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货币与改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5
版次: 1
ISBN: 9787504962508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7页
字数: 37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4人买过
  • 收入《债务、货币与改革》的文章从内容分有三部分。贯穿第一部分的一条主线是债务和资产负债表分析,以作者回国后第一篇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开篇,以目前仍在深化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收尾。这些年发达国家的危机并不仅仅在金融、债务领域,对这一段历史的反思有助于研判未来。第二部分是对储备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作者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目睹了近二十年国际金融组织重大决策的偏颇和治理结构的缺陷,深感推进改革的必要,对相关问题有感而发,希望有的放矢。第三部分主要对中国经济一些中长期问题进行探讨,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的长治久安,强调的是抓住机遇,改革与发展。在本职工作的范围内,作者也曾组织、参与了一些行业调研。《债务、货币与改革》侧重宏观经济与政策,因此没有包括太多这方面的文章。每一部分的文章基本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序。
    这批论文讨论的主要是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的问题,而非纯理论的探讨。在方法论上也与作者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期间的工作论文有所区别。虽然没有运用经济计量,数理模型等手段,但仍然注重数据,讲求实证,力图实事求是。当然理论上也并非毫无新意,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质性进展》一文中提出的全球版“三元悖论”将传统国际经济学里的三元不可能理论从一国推广至全球,为分析主要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里的博弈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建业,现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顾问、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从北京大学公派出国留学,198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年5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任经济学家及高级经济学家(1989-99),1994-96年任驻格鲁吉亚共和国首席代表,1997-99年参与对独联体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治理,2000年后重返战略、政策与评审部,负责发展中国家减债工作,代表IMF出席巴黎俱乐部、联合国贸发组织债务管理顾问委员会、减债国际组织决策委员会的债务谈判,2004-05年负责官方资本流动相关的工作。2003-08年率IMF代表团到多国进行贷款谈判和宏观经济政策磋商。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
    1.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2.二论美国偿付能力的危机
    3.国际金融不平衡与近期世界经济走势
    4.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与美元前景
    5.日本经济“脱欧(美)返亚”与亚洲共同货币
    6.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再平衡
    7.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世界经济版图
    8.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9.超常规刺激政策加剧全球失衡
    10.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第二部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12.人民币不完全兑换条件下的国际化
    13.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4.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15.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与中国金融发展
    16.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17.人民币、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8.有条件合作提供国际金融公共产品

    第三部分中国经济
    19.把握时机优化我国的外汇资产配置
    20.正确研判系统风险改革完善金融制度
    21.促进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
    22.投资海外无形资产
    23.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24.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
    25.人民币汇率:固定还是浮动
    26.不平衡复苏、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汇储备
    27.美国与欧洲地方财政危机对中国财税改革的启示
    28.对政策性金融的重新认识
    29.金融安全与财政、金融领域的改革
    30.资本账户变化与扩大对外投资
    31.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化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收入《债务、货币与改革》的文章从内容分有三部分。贯穿第一部分的一条主线是债务和资产负债表分析,以作者回国后第一篇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开篇,以目前仍在深化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收尾。这些年发达国家的危机并不仅仅在金融、债务领域,对这一段历史的反思有助于研判未来。第二部分是对储备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作者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目睹了近二十年国际金融组织重大决策的偏颇和治理结构的缺陷,深感推进改革的必要,对相关问题有感而发,希望有的放矢。第三部分主要对中国经济一些中长期问题进行探讨,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的长治久安,强调的是抓住机遇,改革与发展。在本职工作的范围内,作者也曾组织、参与了一些行业调研。《债务、货币与改革》侧重宏观经济与政策,因此没有包括太多这方面的文章。每一部分的文章基本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序。
    这批论文讨论的主要是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的问题,而非纯理论的探讨。在方法论上也与作者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期间的工作论文有所区别。虽然没有运用经济计量,数理模型等手段,但仍然注重数据,讲求实证,力图实事求是。当然理论上也并非毫无新意,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质性进展》一文中提出的全球版“三元悖论”将传统国际经济学里的三元不可能理论从一国推广至全球,为分析主要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里的博弈提供了新的思路。
  • 作者简介:
    王建业,现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顾问、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1983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从北京大学公派出国留学,198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年5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任经济学家及高级经济学家(1989-99),1994-96年任驻格鲁吉亚共和国首席代表,1997-99年参与对独联体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治理,2000年后重返战略、政策与评审部,负责发展中国家减债工作,代表IMF出席巴黎俱乐部、联合国贸发组织债务管理顾问委员会、减债国际组织决策委员会的债务谈判,2004-05年负责官方资本流动相关的工作。2003-08年率IMF代表团到多国进行贷款谈判和宏观经济政策磋商。
  • 目录: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
    1.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2.二论美国偿付能力的危机
    3.国际金融不平衡与近期世界经济走势
    4.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与美元前景
    5.日本经济“脱欧(美)返亚”与亚洲共同货币
    6.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再平衡
    7.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世界经济版图
    8.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9.超常规刺激政策加剧全球失衡
    10.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第二部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12.人民币不完全兑换条件下的国际化
    13.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4.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15.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与中国金融发展
    16.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17.人民币、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8.有条件合作提供国际金融公共产品

    第三部分中国经济
    19.把握时机优化我国的外汇资产配置
    20.正确研判系统风险改革完善金融制度
    21.促进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
    22.投资海外无形资产
    23.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24.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
    25.人民币汇率:固定还是浮动
    26.不平衡复苏、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汇储备
    27.美国与欧洲地方财政危机对中国财税改革的启示
    28.对政策性金融的重新认识
    29.金融安全与财政、金融领域的改革
    30.资本账户变化与扩大对外投资
    31.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化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之疫:企业债务融资及其风险传染
张小茜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阿代尔·特纳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杠杆、期限配置与高科技企业成长绩效
李红松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重组
张杜超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违约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著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杠杆、供求循环与货币的作用
李斌 伍戈 著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的边界
《债务的边界》课题组 著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周期与交易策略
明明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筹划之企业“自救式”债务重组
李东东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师
太极炜昌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风险与监管:实体经济债务变化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
朱太辉 著
债务、货币与改革
债务融资、盈余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
李庆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