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工业 用材林培育
出版时间:
2015-06
版次:
1
ISBN:
9787503880322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5页
字数:
340千字
3人买过
-
杨章旗、谌红辉、谭健晖、冯源恒、黄永利等编著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针对我国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和松脂产业中的主要原料林树种马尾松开展研究。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马尾松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选育、专用性种子园建立、培育技术体系、密度管理、人工林稀疏规律及不同无性系/家系木材性质的差异。
作为一部我国马尾松工业用材林的研究专著,内容丰富,特点鲜明,数据翔实,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马尾松工业用材培育有重要意义。此书可作为林业科研、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供林业局、林场、造林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或参考。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良种选育
1.1.1 早期选择
1.1.2 优良家系选择和林木良种审定
1.1.3 纸浆材选择
1.1.3 种质基因收集与良种基地建设
1.2 工业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1.2.1 密度调控技术
1.2.2 间伐技术
1.2.3 施肥技术
1.3 马尾松工业用材林高产试验示范林营建技术
1.4 研究成果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第2章 遗传改良及优良家系选择
2.1 马尾松纸浆材育种研究进展及策略
2.1.1 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2.1.2 木材纤维形态遗传变异的研究
2.1.3 木材化学组成遗传变异的研究
2.1.4 木材材性性状之间相关性及改良的研究
2.1.5 马尾松纸浆材选择育种策略
2.2 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的适宜年龄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与讨论
2.3 马尾松木材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结论与讨论
2.4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纤维形态遗传变异及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
2.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结论与讨论
2.6 马尾松种子园2个无性系木材密度变异规律
2.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6.2 结果与分析
2.6.3 结论与讨论
2.7 马尾松种子园6个家系生长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2.7.1 试验林地自然情况
2.7.2 研究方法
2.7.3 结果与分析
2.7.4 结论与讨论
2.8 马尾松种子园家系化学组分的株内纵向变化规律
2.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8.2 结果与分析
2.8.3 结论与讨论
2.9 马尾松第一代育种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与选择评价
2.9.1 材料与方法
2.9.2 结果与分析
2.9.3 结论与讨论
2.10 马尾松工业用材林优良基因型选择
2.10.1 材料与方法
2.10.2 结果与分析
2.10.3 结论
第3章 人工林培育及利用
3.1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分析
3.1.4 结论
3.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结论与讨论
3.3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
3.4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结论与讨论
3.5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化性质的影响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结论与讨论
3.6 林分密度及施肥对马尾松林产脂量的影响
3.6.1 研究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3.6.3 结论
3.7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3.7.1 试验样地概况
3.7.2 试验方法
3.7.3 结果与分析
3.7.4 小结与讨论
3.8 马尾松中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经济收益分析
3.8.1 材料与方法
3.8.2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投资成本的构成
3.8.3 结果与分析
3.8.4 结论与讨论
3.9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平衡施肥研究
3.9.1 试验地概况
3.9.2 试验设计与施工
3.9.3 结果分析
3.9.4 结论
3.10 马尾松脂材两用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例
3.10.1 试验林概况
3.10.2 计算方法及依据
3.10.3 结果与分析
3.10.4 结论
3.11 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比较研究
3.1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1.2 结果与分析
3.11.3 结论
3.12 广西华山5种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3.1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2.2 结果与分析
3.12.3 结论
3.13 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3.13.1 试验地自然概况
3.13.2 试验方法
3.13.3 结果与分析
3.13.4 结论
3.14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的比较
3.14.1 试验地概况
3.14.2 试验方法
3.14.3 结果与分析
3.14.4 结论
3.15 马尾松与红锥混交人工林生长的初步研究
3.15.1 试验地概况
3.15.2 试验设计和方法
3.15.3 结果与分析
3.15.4 结论
3.16 不同松类树种生长效益比较研究
3.16.1 试验林概况
3.16.2 试验设计
3.16.3 结果与分析
3.16.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抗逆生理及应用
4.1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与讨论
4.2 低温胁迫下内源脱落酸对马尾松优良抗寒性的调节作用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与讨论
4.3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马尾松优良种源抗寒性的关系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4 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马尾松花粉保护酶及萌芽率的影响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4.3 结论与讨论
4.5 EST-SSR标记在松树中的开发和应用
4.5.1 松树EST-SSR标记的开发
