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马克思实践理性思想探析

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马克思实践理性思想探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010084718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相较于古代本体论理性观、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和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实现了实践观和理性观上的双重革新与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关键的要点之一。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实践理性、劳动范式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抨击,大都与没有准确把握这个要点有关。
    和谐社会理应是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统一。 关锋,男,1974年生,河南省息县人,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项目。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导言
    第一章理性观的哲学史探考
    第一节作为终极性的“真”和“善”的理性:古代本体论理性观
    一、前苏格拉底哲学:理性和逻各斯(本原)
    二、苏格拉底:理性与“善本身”(概念的“善”)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和超验的真、善世界
    第二节作为确立普遍真理能力的理性: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理性: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确定知识的能力
    二、“道德真理”、“政治真理”的发现:科学认知理性的推广
    三、科学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走向“大全理性”: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
    一、 康德: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立
    二、从费希特到黑格尔:“大全理性”的形成和理性的本体论化
    小结

    第二章走出抽象理性: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是理性主义者
    第二节走出抽象理性的迷途: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发展
    一、最初康德式的理想主义理性观
    二、博士俱乐部期间的自由主义理性观
    三、莱茵报时期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观
    四、莱茵报晚期到“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人本主义理性观
    五、1844年到1845年前后:走向实践理性

    第三章马克思实践理性析要
    第一节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总界定
    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文本标志
    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质
    三、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自然、社会:实践本体论
    第二节实践理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实践和理性
    一、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形成
    二、实践: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还是认知意义上的?
    三、实践的特征、属性分析
    四、现实的人:实践人、非理性人、理性人
    五、实践唯物主义中的实践理性,应突出强调什么?
    第三节社会历史认识论:马克思实践理性的知识论
    一、马克思实践理性与认识论
    二、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实践认识论或社会历史认识论
    三、社会历史认识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社会历史性
    四、物质生产实践与社会历史认识论中的“自然认识”
    五、社会革命、社会改革实践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小结

    第四章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当代反响: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例?
    第一节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交往理性”
    第二节萨林斯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理性”
    小结

    第五章和谐社会:实践的理性与理性的实践
    第一节和谐社会、理性与实践
    一、和谐:马克思实践理性的本有维度
    二、和谐社会与理性的实践
    三、和谐社会:实践创造的和谐与理性的和谐
    第二节从实践的理性到理性的实践
    一、不合理的实践与失衡的理性:现状反思
    二、和谐社会:和谐的实践理性和理性的和谐
    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相较于古代本体论理性观、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和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实现了实践观和理性观上的双重革新与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关键的要点之一。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实践理性、劳动范式乃至历史唯物主义的抨击,大都与没有准确把握这个要点有关。
    和谐社会理应是实践的理性和理性的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统一。
  • 作者简介:
    关锋,男,1974年生,河南省息县人,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项目。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理性观的哲学史探考
    第一节作为终极性的“真”和“善”的理性:古代本体论理性观
    一、前苏格拉底哲学:理性和逻各斯(本原)
    二、苏格拉底:理性与“善本身”(概念的“善”)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和超验的真、善世界
    第二节作为确立普遍真理能力的理性:近代英法科学认知理性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理性: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确定知识的能力
    二、“道德真理”、“政治真理”的发现:科学认知理性的推广
    三、科学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走向“大全理性”: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观
    一、 康德: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立
    二、从费希特到黑格尔:“大全理性”的形成和理性的本体论化
    小结

    第二章走出抽象理性: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是理性主义者
    第二节走出抽象理性的迷途:马克思理性思想的演变、发展
    一、最初康德式的理想主义理性观
    二、博士俱乐部期间的自由主义理性观
    三、莱茵报时期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观
    四、莱茵报晚期到“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人本主义理性观
    五、1844年到1845年前后:走向实践理性

    第三章马克思实践理性析要
    第一节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总界定
    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文本标志
    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质
    三、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自然、社会:实践本体论
    第二节实践理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实践和理性
    一、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形成
    二、实践: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还是认知意义上的?
    三、实践的特征、属性分析
    四、现实的人:实践人、非理性人、理性人
    五、实践唯物主义中的实践理性,应突出强调什么?
    第三节社会历史认识论:马克思实践理性的知识论
    一、马克思实践理性与认识论
    二、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实践认识论或社会历史认识论
    三、社会历史认识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社会历史性
    四、物质生产实践与社会历史认识论中的“自然认识”
    五、社会革命、社会改革实践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小结

    第四章马克思实践理性的当代反响:以哈贝马斯、萨林斯为例?
    第一节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交往理性”
    第二节萨林斯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理性”
    小结

    第五章和谐社会:实践的理性与理性的实践
    第一节和谐社会、理性与实践
    一、和谐:马克思实践理性的本有维度
    二、和谐社会与理性的实践
    三、和谐社会:实践创造的和谐与理性的和谐
    第二节从实践的理性到理性的实践
    一、不合理的实践与失衡的理性:现状反思
    二、和谐社会:和谐的实践理性和理性的和谐
    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