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313053305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4页
字数: 289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本书评述了认知语法的核心思想,并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考察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相互转化的动因和机制。作者对汉语研究中存在广泛争议的名物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名物化的本质在于概念物化,与形态问题无关。在观察大量真实语料的基础上,作者考察了“名词+的+动词”结构,对制约该结构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本书还研究了动词的转指、名词的动词化、名词谓语句等现象,并从一般认知能力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这一研究是作者在认知语言学范式下对汉语词类问题的探索,有助于解决汉语词类研究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对词典编撰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类标注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航,1971年生,河南西华人。1988年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考取该院认知语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严辰松教授,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外语类期刊及核心期刊上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理论视角

      2.0 引言 

      2.1 认知语义观

      2.2 语法范畴的概念基础 

      2.3 语法的象征观与构式 

      2.4 基于用法的模式 

      2.5 适用于本研究的具体框架 

      2.6 小结 

    第3章 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研究回顾

      3.0 引言 

      3.1 名物化问题的由来 

      3.2 关于名物化的主要争论 

      3.3 与名词和动词互转机制相关的研究 

      3.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概念物化与名词化

      4.0 引言

      4.1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物化

      4.2 概念物化与名词化

      4.3 名词化与复杂的非时间关系

      4.4 事件名词化与物质名词化

      4.5 小结

    第5章 参照点能力、概念自主与名词化

      5.0 引言

      5.1 参照点能力

      5.2 参照点构式

      5.3 参照点构式中名词化的概念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概念转喻与名词化

      6.0 引言

      6.1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转喻

      6.2 转指的概念基础

      6.3 语义角色的界定

      6.4 名词化中的转喻模式

      6.5 小结

    第7章 名词的动词化机制

      7.0 引言

      7.1 作为概念转喻的动词化

      7.2 动词化中的转喻模式

      7.3 动词化的认知解释

      7.4 小结

    第8章 主观化、心理扫描与名词谓语旬

      8.0 引言

      8.1 主观化

      8.2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心理扫描

      8.3 名词谓语句所隐含的量级

      ……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评述了认知语法的核心思想,并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考察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相互转化的动因和机制。作者对汉语研究中存在广泛争议的名物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名物化的本质在于概念物化,与形态问题无关。在观察大量真实语料的基础上,作者考察了“名词+的+动词”结构,对制约该结构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本书还研究了动词的转指、名词的动词化、名词谓语句等现象,并从一般认知能力角度对它们进行解释。这一研究是作者在认知语言学范式下对汉语词类问题的探索,有助于解决汉语词类研究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对词典编撰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类标注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高航,1971年生,河南西华人。1988年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考取该院认知语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严辰松教授,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外语类期刊及核心期刊上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理论视角

      2.0 引言 

      2.1 认知语义观

      2.2 语法范畴的概念基础 

      2.3 语法的象征观与构式 

      2.4 基于用法的模式 

      2.5 适用于本研究的具体框架 

      2.6 小结 

    第3章 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研究回顾

      3.0 引言 

      3.1 名物化问题的由来 

      3.2 关于名物化的主要争论 

      3.3 与名词和动词互转机制相关的研究 

      3.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概念物化与名词化

      4.0 引言

      4.1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物化

      4.2 概念物化与名词化

      4.3 名词化与复杂的非时间关系

      4.4 事件名词化与物质名词化

      4.5 小结

    第5章 参照点能力、概念自主与名词化

      5.0 引言

      5.1 参照点能力

      5.2 参照点构式

      5.3 参照点构式中名词化的概念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概念转喻与名词化

      6.0 引言

      6.1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转喻

      6.2 转指的概念基础

      6.3 语义角色的界定

      6.4 名词化中的转喻模式

      6.5 小结

    第7章 名词的动词化机制

      7.0 引言

      7.1 作为概念转喻的动词化

      7.2 动词化中的转喻模式

      7.3 动词化的认知解释

      7.4 小结

    第8章 主观化、心理扫描与名词谓语旬

      8.0 引言

      8.1 主观化

      8.2 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心理扫描

      8.3 名词谓语句所隐含的量级

      ……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学校户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航 著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冠心病
高航 著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学者文丛:《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声调寻绎
高航 著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熟悉的旋律钢琴曲
高航 改编;刘芳
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
模型黄河建设理论与方法
高航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