4.5.2 EST-SSR标记在松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4.5.3 结论
第5章 主要马尾松良种基地
5.1 广西南宁市林科所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1.1 基地基本情况
5.1.2 基地建设过程
5.1.3 良种生产和推广
5.1.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2 广西藤县大芒界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2.1 基地基本情况
5.2.2 基地建设过程
5.2.3 良种生产和推广
5.2.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3 广西贵港市覃塘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3.1 基地基本情况
5.3.2 基地建设过程
5.3.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3.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4 国营派阳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4.1 基地基本情况
5.4.2 基地建设过程
5.4.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4.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5 环江县华山林场自治区马尾松良种基地
5.5.1 基地基本情况
5.5.2 基地建设过程
5.5.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5.4 良种基地取得的成就
5.6 广西忻城县欧洞林场自治区马尾松良种基地
5.6.1 基地基本情况
5.6.2 基地建设过程
5.6.3 良种生产与推广
第6章 马尾松良种审定
6.1 广西南宁市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种子选育报告
6.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6.2 广西藤县大芒界马尾松种子园种子选育报告
6.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3 结论
6.3 材用马尾松桂MVF优良家系系列
6.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3 结论
6.4 材用马尾松桂MVC优良无性系系列
6.4.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3 结论
6.5 脂用马尾松桂MRC优良无性系系列
6.5.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5.2 结果与分析
6.5.3 结论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杨章旗、谌红辉、谭健晖、冯源恒、黄永利等编著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针对我国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和松脂产业中的主要原料林树种马尾松开展研究。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马尾松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选育、专用性种子园建立、培育技术体系、密度管理、人工林稀疏规律及不同无性系/家系木材性质的差异。
作为一部我国马尾松工业用材林的研究专著,内容丰富,特点鲜明,数据翔实,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马尾松工业用材培育有重要意义。此书可作为林业科研、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供林业局、林场、造林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或参考。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良种选育
1.1.1 早期选择
1.1.2 优良家系选择和林木良种审定
1.1.3 纸浆材选择
1.1.3 种质基因收集与良种基地建设
1.2 工业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1.2.1 密度调控技术
1.2.2 间伐技术
1.2.3 施肥技术
1.3 马尾松工业用材林高产试验示范林营建技术
1.4 研究成果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第2章 遗传改良及优良家系选择
2.1 马尾松纸浆材育种研究进展及策略
2.1.1 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2.1.2 木材纤维形态遗传变异的研究
2.1.3 木材化学组成遗传变异的研究
2.1.4 木材材性性状之间相关性及改良的研究
2.1.5 马尾松纸浆材选择育种策略
2.2 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的适宜年龄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与讨论
2.3 马尾松木材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结论与讨论
2.4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纤维形态遗传变异及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
2.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结论与讨论
2.6 马尾松种子园2个无性系木材密度变异规律
2.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6.2 结果与分析
2.6.3 结论与讨论
2.7 马尾松种子园6个家系生长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2.7.1 试验林地自然情况
2.7.2 研究方法
2.7.3 结果与分析
2.7.4 结论与讨论
2.8 马尾松种子园家系化学组分的株内纵向变化规律
2.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8.2 结果与分析
2.8.3 结论与讨论
2.9 马尾松第一代育种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与选择评价
2.9.1 材料与方法
2.9.2 结果与分析
2.9.3 结论与讨论
2.10 马尾松工业用材林优良基因型选择
2.10.1 材料与方法
2.10.2 结果与分析
2.10.3 结论
第3章 人工林培育及利用
3.1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分析
3.1.4 结论
3.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结论与讨论
3.3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
3.4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结论与讨论
3.5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化性质的影响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结论与讨论
3.6 林分密度及施肥对马尾松林产脂量的影响
3.6.1 研究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3.6.3 结论
3.7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3.7.1 试验样地概况
3.7.2 试验方法
3.7.3 结果与分析
3.7.4 小结与讨论
3.8 马尾松中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经济收益分析
3.8.1 材料与方法
3.8.2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投资成本的构成
3.8.3 结果与分析
3.8.4 结论与讨论
3.9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平衡施肥研究
3.9.1 试验地概况
3.9.2 试验设计与施工
3.9.3 结果分析
