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论探源

中国古典诗论探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513036474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4页
字数: 229千字
分类: 文学
1人买过
  •   从诗学的源头出发,探寻关于诗的观念、诗歌体类的源流变迁,似乎是建构中国古典诗学体系的一个切入口。什么是中国的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写诗,传统诗论中若干耳熟能详的术语究作何指等等问题不断启发着笔者的思考和探寻。本书就是这些思考和探寻的一个初步成果,对古诗爱好者、研究者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刘浏  男,1978年6月生,汉族,湖北大冶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外语系文化传播教研室讲师兼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7月进入外语系,教授全校各院系各年级的《应用写作》及系内的《大学语文》,同时开设选修课《中外经典电影欣赏》。2006年3月至11月,任校团委副书记,管理宣传与社团工作。同年11月底至今,任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自2002年至今,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7年3月参加院级教改立项课题《改革教学环节 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诗论篇

    论“意象”即“意中之象”

      ——中国古典诗论之“意象论”探源

    变而不失其正

      ——叶燮《原诗》论纲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用语辨义例说

      ——以谢榛《四溟诗话》之“气”为例

    诗之美·诗之境·诗之作

      ——王士稹“神韵说”要略

    王士稹与文学新典范

    论王士稹“神韵”诗学与姜夔诗学之间的血缘关系

        文体篇

    六诗之“赋”疏证

      ——兼论“赋”之原初核心功能

    荀子《赋篇·佹诗》辨体

      ——兼论“赋”之文体学意涵在先秦的萌芽

    扬雄“诗人之赋”辨义

    尊体·分体·辨体

      ——胡震亨《唐音癸签》之诗体观述论

        考据篇

    《才调集》编选者韦毂考

    《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

    《才调集》版本源流考

    欧阳修《归田录》成书若干问题考论

    贺贻孙生卒年小考

    魏庆之及《诗人玉屑》丛考

        鉴赏篇

    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

    唐末五代温李诗风的唯美内涵

      ——以五代后蜀韦觳《才调集》选诗为例

    兴会神到,天人圆融

      ——以王士稹“神韵说”品读王维《竹里馆》

    后记

     
  • 内容简介:
      从诗学的源头出发,探寻关于诗的观念、诗歌体类的源流变迁,似乎是建构中国古典诗学体系的一个切入口。什么是中国的诗,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写诗,传统诗论中若干耳熟能详的术语究作何指等等问题不断启发着笔者的思考和探寻。本书就是这些思考和探寻的一个初步成果,对古诗爱好者、研究者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刘浏  男,1978年6月生,汉族,湖北大冶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外语系文化传播教研室讲师兼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7月进入外语系,教授全校各院系各年级的《应用写作》及系内的《大学语文》,同时开设选修课《中外经典电影欣赏》。2006年3月至11月,任校团委副书记,管理宣传与社团工作。同年11月底至今,任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自2002年至今,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7年3月参加院级教改立项课题《改革教学环节 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 目录:
    诗论篇

    论“意象”即“意中之象”

      ——中国古典诗论之“意象论”探源

    变而不失其正

      ——叶燮《原诗》论纲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用语辨义例说

      ——以谢榛《四溟诗话》之“气”为例

    诗之美·诗之境·诗之作

      ——王士稹“神韵说”要略

    王士稹与文学新典范

    论王士稹“神韵”诗学与姜夔诗学之间的血缘关系

        文体篇

    六诗之“赋”疏证

      ——兼论“赋”之原初核心功能

    荀子《赋篇·佹诗》辨体

      ——兼论“赋”之文体学意涵在先秦的萌芽

    扬雄“诗人之赋”辨义

    尊体·分体·辨体

      ——胡震亨《唐音癸签》之诗体观述论

        考据篇

    《才调集》编选者韦毂考

    《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

    《才调集》版本源流考

    欧阳修《归田录》成书若干问题考论

    贺贻孙生卒年小考

    魏庆之及《诗人玉屑》丛考

        鉴赏篇

    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

    唐末五代温李诗风的唯美内涵

      ——以五代后蜀韦觳《才调集》选诗为例

    兴会神到,天人圆融

      ——以王士稹“神韵说”品读王维《竹里馆》

    后记

     
查看详情