
版次: 1
ISBN: 9787535141361
定价: 1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字数: 20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人买过
  •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对东西文化和中西印哲学作了相当广泛的讨论,涵摄科学哲学、文化哲学、人生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比较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超越式的融合趋向。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一书不是艰涩难读之作,而是将深奥学理与生命体验融为一体的具有可读性的作品,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爱智慧之作。全书文字优美,充溢着人生智慧,部分章节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气息。 刘述先(1934一 ),笔名言衍,祖籍江西吉安,1934年生于上海市。中国现代学者,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之--。
    刘述先于1949年经广州到台湾,先读中学,后入台湾大学哲学系,师从方东美,毕业后到台湾东海大学任教。1964牛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攻读,1966年伙博士学位。以后往来于伊利诺斯大学和东海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刘述先对西方哲学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此不具论。就他对儒学的研究而言,其父亲刘静窗与熊十力关系甚密,由于家学的影响,刘述先亦颇受熊十力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当代新儒家的影响。但他既不认为自已是新儒家,也不反对别人说他是新儒家,他说:"重要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儒家的传统是,孔孟认为人有内在的泉源,进一步发挥为社会伦理的网络,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如果你认为这种思想是新儒家,那么我就是新儒家。……我自已不反对被称为新儒家,但有许多想法与传统思想有极大距离“(《大陆与海》)刘述先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儒学最中心的本质就是“内在仁心的亲切体证”,他把孔子的“仁”解释为普遍的同情心,根据朱熹以“生”释仁的思想,把仁视为创造、刚健、不断开拓的精神力量。刘先认为,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是一种真正的开敞的生命观,与抱残守缺的闭锁心灵截然不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甚至在世界的哲学里也是如此。为了用现代方式来阐述儒学的价值,刘述先借用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内在性”的要领范畴来分析儒家的“天人合一”理论,以表达他关于人的内在生生不息的精神生命源泉的思想。 序
    简体字本序
    自序

    第一章20世纪科学哲学潮流的评价
    第一节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二节逻辑实证论一系对于语意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三节由孔德以至新康德派一系对于科学分类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四节卡西勒一系对于知识现象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五节胡塞尔一系对于本质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走向一般文化哲学的一条线索——宗教现象学问题的举证
    第一节由科学底哲学到一般文化哲学探究的一条线索
    第二节宗教现象学所建立的几项一般性的原则
    第三节希腊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四节中世纪以迄近代基督教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五节印度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六节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七节宗教最高境界的抉择

    第三章建立意义哲学的新方法学基础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现象学的存而不论的方法学态度
    第三节现象学的彻底唯实论的基本假定
    第四节理想、意义系络与现象宇宙构成的关联性
    第五节价值判断对于人生的涵义
    第六节知识与智慧之定性
    第七节哲学功能之改造

    第四章东西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三节印度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四节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五章文化历史与真理
    第一节文化的普遍性与分殊性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有关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之构想
    第三节现实历史与历史观念的分别以及历史的相对主义与定命主义
    第四节历史的相对主义、定命主义的驳斥
    第五节历史与真理的关联性

    第六章东西差异心态的比较与评价
    第一节比较东西差异心态的几条线索
    ……

    第七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八章现代哲学的定位
  • 内容简介: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对东西文化和中西印哲学作了相当广泛的讨论,涵摄科学哲学、文化哲学、人生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比较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超越式的融合趋向。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一书不是艰涩难读之作,而是将深奥学理与生命体验融为一体的具有可读性的作品,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爱智慧之作。全书文字优美,充溢着人生智慧,部分章节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气息。
  • 作者简介:
    刘述先(1934一 ),笔名言衍,祖籍江西吉安,1934年生于上海市。中国现代学者,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之--。
    刘述先于1949年经广州到台湾,先读中学,后入台湾大学哲学系,师从方东美,毕业后到台湾东海大学任教。1964牛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攻读,1966年伙博士学位。以后往来于伊利诺斯大学和东海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刘述先对西方哲学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此不具论。就他对儒学的研究而言,其父亲刘静窗与熊十力关系甚密,由于家学的影响,刘述先亦颇受熊十力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当代新儒家的影响。但他既不认为自已是新儒家,也不反对别人说他是新儒家,他说:"重要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儒家的传统是,孔孟认为人有内在的泉源,进一步发挥为社会伦理的网络,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如果你认为这种思想是新儒家,那么我就是新儒家。……我自已不反对被称为新儒家,但有许多想法与传统思想有极大距离“(《大陆与海》)刘述先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儒学最中心的本质就是“内在仁心的亲切体证”,他把孔子的“仁”解释为普遍的同情心,根据朱熹以“生”释仁的思想,把仁视为创造、刚健、不断开拓的精神力量。刘先认为,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是一种真正的开敞的生命观,与抱残守缺的闭锁心灵截然不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甚至在世界的哲学里也是如此。为了用现代方式来阐述儒学的价值,刘述先借用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内在性”的要领范畴来分析儒家的“天人合一”理论,以表达他关于人的内在生生不息的精神生命源泉的思想。
  • 目录:

    简体字本序
    自序

    第一章20世纪科学哲学潮流的评价
    第一节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二节逻辑实证论一系对于语意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三节由孔德以至新康德派一系对于科学分类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四节卡西勒一系对于知识现象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五节胡塞尔一系对于本质学问题的探究的评价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走向一般文化哲学的一条线索——宗教现象学问题的举证
    第一节由科学底哲学到一般文化哲学探究的一条线索
    第二节宗教现象学所建立的几项一般性的原则
    第三节希腊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四节中世纪以迄近代基督教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五节印度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六节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现象学描绘
    第七节宗教最高境界的抉择

    第三章建立意义哲学的新方法学基础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现象学的存而不论的方法学态度
    第三节现象学的彻底唯实论的基本假定
    第四节理想、意义系络与现象宇宙构成的关联性
    第五节价值判断对于人生的涵义
    第六节知识与智慧之定性
    第七节哲学功能之改造

    第四章东西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三节印度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四节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意境

    第五章文化历史与真理
    第一节文化的普遍性与分殊性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有关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之构想
    第三节现实历史与历史观念的分别以及历史的相对主义与定命主义
    第四节历史的相对主义、定命主义的驳斥
    第五节历史与真理的关联性

    第六章东西差异心态的比较与评价
    第一节比较东西差异心态的几条线索
    ……

    第七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八章现代哲学的定位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党的建设若干创新命题研究
李泽泉、石然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研究
苏婧 等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法律法规选编
郗厚军 康秀云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
宋卓兖、程星晶、顾英、郑玉娇、高腾刚、蔡运刚、禹彦芳、潘琴、张娟、彭勇、陈娟、王力、梁秋露、赵伦、周聃、邹雪、杨海华、程超、杨云江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发展战略研究
易昌良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实务
张荣臣 主编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颜杰峰 祖金玉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刘俊 主编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政治)
秦彪生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的中国式行政法治现代化
吴欢,尹培培,孟星宇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 中国式现代化
贺新元,陈妮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用指南
于建荣 申海龙 何芹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刘述先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现代新儒学之省察论集
刘述先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刘述先文集
刘述先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刘静窗文存(全二册)
刘述先 编;刘念劬 主编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文化与哲学的探索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儒家思想的转型与展望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生命情调的抉择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黄宗羲心学的定位
刘述先 著
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
理一分殊
刘述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