3.9.4 结论
3.10 马尾松脂材两用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例
3.10.1 试验林概况
3.10.2 计算方法及依据
3.10.3 结果与分析
3.10.4 结论
3.11 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比较研究
3.1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1.2 结果与分析
3.11.3 结论
3.12 广西华山5种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3.1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3.12.2 结果与分析
3.12.3 结论
3.13 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3.13.1 试验地自然概况
3.13.2 试验方法
3.13.3 结果与分析
3.13.4 结论
3.14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的比较
3.14.1 试验地概况
3.14.2 试验方法
3.14.3 结果与分析
3.14.4 结论
3.15 马尾松与红锥混交人工林生长的初步研究
3.15.1 试验地概况
3.15.2 试验设计和方法
3.15.3 结果与分析
3.15.4 结论
3.16 不同松类树种生长效益比较研究
3.16.1 试验林概况
3.16.2 试验设计
3.16.3 结果与分析
3.16.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抗逆生理及应用
4.1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与讨论
4.2 低温胁迫下内源脱落酸对马尾松优良抗寒性的调节作用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与讨论
4.3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马尾松优良种源抗寒性的关系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4 贮藏温度和时间对马尾松花粉保护酶及萌芽率的影响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4.3 结论与讨论
4.5 EST-SSR标记在松树中的开发和应用
4.5.1 松树EST-SSR标记的开发
4.5.2 EST-SSR标记在松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4.5.3 结论
第5章 主要马尾松良种基地
5.1 广西南宁市林科所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1.1 基地基本情况
5.1.2 基地建设过程
5.1.3 良种生产和推广
5.1.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2 广西藤县大芒界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2.1 基地基本情况
5.2.2 基地建设过程
5.2.3 良种生产和推广
5.2.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3 广西贵港市覃塘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3.1 基地基本情况
5.3.2 基地建设过程
5.3.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3.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4 国营派阳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
5.4.1 基地基本情况
5.4.2 基地建设过程
5.4.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4.4 基地取得的成就
5.5 环江县华山林场自治区马尾松良种基地
5.5.1 基地基本情况
5.5.2 基地建设过程
5.5.3 良种生产与推广
5.5.4 良种基地取得的成就
5.6 广西忻城县欧洞林场自治区马尾松良种基地
5.6.1 基地基本情况
5.6.2 基地建设过程
5.6.3 良种生产与推广
第6章 马尾松良种审定
6.1 广西南宁市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种子选育报告
6.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6.2 广西藤县大芒界马尾松种子园种子选育报告
6.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3 结论
6.3 材用马尾松桂MVF优良家系系列
6.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3 结论
6.4 材用马尾松桂MVC优良无性系系列
6.4.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3 结论
6.5 脂用马尾松桂MRC优良无性系系列
6.5.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5.2 结果与分析
6.5.3 结论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
全新
北京市通州区
平均发货10小时
成功完成率83.89%
-
全新
北京市西城区
平均发货20小时
成功完成率86.91%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69%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57%
-
全新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08%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7小时
成功完成率95.31%
-
全新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79%
-
全新
河北省保定市
平均发货29小时
成功完成率83.43%
-
全新
江苏省南京市
平均发货10小时
成功完成率90.94%
-
2
全新
湖南省长沙市
平均发货27小时
成功完成率82.02%
-
2
全新
江苏省无锡市
平均发货9小时
成功完成率91.3%
-
全新
河北省保定市
平均发货25小时
成功完成率91.89%
-
全新
广东省东莞市
平均发货17小时
成功完成率92.6%
-
全新
北京市西城区
平均发货19小时
成功完成率83.12%
-
全新
北京市顺义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96%
-
全新
福建省福州市
平均发货10小时
成功完成率94.84%
-
全新
天津市西青区
平均发货16小时
成功完成率93.36%
-
2
全新
河北省保定市
平均发货15小时
成功完成率93.03%
-
全新
江苏省无锡市
平均发货6小时
成功完成率96.02%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29小时
成功完成率85.99%
-
全新
四川省成都市
平均发货16小时
成功完成率88.93%
-
全新
湖南省长沙市
平均发货29小时
成功完成率86.28%
-
全新
北京市房山区
平均发货26小时
成功完成率83.91%
-
2025-02 印刷
印次: 1
全新
北京市朝阳区
平均发货22小时
成功完成率70.03%
-
九五品
北京市朝阳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87.59%
-
全新
河南省平顶山市
平均发货10小时
成功完成率92.96%
-
2
九五品
北京市朝阳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87.59%
-
全新
吉林省松原市
平均发货22小时
成功完成率79.39%
-
全新
河北省保定市
平均发货10小时
成功完成率71.29%
-
九五品
北京市通州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87.5%
-
全新
安徽省合肥市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82.61%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91.93%
-
全新
北京市东城区
平均发货16小时
成功完成率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