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

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美]
2000-11
版次: 1
ISBN: 9787501214327
定价: 3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18页
字数: 57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Re-examining the Cold War: U.S.-China Diplomacy, 1954-1973
分类: 政治
80人买过
  • 《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是中美学者合作研究奉献给读者的一项成果。这项研究始于1995年春。双方学者当时的共同愿望是:以史为鉴,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这样做也是有条件的,近年来中美以及国际上都有大量的解密档案和新发表的当事人回忆录可资利用。美国福特基金会也很积极,答应给予积极的资助。当时,双方确定的研究范围是1955年至1971年的中美关系,之所以确定这个研究时限,是因为1945年。1955年的中美关系,已经有了一部合作研究成果在先。①双方认为,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包括四个子课题,即,一、50年代两次台湾海峡危机;二、越南战争;三、大国格局中的中美关系;四、60年代中美两国国内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就这四个子课题,双方组成了相应的课题组。中方课题组成员有:中共中央党校官力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江英副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李捷研究员;中方课题组主持人为中共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 罗伯特·罗斯,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近年出版的专著有《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寻求安全》(已译成中文),主编《接触中国:同崛起的大国共处》。在美国著名的学术及政论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安全政策及美中关系论文。
    姜长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近著有:《历史的孤独--早期斯大林新探(1879-1924)》、《斯大林政治评传》(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两主编之一)、《1955-1971年的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冷战冲突与克制的再探讨》(两主编之一)。发表过中苏(俄)、中美关系及国际关系论文多篇。 写给读者
    序言一
    序言二
    50年代的两次台湾海峡危机
    两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成因与中美之间的较量1954-1955年的台湾海峡危机:火山口上的艾森豪威尔
    政府及其对第一次台海危机的介入
    “和平的困扰”:艾森豪威尔政府与1958年中国近海岛屿危机
    中美大使级会谈
    对抗中的方向盘、缓冲器和测试仪: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
    聋子的对话9-1955-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
    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
    中突与克制: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成功的战术与失败的战略: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
    中美日三角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949—1979年)
    大国关系的变动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美、中、日关系和“尼克松冲击”
    通向缓和的崎岖之路——变动的国际环境与中国对美政策(1954~1971)
    全球背景下的“两个中国”:50年代的中苏经济模式与美台关系
    国内政局与中美关系
    物极必反:60年代的中国国内政治与中美关系
    60年代美国国内政局与中美关系——重新定义:美国国内因素与对华政策
    50年代毛泽东外交思想述论
    毛泽东向两极格局的挑战——50年代后期到1976年的中国外交
    中国的高层决策与中美关系解冻
  • 内容简介:
    《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是中美学者合作研究奉献给读者的一项成果。这项研究始于1995年春。双方学者当时的共同愿望是:以史为鉴,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这样做也是有条件的,近年来中美以及国际上都有大量的解密档案和新发表的当事人回忆录可资利用。美国福特基金会也很积极,答应给予积极的资助。当时,双方确定的研究范围是1955年至1971年的中美关系,之所以确定这个研究时限,是因为1945年。1955年的中美关系,已经有了一部合作研究成果在先。①双方认为,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包括四个子课题,即,一、50年代两次台湾海峡危机;二、越南战争;三、大国格局中的中美关系;四、60年代中美两国国内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就这四个子课题,双方组成了相应的课题组。中方课题组成员有:中共中央党校官力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江英副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李捷研究员;中方课题组主持人为中共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
  • 作者简介:
    罗伯特·罗斯,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近年出版的专著有《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寻求安全》(已译成中文),主编《接触中国:同崛起的大国共处》。在美国著名的学术及政论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安全政策及美中关系论文。
    姜长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近著有:《历史的孤独--早期斯大林新探(1879-1924)》、《斯大林政治评传》(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两主编之一)、《1955-1971年的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冷战冲突与克制的再探讨》(两主编之一)。发表过中苏(俄)、中美关系及国际关系论文多篇。
  • 目录:
    写给读者
    序言一
    序言二
    50年代的两次台湾海峡危机
    两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成因与中美之间的较量1954-1955年的台湾海峡危机:火山口上的艾森豪威尔
    政府及其对第一次台海危机的介入
    “和平的困扰”:艾森豪威尔政府与1958年中国近海岛屿危机
    中美大使级会谈
    对抗中的方向盘、缓冲器和测试仪: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
    聋子的对话9-1955-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
    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
    中突与克制: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成功的战术与失败的战略:约翰逊政府与越南战争
    中美日三角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949—1979年)
    大国关系的变动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美、中、日关系和“尼克松冲击”
    通向缓和的崎岖之路——变动的国际环境与中国对美政策(1954~1971)
    全球背景下的“两个中国”:50年代的中苏经济模式与美台关系
    国内政局与中美关系
    物极必反:60年代的中国国内政治与中美关系
    60年代美国国内政局与中美关系——重新定义:美国国内因素与对华政策
    50年代毛泽东外交思想述论
    毛泽东向两极格局的挑战——50年代后期到1976年的中国外交
    中国的高层决策与中美关系解冻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
中俄国界东段的演变
姜长斌 著
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
读懂斯大林
姜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